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安徽农业大学体育部:《太极拳》课程教学大纲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DF
文档页数:8
文件大小:511.14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安徽农业大学体育部:《太极拳》课程教学大纲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太极拳》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太极拳课程代码:太极拳1:27111055;太极拳2:27111056课程学分:太极拳1,1.0学分,太极拳2,1.0学分课程总学时:太极拳1,30学时,太极拳2,30学时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课程性质:必修课面向专业:全校各本科专业开课学期:太极拳1,第一、三学期,太极拳2,第二、四学期二、课程简介太极拳是一种轻灵、柔和、缓慢的拳术,其动作圆活,处处带有弧形,运动起来连绵不断,它是中国武术中最具健身养生价值的运动项目。本课程依据在校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特点,“以人为本”,为我校本科学生开设太极拳专选课程。在学习太极拳主要基本功、基本动作、太极八法五步(十三式太极拳)及32式太极剑,同时介绍内容深邃的太极拳技理常识和太极拳文化,以及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健身理念。让太极拳融入大学生活,缓解和消除现代生活节奏带来的身心疲劳;为今后大学生走向社会之后,深入学习太极拳奠定基础;让太极拳为大学生的健康服务。三、课程目标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太极拳、剑的基本功和基本动作,并能比较准确地进行独立练习。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太极拳打下基础。2.通过学习对学生进行我国传统思想与文化教育、专业思想(武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顽强的拼搏精神、优越的民族自豪感以及文明守纪等优良品质。3.能将所掌握的技术转化为适合自身锻炼的方式,并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为发展身体素质、增强体质,进行终身体育锻炼奠定基础。4.基本掌握武术竞赛规则与裁判法,具备组织基层武术太极拳竞赛和裁判的工作能力。四、课程思政元素及融入点教学过程中能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专业知识技能教育内容有机融合的内容:教序学授课思政元素融入思政元素简述方号周次点法课程思政要素:弘扬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启了解太极拳类运动文化特点,传承民族体育文化:开第1周发拓学生思维与眼界的深度与广度,提高学生的使命感、责式理论对中国传统武1任感、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互课引术文化的介绍使其从内心对传统文化有正确的认知和认同,由内而外地导动建立文化自信,最终促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知和式认识

《太极拳》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课程名称:太极拳 课程代码:太极拳1:27111055 ;太极拳2:27111056 课程学分:太极拳1,1.0学分,太极拳2,1.0学分 课程总学时:太极拳1,30学时,太极拳2,30学时 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 面向专业:全校各本科专业 开课学期:太极拳1,第一、三学期,太极拳2,第二、四学期 二、课程简介 太极拳是一种轻灵、柔和、缓慢的拳术,其动作圆活,处处带有弧形,运动起来连绵不断,它是 中国武术中最具健身养生价值的运动项目。本课程依据在校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特点,“以人为 本”,为我校本科学生开设太极拳专选课程。在学习太极拳主要基本功、基本动作、太极八法五步 (十三式太极拳)及32式太极剑,同时介绍内容深邃的太极拳技理常识和太极拳文化,以及适应现 代社会生活的健身理念。让太极拳融入大学生活,缓解和消除现代生活节奏带来的身心疲劳;为今 后大学生走向社会之后,深入学习太极拳奠定基础;让太极拳为大学生的健康服务。 三、课程目标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太极拳、剑的基本功和基本动作,并能比较准确地进行独 立练习。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太极拳打下基础。 2.通过学习对学生进行我国传统思想与文化教育、专业思想(武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 意志品质、顽强的拼搏精神、优越的民族自豪感以及文明守纪等优良品质。 3.能将所掌握的技术转化为适合自身锻炼的方式,并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为发展身体素质、增 强体质,进行终身体育锻炼奠定基础。 4.基本掌握武术竞赛规则与裁判法,具备组织基层武术太极拳竞赛和裁判的工作能力。 四、课程思政元素及融入点 教学过程中能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专业知识技能教育内容有机融合的内容: 序 号 授课 周次 思政元素融入 点 思政元素简述 教 学 方 法 1 第1周 理论 课引 导 对中国传统武 术文化的介绍 课程思政要素:“弘扬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了解太极拳类运动文化特点,传承民族体育文化;开 拓学生思维与眼界的深度与广度,提高学生的使命感、责 任感、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 使其从内心对传统文化有正确的认知和认同,由内而外地 建立文化自信,最终促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知和 认识。 启 发 式 互 动 式

