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业大学:《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八章 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

S8.1向量及其线性运算一、向量的概念二、向量的线性运算三、空间直角坐标系四、利用坐标作向量的线性运算五、向量的模、方向角、投影.1
§8.1 向量及其线性运算 一、向量的概念 二、向量的线性运算 三、空间直角坐标系 四、利用坐标作向量的线性运算 五、向量的模、方向角、投影 •-1-

一、向量的概念向(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在数学上,用有向线段来表示向量,它的长度和方向分别表示向量的大小和方向。B如图:以A为起点,B为终点的有向线段所2表示的向量可记为 AB或a.自由向量:与起点无关的向量
向(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 一、向量的概念 在数学上,用有向线段来表示向量,它的长度和方向 分别表示向量的大小和方向。 •-2- AB a 或 . A 如图: B 以 为起点, 为终点的有向线段所 A B 表示的向量可记为 自由向量: 与起点无关的向量

相等向量:大小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向量的模:向量的大小。向量AB,a的模分别记为AB和a单位向量:模等于1的向量.零向量:模等于0的向量.记作0零向量的方向任意)
向量的模:向量的大小. •-3- 模等于1的向量. 零向量:模等于0的向量. 记作 0. 单位向量: 相等向量:大小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 (零向量的方向任意) 向量 , 的模分别记为 和 AB a AB a .

向量的夹角:设a0,6+0称图中的是a和b的夹角,记作C(a.b) 或 (b,a)规定:0≤β≤元.若β=0(或元),称a与b平行(共线),记作a//b若=,称与垂直,记作注:零向量与任何向量都平行:与任何向量都垂直。设有k(k≥3)个向量,若把它们的起点放在同一点时,k个终点和公共起点在一个平面上,称飞个向量共面
向量的夹角: 0 0 设 ,. a b 注:零向量与任何向量都平行;与任何向量都垂直. 规定: 0 . •-4- (,) a b (,) b a 或

二、向量的线性运算1.向量的加减法加法:+=满足:平行四边形法则a+ba+b16或aa特殊地,若a//b,(1)当a与b同向,则[a+b=lal+|bl(2)当a与b反向,则|a+=al-l注:向量的加法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5-
1.向量的加减法 特殊地,若 // , a b 或 二、向量的线性运算 •-5- 注:向量的加法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

负向量:与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的向量,记作一aa+(-a)= 0a-a减法:a-b=a+(-b)166a-ba-b或aa注:①a+≥a+②a-≤a+-6-
或 • - 6 -

2.向量与数的乘法向量a与实数入的乘积是一个向量,记作a,且(1)a>o,aa与a同向,[aa=aal;(2)a<0,a与a反向,[aal=lal(3)a=0,a=0运算规律:(1)结合律:a(ua)=μ(aa)=(au)a;(2)分配律:(a+u)a=aa+uaa(a+b)=aa+ab向量的线性运算:向量的加法+向量与数的乘法-7-
2.向量与数的乘法 运算规律: 向量的线性运算:向量的加法 + 向量与数的乘法. •-7-

例1设M为平行四边形ABCD对角线的交点,且AB=a,AD=b,试用a与b表示MA,MB,MC,MDDC解:M6a+b=AC=2MC=-2MAABb-a=BD=2MD=-2MBa:MA=-(a+b)MB=-(b-a)MC=(a+b)MD=(6-a).-8-
解: AC 2 MC 2 MA BD 2 MD 2MB a b b a ( ) 21 MA a b ( ) 21 MB b a ( ) 21 MC a b ( ) 21 MD b a •-8- M b a

练习试用向量方法证明: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必是平行四边形R证:AM=MCbMBBM= MD:.AD = AM + MD = MC + BM -BCAD与BC平行且相等,结论得证。.9
证 AM MC BM MD AD AM MD MC BM BC AD 与 BC 平行且相等, 结论得证. A B D C M a b . 练习 试用向量方法证明: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 必是平行四边形 •-9-

