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5章 弯曲应力 5.3 梁的合理设计

T第5章弯曲应力纯弯曲应力分析及强度设计横力弯曲正应力分析及强度设计横力弯曲切应力分析及强度设计梁的合理设计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 □ 纯弯曲应力分析及强度设计 □ 横力弯曲正应力分析及强度设计 □ 横力弯曲切应力分析及强度设计 □ 梁的合理设计 第 5 章 弯曲应力

TⅡ、梁的切应力强度设计细长梁的强度设计主要取决于正应力,但在以下情况下,需校核梁的切应力:1.梁的跨度较短,最大弯矩较小,最大剪力很大:2.焊接、铆接或胶合的组合截面钢梁,横截面腹板厚度与梁高之比小于型钢截面的相应比值3.横弯木梁:因木材顺纹剪切强度差,横弯时可能在中性层面上因切应力过大而破坏,4.焊接、铆接或胶合而成的组合截面梁,对焊缝、铆钉或胶合面等,一般要进行剪切计算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Ⅱ、梁的切应力强度设计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 细长梁的强度设计主要取决于正应力,但在以下 情况下,需校核梁的切应力: 1. 梁的跨度较短,最大弯矩较小,最大剪力很大; 2. 焊接、铆接或胶合的组合截面钢梁,横截面腹板 厚度与梁高之比小于型钢截面的相应比值; 3. 横弯木梁:因木材顺纹剪切强度差,横弯时可能 在中性层面上因切应力过大而破坏; 4. 焊接、铆接或胶合而成的组合截面梁,对焊缝、 铆钉或胶合面等,一般要进行剪切计算

T横力弯曲一一-切应力I、梁横截面上的切应力Ⅱ、梁的切应力强度条件剪应力的产生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 Ⅰ、梁横截面上的切应力 横力弯曲-切应力 Ⅱ、梁的切应力强度条件

I、切应力计算T矩形截面梁一q(x)FbHmnh7MmdxTOxnmnmM(xnmzmM(x)+d M(x)7hxFs(x)Fs(x)+d Fs(x)B4mnmnmdxb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一、矩形截面梁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 m m n n q(x) F1 F2 x dx b h z y h m' m n' n n m' m dx b z y O x FS(x) M(x) M(x)+d M(x) FS(x)+d FS(x) m n m n m' n' y z y A B A1 σ dA Ⅰ、切应力计算

I、切应力计算T矩形截面梁横截面上纵向力不平衡意味0V1七A1BidF着纵截面上有水平剪力,即有水平切应力分布。dA0-C4*dFs = Fn2 - FNIFmN1N2nmy6横截面上纵向力的大小:dxMMMySFni =,o,dA=[dT1面积A,Amm'对中性轴z的静矩M+dM(M +dM)S:FN2 = f,02 dA=(idA=1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 横截面上纵向力不平衡意味 着纵截面上有水平剪力,即 有水平切应力分布。 * N1 * d FS ′ = FN2 − F * 1 1 1 * N1 * * * d d d z z A z A z A S I M y A I M A I My F = A = = = ∫ ∫ ∫ σ * 2 1 * N2 d d ( d ) d * * z z A z A S I M M y A I M M F A + = + = = ∫ ∫ σ 面积A1Amm' 对中性轴 z的静矩 横截面上纵向力的大小: m n m' y1 A B A1 B1 dx σ dA y z O * FN2 d FS ′ * FN1 x Ⅰ、切应力计算 一、矩形截面梁

I、切应力计算T矩形截面梁IMsHN11福V4BidF!M+dM*sN2Z.dA-DVFFm平衡:N1N2nmVdxdF' = Fn2 - FNiZF,=0dMdF!S纵截面上水平剪力:SI尚不能确定水平切应力T,还需要补充条件!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 ∑ = 0 Fx * N1 * S N2 d F′ = F − F * S d d z z S I M 纵截面上水平剪力: F′ = * * N1 z z S I M F = * * N2 d z z S I M M F + = 尚不能确定水平切应力τ ' , 还需要补充条件! Ⅰ、切应力计算 一、矩形截面梁 m n m' y1 A B A1 B1 dx σ dA y z O * FN2 S d F′ * FN1 x 平衡:

I、切应力计算T矩形截面梁一、(窄高)矩形截面梁横截面上弯曲切应力分布的假设:(1)横截面上各点处的切应力均与侧边平行(2)横截面上距中性轴等距各点处的切应力大小相等nm根据切应力互等定理:nmT'=TxB可以认为:BA(1)t沿截面宽度方向均匀分布:mn服m(2)在dx微段长度内t 没有变化。dxb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 (窄高)矩形截面梁横截面上弯曲切应力分布的假设: (1) 横截面上各点处的切应力均与侧边平行; (2) 横截面上距中性轴等距各点处的切应力大小相等。 根据切应力互等定理: τ ′ = τ 可以认为: (1) τ' 沿截面宽度方向均匀分布; (2) 在dx微段长度内τ' 没有变化。 Ⅰ、切应力计算 一、矩形截面梁 m' m n' n n m' m dx b y τ τ' A1 A B B1 h z y O x

I、切应力计算T矩形截面梁IdF$ =tbdx福LV1XBidF!dM*SdF!又SZ1dA-QNZ*F因此:FmN1N2nmsFsS.dMdxZXTI,b1,bdxNN剪切互等:FsST二I,b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 * S d d z z S I M F′ = I b F S I b S x M z z z z * S * d d τ ′ = × = I b F S z z * S τ = d F bd x S ′ = τ ′ 剪切互等: 又 因此: Ⅰ、切应力计算 一、矩形截面梁 m n m' y1 A B A1 B1 dx σ dA y z O * FN2 S d F′ * FN1 x

