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电子教案(讲义)课程复习

课程复习一、事件的概率1.概率的定义:①非负性;②规范性;③可列可加性。2.计算公式:①P(A)=1-P(A);②P(AUB)= P(A)+ P(B)-P(AB), P(AB)=P(A)P(B/ A) ;③ P(B)= ≥ P(4)P(B/ A)P(A, / B)= P(4)P(B/ A)先验概率P(A)P(B)例1设甲、乙、丙三人的命中率A分别为0.3,0.2,0.1。现三人独立地P(A, / B)P(BIA)向目标射击一次,结果有两次命中目标,后验概率B试求丙没有命中目标的概率。解记A、B、C分别为甲、乙、丙命中目标,D为目标被命中两次,则P(D)= P(ABC + ABC+ ABC)= P(ABC)+ P(ABC)+ P(ABC)=0.3×0.2×0.9+0.3×0.8×0.1+0.7×0.2×0.1=0.092P(CD)0.3×0.2×0.9P(C / D)==0.587P(D)0.0923.两个概念:A 与B独立→P(AB)=P(A)P(B)→P(A)P(B/A)=P(A)P(B)A与B互不相容→AB=P→P(AUB)=P(A)+P(B)U例2若A与B独立,且A与B互不相容,则min[P(A),P(B))=
课 程 复 习 一、事件的概率 1.概率的定义:①非负性;②规范性;③可列可加性。 2.计算公式:① P(A) 1 P(A) ; ② P(A B) P(A) P(B) P(AB) , P(AB) P(A)P(B/ A) ; ③ n i P B P Ai P B Ai 1 ( ) ( ) ( / ) ( ) ( ) ( / ) ( / ) P B P A P B A P A B i i j 例 1 设甲、乙、丙三人的命中率 A1 A2 . An 分别为 0.3,0.2,0.1。现三人独立地 向目标射击一次,结果有两次命中目标, 试求丙没有命中目标的概率。 B 解 记 A、B、C 分别为甲、乙、丙命中目标,D 为目标被命中两次,则 P(D) P(ABC ABC ABC) P(ABC) P(ABC) P(ABC) 0.30.20.90.30.80.10.70.20.1 =0.092 0.587 0.092 0.3 0.2 0.9 ( ) ( ) ( / ) P D P CD P C D 3.两个概念:A 与 B 独立→P(AB)=P(A)P(B)→ P(A)P(B/A)=P(A)P(B) A 与 B 互不相容→ AB=φ → P(A∪B)=P(A)+P(B) ∪ 例 2 若 A 与 B 独立,且 A 与 B 互不相容,则 min{P(A),P(B)}= 。 ( / ) P B Ai ( ) P Ai —— 先验概率 P(A / B) i 后验概率

二、随机变量及其分布1.设置随机变量例3(练习15.4)设某地区有一个小型停车场,现拟筹建一个大型停车场。统计资料表明,该地区日平均停车n=1600,且估计有3/4的车将停放在新建的停车场,在规划新停车场时,要求空车位达到200或200以上的概率不超过0.1,问设计多少个停车位为好?解若设计M个停车位,记X为在新停车场的停车数。则X~B(1600,)按要求P(M-X≥200)≤0.1,即P(X≤M-200)≤0.1X-1600×M-200-1200由中心极限定理P(X≤M-200)=P(10V3/1600×+×+M-1400~Φ()≤0.110V3M-14002≤1.28153→M≤14001.28153×10/3=1377.8查表得10/3故应设计1377个停车位。2.常用分布:B(n,p),P(a),N(u,α2),U(a,b),E(a)例4设每袋水泥的重量X~N(50,2.5)(单位:公斤),卡车的载重量为2吨,为了以0.95的概率保证不超载,一车最多能装多少袋水泥?解设一车装n袋水泥,则总重量为Y=nX~N(50n,2.52n2)(2000- 50n)≥0.95按要求P(Y≤2000)=Φ(=2.5n2000- 50n ≥1.645 = n ≤2000/54.1125 = 36.96查表得2.5n
二、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1.设置随机变量 例 3(练习 15.4)设某地区有一个小型停车场,现拟筹建一个大型停车场。统计资 料表明,该地区日平均停车 n=1600,且估计有 3/4 的车将停放在新建的停车场,在规划 新停车场时,要求空车位达到 200 或 200 以上的概率不超过 0.1,问设计多少个停车位 为好? 解 若设计 M 个停车位,记.X.为在新停车场的停车 .........数.。则 ~ (1600, ) 4 3 X B 按要求 P(M X 200) 0.1,即 P(X M 200) 0.1 由中心极限定理 ) 10 3 200 1200 1600 1600 ( 200) ( 4 1 4 3 4 3 X M P X M P ) 0.1 10 3 1400 ( M 查表得 1.28153 10 3 1400 M M 1400 1.2815310 3 1377.8 故应设计 1377 个停车位。 2.常用分布: B(n, p) , P(), ( , ) 2 N ,U(a,b) , E() 例 4 设每袋水泥的重量 ~ (50 , 2.5 ) 2 X N (单位:公斤),卡车的载重量为 2 吨,为了以 0.95 的概率保证不超载,一车最多能装多少袋水泥? 解 设一车装 n 袋水泥,则总重量为 ~ (50 , 2.5 ) 2 2 Y nX N n n 按要求 ) 0.95 2.5 2000 50 ( 2000) ( n n P Y 查表得 1.645 2.5 2000 50 n n n 2000/54.1125 36.96

故一车最多能装36袋水泥。解设一车装n袋水泥,则总重量为Y=≥X,~N(50n,2.5*n)i=l2000-50n)≥0.95按要求P(Y≤2000)=Φ(2.5/n2000-50n≥1.645→n≤39.483,故一车最多能装39袋水泥。查表得2.5/nPi.=ZpyFx(x)=F(x,+00)3.联合分布→边缘分布[x(x)= Lt f(x, y)dy4.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y=g(x)[x[h(y)]·|'(y)],α<y<β①公式法:f(n)=)Jr(y)=其他0,X与Y独立P(X+Y=k)=-ZP(X=i,Y=k-i) = ZP(X =i)p(Y=k-i)X与Y独立fx+r(z)=f(x,z-x)dx=[fx(x)fr(z-x)dx②分布函数法:Fz(z)=P(g(X)≤z)=fz(z)=F(z)(注意分段函数)三、数字特征1.计算E(X), D(X)=E(X)-E(X), COV(X,Y), Px2.性质: ① E(aX +b)=aE(X)+b, D(aX+b)=aD(X)② E(ZX))=ZE(X), D(X±Y)= D(X)+D(Y)±2COV(X,Y)E(XY)= E(X)E(Y)③X与Y独立={D(X ±Y) = D(X)+ D(Y)
