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互感三相非正弦习题课

互感、三相和非正弦习题课重点内容:含互感电路的分析1.互感的定义;同名端的概念;2.含互感的电路的计算:3.理想变压器:了解变压器的模型
互感、三相和非正弦 习题课 重点内容: 含互感电路的分析: 1. 互感的定义;同名端的概念; 2. 含互感的电路的计算; 3. 理想变压器;了解变压器的模型。 1

三相电路:1.熟练掌握对称三相电路在不同联接方式下,相电压与线电压、相电流与线电流的关系。2.熟练掌握对称三相电路的一相计算方法。3.三相电路功率的计算与测量方法。4.了解不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方法。中点位移的概念。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1.非正弦周期电流、电压的谐波分析傅立叶级数。2.非正弦周期电流、电压的有效值、平均值,平均功率等3.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谐波分析法一一相量法的推广
三相电路: 1. 熟练掌握对称三相电路在不同联接方式下,相电压与线电 压、相电流与线电流的关系。 2. 熟练掌握对称三相电路的一相计算方法。 3. 三相电路功率的计算与测量方法。 4. 了解不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方法。中点位移的概念。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 1.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压的谐波分析傅立叶级数。 2.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压的有效值、平均值,平均功率等。 3.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谐波分析法相量法的推广。 2 非 弦周期电流电路的谐波分析法

1. 已知: Z,=1+i1 Q ,Z,=1-j2 Q。求: Zab。5:1b6:1解:i= 34.9 + j12.2252 Z.62 Z
1. 已知: Z1=1+j1 ,Z2=1j2 。 求:Zab 。 5:1 I a + 1 Z1 I + + 1 U Zab 2 Z2 I U + 2 U 6:1 b I 2 2 U 2 解: 2 2 1 2 2 2 1 1 1 2 6 1 5 1 6 1 5 1 6 1 5 1 Z U Z U Z U Z U I I I 1 2 1 2 34.9 j12.2Ω 1 1 1 1 1 ab I U Z 3 5 6 2 2 1 2 Z Z I

2. 已知: =1000rad/s, R=52, L,-L,-10mH, C-500μF, M-2mH。求入端阻抗Z。MRL,-MRL-M 二CM2解:去耦等效。jo(L, - M)(joM -jZa =R+ jo(L, -M)+jo(L, - M)+(joM -j j8(j2 - j2)= 5 + j8 += 5 + j82j8 + (j2 - j2)
2. 已知: =1000rad/s, R=5, L1=L2=10mH, C=500F, M=2mH。 求 入端阻抗 Z。 R L1 R L1M M Z M L2 C Z L2M C 解: 去耦等效。 1 ) 1 j ( ) (j j ) 1 j ( )(j j j ( ) 2 ab 1 L M M ωC ω L M ωM Z R ω L M j ( ) (j j ) 2 ωC ω L M ωM 5 j8Ω j8(j2 j2) 5 j8 4 5 j8Ω j8 (j2 j2) 5 j8

3. 对称三相电路如图所示,判断下式是否正确(UB为线电压,U为相电压).ZLAo福abyZZZLZBoZLCoUABUAB(1) 1.b10X(2)X1z2Z, +ZUANUAB(3) i.abx(4) inX2Z, +ZZ+Z/3UANUAB(0) i(5) iXZ,+Z/3Z,+z
( ) , . 为线电压 为相电压 对称三相电路如图所示 判断下式是否正确 U U 3. ( , ). U AB为线电压 U AN为相电压 ZL A A I Z Z Z ab I Z B L Z UAB UAB C ZL 2 ( 1 ) ( 2 ) L AB ab AB ab U U Z Z U I Z U I 2 ( 4 ) / 3 ( 3 ) L AB A L AN ab U U Z Z U I Z Z U I 5 / 3 ( 5 ) ( 6 ) L AN A L AB A Z Z U I Z Z U I

4.给定函数f(t)的部分波形如图所示。为使f(t)的傅立叶级数中只包含如下的分量:(1)正弦分量;f(t)(2)余弦分量;(3)正弦偶次分量;(4)余弦奇次分量。0T/4试画出U)的波形。解:(1)正弦分量;f(t)- T/2 - T/40T/4
4. 给定函数 f(t)的部分波形如图所示。为使 f(t) 的傅立叶级数 中只包含如下的分量: f(t) (1) 正弦分量; (2) 余弦分量; (3) 正弦偶次分量; ( ) 弦分量; O T/4 t (3) 正弦偶次分量; (4) 余弦奇次分量。 试画出 f( ) 的波形 (1) 正弦分量; 试画出 f(t) 的波形。 解: ( ) 弦分量; f(t) O T/4 T t T/2 T/4 /2 6

(2)余弦分量;ft)TVT/40(3)正弦偶次分量f(t)T/4- T/2 - T/40T/2(4)余弦奇次分量。f(t)-TI2T/4T/4T/20
(2) 余弦分量; f(t) O T/4 T t T/2 T/4 O T/4 T/2 (3) 正弦偶次分量; f(t) T t T/2 T/4 O /4 T/2 (4) 余弦奇次分量。 f(t) T/2 T/4 O T/4 T/2 7 T t T/2 T/4 O /4 T/2