课程思政要素:“通过体育锻炼,培育学生坚韧,拼博的启思想品格”第2-41.太极拳基本手型和步法,让学生初步掌握太极拳动作技发周式练习太极基本术要领,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互太极手型、步法课程思政要素:“沟通协作,团结互助2动拳基学习太极探、2.分组复习太极手型和步法,让学生增强沟通能力,培育式本技、肘、靠原学生团队精神,加强学生团结互助意识。探术教地动作课程思政要素:“严谨,求真、不敷衍学究3.在原地动作中,、、肘、靠相对复杂,学习过程中式容易产生放弃、敷衍等消极情绪,在本节知识讲述中可融入严谨、求真的态度教育。课程思政要素:“自我学习,自我成长、讲究秩序,遵守规则1.在介绍八法五步步法时,告诚学生要强化学习意识,不断在学习中成长。不单单从理论上理解,还要从实践中学习,要经常性的自我学习,让自己真正有所收获,储备更多的实践能力。启2.人类社会运行依赖的习俗、文化、法律,本质上都是规发则,规则的存在,是为了形成秩序。规则是正确的规律和第5-9太极八法五步式事物永久的合理性,是保证社会平稳运行的前提周互的步法的学3.在教学方法上,两人一组,镜面练习,需要两位同学相3基本动习、以及课堂互配合,在学习生活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理式技术教学教法的实解、尊重他人。在学习生活中懂得理解与尊敬他人、善待施探教学他人、欣赏他人。初步形成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究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体现了课程思政要素:“换位式思考,与人为善"4.通过反复复习腿部动作,讲解动作易错点和难点,在反复练习中将练习过程与学生的学习态度联系起来,教育他们身处逆境时,只有不断历练自我,充实自我,才能成为强者,立于不败。是课程思政要素:“历练自我,培育坚韧品质完美呈现。4第10-太极推手基本1.课程思政要素:“谦虚宽容,互助友爱探12周技术和实战练在太极推手练习初期,需要两位同学相互配合,在配究式太极习合过程中容易力量拿捏不到位。课程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启推手相互宽容,相关帮助,友爱互助。发教学2.课程思政要素:“开阔视野,自主学习”。式让学生在身体素质练习前,通过网络、书籍等收集练习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开阔学生视野,培育学生体育兴趣,让学生最后养成终生体育观念。3.课程思政要素:“健全人格,锻炼意志”。通过让学生在太极实战中,感受体育的魅力,通过胜利或者失败,锻炼意志,健全人格。在日后生活中,面对