设。表示与非零向量a同方向的单位向量由向量与数的乘积的规定可知:aa= [ala=a=a注:一个非零向量除以它的模将得到一个与其同方向的单位向量,这也是由已知向量寻找与其平行的单位向量的常用方法.-10-
由向量与数的乘积的规定可知: 注:一个非零向量除以它的模将得到一个与其同方向 的单位向量,这也是由已知向量寻找与其平行的单位 向量的常用方法. • -10 -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沈阳师范大学:《线性代数》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5章 二次型.pdf
- 沈阳师范大学:《线性代数》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4章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矩阵的对角化.pdf
- 沈阳师范大学:《线性代数》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3章 向量与线性方程组.pdf
- 沈阳师范大学:《线性代数》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2章 矩阵及其运算.pdf
- 沈阳师范大学:《线性代数》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1章 行列式.pdf
- 沈阳师范大学:《线性代数》课程教学大纲 Linear Algebra Course Syllabus.pdf
- 沈阳师范大学:《数学分析》课程授课教案(讲义二,共八章,授课教师:孟宪吉).pdf
- 沈阳师范大学:《数学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Mathematical Analysis(二).doc
- 沈阳师范大学:《数学分析》课程授课教案(讲义一,共七章,授课教师:韩硕).pdf
- 沈阳师范大学:《数学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Mathematical Analysis(一).pdf
- 沈阳师范大学:《高等数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上,共六章,授课教师:吴优).pdf
- 沈阳师范大学:《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大纲 Advanced Mathematics(上).pdf
- 沈阳师范大学:《线性代数》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5章 二次型 5.3 正定二次型.pdf
- 沈阳师范大学:《线性代数》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5章 二次型 5.2 二次型的标准形与规范形.pdf
- 沈阳师范大学:《线性代数》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5章 二次型 5.1 二次型及其矩阵表示.pdf
- 沈阳师范大学:《线性代数》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4章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4.4 实对称矩阵的对角化.pdf
- 沈阳师范大学:《线性代数》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4章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4.3 相似矩阵与矩阵对角化.pdf
- 沈阳师范大学:《线性代数》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4章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4.2 方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pdf
- 沈阳师范大学:《线性代数》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4章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4.1 向量的内积.pdf
- 沈阳师范大学:《线性代数》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3章 向量与线性方程组 3.6 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pdf
- 中国矿业大学:《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九章 多元函数微分法及其应用.pdf
- 中国矿业大学:《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十章 重积分.pdf
- 复旦大学:《数学分析》精品课程授课教案(讲义)1 实数系的连续性——实数系的基本定理.pdf
- 复旦大学:《数学分析》精品课程授课教案(讲义)2 用微积分推导Newton的万有引力定律.pdf
- 复旦大学:《数学分析》精品课程授课教案(讲义)3 函数项级数的一致收敛性.pdf
- 复旦大学:《数学分析》精品课程授课教案(讲义)4 数学分析中一个反例的教学——处处不可导连续函数.pdf
- 复旦大学:《数学分析》精品课程授课教案(讲义)5 函数的幂级数展开.pdf
- 复旦大学:《数学分析》精品课程授课教案(讲义)6 用多项式逼近连续函数.pdf
- 复旦大学:《数学分析》精品课程授课教案(讲义)7 条件极值问题与Lagrange乘数法.pdf
- 复旦大学:《数学分析》精品课程授课教案(讲义)8 重积分变量代换公式的证明.pdf
- 复旦大学:《数学分析》精品课程教学资源(练习题)习题一(题目).pdf
- 复旦大学:《数学分析》精品课程教学资源(练习题)习题一(解答).pdf
- 复旦大学:《数学分析》精品课程教学资源(练习题)习题二(题目).pdf
- 复旦大学:《数学分析》精品课程教学资源(练习题)习题二(解答).pdf
- 复旦大学:《数学分析》精品课程教学资源(练习题)习题三(题目).pdf
- 复旦大学:《数学分析》精品课程教学资源(练习题)习题三(解答).pdf
- 复旦大学:《数学分析》精品课程教学资源(练习题)习题四(题目).pdf
- 复旦大学:《数学分析》精品课程教学资源(练习题)习题四(解答).pdf
- 复旦大学:《数学分析》精品课程教学资源(练习题)习题五(题目).pdf
- 复旦大学:《数学分析》精品课程教学资源(练习题)习题五(解答).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