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游戏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资源(教案)游戏概述

幼儿游戏理论与指导教案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4课时第一单元游戏概述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幼儿游戏的特点。(2)了解国外及国内游戏的分类类型。(3)领悟游戏在幼儿园中的地位。(4)明确幼儿游戏的教育作用2、能力目标(1)能对角色游戏、表演游戏和规则游戏进行比较。(2)能观察并用所学知识分析幼儿园的游戏类型。3、情感目标(1)初步认识到幼儿游戏的重要性并产生学习游戏知识的积极愿望。(2)愿意用所学游戏基本知识观察、分析幼儿园游戏的实际问题重点及难点:重点:幼儿游戏的特点。明确幼儿游戏的教育作用。难点:认识到幼儿游戏的重要性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内容提要:1、幼儿园游戏的本质及特点2、幼儿游戏的分类3、游戏在幼儿园中的地位4、幼儿游戏的教育作用教学过程:第一课幼儿园游戏的本质及特点一、检查人数,稳定学生情绪;课程介绍本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本教材共有十个单元,各单元主要涉及游戏的概念特点和教育作用;游戏的目标和内容,游戏的组织与指导;游戏的设计与评价:游戏的创编等内容。二、导入课题做游戏,体会游戏的特点陈鹤琴:小孩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儿童权利宣言》:游戏是儿童的一项基本权利。三、讲授新课(一)游戏的本质
幼儿游戏理论与指导教案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4课时 第一单元 游戏概述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幼儿游戏的特点。 (2)了解国外及国内游戏的分类类型。 (3)领悟游戏在幼儿园中的地位。 (4)明确幼儿游戏的教育作用。 2、能力目标 (1)能对角色游戏、表演游戏和规则游戏进行比较。 (2)能观察并用所学知识分析幼儿园的游戏类型。 3、情感目标 (1)初步认识到幼儿游戏的重要性并产生学习游戏知识的积极愿望。 (2)愿意用所学游戏基本知识观察、分析幼儿园游戏的实际问题。 重点及难点: 重点: 幼儿游戏的特点。 明确幼儿游戏的教育作用。 难点: 认识到幼儿游戏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内容提要: 1、幼儿园游戏的本质及特点 2、幼儿游戏的分类 3、游戏在幼儿园中的地位 4、幼儿游戏的教育作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 幼儿园游戏的本质及特点 一、检查人数,稳定学生情绪;课程介绍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本教材共有十个单元,各单元主要涉及游戏的概念、 特点和教育作用;游戏的目标和内容,游戏的组织与指导;游戏的设计与评价;游戏的创编等内 容。 二、导入课题 做游戏,体会游戏的特点 陈鹤琴:小孩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 《儿童权利宣言》:游戏是儿童的一项基本权利。 三、讲授新课 (一)游戏的本质

游戏的内涵不同,其定义也不同,因此,学术界对游戏的界定有着各种不同的解释,有的趋于从分析游戏词源的角度出发来界定,有的趋于从游戏的社会学意义上来界定等。1、文化学意义上的本质观。在现代汉语中,游戏即玩,其含义与动作或运动有关,其活动特点是轻松自在。英语中,游戏有动词和名词之分,动词即玩要,名词为比赛项自或有规则的游戏2、生物学意义上的本质观。(1)福禄倍尔是学前教育史上首次系统的研究游戏的价值并创建游戏实践体系的教育家,他视游戏为儿童内部存在的自我活动的表现,也是本能性的活动。,(2)席勒、斯宾塞认为游戏是体内过剩精力的消耗。(3)格鲁斯认为游戏是未来生活的准备。(4)霍尔认为游戏是对人类祖先生活的"在现"。3、社会学意义上的本质观。前苏联学者的观点: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西方学者杜威的观点:生活即游戏,游戏即生活。4、科学的游戏本质观。游戏是幼儿主体性的发挥。(二)游戏的特征1、幼儿游戏是自主自愿的(1)游戏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它是一种比较松散的、自由的、轻松的活动,符合幼儿的心理需要。而且游戏是幼儿的直接需要而产生,没有外部强加的因素。因此,游戏可以使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并积极地参与其中。(2)游戏是随意性强的活动,幼儿有支配游戏时间的权利,在他们感到疲劳或不想进行下去的时候,他们有权停止游戏的进行。埃里克森:自由在何止步或被限定,游戏在哪里终止。(3)游戏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灵活易变,幼儿进行游戏时乐此不疲,他们喜欢这种自由自在的活动。2、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游戏是自由的活动,是非强迫性的。游戏活动是幼儿自己控制所处的环境,在游戏中尽量施展自己的能力,实现自己的愿望,释放自己的情绪,他们在游戏中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游戏中没有需要达成的自标,幼儿没有任何压力,所以幼儿在游戏中感到轻松、愉快。