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互感三相非正弦习题课(题目)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DF
文档页数:12
文件大小:616.18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互感三相非正弦习题课(题目)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互感、三相和非正弦习题课重点内容:含互感电路的分析1.互感的定义;同名端的概念;2.含互感的电路的计算:3.理想变压器:了解变压器的模型

互感、三相和非正弦 习题课 重点内容: 含互感电路的分析: 1. 互感的定义;同名端的概念; 2. 含互感的电路的计算; 3. 理想变压器;了解变压器的模型。 1

三相电路:1.熟练掌握对称三相电路在不同联接方式下,相电压与线电压、相电流与线电流的关系。2.熟练掌握对称三相电路的一相计算方法。3.三相电路功率的计算与测量方法。4.了解不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方法。中点位移的概念。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1.非正弦周期电流、电压的谐波分析傅立叶级数。2.非正弦周期电流、电压的有效值、平均值,平均功率等3.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谐波分析法一一相量法的推广

三相电路: 1. 熟练掌握对称三相电路在不同联接方式下,相电压与线电 压、相电流与线电流的关系。 2. 熟练掌握对称三相电路的一相计算方法。 3. 三相电路功率的计算与测量方法。 4. 了解不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方法。中点位移的概念。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 1.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压的谐波分析傅立叶级数。 2.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压的有效值、平均值,平均功率等。 3.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谐波分析法相量法的推广。 2 非 弦周期电流电路的谐波分析法

1. 已知: Z,=1+i1 Q,Z,=1-j2 Q。求: Zab。5:1b6:1

1. 已知: Z1=1+j1  , Z2=1 j2  。 求: Zab 。 5:1  I a + 1 Z1  I +  +  1  U Zab 2 Z2  I  U  + 2  U 6:1 b I 2 2   U 2 3

2. 已知: =1000rad/s, R=52, L,-L,-10mH, C-500μF, M-2mH。求入端阻抗Z。RM

2. 已知: =1000rad/s, R=5, L1=L2=10mH, C=500F, M=2mH。 求 入端阻抗 Z。 R L1 Z M L2 C 4

3. 对称三相电路如图所示,判断下式是否正确(UAB为线电压,U为相电压)ZLAo福iabyZ1ZLZBoZLCoUUABAB(1) i,(2) 1ab二abz2Z, +ZUANUAB(3) / ab(4) i一2Z,+ZZ,+Z/3UANUAB(0) i(5) 1=1Z,+Z/3Z,+z

( ) , . 为线电压 为相电压 对称三相电路如图所示 判断下式是否正确 U U 3. ( , ). U AB为线电压 U AN为相电压 ZL A A I   Z Z Z ab I Z B L Z UAB UAB     C ZL 2 ( 1 ) ( 2 ) L AB ab AB ab U U Z Z U I Z U I      2 ( 4 ) / 3 ( 3 ) L AB A L AN ab U U Z Z U I Z Z U I         5 / 3 ( 5 ) ( 6 ) L AN A L AB A Z Z U I Z Z U I      

给定函数 ft)的部分波形如图所示。为使 ft)的傅立叶级数中只包含如下的分量:(1)正弦分量;f(t)(2)余弦分量;(3)正弦偶次分量;(4)余弦奇次分量。0T/4试画出t)的波形

4. 给定函数 f(t)的部分波形如图所示。为使 f(t) 的傅立叶 级数中只包含如下的分量: f(t) (1) 正弦分量; (2) 余弦分量; (3) 正弦偶次分量; ( ) 弦分量; O T/4 t (3) 正弦偶次分量; (4) 余弦奇次分量。 试画出 f(t) 的波形。 6

5、电路如下图所示已知 R, = 502, R, = 202,0 L, =1602,0 L, = 402,= 802,OC耦合系数k=0.5,U、=100Z0°VM(1)标出互感线圈的同名端。Ri(2)求:(a)两个线圈中的电流(b)电源发出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R2(c)电路的入端阻抗

5、电路如下图所示. 80Ω 1 已知 R  50Ω R  20Ω ωL  160Ω ωL  40Ω  0.5, 100 0 V. 50Ω, 20Ω, 160Ω, 40Ω, 80Ω, S 1 2 1 2           k U ωC R R ωL ωL 耦合系数 已知 (1) 标出互感线圈的同名端。 R (2) 求 ( ) 两个线圈中的电流 M 0.5, 100 0 V. 耦合系数k US  (2) 求: (a) 两个线圈中的电流; (b)电源发出的有功功率 R1 + L1 L2 和无功功率; (c)电路的入端阻抗 R2 + 1 S  U (c)电路的入端阻抗。 C  7

40mH6.电路如左图所示已知:CM10mHM = 10 mH, @ = 10 *rad/s北U=500V.C恰好使电路+5002发生电流谐振(并联谐振)+UR0.5UR求ir,i2,is,i和c

6 、 40mH 1  I  电路如左图所示 . 已知 : M 10mH C 2  I  I  I 500 V. 10mH, 10 rad/s, . : 4 U C M 恰好使电路 电路如左图所示 已知     + _ _ + I 3 U R  U R 0.5  500  ( ). 500 V. I I I I C U C 求 和 发生电流谐振 并联谐振 恰好使电路     + _ U R 0.5 U R  U 求 I 1 , I 2 , I 3 , I 和 C. 8

7、图示电路为380/220伏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接有两组对称三相负载,已知:Z=40+i30Q(其余参数如图所示)试求:(1)三个线电流i,i,i,和中线电流i;(2)计算三相电源发出的总功率;(3)画出两表法测电动机功率的接线图,计算功率表读数;(4)在A相接一1002电阻,重答(1).若此时断开中线求 R中电流iA21.对称三相负载AJiAlP=3kWB电动机cos=0.8C。(感性)Ri.zz1z71002

7、图示电路为 380 / 220 伏三相四线制供电系 统, 接有两组对称三相 : , : 40 j30Ω ( ). 试求 负载 已 知 Z 其余参数如图所示       (2) ; (1) , , ; A A1 A2 N 计算三相电源发出的总 功率 三个线电流 I I I 和中线电流 I     (4) A 100Ω , (1). . (3) , ; 在 相接一 电阻 重答 若此时断开中线求 中电流 画出两表法测电动机功 率的接线图 计算功率表读数 R A AI  A2 I  I  对称三相负载 B P 3kW C I A1 P=3kW cos=0.8 感性 电动机 R 100 R I  Z Z Z N (感性) NI  9 N

8、供给功率较小的三相电路(如测量仪器和继电器等)可以利用所谓的相数变换器,从单相电源获得对称三相电压。如图所示电路中,若已知每相电阻R=-20Q,所加单相电源频率为50Hz。试计算为使负载上得到对称三相电流(电压)所需的L、C之值。R4+iRBusNic0RaC10

8、供给功率较小的三相电路(如测量仪器和继电器等)可以利用所 谓的相数变换器,从单相电源获得对称三相电压。如图所示电 路中,若已知每相电阻R=20,所加单相电源频率为50Hz。 试计算为使负载上得到对称三相电流(电压)所需的L、C之值。 A R R L + I L  R B N C  US I C I R R _ C C 10

共12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