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8讲 三相交流电路、电路暂态过程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PTX
文档页数:48
文件大小:2.07M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8讲 三相交流电路、电路暂态过程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第八讲主要授课内容上次课内容概述三相交流电路电路暂态过程下次课主要内容

主要授课内容 • 上次课内容概述 • 三相交流电路 • 电路暂态过程 • 下次课主要内容 第八讲

一、复杂正弦交流电路分析司第2章计算复杂直流电路一样.支路电流法、结点电压法、叠加原理、戴维宁等方法也适用于计算复杂交流电路。所不同的是电压和电流用相量表示,电阻、电感、和电容及组成的电路用阻抗或导纳来表示,采用相量法计算。下面通过举例说明。例1:图示电路中,已知U, = 230/0°V, U, = 227/0°VZ2Z, = Z, = (0.1 + j0.5) 2,Z.Z3 = (5 + j5)2Z3试用支路电流法求电流I3

同第2章计算复杂直流电路一样,支路电流法、 结点电压法、叠加原理、戴维宁等方法也适用于计 算复杂交流电路。所不同的是电压和电流用相量表 示,电阻、电感、和电容及组成的电路用阻抗或导 纳来表示,采用相量法计算。下面通过举例说明。 试用支路电流法求电流 I3。 Z1 + U1  - Z2 1 I  2 I  3 I  + U2  - Z3 例1: 图示电路中,已知 (5 j5)Ω (0.1 j0.5) Ω , 230 0 V, 227 0 V, 3 1 2 1 2 = + = = + =  =  Z Z Z U U 一、复杂正弦交流电路分析

解:应用基尔霍夫定律列出相量表示方程xi +i,-i, =0口口Zz,i, +Z,i, =U,Z1Z2XDU.U.ZZ,i, +Z,i,=U,代入已知数据,可得:i,+i, -i, =0(0.1 + j0.5)i + (5 + j5)i, = 230/0°v(0.1 + j0.5) I, + (5 + j5) i, = 227 /0°V解之,得:i,=31.3/-46.1°A

解:应用基尔霍夫定律列出相量表示方程 1 1 3 3 1 1 2 3 0 Z I Z I U I I I       + = + − = 2 2 3 3 U 2 Z I Z I    + = 代入已知数据,可得: Z1 + U1  - Z2 2 I  3 I  + U2  - Z3 (0.1 j0.5) (5 j5) 230 0 V 0 1 3 1 2 3 + + + =  + − = I I I I I      (0.1 + j0.5) I  1 + ( 5 + j5) I  3 = 22 7 0 V 解之,得:I  3 = 31.3 - 46.1 A

例2:应用叠加原理计算上例。ZZ,十解:(1)当U,单独作用时i.ΦDi,Z3U1Z21'= ,+2//z,* ,+z,=Zi2同理(2)当U,单独作用时u.DZ31i2Z119= Z,+2,2,* 7,+2,+ZiZ2i3 = 1' + i' = 31.3/-46.1ADu,Z3i

应用叠加原理计算上例。 2 3 2 1 2 3 1 3 + × + / / ′ = Z Z Z Z Z Z U I   例2: 解: (1) 当 U1  单独作用时 同理(2)当 U2  单独作用时 1 3 1 2 1 3 2 3 // Z Z Z Z Z Z U I +  +  =   + Z1 U1  - Z2 1 I  2 I  3 I  + U2  - Z3 Z1 Z2 3 I  + U2  - Z3 + + Z1 U1  - Z2 3 I  Z3 = I  3 = I  3  + I  3  = 31.3 - 46.1  A

例3:应用戴维宁计算上例。解:(1)断开Z,支路,求开路电压U.10. -+×2,+0.Z.0U.Z, +Z2Z.3=228.85/0°V(2)求等效内阻抗Z.Z2Z.8XZ,Z, - Z19.U.DZ0=Z+z,2=(0.05 + j0.25)QZ.Z2U.介Zog= 31.3/- 46.1° A(3) i,= Z. +Z)

