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营养学》课程实验指导(共六个实验)

医学营养学实验指导(供临床、护理本科专业使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预防医学系营养学教研室
医学营养学实验指导 (供临床、护理本科专业使用)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预防医学系营养学教研室

目录实验一,维生素C尿负荷实验实验二鲜奶卫生质量检验实验三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11实验四食物中毒案例讨论13实验五膳食调查..17实验六食谱编制...203
3 目 录 实验一 维生素 C 尿负荷实验. 4 实验二 鲜奶卫生质量检验. 7 实验三 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11 实验四 食物中毒案例讨论. 13 实验五 膳食调查. 17 实验六 食谱编制. 20

实验一维生素C尿负荷实验(2,6一二氯酚靛酚滴定法)一、目的意义尿中抗坏血酸的排出量与人体组织中含量有关,测定尿中还原型抗坏血酸量可以粗略了解人体中抗坏血酸负荷水平。二、原理还原型抗坏血酸可以还原染料2,6一二氯酚靛酚。用标准碘酸钾溶液标定抗坏血酸溶液,然后以标定的抗坏血酸溶液标定2,6一二氯酚靛酚染料溶液,再用此染料滴定样品中的抗坏血酸。2,6一二氯酚靛酚在酸性溶液中呈红色,被还原后呈无色。当被测溶液中过量一滴染料时即显红色,以示终点。在无杂质干扰时,被测溶液还原染料的量与其中所含抗坏血酸浓度成正比。三、仪器与试剂1、微量滴定管、锥形烧瓶。2、100ml具塞量筒、100ml容量瓶。3、5ml吸管、吸球。4、白陶土、维生素C片剂、草酸粉剂。5、0.1000md/L碘酸钾标准储备液:精确称取干燥的碘酸钾0.3567g用蒸馏水溶解于100ml容量瓶中,并定容至刻度。6、0.0010mol/L碘酸钾标准应用液:取碘酸钾储备液1.0ml稀释至100ml,此液1.0ml相当于抗坏血酸0.088mg。7、1%淀粉溶液:称取可溶性淀粉0.5g加水适量,搅拌成糊状后倒入50m沸水中混匀,冷藏待用。8、6%碘化钾溶液:称取碘化钾0.6g溶解于10ml水中,临用现配。9、抗坏血酸溶液:称取抗血酸粉末20mg,用1%草酸溶解于100ml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冷藏保存。由于抗坏血酸极不稳定,故用前要用标准碘酸钾溶液进行标定。10、碳酸氢钠溶液:称取碳酸氢钠210mg,溶解于250ml沸水中。11、0.025%2,6一二氯酚靛酚溶液:称取26一二氯酚靛酚250mg溶解在上述碳酸氢钠沸水中,待冷,放冰箱过夜,过滤于1000ml棕色容量瓶中,用蒸馏4
4 实验一 维生素 C 尿负荷实验 (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 一、目的意义 尿中抗坏血酸的排出量与人体组织中含量有关,测定尿中还原型抗坏血酸量 可以粗略了解人体中抗坏血酸负荷水平。 二、原理 还原型抗坏血酸可以还原染料 2,6—二氯酚靛酚。用标准碘酸钾溶液标定抗 坏血酸溶液,然后以标定的抗坏血酸溶液标定 2,6—二氯酚靛酚染料溶液,再用 此染料滴定样品中的抗坏血酸。2,6—二氯酚靛酚在酸性溶液中呈红色,被还原 后呈无色。当被测溶液中过量一滴染料时即显红色,以示终点。在无杂质干扰时, 被测溶液还原染料的量与其中所含抗坏血酸浓度成正比。 三、仪器与试剂 1、微量滴定管、锥形烧瓶。 2、100ml 具塞量筒、100ml 容量瓶。 3、5ml 吸管、吸球。 4、白陶土、维生素 C 片剂、草酸粉剂。 5、0.1000md/L 碘酸钾标准储备液:精确称取干燥的碘酸钾 0.3567g 用蒸馏 水溶解于 100ml 容量瓶中,并定容至刻度。 6、0.0010mol/L 碘酸钾标准应用液:取碘酸钾储备液 1.0ml 稀释至 100ml, 此液 1.0ml 相当于抗坏血酸 0.088mg。 7、1%淀粉溶液:称取可溶性淀粉 0.5g 加水适量,搅拌成糊状后倒入 50ml 沸水中混匀,冷藏待用。 8、6%碘化钾溶液:称取碘化钾 0.6g 溶解于 10ml 水中,临用现配。 9、抗坏血酸溶液:称取抗血酸粉末 20mg,用 1%草酸溶解于 100ml 容量瓶 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冷藏保存。由于抗坏血酸极不稳定,故用前要用标准碘 酸钾溶液进行标定。 10、碳酸氢钠溶液:称取碳酸氢钠 210mg,溶解于 250ml 沸水中。 11、0.025% 2,6—二氯酚靛酚溶液:称取 2,6—二氯酚靛酚 250mg 溶解在上 述碳酸氢钠沸水中,待冷,放冰箱过夜,过滤于 1000ml 棕色容量瓶中,用蒸馏

