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电子教案(讲义)第一章 随机事件与概率 §1.4 概率的公理化定义(1/2)

S1.4概率的公理化定义一、定义设Q为试验E的样本空间,对E的每一个事件都给一个实数P(A)与之对应使之满足:1°非负性:P(A)≥0;2°规范性:P(Q)=1:3°可列可加性:若AA,=Φ(iJ),则P(A)=P(4)i=则称P(A)为A 的概率。二、性质(1) P(Φ)=0证: 取 A, =Φ,i=1,2, , 则 P()= P(g)===P()= 0i-l(2)有限可加性:A,A,=(i+J),则P(ZA)=P(4)izl1z/证:取An+i=,i-1,2,,则P(Z4)= P(Z4 +$+..P(A)+0+..= P(A)i=li=lfzlI=l(3)逆事件概率=1-P(A)证: 1===P(2)= P(A+ A) ===P(A)+ P(A)例1求n个人中至少两人在同一天过生日的概率。A365=1_ 365*364*..*(365-n+1)解 P(A)=1-P(A)=1-365"365*365*...*365注
§1.4 概率的公理化定义 一、定义 设 为试验 E 的样本空间,对 E 的每一个事件都给一个实数 P(A)与之对应, 使之满足: 1 o非负性: P(A)≥0; 2 o规范性:P( ) =1; 3 o可列可加性:若 A A (i j) i j ,则 1 1 ( ) ( ) i i P Ai P Ai 则称 P(A)为 A 的概率。 二、性质 (1)P( ) = 0 证:取 Ai ,i=1,2,.,则 ( ) ( ) ( ) 0 1 3 1 0 i i P P P (2)有限可加性: A A (i j) i j ,则 n i n i P Ai P Ai 1 1 ( ) ( ) 证:取 Ani ,i=1,2,.,则 n i n i i n i i n i P Ai P Ai P A P A 1 1 1 3 1 ( ) ( ) ( ) 0 ( ) 0 (3)逆事件概率=1 P(A) 证: 1 ( ) ( ) 0 1 P P A A ( ) ( ) (2) P A P A 例 1 求 n 个人中至少两人在同一天过生日的概率。 解 P(A) =1 P(A) n n A 365 1 365 365*365* *365 365*364* *(365 1) 1 n 注

(4) 差公式 ACB=P(B-A)=P(B)-P(A)图证 P(B)= P(BA +A) = P(B-A) +P(A)(4)AcB推论P(A)≤P(B)(5)加法公式P(AUB)=P(A)+P(B)一P(AB证 P(AUB)=P(A+AB)BAAB(2)= P(A)+ P(B- AB)4)2= P(A) + P(B)- P(AB)推广P(A U BUC)=P(A)+P(B)+P(C)-P(AB)-P(BC)-P(AC)+P(ABC一般P(U4)=ZP(A)-ZP(A,A,)+ EP(A,A,A)-..i=l讲jitjtk...+(-1)" P(AA, ... A.)例2(P1s例1.12)已知AB=Φ,P(A)=p,P(B)=,求下列概率:解P(AUB)=P(A)+P(B) -P(AB)=p+q40P(AUB)===P(A)=1- pP(AB)= P(B- AB)= P(B)=qP(AB)=1- P(AUB)=1-p-q
(4)差公式 A B P(B A) P(B) P(A) 证 P(B)= P(B A +A) = P(B-A)+P(A) 图 推论 A B (4) P(A)≤P(B) (5)加法公式 P(A∪B)= P(A)+P(B)-P(AB) 证 P(A B) P(A AB) ( ) ( ) (2) P A P B AB ( ) ( ) ( ) (4) P A P B P AB 推广 P(A∪B∪C)=P(A)+P(B)+P(C)-P(AB)-P(BC)-P(AC)+P(ABC) 一般 ( ) 1 n i P Ai i jk i j k i j i j n i P(Ai ) P(A A ) P(A A A ) 1 ( 1) ( ) 1 2 1 n n P A A A 例 2(P18例 1.12)已知 AB= ,P(A)=p,P(B)=q,求下列概率: 解 P(A∪B)= P(A)+P(B)-P(AB)=p+q P A B P A p A B ( ) ( ) 1 P(AB) P(B AB) P(B) q P(AB) 1 P(A B) 1 p q Ω A AB B

