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瞬时记忆实验指导

瞬时记忆实验指导一、目的瞬时记忆是指感觉经验发生后,感觉信号在脑的感受区保留一个短暂时间的能力。这种信号只保留几百毫秒,是记忆过程的原初阶段。瞬时记忆有助于信息的累积,为人们感知事物的连续性提供了可能。本实验的目的是证实瞬时记忆现象及其性质。二、仪器与材料1.速示器2.由数定和英文字母级成并随机编有顺序号码的卡片100张(每张上写有数字和英文字母共12个,排列成3行,每行4个,共占面积15×15毫米)。3.秒表、纸、笔三、程序1.预备实验。(1)把速示器放在向阳的地方,距离被试25厘米,与被试眼高同一水平。(2)使被试熟悉实验条件,主试任取一张卡片装在速示器上。发出"预备”口令后让被试注视速示器的中心部分,2秒后呈现卡片,每张呈现时间为1秒钟。要求被试立刻回忆并写出主试指定的三行中的任一行数字和字母。(3)指导语:”我现在用速示器给大家看一些卡片,每张上面都编排有三行数字和英文字母,你们要注意看速示器的中心部分,呈现卡片的时间很短,你们要尽快地看清楚每行的数字和字母,每张看过后,根据我们的要求立刻把三行中的一行写出来。例如我说1,你们就把卡片上的第一行写出来;我说3,你们就写第三行的;我说2,你们就写出中间的一行。”(4)按上面(2)的要求,共练习5次后,再进行立刻部分报告法和延退部分报告法的正式实验。2.立刻部分报告法的实验。(1)主试按照预备实验(2)的方法,并按事先随机编排好的顺序呈现卡片。(2)要求被试写出1或2或3行的三种方式各做10次,每次呈现的卡片不同:并做30次。每做10次休息2分钟。3.延迟部分报告法的实验
瞬时记忆实验指导 一、目的 瞬时记忆是指感觉经验发生后,感觉信号在脑的感受区保留一个短暂时间的能 力。这种信号只保留几百毫秒,是记忆过程的原初阶段。瞬时记忆有助于信息的 累积,为人们感知事物的连续性提供了可能。本实验的目的是证实瞬时记忆现象 及其性质。 二、仪器与材料 1.速示器 2.由数定和英文字母级成并随机编有顺序号码的卡片 100 张(每张上写有数字 和英文字母共 12 个,排列成 3 行,每行 4 个,共占面积 15×15 毫米)。 3.秒表、纸、笔 三、程序 1.预备实验。 (1)把速示器放在向阳的地方,距离被试 25 厘米,与被试眼高同一水平。 (2)使被试熟悉实验条件,主试任取一张卡片装在速示器上。发出"预备"口令 后让被试注视速示器的中心部分,2 秒后呈现卡片,每张呈现时间为 1 秒钟。要 求被试立刻回忆并写出主试指定的三行中的任一行数字和字母。 (3)指导语:"我现在用速示器给大家看一些卡片,每张上面都编排有三行数字 和英文字母,你们要注意看速示器的中心部分,呈现卡片的时间很短,你们要尽 快地看清楚每行的数字和字母,每张看过后,根据我们的要求立刻把三行中的一 行写出来。例如我说 1,你们就把卡片上的第一行写出来;我说 3,你们就写第 三行的;我说 2,你们就写出中间的一行。" (4)按上面(2)的要求,共练习 5 次后,再进行立刻部分报告法和延迟部分报 告法的正式实验。 2.立刻部分报告法的实验。 (1)主试按照预备实验(2)的方法,并按事先随机编排好的顺序呈现卡片。 (2)要求被试写出 1 或 2 或 3 行的三种方式各做 10 次,每次呈现的卡片不同, 并做 30 次。每做 10 次休息 2 分钟。 3.延迟部分报告法的实验

(1)实验的基本方法与立刻部分报告法(1)相同。(2)与立刻部分报告法的区别是每当一张卡片呈现1秒后,过2秒钟,主试再发出句”或”2”或”3”的口令。三种方式各做4次,共做12次。四、结果1.将被试每次写出的结果与卡片对照,统计出每次正确回忆的数字和字母个数。2.分别求出立刻报告法和延迟报告法的平均值以比较。五、讨论1.根据实验结果,说明瞬时记忆的性质2.试说明部分报告法的特点
(l)实验的基本方法与立刻部分报告法(1)相同。 (2)与立刻部分报告法的区别是每当一张卡片呈现 1 秒后,过 2 秒钟,主试再 发出句"或" 2"或" 3"的口令。三种方式各做 4 次,共做 12 次。 四、结果 1.将被试每次写出的结果与卡片对照,统计出每次正确回忆的数字和字母个数。 2.分别求出立刻报告法和延迟报告法的平均值以比较。 五、讨论 1.根据实验结果,说明瞬时记忆的性质 2.试说明部分报告法的特点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ppt
-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一章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doc
-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应用心理学专业).doc
- 河南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大纲.pdf
- 《感性工程》课程教学课件(Kansei Engineering)01Day Kansei Evaluation.pdf
- 《感性工程》课程教学课件(Kansei Engineering)05Day Kansei Stories.pdf
- 《感性工程》课程教学课件(Kansei Engineering)04Day Kansei Recommendation.pdf
- 《感性工程》课程教学课件(Kansei Engineering)03Day Active Learning.pdf
- 《感性工程》课程教学课件(Kansei Engineering)02Day 2 Kansei Modeling.pdf
- 《心理统计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11 非参数检验.ppt
