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二章 拉伸压缩与剪切 2.2 材料在拉伸与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材料力学第2章拉伸、压缩与剪切拉压杆的内力与应力材料在拉伸与压缩时的力学性能轴向拉压变形分析杆件在轴向载荷作用下的强度设计简单拉压超静定问题分析拉压杆件的应变能连接部分的强度计算(剪切、挤压)
第 2 章 拉伸、压缩与剪切 拉压杆的内力与应力 材料在拉伸与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轴向拉压变形分析 杆件在轴向载荷作用下的强度设计 简单拉压超静定问题分析 拉压杆件的应变能 连接部分的强度计算(剪切、挤压)

材料力学S2材料在拉伸与压缩时的力学性能拉伸试验与应力一应变图低碳钢的拉伸力学性能其它材料的拉伸力学性能材料压缩时的力学性能材料的力学性能:材料在外力作用下表现出的变形、破坏等方面的特性
拉伸试验与应力-应变图 低碳钢的拉伸力学性能 其它材料的拉伸力学性能 材料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2 材料在拉伸与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材料的力学性能:材料在外力作用下表现 出的变形、破坏等方面的特性

材料力学材料在拉伸与压缩时的力学性能(常温、青静载)拉伸试验变形传感器试验装置电子万能试验机
拉伸试验(常温、静载) 试验装置 材料在拉伸与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变形传感器 电子万能试验机

材料力学材料在拉伸与压缩时的力学性能试样棒材一一一圆柱形试样1=10d 1=5d板材-—-板状试样1=11.3VA 1= 5.65VA[--一标准长度或称标距(gage length)
l- 标准长度或称标距(gage length) 材料在拉伸与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l dl d = = 10 5 l Al A = = 11.3 5.65 棒材-圆柱形试样 板材-板状试样 试样

材料力学材料在拉伸与压缩时的力学性能拉伸试验与应力一应变图1FF/A=0A1→△/1=8力传感器绘图系统上夹头0放大系统试样mF拉伸图标距18NA002变形传感器下夹头应力一应变图F
拉伸试验与应力-应变图 F → F / A = σ ∆l → ∆l / l = ε 应力-应变图 材料在拉伸与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材料力学材料在拉伸与压缩时的力学性能低碳钢拉伸时的力学性质上夹头夹具下夹头
低碳钢拉伸时的力学性质 材料在拉伸与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材料力学材料在拉伸与压缩时的力学性能低碳钢拉伸时的力学性质2、屈服阶段ac(失去抵d抗变形的能力)Ob?强度极限WCab906比例极限3、强化阶段cd(恢复抵抗屈服极限弹性极限变形的能力)强化阶段中试件横向α尺寸有明显缩小08明显的四个阶段4、局部变形阶段de1、弹性阶段oa颈缩胡克定律=Eoa'线弹性区E==tanα(Pa)E一弹性模量S
明显的四个阶段 1、弹性阶段oa σ = Eε α ε σ E = = tan 2、屈服阶段ac(失去抵 抗变形的能力) 3、强化阶段cd(恢复抵抗 变形的能力) 4、局部变形阶段de σ o ε a′ a b d e α σ P σ e σ s σ b 胡克定律 材料在拉伸与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低碳钢拉伸时的力学性质 E —弹性模量(Pa) 弹性极限 比例极限 屈服极限 强度极限 ? 强化阶段中试件横向 尺寸有明显缩小 颈缩 c oa′线弹性区

材料力学材料在拉伸与压缩时的力学性能低碳钢拉伸时的力学性质一一一卸载、再加载DK卸载规律E塑性变形O1K由于预加塑性变形,而使材料的比例极限或弹性极限提高一一一冷作硬化
B 由于预加塑性变形,而使材料的比例极 限或弹性极限提高-冷作硬化 低碳钢拉伸时的力学性质-卸载、再加载 材料在拉伸与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σ e O1 g M 卸载规律 塑性变形