5、电路如下图所示已知 R = 502, R, = 202,0 L, =1602,0 L, = 402=802oC耦合系数k=0.5,U、=100Z0°V.M(1)标出互感线圈的同名端。R(2) 求:(a)两个线圈中的电流(b)电源发出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R2I(c)电路的入端阻抗。解:同名端如图所示0M =0 ·k/L,L, = k /(oL,)(oL,) = 40Q
5、电路如下图所示. 80Ω 1 已知 R 50Ω R 20Ω ωL 160Ω ωL 40Ω 0 5 100 0 V 50Ω, 20Ω, 160Ω, 40Ω, 80Ω, 1 2 1 2 k U ωC R R ωL ωL 耦合系数 已知 (1) 标出互感线圈的同名端。 R (2) 求 M 0.5, 100 0 V. 耦合系数k US (2) 求: (a) 两个线圈中的电流; (b)电源发出的有功功率 R1 + L1 L2 (b)电源发出的有功功率 和无功功率; (c)电路的入端阻抗。 R2 + 1 S U 1 I 2 I ( ) C 解: 同名端如图所示。 M k L L k ( L )( L ) 40Ω 8 ωM ω k L1L2 k (ωL1 )(ωL2 ) 40Ω

RT1(R, +joL, -j10(joM-j-)i,=UsRIo)ii+(joM-j=cOC(R, + joL, -j-)i2 = 00C代入参数,得I1 = 0.7694Z - 59.45°A解得(50 + j80) it- j40 iz = 100i2 = 0.6882Z93.95°A- j40 i+(20 - j40) i, = 0(b)电源发出的功率S = Us it = 100Z0°.0.7694Z59.45° = 39.11+ j66.26VAP-39.11W, Q=66.26var
R1 M 1 1 1 ) 1 ( j j R ω L I R 2 + L1 L 2 U I I 2 S 1 1 1 ) 1 ( j j ( j j ) I U C ω M I ω C R ω L 2 C U S I 1 ω C I 2 1 ) 1 ( j j 1 I ω C ω M ) 0 1 ( j j 2 2 2 I ω C R ω L 代入参数 , 得 (50 j80) 1 j40 2 100 I I 解得 1 0.7694 59.45 A I j40 1 (20 j40) 2 0 I I 2 0.6882 93.95 A I (b) 电源发出的功率 100 0 0.7694 59.45 39.11 j66.26VA * S 1 S U I (b) 电源发出的功率 P=39.11W , Q=66.26var 9

(c)入端阻抗U10020°Z. =0.7694Z -59.45°i.=130Z59.452= 66.08 + j112.02方法二:先作出去耦等效电路。L,-ML,-MRR3MR2iz10
(c) 入端阻抗 0.7694 59.45 S 100 0 i I U Z 130 59.45 Ω 66.08 j112.0Ω 0.7694 59.45 1 I 方法二:先作出去耦等效电路。 R1 M R1 L1M L2M R2 + L1 L2 S U 1I 2I R2 + M S U 1 I 2 I C 1 C 10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一阶电路习题课(题目).pdf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讲 直流电路.pptx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2讲 基尔霍夫定律、电路分析方法.pptx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3讲 叠加原理、戴维宁定律.pptx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7讲 复杂正弦交流电路分析、谐振电路.pptx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9讲 一阶RC稳态电路.pptx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3-14讲 电动机.pptx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5讲 单一参数交流电路、RLC串联交流电路.pptx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8讲 三相交流电路、电路暂态过程.pptx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1-12讲 变压器.pptx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4讲 戴维南定律、正弦交流电概念.pptx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0讲 电路基础(一阶暂态电路三要素法).pptx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6讲 复阻抗电路、正弦交流电路功率因数.pptx
- 北京理工大学:《控制理论基础》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教程,基于MATLAB语言).pdf
- 北京交通大学:《自动控制理论》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一章 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主讲:邱瑞昌).pdf
- 《机电传动控制》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8章 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pdf
- 《机电传动控制》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6章 控制电机.pdf
- 《机电传动控制》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13章 步进电动机传动控制系统.pdf
- 《机电传动控制》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5章 交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5.5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调速特性、5.6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制动特性).pdf
- 《机电传动控制》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3章 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pdf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互感三相非正弦习题课(题目).pdf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正弦交流电路习题课.pdf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中、英文版).pdf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练习题)ch4 电路定理(含解答).pdf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练习题)ch8 相量法(含解答).pdf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练习题)ch9 一般正弦稳态电路分析(含解答).pdf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练习题)ch10 具有耦合电感的正弦稳态电路(含解答).pdf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练习题)ch11 三相电路(含解答).pdf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练习题)ch11 三相电路(题目).pdf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练习题)ch10 具有耦合电感的正弦稳态电路(题目).pdf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练习题)ch9 一般正弦稳态电路分析(题目).pdf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练习题)ch8 相量法(题目).pdf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练习题)ch4 电路定理(题目).pdf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L38-17 非线性.pdf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L37-16 二端口.pdf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L36-15 回路电流结点电压.pdf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L35-15 关联矩阵回路矩阵回路电流.pdf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L34-14 网络函数.pdf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L33-14 拉氏反变换+拉氏电路求解.pdf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L32-14 拉氏变换+反变换.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