2 第2-4 周 太极 拳基 本技 术教 学 练习太极基本 手型、步法 学习太极採、 挒、肘、靠原 地动作 课程思政要素:“通过体育锻炼,培育学生坚韧、拼搏的 思想品格” 1.太极拳基本手型和步法,让学生初步掌握太极拳动作技 术要领,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课程思政要素:“沟通协作,团结互助” 2.分组复习太极手型和步法,让学生增强沟通能力,培育 学生团队精神,加强学生团结互助意识。 课程思政要素:“严谨,求真、不敷衍” 3.在原地动作中,採、挒、肘、靠相对复杂,学习过程中 容易产生放弃、敷衍等消极情绪,在本节知识讲述中可融 入严谨、求真的态度教育。 启 发 式 互 动 式 探 究 式 3 第5-9 周 基本 技术 教学 太极八法五步 的步法的学 习、以及课堂 教学教法的实 施 课程思政要素:“自我学习,自我成长、讲究秩序,遵守 规则” 1.在介绍八法五步步法时,告诫学生要强化学习意识,不 断在学习中成长。不单单从理论上理解,还要从实践中学 习,要经常性的自我学习,让自己真正有所收获,储备更 多的实践能力。 2.人类社会运行依赖的习俗、文化、法律,本质上都是规 则,规则的存在,是为了形成秩序。规则是正确的规律和 事物永久的合理性,是保证社会平稳运行的前提。 3.在教学方法上,两人一组,镜面练习,需要两位同学相 互配合,在学习生活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理 解、尊重他人。在学习生活中懂得理解与尊敬他人、善待 他人、欣赏他人。初步形成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 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体现了课程思政要素:“换位 思考,与人为善” 4.通过反复复习腿部动作,讲解动作易错点和难点,在反 复练习中将练习过程与学生的学习态度联系起来,教育他 们身处逆境时,只有不断历练自我,充实自我,才能成为 强者,立于不败。是课程思政要素:“历练自我,培育坚 韧品质”完美呈现。 启 发 式 互 动 式 探 究 式 4 第10- 12周 太极 推手 教学 太极推手基本 技术和实战练 习 1.课程思政要素:“谦虚宽容,互助友爱” 在太极推手练习初期,需要两位同学相互配合,在配 合过程中容易力量拿捏不到位。课程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 相互宽容,相关帮助,友爱互助。 2.课程思政要素:“开阔视野,自主学习”。 让学生在身体素质练习前,通过网络、书籍等收集练 习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开阔学生视野,培育学 生体育兴趣,让学生最后养成终生体育观念。 3.课程思政要素:“健全人格,锻炼意志”。 通过让学生在太极实战中,感受体育的魅力,通过胜 利或者失败,锻炼意志,健全人格。在日后生活中,面对 探 究 式 启 发 式

困难或者逆境时,永不言败,积极奋进,启第13发增强身体素质课程思政要素:“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周式提高身体机能在已教授的体育锻炼方法之上,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想5身体探的协调性和灵法,提出适合自己的锻炼计划,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素质究活性性。练习式课程思政要素:“感受中国传统武术,增强学生爱国情第14-怀,强学生社会使命感”。启15周通过对太极拳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武术的兴6发考试技术趣,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强大自己的式考核同时,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五、教学内容纲要初级会员班(太极拳1)(一)理论部分1、太极拳基本知识(1)太极拳古今发展概况(2)太极拳基本技法特点(3)太极拳基本动作和方法、规则、术语等(4)太极拳的科学锻炼方法(5)心肺复苏(二)实践部分1、太极拳基本功和基本技术、战术(1)基本技术(手型、步型)技法(2)手型:拳、掌、勾(3)步型:弓步、马步、仆步、歇步、虚步(4)基本技法(8种):碰、授、挤、按、探、例、肘、靠(5)基本步法(5种):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6)战术(太极推手):介绍并学习太极推手运动的基本原理、基本技术、战术2、八法五步(十三式太极拳)3、专项素质(1)桩功(2)速度与速度耐力(3)灵敏素质中级会员班(太极拳2)(一)理论部分1、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与裁判法(1)武术竞赛组织机构(2)武术参赛人员及其规定(3)武术竞赛通则(4)武术竞赛评分方法与标准(二)实践部分1、太极剑基本技法2、学习32式太极剑