水稀释至刻度,用标准抗坏血酸进行标定。四、操作步骤1、2,6一二氯酚靛酚溶液的标定(1)抗坏血酸溶液的标定:吸取抗坏血酸溶液5ml于锥形烧瓶中,再加1%草酸5ml,6%碘化钾溶液0.5ml,1%淀粉溶液三滴,以0.0010mol/L碘酸钾标准液滴定至终点(蓝色)。计算方法:抗坏血酸浓度(mg/ml)=消耗0.0010mol/L碘酸钾ml数×0.088所取抗坏血酸ml数(2)2,6一二氯酚靛酚溶液的标定:吸取已标定过的抗坏血酸溶液5ml,1%草酸溶液5ml于锥形瓶中,以待标定的2.6一二氯酚靛酚溶液滴定至溶液呈淡红色,在15s内不退色为终点。1ml染料相当于抗坏血酸的mg数=抗坏血酸浓度mg/mlX抗坏血酸溶液的ml数滴定消耗染料的ml数2、尿样测定(1)受试者每人备一个500ml棕色标本瓶,洗净后加入草酸粉剂200mg。(2)受试者每人早上起床后先排尿,然后口服维生素C片500mg,再饮水一杯。(3)收集4小时内尿液标本备检(记录总量)。(4)取尿样5ml于三角烧瓶内(做平行样品)。(5)加入1%草酸5ml,摇匀。(6)用2.6一二氯酚靛酚滴定,使样液由黄一→淡红色,并维持15s不退为终点,记录染料用量。计算:尿中还原型抗坏血酸=VixTxNV2式中:T一1ml染料相当于抗坏血酸的mg数(染料力价)。Vi一染料消耗ml数(均值)。V2一取尿量ml数。5
5 水稀释至刻度,用标准抗坏血酸进行标定。 四、操作步骤 1、2,6—二氯酚靛酚溶液的标定 (1) 抗坏血酸溶液的标定:吸取抗坏血酸溶液 5ml 于锥形烧瓶中,再加 1% 草酸 5ml,6%碘化钾溶液 0.5ml,1%淀粉溶液三滴,以 0.0010mol/L 碘酸钾标准 液滴定至终点(蓝色)。 计算方法: 抗坏血酸浓度(mg/ml)= 消耗 0.0010mol/L 碘酸钾 ml 数×0.088 所取抗坏血酸 ml 数 (2) 2,6—二氯酚靛酚溶液的标定:吸取已标定过的抗坏血酸溶液 5ml,1%草 酸溶液 5ml 于锥形瓶中,以待标定的 2,6—二氯酚靛酚溶液滴定至溶液呈淡红色, 在 15s 内不退色为终点。 1ml 染料相当于抗坏血酸的 mg 数= 抗坏血酸浓度 mg/ml×抗坏血酸溶液的 ml 数 滴定消耗染料的 ml 数 2、尿样测定 (1) 受试者每人备一个 500ml 棕色标本瓶,洗净后加入草酸粉剂 200mg。 (2) 受试者每人早上起床后先排尿,然后口服维生素 C 片 500mg,再饮水一 杯。 (3) 收集 4 小时内尿液标本备检(记录总量)。 (4) 取尿样 5ml 于三角烧瓶内(做平行样品)。 (5) 加入 1%草酸 5ml,摇匀。 (6) 用 2,6—二氯酚靛酚滴定,使样液由黄 淡红色,并维持 15s 不退为 终点,记录染料用量。 计算:尿中还原型抗坏血酸= V1×T×N V2 式中: T—1ml 染料相当于抗坏血酸的 mg 数(染料力价)。 V1—染料消耗 ml 数(均值)。 V2—取尿量 ml 数

N一四小时尿液总量。五、说明1、操作过程要迅速,因还原型抗坏血酸易被氧化。一般不超过2分钟。2、样品中可能有其他杂质还原2,6一二氯酚靛酚,但还原染料的速度较抗坏血酸慢,滴定时以15s粉红色不退为宜。6
6 N—四小时尿液总量。 五、说明 1、操作过程要迅速,因还原型抗坏血酸易被氧化。一般不超过 2 分钟。 2、样品中可能有其他杂质还原 2,6—二氯酚靛酚,但还原染料的速度较抗坏 血酸慢,滴定时以 15s 粉红色不退为宜

实验二鲜奶卫生质量检验一、目的正常鲜乳为乳白色或淡黄色的均匀乳化液体,具微甜及特有的芳香味,鲜乳比重为1.028~1032,PH值为6.5~6.7°T为16~18),脂肪含量不低于3%,本实验的目的在于掌握鲜奶感官,理化检查基本内容和方法,了解鲜奶感官及理化检查中各项国家卫生标准。二、采样供感官、理化检查的鲜奶样品可采瓶装鲜奶或直接自牛舍盛奶桶中采取,如自盛奶桶采样要预先将奶混匀,采样器具要事先消毒,采样量200~250ml。三、感官检查1、检查步骤:将摇匀的鲜奶样品倒入一小烧杯内30m左右,仔细观察其外观、色泽、组织状态,嗅其气味并经煮沸后尝其味。2、评价:(1)外观及色泽鲜乳为乳白或稍带微黄色的均匀胶态流体,无沉淀,无凝块。(2)气味与滋味鲜奶微甜,具牛奶特有的芬芳味,无异味。四、理化检查1、鲜奶比重测定(1)目的:鲜牛奶的比重一般在1.0281.032之间。奶的比重可因掺水而降低,脱脂或掺入比重较大的(如淀粉等)物质可使比重增高。如牛奶既脱脂又加水,其比重可能在正常范围内,为牛奶的双掺假。为发现判断牛奶单纯掺水或掺淀粉等,必需测其比重,为发现和判断牛奶的双掺假,必需对其脂肪含量进行测定。(2)原理:鲜奶的比重有两种表示方法。D204指20℃的牛奶重量与同体积4℃纯水的重量比值。D1515指15℃的牛奶重量与同温度、同体积的纯水重量之比值。D204比D151s数值小0.002,两者可用此数换算。D204即是比重又是密度,较常用。(3)器材:①乳比重计(乳稠计)20℃/4℃或15℃/15℃。②200ml量筒。③100℃温度计。7