3、幼儿游戏是假想的幼儿进行游戏时反映的是对现实生活的模仿,但在模仿中又带有想象和创造。他们通过游戏将日常生活中的任何事再现出来,并通过他们的想象在游戏中创造的形象。4、游戏没有社会的实用价值,没有强制性的社会义务,不直接创造财富。幼儿的兴趣在整个游戏过程,幼儿不会因为最终的自的而忽略游戏过程,第二课游戏在幼儿园中的地位及其分类一、探讨见习感想,理清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游戏生活二、游戏在幼儿园中的地位(一)游戏在幼儿园中的地位1、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幼儿园的活动包括:游戏活动、生活活动、教学活动,其中游戏是最常见的,最受儿童喜欢的活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要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避免的误区:(1)将游戏标签化(2)游戏环境琳琅满目(3)以教学游戏替代创造性游戏(4)夸大游戏的自由性2、游戏是儿童课程的灵魂
游戏的内涵不同,其定义也不同,因此,学术界对游戏的界定有着各种不同的解释,有的趋于 从分析游戏词源的角度出发来界定,有的趋于从游戏的社会学意义上来界定等。 1、文化学意义上的本质观。在现代汉语中,游戏即玩,其含义与动作或运动有关,其活动特点 是轻松自在。英语中,游戏有动词和名词之分,动词即玩耍,名词为比赛项目或有规则的游戏。 2、生物学意义上的本质观。(1)福禄倍尔是学前教育史上首次系统的研究游戏的价值并创建 游戏实践体系的教育家,他视游戏为儿童内部存在的自我活动的表现,也是本能性的活动。(2)席 勒、斯宾塞认为游戏是体内过剩精力的消耗。(3)格鲁斯认为游戏是未来生活的准备。(4)霍尔 认为游戏是对人类祖先生活的"在现"。 3、社会学意义上的本质观。前苏联学者的观点: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西方学者杜威的 观点:生活即游戏,游戏即生活。 4、科学的游戏本质观。游戏是幼儿主体性的发挥。 (二)游戏的特征 1、幼儿游戏是自主自愿的 (1)游戏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它是一种比较松散的、自由的、轻松的活动,符合幼儿的心 理需要。而且游戏是幼儿的直接需要而产生,没有外部强加的因素。因此,游戏可以使幼儿全身心 地投入,并积极地参与其中。 (2)游戏是随意性强的活动,幼儿有支配游戏时间的权利,在他们感到疲劳或不想进行下去的 时候,他们有权停止游戏的进行。埃里克森:自由在何止步或被限定,游戏在哪里终止。 (3)游戏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灵活易变,幼儿进行游戏时乐此不疲,他们喜欢这种自由自在 的活动。 2、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 游戏是自由的活动,是非强迫性的。游戏活动是幼儿自己控制所处的环境,在游戏中尽量施展 自己的能力,实现自己的愿望,释放自己的情绪,他们在游戏中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游戏中没有 需要达成的目标,幼儿没有任何压力,所以幼儿在游戏中感到轻松、愉快。 3、幼儿游戏是假想的 幼儿进行游戏时反映的是对现实生活的模仿,但在模仿中又带有想象和创造。他们通过游戏将 日常生活中的任何事再现出来,并通过他们的想象在游戏中创造的形象。 4、游戏没有社会的实用价值,没有强制性的社会义务,不直接创造财富。 幼儿的兴趣在整个游戏过程,幼儿不会因为最终的目的而忽略游戏过程。 第二课 游戏在幼儿园中的地位及其分类 一、探讨见习感想,理清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游戏生活 二、游戏在幼儿园中的地位 (一)游戏在幼儿园中的地位 1、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 幼儿园的活动包括:游戏活动、生活活动、教学活动,其中游戏是最常见的,最受儿童喜欢的 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要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 避免的误区: (1)将游戏标签化 (2)游戏环境琳琅满目 (3)以教学游戏替代创造性游戏 (4)夸大游戏的自由性 2、游戏是儿童课程的灵魂

游戏和课程就好像血液和身体的关系,血液干丝万缕地渗透在身体的每一个细小的部位误区:游戏与课程之间还存在着各自为政、彼此分离的状态。二、游戏的分类(一)国外游戏的分类1、从认知发展的角度分类感觉运动游戏象征性游戏结构性游戏规则游戏2、从游戏的社会性角度分类偶然行为袖手旁观的行为单独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二)国内游戏的分类1、从教育实践的角度分类创造游戏有规则的游戏2、从游戏目的的角度分类目的性游戏手段性游戏三、两组游戏的比较(一)创造性游戏与有规则游戏的比较1、创造性游戏和有规则游戏的相同点(1)都能从游戏中体验到愉快的体验(2)活动的主题都是幼儿2、不同点(1)从游戏的态度倾向来看,创造性游戏是以自我为中心,自娱自乐地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享受过程体验,不在乎别人的想法。而规则游戏是帮助幼儿去自我中心化的方法。(2)从经验的角度来看,幼儿在创造性游戏中所反映的经验是零散的,是他们对现实生活中别人经验的模仿和学习,是外在经验逐渐内化为自我经验的过程。而规则游戏中幼儿所运用的经验是她自己的经验,是已内化为幼儿自身经验体系中的经验(二)角色游戏和表演游戏的比较1、相同点(1)都是通过扮演角色来游戏的。(2)都具有明显的创造性。2、不同点(1)角色的来源不同角色游戏的角色来源于现实生活,而表演游戏的角色来源于幼儿文学作品