困难或者逆境时,永不言败,积极奋进。 5 第13 周 身体 素质 练习 增强身体素质 提高身体机能 的协调性和灵 活性 课程思政要素:“积极探索,不断创新”。 在已教授的体育锻炼方法之上,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想 法,提出适合自己的锻炼计划,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 性。 启 发 式 探 究 式 6 第14- 15周 技术 考核 考 试 课程思政要素:“感受中国传统武术,增强学生爱国情 怀,强学生社会使命感”。 通过对太极拳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武术的兴 趣,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强大自己的 同时,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增强学生民族自 豪感和认同感。 启 发 式 五、教学内容纲要 初级会员班(太极拳1) (一)理论部分 1、太极拳基本知识 (1)太极拳古今发展概况 (2)太极拳基本技法特点 (3)太极拳基本动作和方法、规则、术语等 (4)太极拳的科学锻炼方法 (5)心肺复苏 (二)实践部分 1、太极拳基本功和基本技术、战术 (1)基本技术(手型、步型)技法 (2)手型:拳、掌、勾 (3)步型:弓步、马步、仆步、歇步、虚步 (4)基本技法(8种):碰、捋、挤、按、採、挒、肘、靠 (5)基本步法(5种):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 (6)战术(太极推手):介绍并学习太极推手运动的基本原理、基本技术、战术 2、八法五步(十三式太极拳) 3、专项素质 (1)桩功 (2)速度与速度耐力 (3)灵敏素质 中级会员班(太极拳2) (一)理论部分 1、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与裁判法 (1)武术竞赛组织机构 (2)武术参赛人员及其规定 (3)武术竞赛通则 (4)武术竞赛评分方法与标准 (二)实践部分 1、太极剑基本技法 2、学习32式太极剑

3、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与裁判法(实践):在课堂中模拟比赛执裁,在实践中熟悉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与裁判法。4、专项素质(1)桩功(2)速度与速度耐力(3)灵敏素质六、教学方法说明1.以课堂讲授为主,通过动作展示、反复练习、纠错改正等方法,使学生熟练掌握太极拳、剑的基本功和基本动作,并能比较准确地进行独立练习:2.通过介绍内容深邃的太极拳技理常识和太极拳文化,以及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健身理念,培育学生对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喜爱,让学生真实感受体育运动的魅力,在学生内心种下终生体育锻炼的种子;3.适时安排习题课等互动交流环节。利用现代教育平台,如雨课堂、学习通等,通过在线发布课堂练习、随堂提问、讨论等互动交流,促进全体学生对课程相关内容的理解与思考,提高学习效果;4.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教学方式,突出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5.在教学手段上提倡传统手段与现代手段的有机结合,课堂讲授与课堂研讨的有机结合,通过介绍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体会中国体育传统文化,加强文化自信的思政元素渗透,感性认识与理性学习相结合,增强学生文化自信。七、教学进程安排及教学要点初级会员班(太极拳1)周学时教学内容教学要点次1.介绍本学期课程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及考试要求2.太极拳基本理论知识介绍(1)太极拳古今发展概况使学生明确课程性质,清楚课程教学21(2)太极拳基本技法特点内容、进度及考试要求(3)太极拳基本动作和方法、规则、术语等(4)太极拳的科学锻炼方法(5)心肺复苏1.学习太极拳基本功和基本技术(1)手型:拳、掌、勾(2)步型:弓步、马步、仆步、歇步、虚步通过基本技术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22(3)基本技法(8种):挪、授、挤、太极拳动作技术要领,培养学生吃苦按、探、例、肘、靠耐劳的精神(4)基本步法(5种):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2.专项素质(桩功)1.复习太极拳基本技法起势”要心静体松2.学习太极“八法五步23“棚”在手臂、“抒”在掌心(起势、拥、、挤、按原地动作)“挤”在手背、“按”在腰攻3.专项素质241.复习太极“八法五步”“探”在手指、“”在两(起势、棚、、挤、按)肱“肘”在曲使、“靠”在肩胸