7 实验二 鲜奶卫生质量检验 一、目的 正常鲜乳为乳白色或淡黄色的均匀乳化液体,具微甜及特有的芳香味,鲜乳 比重为 1.028~1 032,PH 值为 6 .5~6. 7( 0T 为 16~18),脂肪含量不低于 3%, 本实验的目的在于掌握鲜奶感官,理化检查基本内容和方法,了解鲜奶感官及理 化检查中各项国家卫生标准。 二、采样 供感官、理化检查的鲜奶样品可采瓶装鲜奶或直接自牛舍盛奶桶中采取,如 自盛奶桶采样要预先将奶混匀,采样器具要事先消毒,采样量 200~250ml。 三、感官检查 1、检查步骤:将摇匀的鲜奶样品倒入一小烧杯内 30m]左右,仔细观察其外 观、色泽、组织状态,嗅其气味并经煮沸后尝其味。 2、评价:(1)外观及色泽 鲜乳为乳白或稍带微黄色的均匀胶态流体,无沉 淀,无凝块。(2)气味与滋味 鲜奶微甜,具牛奶特有的芬芳味,无异味。 四、理化检查 1、鲜奶比重测定 (1)目的:鲜牛奶的比重一般在 1.028~1.032 之间。奶的比重可因掺水而降 低,脱脂或掺入比重较大的(如淀粉等)物质可使比重增高。如牛奶既脱脂又加水, 其比重可能在正常范围内,为牛奶的双掺假。为发现判断牛奶单纯掺水或掺淀粉 等,必需测其比重,为发现和判断牛奶的双掺假,必需对其脂肪含量进行测定。 (2)原理:鲜奶的比重有两种表示方法。 D204 指 20℃的牛奶重量与同体积 4℃纯水的重量比值。D1515 指 15℃的牛奶 重量与同温度、同体积的纯水重量之比值。 D204 比 D1515 数值小 0 .002,两者可用此数换算。D204 即是比重又是密度,较 常用。 (3)器材: ①乳比重计(乳稠计) 20℃/4℃或 15℃/15℃。 ②200ml 量筒。 ③100℃温度计

(4)操作步骤:将乳样品混匀,并调节温度为10~20℃后,小心地沿量筒壁倒入量简内(避免产生泡沫),其量以达量筒3/4体积为宜。先以温度计测量乳温后,将乳比重计轻轻放入乳中,让其自由飘动,勿使比重计与量简内壁贴附,待乳比重计静止2一3分钟后再读比重计读数(以液平凹线为准)。(5)计算:乳比重是以乳温20℃时比重,如乳温不是20℃则需计算或查表换算成20℃时的比重。①计算法:乳温比20℃每高1℃要在乳比重计实际测得的比重数值上加0.0002,乳温比20℃每低1℃则减去0.0002。例:乳温18℃,乳比重计(20℃/4℃)读数为1.032温度差18℃-20℃=2℃D20/4=D18/4-[(20-18)*0.0002]-1.032-0.0004=1.0316②查表:根据乳比重计上的读数(尾数)直接查阅换算表1可得到20℃时的比重值。表1乳稠计数变为温度20℃时的度数的换算表鲜乳温度乳稠(℃ )151617181920计数111213142122232523.523.924.024.224.424.624.825.025.225.425.523.623.72625.625.826.026.226.426.624.424.524.724.925.025.225.42725.325.926.126.326.526.827.027.227.527.725.425.625.72826.827.027.327.527.628.026.126.628.228.528.726.326.52927.627.828.028.328.528.829.029.229.529.727.127.327.53028.1228.328.528.628.829.029.329.529.830.030.230.530.73129.029.629.830.330.330.530.831.031.231.531.729.229.43230.0230.430.630.731.031.231.531.832.032.232.532.830.23331.831.131.331.531.732.032.232.532.833.033.333.533.834 32.532.733.033.233.533.834.034.334.434.831.932.1 32.33534.532.833.533.734.034.234.735.035.335.535.833.133.33633.834.935.235.635.736.036.234.034.334.534.736.536.78
