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师范大学:《线性代数》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4章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4.4 实对称矩阵的对角化

$4.4实对称矩阵的对角化实对称矩阵的性质二、用正交矩阵使实对称矩阵对角化的方法三、小结
§4.4 实对称矩阵的对角化 一、 实对称矩阵的性质 二、用正交矩阵使实对称矩阵对 角化的方法 三、小结

复习:对称矩阵的定义(39页实对称矩阵的性质一、定理1实对称矩阵的特征值都是实数定理2实对称矩阵的属于不同特征值的特征向量正交定理3设2为实对称矩阵的n,重的特征值,则矩阵A-,E的秩R(A-a,E)=n-n,,从而恰好有 n,个属于特征值几,的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任意实对称矩阵,必可以对角化
一、实对称矩阵的性质 定理1 实对称矩阵的特征值都是实数. 定理2 实对称矩阵的属于不同特征值的特征向量正交. 定理3 设 i 为实对称矩阵的 i n 重的特征值,则矩阵 A E i 的秩 ( ) i i R A E n n ,从而恰好有 i n 个属于特 征值 i 的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 复习:对称矩阵的定义(39页) 任意实对称矩阵,必可以对角化

21121对角化1例1 试将矩阵 A=21解由于 A为实对称矩阵,所以必可以对角化2-21112-元1A-AE=-(α-1)2(α-4)-12-1故 A 的特征值为 =, =1, = 4001018
解 由于 A 为实对称矩阵,所以必可以对角化. 2 2 1 1 1 2 1 ( 1) ( 4) 1 1 2 A E 故 A 的特征值为 1 2 3 1, 4 例1 试将矩阵 2 1 1 1 2 1 1 1 2 A 对角化

对于 = =1,求解齐次线性方程组(A-1E)x=0000A-E=00得基础解系为0n =,n2 =00108
1 1 1 1 1 1 1 1 1 0 0 0 1 1 1 0 0 0 A E 得基础解系为 1 2 1 1 1 , 0 0 1 对于 1 2 1 ,求解齐次线性方程组 ( 1 ) A E x 0

对于 =4,求解齐次线性方程组(A-4E)x=0-2-21101.0301-21-3-1A-4E=1-0000-2-337得基础解系为N3 =001018
对于 3 4 ,求解齐次线性方程组 ( 4 ) A E x 0 2 1 1 1 1 2 1 0 1 4 1 2 1 0 3 3 0 1 1 1 1 2 0 3 3 0 0 0 A E 得基础解系为 3 1 1 1

1-1==1,=40Tns =,n2ni =1-1011n110有 P-IAP:
1 2 3 1 1 1 1 0 1 0 1 1 P 有 1 1 1 4 P AP 1 2 1 1 1 , 0 0 1 3 1 1 1 1 2 3 1, 4

定理4设A为 n 阶实对称矩阵,则存在正交矩阵Q使得元元Q-"AQ=其中,,,,为 A 的特征值001018
定理4 设 A 为 n 阶实对称矩阵,则存在正交矩阵 Q , 使得 1 1 2 n Q AQ 其中 1 2 , , , n 为 A 的特征值

二、用正交矩阵使实对称矩阵对角化的方法用正交矩阵将实对称矩阵对角化的步骤:(1)求出特征方程aE-A=0的全部实特征值:(2)对每一个n重的特征值2,解齐次线性方程组(a,E-A)x=0,得到 n.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
二、用正交矩阵使实对称矩阵对角化的方法 用正交矩阵将实对称矩阵对角化的步骤: (1)求出特征方程 E A 0 的全部实特征值; (2)对每一个 i n 重的特征值 i ,解齐次线性方程组 ( ) i E A x 0 ,得到 i n 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

(3)利用施密特正交化方法,把属于的n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正交化,再单位化(4)将总共得到的n个单位正交特征向量作为矩阵Q的列向量,则Q为所求正交矩阵(5)Q-A为对角矩阵,其主对角线上的元素为A的全部特征值,它的排列顺序与Q中正交单位向量的排列顺序相对应00018
阵 Q 的列向量,则 Q 为所求正交矩阵; (5) 1 Q AQ 为对角矩阵,其主对角线上的元素为A 的全部特征值,它的排列顺序与 Q 中正交单位 向量的排列顺序相对应. (3)利用施密特正交化方法,把属于 i 的 ni 个线性 无关的特征向量正交化,再单位化; (4)将总共得到的 n 个单位正交特征向量作为矩