3、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与裁判法(实践):在课堂中模拟比赛执裁,在实践中熟悉武术套路竞赛 规则与裁判法。 4、专项素质 (1)桩功 (2)速度与速度耐力 (3)灵敏素质 六、教学方法说明 1.以课堂讲授为主,通过动作展示、反复练习、纠错改正等方法,使学生熟练掌握太极拳、剑的基本功和 基本动作,并能比较准确地进行独立练习; 2.通过介绍内容深邃的太极拳技理常识和太极拳文化,以及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健身理念,培育 学生对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喜爱,让学生真实感受体育运动的魅力,在学生内心种下终生体育锻炼 的种子; 3.适时安排习题课等互动交流环节。利用现代教育平台,如雨课堂、学习通等,通过在线发布课堂练 习、随堂提问、讨论等互动交流,促进全体学生对课程相关内容的理解与思考,提高学习效果; 4.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教学方式,突出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5.在教学手段上提倡传统手段与现代手段的有机结合,课堂讲授与课堂研讨的有机结合,通过介 绍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体会中国体育传统文化,加强文化自信的思政元素 渗透,感性认识与理性学习相结合,增强学生文化自信。 七、教学进程安排及教学要点 初级会员班(太极拳1) 周 次 学 时 教 学 内 容 教 学 要 点 1 2 1.介绍本学期课程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及考 试要求 2.太极拳基本理论知识介绍 (1)太极拳古今发展概况 (2)太极拳基本技法特点 (3)太极拳基本动作和方法、规则、 术语等 (4)太极拳的科学锻炼方法 (5)心肺复苏 使学生明确课程性质,清楚课程教学 内容、进度及考试要求 2 2 1.学习太极拳基本功和基本技术 (1)手型:拳、掌、勾 (2)步型:弓步、马步、仆步、歇 步、虚步 (3)基本技法(8种):掤、捋、挤、 按、採、挒、肘、靠 (4)基本步法(5种):前进、后退、 左顾、右盼、中定 2.专项素质(桩功) 通过基本技术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 太极拳动作技术要领,培养学生吃苦 耐劳的精神 3 2 1.复习太极拳基本技法 2.学习太极“八法五步” (起势、掤、捋、挤、按原地动作) 3.专项素质 “起势”要心静体松、 “掤”在手臂、“捋”在掌心 “挤”在手背、“按”在腰攻 4 2 1.复习太极“八法五步”(起势、掤、捋、 挤、按) “採”在手指、“挒”在两 肱“肘”在曲使、“靠”在肩胸

2.学习太极“八法五步”探、例、肘、靠原地动作)3.专项素质1.复习太极“八法五步”(棚、授、挤、按、探、、肘时、靠定步动作)反方向动作相同,方向相反步法移动要平稳、身体要中正、转体522.学习太极“八法五步”(进步左右棚势、要充分、上下肢动作配合协调一致退步左右授势、左移步左挤势、左移步双按势动作)3.专项素质1.复习已学太极“八法五步”动作2.学习太极"八法五步”(右移步右挤退步时身体移动要中正平稳、转体要62势、右移步双按势、退步左右探势、进充分、上下肢动作配合协调一致步左右势)3.专项素质1.复习已学太极“八法五步”动作2.学习太极“八法五步"(右移步右肘时72势、右移步右靠势、左移步左肘势、左上下肢动作配合协调一致移步左靠势)3.专项素质1.复习已学太极“八法五步”动作独立势要稳定、与挑掌要协调一致;2.学习太极“八法五步”心(中定左右独82收势身体中正、沉肩垂时、松腰松立势、十字手、收势)膀。3.专项素质1.巩固、提高太极拳基本技术动作922.复习太极“八法五步”整套动作上下肢动作配合协调一致3.专项素质1.巩固、提高太极“八法五步”整套动作推手练习时需始终不丢不顶、沾连粘1022.学习太极推手基本技术动作及组合随:松、随、转、攻3.专项素质1.复习太极“八法五步”整套动作推手练习时需始终不丢不顶、沾连粘1122.学习太极推手基本技术动作及组合随:松、随、转、攻3.专项素质1.复习太极“八法五步”整套动作推手练习时需始终不丢不顶、沾连粘1222.学习太极推手基本技术动作及组合随:松、随、转、攻3.专项素质1.复习太极八法五步整套动作213上下肢动作配合协调一致2.学习太极推手基本技术动作及组合体现太极拳风格特点、速度要均匀214考试(太极拳八法五步)架势不可忽高忽低152机动补差补缺中级会员班(太极拳2)

