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业大学:《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九章 多元函数微分法及其应用

S9.1多元函数的基本概念一、平面点集二、多元函数的概念三、多元函数的极限四、多元函数的连续性
一、平面点集 二、多元函数的概念 三、多元函数的极限 四、多元函数的连续性 §9.1 多元函数的基本概念 -1-

一、平面点集在平面上,引进直角坐标系后点P. P(x, y)一对应x0(x, y)二元有序实数组(x,)的全体,即,R?= RxR= ((x,y)xe R,yeR)就表示坐标平面
在平面上,引进直角坐标系后, P(, ) x y x y 0 二元有序实数组 的全体,即, (, ) x y 一、平面点集 2 R RR x(, ) , y x R y R , 就表示坐标平面. - 2 - 点 P 一一对应

平面点集:坐标平面上具有某种性质P的点的集合,记作 E=((x,y)l(x,y)具有性质P)如,平面上以原点0为中心、2为半径的圆内所有点的集合:E = ((x,y)|x? + y? <4)或 E=(P|IOPK2)3
记作 E {( , ) ( , ) }. xy xy P 具有性质 或 E P OP {| | 2 }. 2 2 E xy x y {( , ) 4} 平面点集:坐标平面上具有某种性质 的点的集合, P 如,平面上以原点 为中心、2为半径的圆内所有 O 点的集合: - 3 -

邻域设P(xo,y)ExOy面,且实数>0.与点P距离小于S即的点的全体,称为点P的S邻域,记为U(P,S),U(P,8)=(PPP <)S.Po= ((x, y)/ /(x - xo)2 +(y- y0)2 <8)点P的去心S邻域,记作U(P,8),即U(Po,8)=(P0 </ PP < 8)= ((x,y)10< /(x-xo) +(y-yo) <S)注:在不需要强调邻域的半径θ时,用U(P)和U(P)分别表示点P的某个邻域和其去心邻域
邻域 0 0 U P P PP ( ,) { | | } 2 2 0 0 {( , ) | ( ) ( ) }. xy x x y y P0 0 0 ( ,) o 点 的去心 邻域 P UP ,记作 ,即 0 0 ( ,) { 0| | } o U P P PP 0 0 0 0 0 0 ( ,) ( , ) 0. P UP P x y xOy P 距离小 点 的 邻域 设 面,且实数 与点 的点的全体,称为 ,记为 于 ,即 -4- 2 2 0 0 {(, ) xy x x y y | 0 ( )( ) }. 0 0 0 () () o U P 在不需要强调邻域的半径 时,用 和 P UP 分别表示点 的某个邻域和其去 注: 心邻域

点与点集间的关系任意一个点集ECR,任意一点PER?①内点若点P的某个邻域U(P)CE,则称P为E的内点②外点若点P的某个邻域U(P),满足U(P)NE=Φ,则称P为E的外点③边界点若点P的任一邻域既含有属于E的点,又E含有不属于E的点,则称P为E的边界点
点与点集间的关系 2 2 任意一个点集 ,任意一点 . E R PR E P 若 点 的某个邻域 则称 为 的内点. P UP E P E ( ) , ① 内点 P P ( ) () . P UP UP E P E , , 若 点 的某个邻域 满足 则称 为 的外点 ② 外点 . P E E PE , , 若点 的任一邻域既含有属于 的点 又 含有不属于 的点 则称 为 的边界点 ③ 边界点 -5-

聚点VS>0,点P的去心邻域U(P,8)内总有E中的点,即,U(P,)NE≠Φ,则称P为E的聚点说明:E1. 内点一定是聚点;2.边界点可能是聚点,也可能不是3.E的聚点可能属于E,也可能不属于E例 E=((x,y)10<x2 +y2≤1)(O,O)既是E边界点,也是E聚点,但不属于E
0 (, δ ) ( , δ) . P UP E UP E P E , , , , 点 的去心邻域 内总有 中的点 即 则称 为 的聚点 E 聚点 1. 内点一定是聚点; 说明: 2. 边界点可能是聚点,也可能不是. {( , ) | 0 1 } 2 2 例 E x y x y (0,0)既是E边界点,也是E聚点,但不属于E. 3. E的聚点可能属于E,也可能不属于E. - 6 -

重要的平面点集,若点集E的点都是内点,则称E为开集E的边界点的全体称为E的边界,记作E;若点集EDE,则称E为闭集;若E中任意两点都可用一完全属于E的折线相连,则称E是连通集;D连通的开集称为开区域,简称区域;,开区域连同它的边界一起称为闭区域7
D 若点集E的点都是内点,则称E为开集; 若点集E E , 则称E为闭集; 若E 中任意两点都可用一完全属于E 的折线相连, 则称E 是连通集; 开区域连同它的边界一起称为闭区域. 连通的开集称为开区域,简称区域; 。 。 E的边界点的全体称为E的边界, 记作E; 重要的平面点集 -7-