- 《心理统计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10 χ2卡方检验-2/2.ppt
- 《心理统计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10 χ2卡方检验-1/2.ppt
- 《心理统计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09 方差分析-2/2.ppt
- 《心理统计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09 方差分析-1/2.ppt
- 《心理统计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08 假设检验 8.1 假设检验的原理.ppt
- 《心理统计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08 假设检验 8.3 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 8.4 方差的差异检验 8.5 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 8.6 比率的显著性检验.ppt
- 《心理统计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08 假设检验 8.2 平均数的显著性检验.ppt
- 《心理统计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02 统计图表(次数分布表的制作、次数分布图的制作).ppt
- 《心理统计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01 绪论(华北理工大学:杨绍清).ppt
- 《心理统计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06 概率分布(概率的基本概念、正态分布、二项分布).ppt
- 《幼儿游戏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pdf
- 《幼儿游戏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资源(教案)游戏环境的创设.pdf
- 《幼儿游戏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资源(教案)数学游戏.pdf
- 《幼儿游戏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资源(教案)体育游戏.pdf
- 《幼儿游戏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资源(教案)智力游戏.pdf
- 《幼儿游戏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资源(教案)影响幼儿游戏的因素.pdf
- 《幼儿游戏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资源(教案)游戏概述.pdf
- 《幼儿游戏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课件(讲稿)课程介绍.pdf
- 《幼儿游戏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课件(讲稿)数学游戏.pdf
- 《幼儿游戏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课件(讲稿)语言游戏.pdf
- 《幼儿游戏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结构游戏的组织与指导.pdf
- 《幼儿游戏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结构游戏的特点和教育作用.pdf
- 《幼儿游戏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课件(讲稿)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pdf
- 《幼儿游戏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课件(讲稿)各年龄班角色游戏的指导.pdf
- 《社会心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文字版).pdf
- 《小学心理辅导》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一章 绪论.pdf
- 《小学心理辅导》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二章 学校心理辅导的基本理论.pdf
- 《小学心理辅导》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三章 小学生心理辅导的形式.pdf
- 《小学心理辅导》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四章 小学生问题行为及障碍的识别与矫正.pdf
- 《小学心理辅导》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五章 小学生心理辅导的实施方法.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