2.学习太极“八法五步”(採、挒、肘、靠 原地动作) 3.专项素质 5 2 1.复习太极“八法五步”(掤、捋、挤、 按、採、挒、肘、靠定步动作)反方向动作 相同,方向相反 2.学习太极“八法五步”(进步左右掤势、 退步左右捋势、左移步左挤势、左移步双按 势动作) 3.专项素质 步法移动要平稳、身体要中正、转体 要充分、上下肢动作配合协调一致 6 2 1.复习已学太极“八法五步”动作 2.学习太极“八法五步”(右移步右挤 势、右移步双按势、退步左右採势、进 步左右挒势) 3.专项素质 退步时身体移动要中正平稳、转体要 充分、上下肢动作配合协调一致 7 2 1.复习已学太极“八法五步”动作 2.学习太极“八法五步”(右移步右肘 势、右移步右靠势、左移步左肘势、左 移步左靠势) 3.专项素质 上下肢动作配合协调一致 8 2 1.复习已学太极“八法五步”动作 2.学习太极“八法五步”(中定左右独 立势、十字手、收势) 3.专项素质 独立势要稳定、与挑掌要协调一致; 收势身体中正、沉肩垂肘、松腰松 胯。 9 2 1.巩固、提高太极拳基本技术动作 2.复习太极“八法五步”整套动作 3.专项素质 上下肢动作配合协调一致 10 2 1.巩固、提高太极“八法五步”整套动 作 2.学习太极推手基本技术动作及组合 3.专项素质 推手练习时需始终不丢不顶、沾连粘 随:松、随、转、攻 11 2 1.复习太极“八法五步”整套动作 2.学习太极推手基本技术动作及组合 3.专项素质 推手练习时需始终不丢不顶、沾连粘 随:松、随、转、攻 12 2 1.复习太极“八法五步”整套动作 2.学习太极推手基本技术动作及组合 3.专项素质 推手练习时需始终不丢不顶、沾连粘 随:松、随、转、攻 13 2 1.复习太极八法五步整套动作 2.学习太极推手基本技术动作及组合 上下肢动作配合协调一致 14 2 考试(太极拳八法五步) 体现太极拳风格特点、速度要均匀、 架势不可忽高忽低 15 2 机动 补差补缺 中级会员班(太极拳2)

周学时教学内容教学要点次1.太极拳基本技法练习1.体能恢复212.学习基本剑法2.身械的协调配合1.练习太极拳基本技法2.复习基本剑法1.身械的协调配合3.学习32式太极剑第一段222.点剑时,要以拇指、无名指和小拇指起势(1)并步点剑(2)独立反刺(3)着力、力点在剑尖仆步横扫(4)向右平带4.专项素质1.练习太极拳基本技法2.学习32式太极剑第一段1.身械的协调配合32(5)向左平带(6)独立抢劈(7)退步回2.平带要及时翻掌、直线平带抽(8)独立上刺3.专项素质1.练习太极拳基本技法2.学习32式太极剑第二段1.身械的协调配合42(9)虚步下截(10)左弓步刺(11)缩身2.如南面起势,右虚步方向东偏北斜带(12)缩身斜带30°,上体右转、面向东南3.专项素质1.练习太极拳基本技法2.学习32式太极剑第二段1.刺剑要先收再刺,出剑要平稳52(13)提膝捧剑(14)跳步平刺(15)左虚2.擦剑的路线必须划整圆,整个动作要步擦(16)右弓步擦连贯3.专项素质1.练习太极拳基本技法2.复习太极剑基本剑法、巩固提高3262身械的协调配合式太极剑第一段、第2段内容3.专项素质1.练习太极拳基本技法2.学习32式太极剑第三段1.身械的协调配合72(17)转身回抽(18)并步平刺(19)左弓2.回抽左转时,先扣右脚,再展左脚;步拦(20)右弓步拦平刺手心朝上,剑同胸高3.专项素质1.练习太极拳基本技法2.学习32式太极剑第三段1.劈剑、转体与迈脚成弓步要一致82(21)左弓步拦(22)进步反刺(23)反身2.虚步和点剑方向要相同回劈(24)虚步点剑3.专项素质1.练习太极拳基本技法2.学习32式太极剑第四段1.身械的协调配合92(25)独立平托(26)弓步挂劈(27)虚步2.注意劈剑与点剑的区别抢劈(28)撤步反击3.专项素质