故一车最多能装 36 袋水泥。 解 设一车装 n 袋水泥,则总重量为 ~ (50 , 2.5 ) 2 1 Y X N n n n i i 按要求 ) 0.95 2.5 2000 50 ( 2000) ( n n P Y 查表得 1.645 2.5 2000 50 n n n 39.483,故一车最多能装 39 袋水泥。 3.联合分布 边缘分布 f x f x y dy p p F x F x X j i ij X ( ) ( , ) ( ) ( , ) 4.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 ①公式法: f (x) X ( ) ( ) y g x x h y 0, 其他 [ ( )] ( ), ( ) f h y h y y f y X Y f z f x z x dx f x f z x dx P X Y k P X i Y k i P X i p Y k i X Y X Y X Y i i X Y ( ) ( , ) ( ) ( ) ( ) ( , ) ( ) ( ) 与 独立 与 独立 ②分布函数法: FZ (z) P{g(X) z} f (z) F (z) Z Z (注意分段函数) 三、数字特征 1.计算 E(X) , ( ) ( ) ( ) 2 2 D X E X E X ,COV(X,Y) , XY 2.性质:① E(aX b) aE(X) b, ( ) ( ) 2 D aX b a D X ② i i E Xi E Xi ( ) ( ), D(X Y) D(X) D(Y) 2COV(X,Y) ③X 与 Y 独立 ( ) ( ) ( ) ( ) ( ) ( ) D X Y D X D Y E XY E X E Y

Pu = Pi. = P.j3.两个概念:X与Y相互独立F(x,Jy)=Fx(x)Fy(y)f(x,y)= fx(x)fr(y)COV(X,Y)= Pxr =0X与Y不相关E(XY)= E(X)E(Y)D(X + Y)= D(X)+ D(Y)X与Y均服从两点分布X与Y独立一COV(X,Y)=0特例:(X,Y)服从二维正态分布四、数理统计1.三个概念:总体、样本、统计量(X,S2)2.三个分布:F(n,n)x(n)N(0,1)(n)3.三个结论:X,X,,.,X ~ N(u,o?)=n-1s2~(n-1);③与相互独立N(u,--):4.二个方法:矩估计;极大似然估计5.二个标准:无偏性;有效性6.置信区间(三个公式)(注意置信度1-α与区间长度L的关系)例5(练习18.5)设~E(1/0),证明=nX为0的无偏估计。证明: : Jx (x)=n[1-Fx(x)"-" fx(x) =f(x)=n[1-Fx(x)"-" fx(x). E(0)= [tx fa(x)dx = 0
3.两个概念: X 与 Y 相互独立 ( , ) ( ) ( ) ( , ) ( ) ( ) f x y f x f y p p p F x y F x F y X Y ij i j X Y ( ) ( ) ( ) ( ) ( ) ( ) ( , ) 0 D X Y D X D Y E XY E X E Y COV X Y X Y XY 与 不相关 特例: ( , ) 0 ( , ) X Y COV X Y X Y X Y 与 独立 服从二维正态分布 与 均服从两点分布 四、数理统计 1.三个概念:总体、样本、统计量 ( , ) 2 X S 2.三个分布: 3.三个结论: , , , ~ ( , ) 2 X1 X2 X N iid n ① ~ ( , ) 2 n X N ;② ~ ( 1) 1 2 2 2 S n n ;③ X 与 2 S 相互独立 4.二个方法:矩估计;极大似然估计 5.二个标准:无偏性;有效性 6.置信区间(三个公式)(注意置信度 1 与区间长度 L 的关系) 例 5(练习 18.5)设 X ~ E(1/) ,证明 1 ˆ nX 为 的无偏估计。 证明: ( ) [1 ( )] ( ) 1 * 1 f x n F x f x X n X X ( ) [1 ( )] ( ) 2 1 f ˆ x n F x f x X n X E ) x ˆ ( f ˆ (x)dx N(0,1) ( ) 2 n t(n) ( , ) F n1 n2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华中科技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电子教案(讲义)第七章 参数估计 §7.4 区间估计 第八章 假设检验 §8.1 基本问题和方法.pdf
- 华中科技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电子教案(讲义)第七章 参数估计 §7.2 点估计(2/2)§7.3 估计量的评选原则.pdf
- 华中科技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电子教案(讲义)第六章 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 §6.2 抽样分布(2/2)、第七章 参数估计 §7.1 参数估计的概念 §7.2 点估计.pdf
- 华中科技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电子教案(讲义)第六章 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 §6.1 总体与样本 §6.2 抽样分布(1/2).pdf
- 华中科技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电子教案(讲义)第四章 数字特征 §4.5 随机变量的极限.pdf
- 华中科技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电子教案(讲义)第四章 数字特征 §4.1 方差 §4.4 协方差和相关系数.pdf
- 华中科技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电子教案(讲义)第四章 数字特征 4.0.pdf
- 华中科技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电子教案(讲义)第三章 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3.4 随机变量的独立性 §3.5 多个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pdf
- 华中科技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电子教案(讲义)第三章 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3.2 边缘分布 §3.3 条件分布.pdf
