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学前儿童发展科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题1答案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
文档页数:2
文件大小:15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学前儿童发展科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题1答案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 D2. D3. C4. B5. A6. B7. C8. B9. C10. B11. B12. B13. C14. C15. C16. A17. C18.A19. D20. A二、判断说明题:(每题5分,共25分)1.正确。幼儿的学习不仅具有学生学习的特点,还有其特殊性,具体表现在:(1)幼儿的学习主要是在游戏活动中进行的。(2)幼儿学习注重真实经验和主动参与。(3)幼儿的学习更需要教师的指导。2.错误。惩罚并非一定是抑制攻击性行为的有效手段,只有适当的时候才是。3.错误。移情是指在觉察到他人情感时自己也产生与之相同的情感,这是儿童亲社会行为,产生的基础。4.错误。婴幼儿的情绪发展和形成主要依靠情绪气氛的影响。5.同一桌上绘画的幼儿想象的主题雷同,说明幼儿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三、简答题:(每题7分,共28分)1.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是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的。(1)稳定性。根源于本质未变的制约因素:①儿童脑的发育是有稳定顺序和阶段的:②人类知识经验的掌握是有一定顺序的;③儿童从掌握知识经验到心理机能发生变化,要经过一个大致相同的不断的量变到质变的过程。(2)可变性。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社会和教育条件的不断变化,构成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可变性。(3)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统一。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既有稳定性,又有可变性,它们的关系是相对的。2.成人在幼儿有意注意发展过程的作用表现在:(1)帮助幼儿明确注意的目的任务,产生有意注意的动机,(2)用语言组织幼儿的有意注意。3.3岁幼儿坚持性的发展水平很低,在某些条件下能够开始有意识地控制自已的行动,但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20 分) 1.D 2.D 3.C 4.B 5.A 6.B 7.C 8.B 9.C 10.B 11.B 12.B 13.C 14.C 15.C 16.A 17.C 18.A 19.D 20.A 二、判断说明题:(每题 5 分,共 25 分) 1.正确。幼儿的学习不仅具有学生学习的特点,还有其特殊性,具体表现在: (1)幼儿的学 习主要是在游戏活动中进行的。(2)幼儿学习注重真实经验和主动参与。(3)幼儿的学习更需 要教师的指导。 2.错误。惩罚并非一定是抑制攻击性行为的有效手段,只有适当的时候才是。 3.错误。移情是指在觉察到他人情感时自己也产生与之相同的情感,这是儿童亲社会行为, 产生的基础。 4.错误。婴幼儿的情绪发展和形成主要依靠情绪气氛的影响。 5.同一桌上绘画的幼儿想象的主题雷同,说明幼儿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 三、简答题:(每题 7 分,共 28 分) 1.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是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的。 (1)稳定性。根源于本质未变的制约因素:①儿童脑的发育是有稳定顺序和阶段的;②人类 知识经验的掌握是有一定顺序的;③儿童从掌握知识经验到心理机能发生变化,要经过一个 大致相同的不断的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2)可变性。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社会和教育条件的不断变化,构成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 的可变性。 (3)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统一。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既有稳定性,又有可变性,它们的关系 是相对的。 2.成人在幼儿有意注意发展过程的作用表现在: (1)帮助幼儿明确注意的目的任务,产生有意注意的动机, (2)用语言组织幼儿的有意注意。 3.3 岁幼儿坚持性的发展水平很低,在某些条件下能够开始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行动,但