周 次 学 时 教 学 内 容 教 学 要 点 1 2 1. 太极拳基本技法练习 2. 学习基本剑法 1.体能恢复 2.身械的协调配合 2 2 1.练习太极拳基本技法 2.复习基本剑法 3.学习32式太极剑第一段 起势 (1)并步点剑 (2)独立反刺 (3) 仆步横扫 (4)向右平带 4.专项素质 1.身械的协调配合 2.点剑时,要以拇指、无名指和小拇指 着力、力点在剑尖 3 2 1.练习太极拳基本技法 2.学习32式太极剑第一段 (5)向左平带 (6)独立抡劈 (7)退步回 抽 (8)独立上刺 3.专项素质 1.身械的协调配合 2.平带要及时翻掌、直线平带 4 2 1.练习太极拳基本技法 2.学习32式太极剑第二段 (9)虚步下截 (10)左弓步刺 (11)缩身 斜带 (12)缩身斜带 3.专项素质 1.身械的协调配合 2.如南面起势,右虚步方向东偏北 30°,上体右转、面向东南 5 2 1.练习太极拳基本技法 2.学习32式太极剑第二段 (13)提膝捧剑 (14)跳步平刺 (15)左虚 步撩 (16)右弓步撩 3.专项素质 1.刺剑要先收再刺,出剑要平稳 2.撩剑的路线必须划整圆,整个动作要 连贯 6 2 1.练习太极拳基本技法 2.复习太极剑基本剑法、巩固提高32 式太极剑第一段、第2段内容 3.专项素质 身械的协调配合 7 2 1.练习太极拳基本技法 2.学习32式太极剑第三段 (17)转身回抽 (18)并步平刺 (19)左弓 步拦 (20)右弓步拦 3.专项素质 1.身械的协调配合 2.回抽左转时,先扣右脚,再展左脚; 平刺手心朝上,剑同胸高 8 2 1.练习太极拳基本技法 2.学习32式太极剑第三段 (21)左弓步拦 (22)进步反刺 (23)反身 回劈 (24)虚步点剑 3.专项素质 1.劈剑、转体与迈脚成弓步要一致 2.虚步和点剑方向要相同 9 2 1.练习太极拳基本技法 2.学习32式太极剑第四段 (25)独立平托 (26)弓步挂劈 (27)虚步 抡劈 (28)撤步反击 3.专项素质 1.身械的协调配合 2.注意劈剑与点剑的区别

1.练习太极拳基本技法2.学习32式太极剑第四段1.身械的协调配合102(29)进步反刺(30)丁步回抽(31)旋转2.旋转平抹转身要平稳,不要低头弯平抹(32)弓步直刺腰,速度要均匀3.专项素质学习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与裁判法(1)武术竞赛组织机构112(2)武术参赛人员及其规定评分方法与标准(3)武术竞赛通则(4)武术竞赛评分方法与标准1.复习32式太极剑全套动作1222.竞赛规则实践课堂模拟执裁3.专项素质整套动作的完整性、速度均匀、身械的213复习32式太极剑整套动作协调配合身械配合协调、体现太极剑风格特点214考试(32式太极剑)速度要均匀、架势不可忽高忽低152机动补差补缺八、考试内容、评分标准(一)成绩构成成绩构成(百分制)=体测(50%)+课堂教学课(45%)+健康跑(5%)(二)考核内容1.体测(50%)根据当学期体测成绩计算2.课堂教学课(45%)(1)学习态度5%分:根据考勤,课堂表现评价。(2)技术技能考核40%分:根据每学期实际上课内容进行考核。学期成绩评价时,课堂教学及格以上,总评成绩方能及格,否则最终分不超过59分注:所有成绩按照百分制录入教务系统,无故旷课3次者将被取消考试资格。旷课一次扣30分迟到一次扣10分,事假、病假一次扣10分(特殊情况除外),早退按照旷课处理,每累计迟到两次计旷课一次。3.健康跑(5%)根据健康跑实施方案,当学期学生实际跑步有效跑步次数得分。(三)专项技术考核评分标准初级、中级会员班(太极拳1、太极拳2)太极拳、器械类套路动作的评分标准:分值评分标准优(90-动作规范熟练,对太极拳、剑的特点、要领能理解并表现出来;手眼身法步及其100)身械配合协调,动作路线正确,无错误。良(80-动作规范熟练,对太极拳、剑的特点、要领有一定的理解,并在动作中有一定的89)体现;手眼身法步及其身械配合较协调,动作路线正确,无明显错误。中(70-能完成套路,整套动作较连贯,手眼身法步及其身械配合较协调,套路中有3次以79)下停动;动作路线基本正确