例3: 应用戴维宁计算上例。 解:(1)断开Z3支路,求开路电压 U0  (0.05 j0.25)Ω 2 1 1 2 1 2 o = + = + = Z Z Z Z Z Z + Z1 U1  - Z2 I  + U2  - + U0  - Z1 Z2 Z0 (2)求等效内阻抗 Z0 + Z1 U1  - Z2 1 I  2 I  3 I  + U2  - Z3 31.3 46.1 A 0 3 0 3 = −  + = Z Z U I   (3) 228.85 0 V 2 2 1 2 1 2 o =   + + − = Z U Z Z U U U    

二、谐振电路谐振的概念:在同时含有L和C的交流电路中,如果总电压和总电流同相,称电路处于谐振状态。此时电路与电源之间不再有能量的交换,电路呈电阻性。串联谐振:L与 C 串联时 u、i同相并联谐振:L与 C并联时u、i同相研究谐振的目的,就是一方面在生产上充分利用谐振的特点,(如在无线电工程、电子测量技术等许多电路中应用)。另一方面又要预防它所产生的危害

二、谐振电路 在同时含有L 和C 的交流电路中,如果总电压和 总电流同相,称电路处于谐振状态。此时电路与电 源之间不再有能量的交换,电路呈电阻性。 串联谐振:L 与 C 串联时 u、i 同相 并联谐振:L 与 C 并联时 u、i 同相 研究谐振的目的,就是一方面在生产上充分利 用谐振的特点,(如在无线电工程、电子测量技术等 许多电路中应用)。另一方面又要预防它所产生的危 害。 谐振的概念:

1.谐振条件串联谐振电路由定义,谐振时:U、i同相X,-Xc=0即@ =arctanR++R谐振条件:uXL = XcR+WL谐振时的角频率y0L=或:0+Cuc2.谐振频率.根据谐振条件:.L=0.C

U I 由定义,谐振时:  、  同相 或: C L o o   1 = arctan = 0 − = R X L X C 即  谐振条件: XL = XC 谐振时的角频率 串联谐振电路 1. 谐振条件 R L C uR + _ uL + _ uC + _ u + _ i 2. 谐振频率 根据谐振条件: ω C ω L o o 1 =

1或:2元f,L可得谐振频率为:2元 f,C1或f0。JLCVLC2元/电路发生谐振的方法:(1)电源频率f一定,调参数L、C使 f=f;(2)电路参数LC一定,调电源频率f,使f=f13.串联谐振特证(1)阻抗最小Z=/R+(X, -Xc)=R

LC 1  0 = L C f 2 1 或 0 = 电路发生谐振的方法: (1)电源频率 f 一定,调参数L、C 使 fo= f; (2)电路参数LC 一定,调电源频率 f,使 f = fo 或: f C f L 0 0 2 1 2   = 3. 串联谐振特怔 Z = R + XL − XC = R 2 2 ( ) (1) 阻抗最小 可得谐振频率为:

1.谐振条件并联谐振1(R+ jo L).joc+Z:1Rl+(R+ jo L)XjocU1CXR+ jo L1+ jo RC-o'LCa实际中线圈的电阻很小,所以在谐振时有のL>>R1jo L则: Z ~RC1-o'LC+joRCI+ j(oc-oL)

并联谐振 1. 谐振条件 ω RC ω LC R ω L R ω L ωC R ω L ωC Z 2 + − + = + + + = 1 j j ( j ) j 1 ( j ) j 1 + U  - R XC XL I  1 I  C I  实际中线圈的电阻很小,所以在谐振时有 ω 0 L   R ( ) ω L ωC L ω L C ω R C R C ω L Z 2 1 j 1 1 j j + − = − + 则: 

1.谐振条件joL由:Z ~RC1-0'LC+j0RC+j(oc-/αl可得出:拉0谐振条件:の,C-YO,L2.谐振频率11f = fo~0o或2元/LCLC3.并联谐振的特征LZo]=阻抗最大,呈电阻性(1) FRC(当满足のL>>R时)

1. 谐振条件 0 1 0 0 −  ω L 谐 振 条 件:ω C 2. 谐振频率 或 LC f f 2 1 0 =  可得出: LC ω 1 0  ) ω L ω C L ω L C ω R C R C ω L Z 2 1 j ( 1 1 j j + − = − + 由:  3. 并联谐振的特征 (1) 阻抗最大,呈电阻性 RC L Z0 = (当满足  0L  R时)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