是行动过程不完全受行动自的制约,坚持时间极短。4~5岁,是幼儿坚持性发展变化最迅速的年龄,实验表明:4~5岁是幼儿坚持性发展最关键年龄。正是在这个年龄,外界环境对幼儿坚持性的影响最大。因此可以说,4~5岁是幼儿坚持性发展的关键年龄,应抓紧对这个年龄的幼儿进行坚持性的培养。4.3岁后,幼儿同伴交往发展特点的主要表现是:①3岁左右的幼儿,游戏中间交往主要是非社会性的,以独自游戏或平行游戏为主,彼此间没有联系,各玩各的;②4岁左右的幼儿,联系性游戏增多,并逐渐成为主要游戏形式;③5岁以后,幼儿合作性游戏开始发展,同伴交往的主动性和协调性逐渐发展;④幼儿期同伴交往主要是同性别的儿童交往,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明显。女孩更明显表现出交往的选择性,其偏向更加固定,女孩游戏中交往水平高于男孩,男孩对同伴的消极反应明显多于女孩。四、论述题:(共12分)维果斯基是前苏联(俄国)的心理学家,他主要研究儿童心理和教育心理,着重探讨思维与言语、教学与发展的关系问题。他在心理的种系发展和个体发展上都作了研究,特别是他关于人类心理的社会起源的学说,关于儿童心理发展对教育、教学的依赖关系的学说,作了较深入的探讨。首先,他创立了“文化一历史发展理论”,用以解释人类心理本质上与动物不同的那些高级的心理机能。其次,他探讨了“发展”的实质,提出其文化一历史的发展观。维果斯基认为发展是指心理的发展,是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在低级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的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第三,他提出了教学与发展,特别是教学与智力发展的关系的思想。维果斯基强调了“学习的最佳期限”。如果脱离了学习某一技能的最佳年龄,它会造成儿童智力发展的障碍。因此,开始某一种教学,必须以成熟与发育为前提,但更重要的是教学必须首先建立在正在开始形成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走在心理机能形成的前面。第四,他分析了智力形成的过程,提出了“内化”学说。新的高级的社会历史的心理活动形式,首先是作为外部形式的活动而形成的,以后才“内化”,转化为内部活动才能“默默地”“在头脑中进行”。五、案例分析题:(共15分)(1)对该孩子口吃原因的分析:造成口吃的原因有生理性的,但更多为心理性的。从来信可推断出该孩子患口吃的原因为心理性的。具体的原因有:①孩子说话时过于急躁、激动和紧张,2一3岁儿童在急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时,容易出现言语流节奏的障碍:②父母急躁、简单而又粗暴的处理方式加剧了孩子的紧张;③模仿口吃患者。(2)矫治方法:①为孩子创设宽松的言语氛围,解除孩子的紧张情绪;②教育孩子说话时不要急躁,想好后再慢慢说出:③教育孩子不模仿别人的口吃:④对孩子说话的每一点进步,父母都应及时强化、鼓励

是行动过程不完全受行动目的制约,坚持时间极短。4~5 岁,是幼儿坚持性发展变化最迅 速的年龄,实验表明:4~5 岁是幼儿坚持性发展最关键年龄。正是在这个年龄,外界环境 对幼儿坚持性的影响最大。因此可以说,4~5 岁是幼儿坚持性发展的关键年龄,应抓紧对 这个年龄的幼儿进行坚持性的培养。 4.3 岁后,幼儿同伴交往发展特点的主要表现是:①3 岁左右的幼儿,游戏中间交往主要是 非社会性的,以独自游戏或平行游戏为主,彼此间没有联系,各玩各的;②4 岁左右的幼儿, 联系性游戏增多,并逐渐成为主要游戏形式;③5 岁以后,幼儿合作性游戏开始发展,同伴 交往的主动性和协调性逐渐发展;④幼儿期同伴交往主要是同性别的儿童交往,且随着年龄 的增长越来越明显。女孩更明显表现出交往的选择性,其偏向更加固定,女孩游戏中交往水 平高于男孩,男孩对同伴的消极反应明显多于女孩。 四、论述题:(共 12 分) 维果斯基是前苏联(俄国)的心理学家,他主要研究儿童心理和教育心理,着重探讨思维与言 语、教学与发展的关系问题。他在心理的种系发展和个体发展上都作了研究,特别是他关于 人类心理的社会起源的学说,关于儿童心理发展对教育、教学的依赖关系的学说,作了较深 入的探讨。 首先,他创立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用以解释人类心理本质上与动物不同的那些高级 的心理机能。 其次,他探讨了“发展”的实质,提出其文化—历史的发展观。维果斯基认为发展是指心理 的发展,是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在低级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的心理机能的转 化过程。 第三,他提出了教学与发展,特别是教学与智力发展的关系的思想。维果斯基强调了“学习 的最佳期限”。如果脱离了学习某一技能的最佳年龄,它会造成儿童智力发展的障碍。因此, 开始某一种教学,必须以成熟与发育为前提,但更重要的是教学必须首先建立在正在开始形 成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走在心理机能形成的前面。 第四,他分析了智力形成的过程,提出了“内化”学说。新的高级的社会历史的心理活动形 式,首先是作为外部形式的活动而形成的,以后才“内化”,转化为内部活动才能“默默地” “在头脑中进行”。 五、案例分析题:(共 15 分) (1)对该孩子口吃原因的分析: 造成口吃的原因有生理性的,但更多为心理性的。从来信可推断出该孩子患口吃的原因 为心理性的。具体的原因有:①孩子说话时过于急躁、激动和紧张,2—3 岁儿童在急于表 达自己的思想时,容易出现言语流节奏的障碍;②父母急躁、简单而又粗暴的处理方式加剧 了孩子的紧张;③模仿口吃患者。 (2)矫治方法: ①为孩子创设宽松的言语氛围,解除孩子的紧张情绪;②教育孩子说话时不要急躁,想 好后再慢慢说出;③教育孩子不模仿别人的口吃;④对孩子说话的每一点进步,父母都应及 时强化、鼓励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