游戏和课程就好像血液和身体的关系,血液千丝万缕地渗透在身体的每一个细小的部位。 误区:游戏与课程之间还存在着各自为政、彼此分离的状态。 二、游戏的分类 (一)国外游戏的分类 1、从认知发展的角度分类 感觉运动游戏 象征性游戏 结构性游戏 规则游戏 2、从游戏的社会性角度分类 偶然行为 袖手旁观的行为 单独游戏 平行游戏 联合游戏 合作游戏 (二)国内游戏的分类 1、从教育实践的角度分类 创造游戏 有规则的游戏 2、从游戏目的的角度分类 目的性游戏 手段性游戏 三、两组游戏的比较 (一)创造性游戏与有规则游戏的比较 1、创造性游戏和有规则游戏的相同点 (1)都能从游戏中体验到愉快的体验 (2)活动的主题都是幼儿 2、不同点 (1)从游戏的态度倾向来看,创造性游戏是以自我为中心,自娱自乐地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 享受过程体验,不在乎别人的想法。而规则游戏是帮助幼儿去自我中心化的方法。 (2)从经验的角度来看,幼儿在创造性游戏中所反映的经验是零散的,是他们对现实生活中别 人经验的模仿和学习,是外在经验逐渐内化为自我经验的过程。而规则游戏中幼儿所运用的经验是 她自己的经验,是已内化为幼儿自身经验体系中的经验。 (二)角色游戏和表演游戏的比较 1、相同点 (1)都是通过扮演角色来游戏的。 (2)都具有明显的创造性。 2、不同点 (1)角色的来源不同 角色游戏的角色来源于现实生活,而表演游戏的角色来源于幼儿文学作品

(2)情节的来源不同(同上)第三课幼儿游戏的教育作用一、从自己理解的角度,谈谈游戏在幼儿身心发展中的作用、可以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二、幼儿游戏的教育作用(一)可以使幼儿积累丰富的经验(二)可以促进幼儿各种能力的发展1、可以发展幼儿的专注力2、可以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3、可以发展幼儿的创造力4、可以发展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可以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一)可以促进身体的生长发育(二)可以促进动作技能的发展(三)可以促进大脑的发展三、可以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一)可以促进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二)可以促进独立性的发展(三)可以促进勇敢品质的形成(四)可以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五)可以增进心理健康小结:布置作业:课后:15题
(2)情节的来源不同(同上) 第三课 幼儿游戏的教育作用 一、从自己理解的角度,谈谈游戏在幼儿身心发展中的作用、可以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 二、幼儿游戏的教育作用 (一)可以使幼儿积累丰富的经验 (二)可以促进幼儿各种能力的发展 1、可以发展幼儿的专注力 2、可以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3、可以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4、可以发展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可以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 (一)可以促进身体的生长发育 (二)可以促进动作技能的发展 (三)可以促进大脑的发展 三、可以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一)可以促进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二)可以促进独立性的发展 (三)可以促进勇敢品质的形成 (四)可以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 (五)可以增进心理健康 小结: 布置作业: 课后:1——5题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幼儿游戏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资源(教案)影响幼儿游戏的因素.pdf
- 《幼儿游戏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资源(教案)智力游戏.pdf
- 《幼儿游戏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资源(教案)体育游戏.pdf
- 《幼儿游戏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资源(教案)数学游戏.pdf
- 《幼儿游戏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资源(教案)游戏环境的创设.pdf