8 (4)操作步骤:将乳样品混匀,并调节温度为 10~20℃后,小心地沿量筒壁 倒入量简内(避免产生泡沫),其量以达量筒 3/4 体积为宜。先以温度计测量乳温 后,将乳比重计轻轻放入乳中,让其自由飘动,勿使比重计与量简内壁贴附,待 乳比重计静止 2—3 分钟后再读比重计读数(以液平凹线为准)。 (5)计算:乳比重是以乳温 20℃时比重,如乳温不是 20℃则需计算或查表换 算成 20℃时的比重。 ①计算法:乳温比 20℃每高 l℃要在乳比重计实际测得的比重数值上加 0.0002,乳温比 20℃每低 1℃则减去 0.0002。 例: 乳温 18℃,乳比重计(20℃/4℃)读数为 1.032 温度差 18℃-20℃=2℃ D20/4= D 18/4-[(20-18)*0.0002]=l.032-0.0004=1.0316 ②查表:根据乳比重计上的读数(尾数)直接查阅换算表 1 可得到 20℃时的 比重值。 表 1 乳稠计数变为温度 20℃时的度数的换算表 乳稠 计数 鲜 乳 温 度 (℃ )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3.5 23.6 23.7 23.9 24.0 24.2 24.4 24.6 24.8 25.0 25.2 25.4 25.5 24.4 24.5 24.7 24.9 25.0 25.2 25.4 25.6 25.8 26.0 26.2 26.4 26.6 25.3 25.4 25.6 25.7 25.9 26.1 26.3 26.5 26.8 27.0 27.2 27.5 27.7 26.1 26.3 26.5 26.6 26.8 27.0 27.3 27.5 27.6 28.0 28.2 28.5 28.7 27.1 27.3 27.5 27.6 27.8 28.0 28.3 28.5 28.8 29.0 29.2 29.5 29.7 28.1 28.3 28.5 28.6 28.8 29.0 29.3 29.5 29.8 30.0 30.2 30.5 30.7 29.0 29.2 29.4 29.6 29.8 30.3 30.3 30.5 30.8 31.0 31.2 31.5 31.7 30.0 30.2 30.4 30.6 30.7 31.0 31.2 31.5 31.8 32.0 32.2 32.5 32.8 31.8 31.1 31.3 31.5 31.7 32.0 32.2 32.5 32.8 33.0 33.3 33.5 33.8 31.9 32.1 32.3 32.5 32.7 33.0 33.2 33.5 33.8 34.0 34.3 34.4 34.8 32.8 33.1 33.3 33.5 33.7 34.0 34.2 34.5 34.7 35.0 35.3 35.5 35.8 33.8 34.0 34.3 34.5 34.7 34.9 35.2 35.6 35.7 36.0 36.2 36.5 36.7

2、鲜奶酸度测定(1)原理:牛乳酸度以0T表示。牛乳酸度指中和100ml牛乳中的酸所消耗0.1mol/L氢氧化钠的ml数。正常鲜乳的酸度为16~180T。牛乳不新鲜则酸度增高,其原因为细菌分解乳糖产生乳酸所致。酸度是反映牛乳新鲜度的一项重要指标。(2)试剂及器材:0.1mol/L氢氧化钠,1%酚指示剂,250ml或150ml锥形瓶,10ml或25m容量吸管,50ml或25ml碱性滴定管。(3)操作步骤:精确吸取混匀乳样10ml(或25m1)于250ml锥形瓶,加经煮沸冷却后的蒸馏水(去C02水)20ml或50ml及酚酰指示剂3滴,用0.1mol/L氢氧化钠滴定至微红色在1分钟内不消失为止。以所消耗0.lmol/L氢氧化钠的ml数乘以10(或4)即为该乳之酸度。3、奶中掺豆浆检查(1)原理豆浆中含有较多的铁,与NaOH相遇生成Fe(OH)3,使溶液呈黄色。(2)仪器及试剂A.试管B.量筒(10ml)C.28%NaOH溶液D.滴管E.酒精乙醚等量混合液(3)步骤A.取奶10滴于试管中B.加酒精乙醚等量混合液15滴C.再加28%NaOH25滴,用力振摇之,有豆浆存在呈现黄色,最好用豆浆作对照,以便比较。4、奶中掺碱检查:奶的酸度增加时,加碱使之降低,这对奶本身并无好处,只能掩盖奶的卫生9