- 华中科技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电子教案(讲义)第三章 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2.1 二维随机变量.pdf
- 华中科技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电子教案(讲义)第二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2.4 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pdf
- 华中科技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电子教案(讲义)第二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2.3 连续型随机变量(2/2).pdf
- 华中科技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电子教案(讲义)第二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2.3 连续型随机变量(1/2).pdf
- 华中科技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电子教案(讲义)第二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2.1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函数 §2.2 离散型随机变量.pdf
- 华中科技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电子教案(讲义)第一章 随机事件与概率 §1.4 概率的公理化定义(2/2).pdf
- 华中科技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电子教案(讲义)第一章 随机事件与概率 §1.4 概率的公理化定义(1/2).pdf
- 华中科技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电子教案(讲义)第一章 随机事件与概率 §1.3 事件的概率及计算.pdf
- 华中科技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电子教案(讲义)第一章 随机事件与概率 §1.1 随机事件和样本空间 §1.2 事件的关系和运算.pdf
- 华中科技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结业试卷四套(含答案).pdf
- 华中科技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大纲.pdf
-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大纲 Advanced Mathematics(数学信管专业).pdf
-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大纲 Advanced Mathematics(A类).pdf
-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大纲 Advanced Mathematics(B类).pdf
-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大纲 Advanced Mathematics(C类).pdf
-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试卷及解析(真题详解)1995数学一.pdf
-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试卷及解析(真题详解)1995数学三.pdf
-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试卷及解析(真题详解)1995数学二.pdf
-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试卷及解析(真题详解)1995数学四.pdf
-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试卷及解析(真题详解)1997数学一.pdf
-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试卷及解析(真题详解)1997数学三.pdf
-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试卷及解析(真题详解)1997数学二.pdf
-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试卷及解析(真题详解)1997数学四.pdf
-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试卷及解析(真题详解)1998数学一.pdf
-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试卷及解析(真题详解)1998数学三.pdf
-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试卷及解析(真题详解)1998数学二.pdf
-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试卷及解析(真题详解)1998数学四.pdf
-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试卷及解析(真题详解)1999数学一.pdf
-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试卷及解析(真题详解)1999数学三.pdf
-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试卷及解析(真题详解)1999数学二.pdf
-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试卷及解析(真题详解)1999数学四.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