例3从5双不同的鞋子中任意取4只,求这4只鞋子中至少有2只配成一双的概率。解记A为所求事件110*8*7法I P(A)=910*9*8*710*8*7*C2法IⅡP(A):-2310*9*8*7C,C,C,C,C,10*8*6*48或法IⅢI P(A)Co2110*9*8*713P(A)=1- P(A)=21法IV记Ai={只有2只配成一双)A2={4只恰好配成2双)C?1C,CC,C!12P(A)=P(A)=且AA=ΦCoCio212113故 P(A)= P(A, U A))= P(A)+ P(A,) =21法V记B,=(取到第i双鞋)i=1,2,3,4,5?P(B)=i=1,2,3,4,5c%?P(B,B,)=G,i+]P(B,B,B)=?,i±j+k故 P(A)=P(B)-ZP(B,B)+0-0+0i=litj
例 3 从 5 双不同的鞋子中任意取 4 只,求这 4 只鞋子中至少有 2 只配成一双的概 率。 解 记 A 为所求事件 法Ⅰ 10*9*8*7 10*8*7 P(A) 9 1 法Ⅱ 10*9*8*7 10*8*7* ( ) 2 C4 P A 3 2 ? 法Ⅲ 10*9*8*7 10*8*6*4 P(A) 或 4 10 1 2 1 2 1 2 1 2 4 5 C C C C C C 21 8 21 13 P(A) 1 P(A) 法Ⅳ 记 A1={只有 2 只配成一双} A2={4 只恰好配成 2 双} 21 12 ( ) 4 1 0 1 2 1 2 2 4 1 5 1 C C C C C P A 21 1 ( ) 4 10 2 5 2 C C P A 且 A1 A2 故 21 13 ( ) ( ) ( ) ( ) P A P A1 A2 P A1 P A2 法Ⅴ 记 Bi ={取到第 i 双鞋} i=1,2,3,4,5 1,2,3,4,5 ? ( ) 4 1 0 i C P Bi 4 10 ? ( ) C P Bi Bj ,i j ( ) ? P Bi Bj Bk ,i j k 故 i j i j i P(A) P(Bi ) P(B B ) 0 0 0 5 1

=5*211411310*1521-2121021$1.5条件概率与事件的独立性一、条件概率1.问题E~随机点名。女生人数P(A) =A=点到女生)全班人数B-{该生名中含有“芳”字)=P(A/B)=?=P(A/C)= ?C=(该生是球迷)2.定义设A、B为两随机事件,且BP(B)>0,则称P(AB)P(A/ B)= P(B)AB为在B发生的条件下,A发生的条件概率。p注1.P(A/B)是将样本空间Q压缩成B后计算概率:注2.当B取成样本空间2时,P(A/B)就是无条件概率P(A);注3.条件概率P(A/B)确实是概率,既实数P(A/B)满足三条公理。例1(P22例1.17)设某地区历史上从某次特大洪水发生以后在30年内发生特大洪水的概率为80%,在40年内发生特大洪水的概率为85%,现已知该地区已经30年未
21 13 21 1 21 14 210 1 10* 15 2 5* §1.5 条件概率与事件的独立性 一、条件概率 1.问题 E~随机点名。 A={点到女生} 全班人数 女生人数 P(A) B={该生名中含有“芳”字} P(A/ B) ? C={该生是球迷} P(A/C) ? 2.定义 设 A、B 为两随机事件,且 P(B)>0,则称 ( ) ( ) ( / ) P B P AB P A B 为在 B 发生的条件下,A 发生的条件概率。 注 1.P(A/B)是将样本空间 压缩成 B 后计算概率; 注 2.当 B 取成样本空间 时,P(A/B)就是无条件概率 P(A); 注 3.条件概率 P(A/B)确实是概率,既实数 P(A/B)满足三条公理。 例 1 (P22 例 1.17)设某地区历史上从某次特大洪水发生以后在 30 年内发生特大 洪水的概率为 80%,在 40 年内发生特大洪水的概率为 85%,现已知该地区已经 30 年未 Ω B AB

发生特大洪水,问未来10年内将发生特大洪水的概率是多少?解记A=(30年内无特大洪水),B=(40年内无特大洪水0.15P(AB)0.75P(B/ A)==则0.2P(A)P(B / A)=1- P(B/ A)=0.25故所求概率为
发生特大洪水,问未来 10 年内将发生特大洪水的概率是多少? 解 记 A={30 年内无特大洪水}, B={40 年内无特大洪水} 则 0.75 0.2 0.15 ( ) ( ) ( / ) P A P AB P B A 故所求概率为 P(B / A) 1 P(B/ A) 0.25

n:-2,3..100(365 i)P, :-1-365i=0Pn0.51020 0406070801000.8780.89110.97810.98110.984AEAB-AQP(B)=P(BA+ A)=P(B-A)+P(A)
n 2 3 100 Pn 1 0 n 1 i ( 365 i) 365 = Pn n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0 0.51 PT 3 9 4 0 4 1 4 2 4 3 4 4 4 5 4 6 4 7 4 8 4 9 5 0 5 1 5 2 5 3 5 4 0 0.878 0.891 0.903 0.914 0.924 0.933 0.941 0.948 0.955 0.961 0.966 0.97 0.974 0.978 0.981 0.984 P(B) P(BA A) P(B A) P ( A ) Ω B - A B A