例如,在xOy平面上L((x,y)|x+y>0)开区域XO((x,y)[1<x? +y2 <4)y((x, y)| x+ y≥0)闭区域((x,y)[1≤x? +y2 ≤4)2xytX2xS
(x, y) x y 0 ( , ) 1 4 2 2 x y x y (x, y) x y 0 ( , ) 1 4 2 2 x y x y 开区域 闭区域 x y o 1 2 x y o x y o 1 2 x y o 例如 在 平面上 , xOy -8-

整个平面是最大的开区域,也是最大的闭区域;点集((x,)|[x>1)1x-10是开集,但非区域点集((x,y)| x≥1)是闭集,但非闭区域OX
是开集,但非区域. 整个平面是最大的开区域 ,也是最大的闭区域; 1 o 1 x y 是闭集,但非闭区域. 1 o 1 x y 点集 (, ) 1 xy x 点集 (, ) 1 xy x -9-

有界集、无界集对于平面点集E,若存在某一正数r,使得EcU(O,r),其中O是坐标原点,则称E为有界集,否则称E为无界集有界集如: ((x,y)/1≤x +y2 0)X-10-
{(x, y)| x y 0} 有界集 无界集 x y o 如: ( ,) E r E UOr O E E 对于平面点集 ,若存在某一正数 ,使得 ,其中 是坐标原点, 则称 为有界集,否则称 为无界集. 2 2 {( , ) |1 4} xy x y 有界集、无界集 -10-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中国矿业大学:《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八章 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pdf
- 沈阳师范大学:《线性代数》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5章 二次型.pdf
- 沈阳师范大学:《线性代数》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4章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矩阵的对角化.pdf
- 沈阳师范大学:《线性代数》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3章 向量与线性方程组.pdf
- 沈阳师范大学:《线性代数》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2章 矩阵及其运算.pdf
- 沈阳师范大学:《线性代数》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1章 行列式.pdf
- 沈阳师范大学:《线性代数》课程教学大纲 Linear Algebra Course Syllabus.pdf
- 沈阳师范大学:《数学分析》课程授课教案(讲义二,共八章,授课教师:孟宪吉).pdf
- 沈阳师范大学:《数学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Mathematical Analysis(二).doc
- 沈阳师范大学:《数学分析》课程授课教案(讲义一,共七章,授课教师:韩硕).pdf
- 沈阳师范大学:《数学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Mathematical Analysis(一).pdf
- 沈阳师范大学:《高等数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上,共六章,授课教师:吴优).pdf
- 沈阳师范大学:《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大纲 Advanced Mathematics(上).pdf
- 沈阳师范大学:《线性代数》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5章 二次型 5.3 正定二次型.pdf
- 沈阳师范大学:《线性代数》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5章 二次型 5.2 二次型的标准形与规范形.pdf
- 沈阳师范大学:《线性代数》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5章 二次型 5.1 二次型及其矩阵表示.pdf
- 沈阳师范大学:《线性代数》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4章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4.4 实对称矩阵的对角化.pdf
- 沈阳师范大学:《线性代数》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4章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4.3 相似矩阵与矩阵对角化.pdf
- 沈阳师范大学:《线性代数》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4章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4.2 方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pdf
- 沈阳师范大学:《线性代数》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4章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4.1 向量的内积.pdf
- 中国矿业大学:《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十章 重积分.pdf
- 复旦大学:《数学分析》精品课程授课教案(讲义)1 实数系的连续性——实数系的基本定理.pdf
- 复旦大学:《数学分析》精品课程授课教案(讲义)2 用微积分推导Newton的万有引力定律.pdf
- 复旦大学:《数学分析》精品课程授课教案(讲义)3 函数项级数的一致收敛性.pdf
- 复旦大学:《数学分析》精品课程授课教案(讲义)4 数学分析中一个反例的教学——处处不可导连续函数.pdf
- 复旦大学:《数学分析》精品课程授课教案(讲义)5 函数的幂级数展开.pdf
- 复旦大学:《数学分析》精品课程授课教案(讲义)6 用多项式逼近连续函数.pdf
- 复旦大学:《数学分析》精品课程授课教案(讲义)7 条件极值问题与Lagrange乘数法.pdf
- 复旦大学:《数学分析》精品课程授课教案(讲义)8 重积分变量代换公式的证明.pdf
- 复旦大学:《数学分析》精品课程教学资源(练习题)习题一(题目).pdf
- 复旦大学:《数学分析》精品课程教学资源(练习题)习题一(解答).pdf
- 复旦大学:《数学分析》精品课程教学资源(练习题)习题二(题目).pdf
- 复旦大学:《数学分析》精品课程教学资源(练习题)习题二(解答).pdf
- 复旦大学:《数学分析》精品课程教学资源(练习题)习题三(题目).pdf
- 复旦大学:《数学分析》精品课程教学资源(练习题)习题三(解答).pdf
- 复旦大学:《数学分析》精品课程教学资源(练习题)习题四(题目).pdf
- 复旦大学:《数学分析》精品课程教学资源(练习题)习题四(解答).pdf
- 复旦大学:《数学分析》精品课程教学资源(练习题)习题五(题目).pdf
- 复旦大学:《数学分析》精品课程教学资源(练习题)习题五(解答).pdf
- 复旦大学:《数学分析》精品课程教学资源(练习题)习题六(题目).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