材料力学材料在拉伸与压缩时的力学性能强度指标:F1、屈服强度:daaSeCA颈缩F2、抗拉强度:Qb三A500.doEO
强度指标: A Fs σ s = A Fb σ b = 1、屈服强度: 2、抗拉强度: 材料在拉伸与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材料力学材料在拉伸与压缩时的力学性能拉断后对拢,弹性变形消失,塑性变形保留,可测得两个塑性指标:塑性:材料经受较大塑性变形而不破坏的能力Nlo×100%8=一延伸率7△l。一一试件断裂时的残余变形A-Ax100%一断面收缩率=A塑性与脆性材料塑性材料:20~30%8≥5%例如碳钢与铝合金等脆性材料:S<5%例如灰口铸铁、玻璃、陶瓷等
塑性材料: δ ≥ 5 % 例如碳钢与铝合金等 脆性材料: δ <5 % 例如灰口铸铁、玻璃、陶瓷等 塑性与脆性材料 0 100 l l δ ∆ = × % 塑性: 材料经受较大塑性变形而不破坏的能力 -延伸率 1 100 A A A ϕ − = × % -断面收缩率 材料在拉伸与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0 ∆l ——试件断裂时的残余变形 20~30% 拉断后对拢,弹性变形消失,塑性变形保留,可测得两个塑性指标: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二章 拉伸压缩与剪切 2.3 轴向拉压变形分析.pdf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二章 拉伸压缩与剪切 2.5 拉压杆件的超静定问题.pdf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二章 拉伸压缩与剪切 2.5 拉压杆件的超静定问题 2.6 拉压杆件的应变能 2.7 连接部分的强度计算.pdf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三章 扭转 3.1 扭转的概念和内力计算 3.2 薄壁圆筒扭转.pdf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三章 扭转 3.2 圆轴扭转时的应力计算和强度设计 3.3 圆轴扭转时的变形计算和刚度设计.pdf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三章 扭转 3.3 圆轴扭转时的变形计算和刚度设计.pdf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4章 弯曲内力 4.1 弯曲的概念和梁的计算简图 4.2 梁的内力计算与内力图.pdf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4章 弯曲内力 4.3 梁的内力与载荷集度间的微分关系.pdf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4章 弯曲内力 4.2 梁的内力计算与内力图.pdf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4章 弯曲内力 4.4 弯曲内力练习.pdf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截面几何性质.pdf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5章 弯曲应力 5.1 纯弯曲应力分析及强度设计.pdf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5章 弯曲应力 5.2 弯曲应力分析及强度设计-纯弯曲.pdf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5章 弯曲应力 5.3 梁的合理设计.pdf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6章 弯曲变形 6.1 弯曲变形基本方程 6.2 计算梁位移的叠加法.pdf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6章 弯曲变形 6.3 简单超静定梁 6.4 梁的刚度条件与合理设计.pdf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7章 应力状态分析及强度理论(一点的应力状态、平面应力状态分析).pdf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7章 应力状态分析及强度理论(空间应力状态分析、平面应变状态、广义胡克定律).pdf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7章 应力状态分析及强度理论(应变能、强度理论).pdf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8章 组合变形 8.1 叠加原理、拉弯组合(偏心压缩).pdf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二章 拉伸压缩与剪切 2.1 拉压杆的内力与应力.pdf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绪论(北京交通大学:陈阿丽).pdf
- 电子工业出版社:《材料力学》课程书籍教材PDF电子版(材料力学电子教材)Mechanics of MaterialsⅠ(主编:汪越胜、梁小燕).pdf
- 电子工业出版社:《材料力学》课程书籍教材PDF电子版(材料力学电子教材)Mechanics of MaterialsⅠ(教材勘误).pdf
- 《高等岩石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9 岩石力学研究新进展.pptx
- 《高等岩石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8 相似模型试验.pptx
- 《高等岩石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5 岩体工程中的反分析方法.pptx
- 《高等岩石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4 岩石流变力学.pptx
- 《高等岩石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2 岩石的强度理论与弹塑性本构模型.pptx
- 《高等岩石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3 地应力及其测量原理.pptx
- 《高等岩石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4 岩石流变力学——本构模型.pptx
- 《高等岩石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1 岩石与岩体的力学特性.pptx
- 《高等岩石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0 绪论 Advanced Rock Mechanics.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