I、切应力计算T矩形截面梁一5矩形截面梁弯曲切应力计算公式hFsS.T1.b2其中:Fs→横截面上的剪力dAVI,一→整个横截面对于中性轴的惯性矩;b一→与剪力垂直的截面尺寸,此处为矩形的宽度S*一→横截面上切应力待求点处横线以外部分面积对中性轴的静矩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 其中: FS→ 横截面上的剪力; Iz → 整个横截面对于中性轴的惯性矩; b → 与剪力垂直的截面尺寸,此处为矩形的宽度; I b F S z z * S τ = 矩形截面梁弯曲切应力计算公式: z y y y 1 d A * Sz → 横截面上切应力待求点处横线以外部分面积对 中性轴的静矩。 Ⅰ、切应力计算 一、矩形截面梁 b

I、切应力计算T矩形截面梁一、FsS矩形横截面上弯曲切应力的变化规律:T1.bydAbhh/2b=1y+222Tmax6n2dA2hFFhbS2SXT24I,b214Fsh?FshFs3F3SXTmax22A3/12bh818×(bh3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 2 2 2 4 b h y = − = − = × − 2 2 2 S 2 S 2 4 2 4 y h I F y b h I b F z z τ 矩形横截面上弯曲切应力的变化规律: I b F S z z * S τ = Ⅰ、切应力计算 一、矩形截面梁 z y y y 1 d A / 2 2 2 h hy b yy − =− + * * 1 d z A S yA = ∫ τmax ( ) A F bh F bh F h I F h z 2 3 2 3 8 8 12 S S 3 2 S 2 S max = × = × τ = = b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6章 弯曲变形 6.1 弯曲变形基本方程 6.2 计算梁位移的叠加法.pdf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6章 弯曲变形 6.3 简单超静定梁 6.4 梁的刚度条件与合理设计.pdf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7章 应力状态分析及强度理论(一点的应力状态、平面应力状态分析).pdf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7章 应力状态分析及强度理论(空间应力状态分析、平面应变状态、广义胡克定律).pdf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7章 应力状态分析及强度理论(应变能、强度理论).pdf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8章 组合变形 8.1 叠加原理、拉弯组合(偏心压缩).pdf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8章 组合变形 8.2 斜弯曲.pdf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8章 组合变形 8.3 弯扭组合.pdf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9章 压杆稳定 Buckling of Columns 4.1 压杆稳定概念 4.2 压杆临界载荷的确定.pdf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9章 压杆稳定 Buckling of Columns 9.3 压杆稳定校核与合理设计.pdf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能量法(杆件应变能的计算、卡氏定理1/2).pdf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能量法(卡氏定理2/2、单位载荷法 - 莫尔积分).pdf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动载荷(1/2).pdf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动载荷(2/2).pdf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九章 压杆稳定 Buckling of Columns §9-1 压杆稳定的概念(The basic concepts of columns).ppt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九章 压杆稳定 Buckling of Columns §9-2 两端绞支细长压杆的临界压力(The Critical Load for a straight, uniform, axially loaded, pin-ended columns).ppt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九章 压杆稳定 Buckling of Columns §9-3 其它支座条件下细长压杆的临界压力(Euler’s Formula for other end conditions).ppt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九章 压杆稳定 Buckling of Columns §9-4a 欧拉公式的应用范围•经验公式(Applicable range for Euler’s formula • the experimental formula).ppt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九章 压杆稳定 Buckling of Columns $9-4 欧拉公式的应用范围 Applicable range for Euler’s formula.ppt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九章 压杆稳定 Buckling of Columns $9-5 实际压杆的稳定因数.ppt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5章 弯曲应力 5.2 弯曲应力分析及强度设计-纯弯曲.pdf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5章 弯曲应力 5.1 纯弯曲应力分析及强度设计.pdf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截面几何性质.pdf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4章 弯曲内力 4.4 弯曲内力练习.pdf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4章 弯曲内力 4.2 梁的内力计算与内力图.pdf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4章 弯曲内力 4.3 梁的内力与载荷集度间的微分关系.pdf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4章 弯曲内力 4.1 弯曲的概念和梁的计算简图 4.2 梁的内力计算与内力图.pdf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三章 扭转 3.3 圆轴扭转时的变形计算和刚度设计.pdf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三章 扭转 3.2 圆轴扭转时的应力计算和强度设计 3.3 圆轴扭转时的变形计算和刚度设计.pdf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三章 扭转 3.1 扭转的概念和内力计算 3.2 薄壁圆筒扭转.pdf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二章 拉伸压缩与剪切 2.5 拉压杆件的超静定问题 2.6 拉压杆件的应变能 2.7 连接部分的强度计算.pdf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二章 拉伸压缩与剪切 2.5 拉压杆件的超静定问题.pdf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二章 拉伸压缩与剪切 2.3 轴向拉压变形分析.pdf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二章 拉伸压缩与剪切 2.2 材料在拉伸与压缩时的力学性能.pdf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二章 拉伸压缩与剪切 2.1 拉压杆的内力与应力.pdf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绪论(北京交通大学:陈阿丽).pdf
- 电子工业出版社:《材料力学》课程书籍教材PDF电子版(材料力学电子教材)Mechanics of MaterialsⅠ(主编:汪越胜、梁小燕).pdf
- 电子工业出版社:《材料力学》课程书籍教材PDF电子版(材料力学电子教材)Mechanics of MaterialsⅠ(教材勘误).pdf
- 《高等岩石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9 岩石力学研究新进展.pptx
- 《高等岩石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8 相似模型试验.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