9 2、鲜奶酸度测定 (1) 原理:牛乳酸度以 0T 表示。牛乳酸度指中和 100ml 牛乳中的酸所消耗 0.1mol/L 氢氧化钠的 ml 数。正常鲜乳的酸度为 16~18 0T。牛乳不新鲜则酸度增 高,其原因为细菌分解乳糖产生乳酸所致。酸度是反映牛乳新鲜度的一项重要指 标。 (2) 试剂及器材: 0.1mol/L 氢氧化钠,1%酚酞指示剂,250ml 或 150ml 锥形瓶,l0ml 或 25ml 容量吸管,50ml 或 25ml 碱性滴定管。 (3) 操作步骤: 精确吸取混匀乳样 l0ml(或 25m1)于 250ml 锥形瓶,加经煮沸冷却后的蒸馏 水(去 C02 水)20ml 或 50ml 及酚酞指示剂 3 滴,用 0.lmol/L 氢氧化钠滴定至微红 色在 1 分钟内不消失为止。以所消耗 0. lmol/L 氢氧化钠的 ml 数乘以 10(或 4)即 为该乳之酸度。 3、奶中掺豆浆检查 (1) 原理 豆浆中含有较多的铁,与 NaOH 相遇生成 Fe(OH)3,使溶液呈黄色。 (2) 仪器及试剂 A.试管 B.量筒(10m1) C. 28%NaOH 溶液 D.滴管 E.酒精乙醚等量混合液 (3) 步骤 A.取奶 10 滴于试管中 B.加酒精乙醚等量混合液 15 滴 C.再加 28%NaOH 25 滴,用力振摇之,有豆浆存在呈现黄色,最好用豆浆 作对照,以便比较。 4、奶中掺碱检查: 奶的酸度增加时,加碱使之降低,这对奶本身并无好处,只能掩盖奶的卫生

质量。(1)原理:鲜奶中加碱,可便溴香草酚蓝指示剂变色,由颜色的不同,判断加量的多少。(2) 试剂:0.04%溴麝香草酚蓝乙醇溶液(乙醇含量20%)。(3) 操作:取样品5毫升加入试管中,将试管保持倾斜位置,沿管壁小心地加入溴麝香草酚蓝乙醇溶液5滴,将试管轻轻斜转2~3回,使其更好地相互接触,均勿使液体互相混合,然后将试管垂直放置,2分钟后根据环层指示剂颜色特征确定结果(可同时用未掺碱的鲜乳作空白对照)。按环层颜色变化界限判定结果,见表:鲜牛乳中含碳酸氢钠的浓度(%)界面环层颜色特征黄色无0.03黄绿色0.05淡绿色色0.1绿0.3深绿色0.5青绿色0.7淡青色色1.0青1.5深青色10
10 质量。 (1) 原理: 鲜奶中加碱,可便溴麝香草酚蓝指示剂变色,由颜色的不同,判断加量 的多少。 (2) 试剂: 0 .04%溴麝香草酚蓝乙醇溶液(乙醇含量 20%)。 (3) 操作: 取样品 5 毫升加入试管中,将试管保持倾斜位置,沿管壁小心地加入溴麝香 草酚蓝乙醇溶液 5 滴,将试管轻轻斜转 2~3 回,使其更好地相互接触,均勿使 液体互相混合,然后将试管垂直放置,2 分钟后根据环层指示剂颜色特征确定结 果(可同时用未掺碱的鲜乳作空白对照)。 按环层颜色变化界限判定结果,见表: 鲜牛乳中含碳酸氢钠的浓度(%) 界面环层颜色特征 无 黄 色 0.03 黄绿色 0.05 淡绿色 0.1 绿 色 0.3 深绿色 0.5 青绿色 0.7 淡青色 1.0 青 色 1.5 深青色

实验三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格里斯试剂比色法)一、目的熟悉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卫生标准:掌握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测定的基本方法。二、测定方法1、原理:样品经沉淀蛋白质、除去脂肪后,在弱酸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重氮化后,再与N-1-萘基乙二胺偶合形成紫红色染料,与标准比较定量。三、器材(1)小型粉碎机。(2)分光光度计。四、试剂:实验用水为蒸馏水,试剂不加说明者,均为分析纯试剂。(1)氯化铵缓冲液:1L容量瓶中加人500ml水,准确加人20.0ml盐酸,振荡混匀,准确加入50ml氢氧化铵,用水稀释至刻度。必要时用稀盐酸和稀氢氧化铵调试至pH9.6~9.7。(2)硫酸锌溶液(0.42mol/L):称取120g硫酸锌(ZnSO47H2O),用水溶解,并稀释至1000ml。(3)氢氧化钠溶液(20g/L):称取20g氯氧化钠用水溶解,稀释至IL。(4)对氨基苯磺酸溶液:称取10g对氨基苯磺酸,溶于700ml水和300ml冰醋酸中,置棕色瓶中混匀,室温保存。(5)N-1-萘基乙二胺溶液(1g/L):称取0.1gN-1-萘基乙二胺,加60%醋酸溶解并稀释至100ml,混匀后,置棕色瓶中,在冰箱中保存,一周内稳定。(6)显色剂:临用前将N-1-萘基乙二胺溶液(1g/L)和对氨基苯磺酸溶液等体积混合。(7)亚硝酸钠标准溶液:准确称取250.0mg于硅胶干燥器中干燥24小时的亚硝酸钠,加水溶解移人500ml容量瓶中,加100ml氯化铵缓冲液,加水稀释至刻度,混匀,在4℃避光保存。此溶液每毫升相当于500μg的亚硝酸钠。(8)亚硝酸钠标准使用液:临用前,吸取亚硝酸钠标准溶液1.00ml,置于1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此溶液每毫升相当于5.0μg亚硝酸钠。11