AB4BABCBCACC0P(AUBUC)= P(A)+ P(B)+P(C)- P(AB)-P(BC)- P(AC)+ P(ABC)10*8*7*C?-10*8*C2 *±13P(A)=2110*9*8*7
P(ABC) P(A) P(B) P(C) P(AB) P(BC) P(AC) P(ABC) 21 13 10*9*8*7 10*8*7* 10*8* * ( ) 2 2 1 4 2 4 C C P A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华中科技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电子教案(讲义)第一章 随机事件与概率 §1.3 事件的概率及计算.pdf
- 华中科技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电子教案(讲义)第一章 随机事件与概率 §1.1 随机事件和样本空间 §1.2 事件的关系和运算.pdf
- 华中科技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结业试卷四套(含答案).pdf
- 华中科技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大纲.pdf
- 复旦大学:《数学分析》精品课程教学课件(讲稿)Green公式、Gauss公式和Stokes公式.pdf
- 复旦大学:《数学分析》精品课程教学课件(讲稿)条件极值问题与Lagrange乘数法.pdf
- 复旦大学:《数学分析》精品课程教学课件(讲稿)多元连续函数.pdf
- 复旦大学:《数学分析》精品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十章 函数项级数 §1 函数项级数的一致收敛性.pdf
- 复旦大学:《数学分析》精品课程教学课件(讲稿)微积分实际应用举例.pdf
- 复旦大学:《数学分析》精品课程教学课件(讲稿)函数微分应用举例.pdf
- 复旦大学:《数学分析》精品课程教学课件(讲稿)闭区间上的连续函数.pdf
- 复旦大学:《数学分析》精品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二章 数列极限 §1 实数系的连续性.pdf
- 复旦大学:《数学分析》精品课程教学资源(习题全解)第十六章 Fourier级数 16.4 Fourier 变换和Fourier积分 16.5 快速 Fourier 变换.pdf
- 复旦大学:《数学分析》精品课程教学资源(习题全解)第十六章 Fourier级数 16.3 Fourier级数的性质.pdf
- 复旦大学:《数学分析》精品课程教学资源(习题全解)第十六章 Fourier级数 02 16.2 Fourier级数的收敛判别法.pdf
- 复旦大学:《数学分析》精品课程教学资源(习题全解)第十六章 Fourier级数 16.1 函数的Fourier级数展开.pdf
- 复旦大学:《数学分析》精品课程教学资源(习题全解)第十五章 含参变量积分 15.3 Euler积分.pdf
- 复旦大学:《数学分析》精品课程教学资源(习题全解)第十五章 含参变量积分 15.2 含参变量的反常积分.pdf
- 复旦大学:《数学分析》精品课程教学资源(习题全解)第十五章 含参变量积分 15.1 含参变量的常义积分.pdf
- 复旦大学:《数学分析》精品课程教学资源(习题全解)第十四章 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 14.5 场论初步.pdf
- 华中科技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电子教案(讲义)第一章 随机事件与概率 §1.4 概率的公理化定义(2/2).pdf
- 华中科技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电子教案(讲义)第二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2.1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函数 §2.2 离散型随机变量.pdf
- 华中科技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电子教案(讲义)第二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2.3 连续型随机变量(1/2).pdf
- 华中科技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电子教案(讲义)第二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2.3 连续型随机变量(2/2).pdf
- 华中科技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电子教案(讲义)第二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2.4 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pdf
- 华中科技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电子教案(讲义)第三章 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2.1 二维随机变量.pdf
- 华中科技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电子教案(讲义)第三章 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3.2 边缘分布 §3.3 条件分布.pdf
- 华中科技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电子教案(讲义)第三章 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3.4 随机变量的独立性 §3.5 多个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pdf
- 华中科技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电子教案(讲义)第四章 数字特征 4.0.pdf
- 华中科技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电子教案(讲义)第四章 数字特征 §4.1 方差 §4.4 协方差和相关系数.pdf
- 华中科技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电子教案(讲义)第四章 数字特征 §4.5 随机变量的极限.pdf
- 华中科技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电子教案(讲义)第六章 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 §6.1 总体与样本 §6.2 抽样分布(1/2).pdf
- 华中科技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电子教案(讲义)第六章 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 §6.2 抽样分布(2/2)、第七章 参数估计 §7.1 参数估计的概念 §7.2 点估计.pdf
- 华中科技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电子教案(讲义)第七章 参数估计 §7.2 点估计(2/2)§7.3 估计量的评选原则.pdf
- 华中科技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电子教案(讲义)第七章 参数估计 §7.4 区间估计 第八章 假设检验 §8.1 基本问题和方法.pdf
- 华中科技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电子教案(讲义)课程复习.pdf
-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大纲 Advanced Mathematics(数学信管专业).pdf
-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大纲 Advanced Mathematics(A类).pdf
-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大纲 Advanced Mathematics(B类).pdf
-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大纲 Advanced Mathematics(C类).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