- 《幼儿游戏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pdf
-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瞬时记忆实验指导.doc
-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ppt
-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一章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doc
-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应用心理学专业).doc
- 河南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大纲.pdf
- 《感性工程》课程教学课件(Kansei Engineering)01Day Kansei Evaluation.pdf
- 《感性工程》课程教学课件(Kansei Engineering)05Day Kansei Stories.pdf
- 《感性工程》课程教学课件(Kansei Engineering)04Day Kansei Recommendation.pdf
- 《感性工程》课程教学课件(Kansei Engineering)03Day Active Learning.pdf
- 《感性工程》课程教学课件(Kansei Engineering)02Day 2 Kansei Modeling.pdf
- 《心理统计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11 非参数检验.ppt
- 《心理统计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10 χ2卡方检验-2/2.ppt
- 《心理统计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10 χ2卡方检验-1/2.ppt
- 《心理统计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09 方差分析-2/2.ppt
- 《幼儿游戏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课件(讲稿)课程介绍.pdf
- 《幼儿游戏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课件(讲稿)数学游戏.pdf
- 《幼儿游戏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课件(讲稿)语言游戏.pdf
- 《幼儿游戏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结构游戏的组织与指导.pdf
- 《幼儿游戏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结构游戏的特点和教育作用.pdf
- 《幼儿游戏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课件(讲稿)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pdf
- 《幼儿游戏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课件(讲稿)各年龄班角色游戏的指导.pdf
- 《社会心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文字版).pdf
- 《小学心理辅导》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一章 绪论.pdf
- 《小学心理辅导》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二章 学校心理辅导的基本理论.pdf
- 《小学心理辅导》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三章 小学生心理辅导的形式.pdf
- 《小学心理辅导》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四章 小学生问题行为及障碍的识别与矫正.pdf
- 《小学心理辅导》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五章 小学生心理辅导的实施方法.pdf
- 《小学心理辅导》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六章 小学生心理辅导的管理.pdf
- 《中学教学教材教法》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共四章讲义).pdf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程教学大纲.pdf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程授课教案.docx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理论基础.pptx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基本概念.pptx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基本理论.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