11 实验三 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格里斯试剂比色法) 一、目的 熟悉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卫生标准;掌握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测定的基本 方法。 二、测定方法 1、原理:样品经沉淀蛋白质、除去脂肪后,在弱酸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 磺酸重氮化后,再与 N-1-萘基乙二胺偶合形成紫红色染料,与标准比较定量。 三、器材 (1)小型粉碎机。 (2)分光光度计。 四、试剂: 实验用水为蒸馏水,试剂不加说明者,均为分析纯试剂。 (1)氯化铵缓冲液:1L 容量瓶中加人 500ml 水,准确加人 20.0ml 盐酸,振荡 混匀,准确加入 50ml 氢氧化铵,用水稀释至刻度。必要时用稀盐酸和稀氢氧化 铵调试至 pH9.6~9.7。 (2)硫酸锌溶液(0.42mol/L):称取 120g 硫酸锌(ZnSO4•7H2O),用水溶解,并 稀释至 1000ml。 (3)氢氧化钠溶液(20g/L):称取 20g 氯氧化钠用水溶解,稀释至 lL。 (4)对氨基苯磺酸溶液:称取 l0g 对氨基苯磺酸,溶于 700ml 水和 300ml 冰醋 酸中,置棕色瓶中混匀,室温保存。 (5)N-1-萘基乙二胺溶液(1g/L):称取 0.1gN-1-萘基乙二胺,加 60%醋酸溶解并 稀释至 100ml,混匀后,置棕色瓶中,在冰箱中保存,一周内稳定。 (6)显色剂:临用前将 N-1-萘基乙二胺溶液(1g/L)和对氨基苯磺酸溶液等体积 混合。 (7)亚硝酸钠标准溶液:准确称取 250.0mg 于硅胶干燥器中干燥 24 小时的亚 硝酸钠,加水溶解移人 500ml 容量瓶中,加 100ml 氯化铵缓冲液,加水稀释至 刻度,混匀,在 4℃避光保存。此溶液每毫升相当于 500μg 的亚硝酸钠。 (8)亚硝酸钠标准使用液:临用前,吸取亚硝酸钠标准溶液 1.00ml,置于 100ml 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此溶液每毫升相当于 5.0μg 亚硝酸钠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医学营养学》课程授课教案.doc
- 《医学营养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doc
- 《医学营养学》课程考试大纲(五年制临床本科生使用).doc
- 《医学营养学》课程教学大纲 Medical Nutrition.doc
- 《外科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烧伤科)烧伤 burn surgery.ppt
- 《外科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泌尿)泌尿外科讲稿.ppt
- 《外科学》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石河子大学:朱立仓).doc
- 《牙体牙髓病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十章 髓腔应用解剖与开髓.ppt
- 《牙体牙髓病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七章 牙髓病和根尖周病治疗概述.ppt
- 《牙体牙髓病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六章 感染牙髓的治疗方法.ppt
- 《牙体牙髓病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八章 牙外伤.ppt
- 《牙体牙髓病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牙体缺损的粘结修复.ppt
- 《牙体牙髓病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龋病治疗.ppt
- 《牙体牙髓病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牙慢性损伤.ppt
- 《牙体牙髓病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龋病的临床特征和诊断.ppt
- 《牙体牙髓病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龋病病因及发病过程.ppt