10 2 1.练习太极拳基本技法 2.学习32式太极剑第四段 (29)进步反刺 (30)丁步回抽 (31)旋转 平抹 (32)弓步直刺 3.专项素质 1.身械的协调配合 2.旋转平抹转身要平稳,不要低头弯 腰,速度要均匀 11 2 学习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与裁判法 (1)武术竞赛组织机构 (2)武术参赛人员及其规定 (3)武术竞赛通则 (4)武术竞赛评分方法与标准 评分方法与标准 12 2 1.复习32式太极剑全套动作 2.竞赛规则实践 3.专项素质 课堂模拟执裁 13 2 复习32式太极剑整套动作 整套动作的完整性、速度均匀、身械的 协调配合 14 2 考试(32式太极剑) 身械配合协调、体现太极剑风格特点、 速度要均匀、架势不可忽高忽低 15 2 机动 补差补缺 八、考试内容、评分标准 (一)成绩构成 成绩构成(百分制)=体测(50%)+课堂教学课(45%)+ 健康跑(5%) (二)考核内容 1.体测(50%) 根据当学期体测成绩计算 2.课堂教学课(45%) (1)学习态度5%分:根据考勤,课堂表现评价。 (2)技术技能考核40%分:根据每学期实际上课内容进行考核。 学期成绩评价时,课堂教学及格以上,总评成绩方能及格,否则最终分不超过59分 注:所有成绩按照百分制录入教务系统,无故旷课3次者将被取消考试资格。旷课一次扣30分, 迟到一次扣10分,事假、病假一次扣10分(特殊情况除外),早退按照旷课处理,每累计迟到两次 计旷课一次。 3.健康跑(5%) 根据健康跑实施方案,当学期学生实际跑步有效跑步次数得分。 (三)专项技术考核评分标准 初级、中级会员班(太极拳1、太极拳2)太极拳、器械类套路动作的评分标准: 分值 评分标准 优(90- 100) 动作规范熟练,对太极拳、剑的特点、要领能理解并表现出来;手眼身法步及其 身械配合协调,动作路线正确,无错误。 良(80- 89) 动作规范熟练,对太极拳、剑的特点、要领有一定的理解,并在动作中有一定的 体现;手眼身法步及其身械配合较协调,动作路线正确,无明显错误。 中(70- 79) 能完成套路,整套动作较连贯,手眼身法步及其身械配合较协调,套路中有3次以 下停动;动作路线基本正确

及格(60-能完成套路,整套动作不规范、不够协调、套路中停动超过3次以上,动作路线基69)本清楚。不及格(60动作不规格,不能独立完成套路。以下)九、教材与主要参考书1.陈有忠、尹维增,大学体育[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8.11;2.陈炳,正宗陈氏太极拳[M]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05;3.国家体育总局编,三十二式太极剑[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01

及格(60- 69) 能完成套路,整套动作不规范、不够协调、套路中停动超过3次以上,动作路线基 本清楚。 不及格(60 以下) 动作不规格,不能独立完成套路。 九、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 陈有忠、尹维增,大学体育[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8.11; 2. 陈炳,正宗陈氏太极拳[M] 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05; 3. 国家体育总局编,三十二式太极剑[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01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