- 《牙体牙髓病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龋病概述.ppt
- 《牙体牙髓病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endodontics.doc
- 《牙体牙髓病学》课程课程教学大纲 endodontics.doc
- 《牙体牙髓病学》课程授课教案(实验课,石河子大学:仵楠).doc
- 《医学营养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集)01 蛋白质(含参考答案).doc
- 《医学营养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集)02 脂肪(含参考答案).doc
- 《医学营养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集)03 碳水化合物(含参考答案).doc
- 《医学营养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集)04 能量(含参考答案).doc
- 《医学营养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集)05 维生素(含参考答案).doc
- 《医学营养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集)06 矿物质(含参考答案).doc
- 《医学营养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集)07 植物化学物(含参考答案).doc
- 《医学营养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集)08 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含参考答案).doc
- 《医学营养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集)10 社区营养(含参考答案).doc
- 《医学营养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集)11 食源性疾病及其预防(含参考答案).doc
- 《医学营养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集)12 营养与营养相关疾病(含参考答案).doc
- 《医学营养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集)09 特殊人群的营养(含参考答案).doc
- 《医学营养学》课程教学资源(参考资料)食物成分表(100g食部,共281种食物).docx
- 石河子大学:《医学营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01 绪论(medical nutrition).ppt
- 石河子大学:《医学营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02 蛋白质(Protein).ppt
- 石河子大学:《医学营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03 碳水化合物与脂类 carbohydrate and 1ipids.ppt
- 石河子大学:《医学营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04 能量与维生素概述(Energy、vitamins).ppt
- 石河子大学:《医学营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05 脂溶性维生素与水溶性维生素.ppt
- 石河子大学:《医学营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06 矿物质(minerals).ppt
- 石河子大学:《医学营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07 膳食结构与膳食指南(Dietary pattern and dietary guideline).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