例2用正交矩阵将例1中的矩阵对角化解在例1中已经求出矩阵A的特征值为 ==1,=4,对应的特征向量为110n2ni =n3001018
例2 用正交矩阵将例1中的矩阵对角化. 解 在例1中已经求出矩阵 A 的特征值为 1 2 3 1, 4 ,对应的特征向量为 1 2 1 1 1 , 0 , 0 1 3 1 1 1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沈阳师范大学:《线性代数》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4章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4.3 相似矩阵与矩阵对角化.pdf
- 沈阳师范大学:《线性代数》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4章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4.2 方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pdf
- 沈阳师范大学:《线性代数》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4章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4.1 向量的内积.pdf
- 沈阳师范大学:《线性代数》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3章 向量与线性方程组 3.6 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pdf
- 沈阳师范大学:《线性代数》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3章 向量与线性方程组 3.4 向量组的秩与极大无关组.pdf
- 沈阳师范大学:《线性代数》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3章 向量与线性方程组 3.3 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pdf
- 沈阳师范大学:《线性代数》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3章 向量与线性方程组 3.2 向量及其运算.pdf
- 沈阳师范大学:《线性代数》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3章 向量与线性方程组 3.1 线性方程组有解的判定定理.pdf
- 沈阳师范大学:《线性代数》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2章 矩阵及其运算 2.6 矩阵的秩.pdf
- 沈阳师范大学:《线性代数》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2章 矩阵及其运算 2.5 矩阵的初等变换与初等矩阵.pdf
- 沈阳师范大学:《线性代数》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2章 矩阵及其运算 2.4 矩阵的分块法.pdf
- 沈阳师范大学:《线性代数》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2章 矩阵及其运算 2.3 逆矩阵.pdf
- 沈阳师范大学:《线性代数》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2章 矩阵及其运算 2.2 矩阵的运算.pdf
- 沈阳师范大学:《线性代数》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2章 矩阵及其运算 2.1 矩阵的概念.pdf
- 沈阳师范大学:《线性代数》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1章 行列式 1.5 线性方程组与克拉默法则.pdf
- 沈阳师范大学:《线性代数》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1章 行列式 1.4 行列式展开定理.pdf
- 沈阳师范大学:《线性代数》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1章 行列式 1.2 复习 1.3 行列式的性质.pdf
- 沈阳师范大学:《线性代数》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1章 行列式 1.1 预备知识.pdf
- 沈阳师范大学:《线性代数》课程授课教案(讲义,共五章,授课教师:罗敏娜).pdf
- 沈阳师范大学:《线性代数》课程教学大纲 Linear Algebra Course Syllabus.pdf
- 沈阳师范大学:《线性代数》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5章 二次型 5.1 二次型及其矩阵表示.pdf
- 沈阳师范大学:《线性代数》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5章 二次型 5.2 二次型的标准形与规范形.pdf
- 沈阳师范大学:《线性代数》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5章 二次型 5.3 正定二次型.pdf
- 沈阳师范大学:《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大纲 Advanced Mathematics(上).pdf
- 沈阳师范大学:《高等数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上,共六章,授课教师:吴优).pdf
- 沈阳师范大学:《数学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Mathematical Analysis(一).pdf
- 沈阳师范大学:《数学分析》课程授课教案(讲义一,共七章,授课教师:韩硕).pdf
- 沈阳师范大学:《数学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Mathematical Analysis(二).doc
- 沈阳师范大学:《数学分析》课程授课教案(讲义二,共八章,授课教师:孟宪吉).pdf
- 沈阳师范大学:《线性代数》课程教学大纲 Linear Algebra Course Syllabus.pdf
- 沈阳师范大学:《线性代数》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1章 行列式.pdf
- 沈阳师范大学:《线性代数》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2章 矩阵及其运算.pdf
- 沈阳师范大学:《线性代数》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3章 向量与线性方程组.pdf
- 沈阳师范大学:《线性代数》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4章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矩阵的对角化.pdf
- 沈阳师范大学:《线性代数》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5章 二次型.pdf
- 中国矿业大学:《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八章 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pdf
- 中国矿业大学:《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九章 多元函数微分法及其应用.pdf
- 中国矿业大学:《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十章 重积分.pdf
- 复旦大学:《数学分析》精品课程授课教案(讲义)1 实数系的连续性——实数系的基本定理.pdf
- 复旦大学:《数学分析》精品课程授课教案(讲义)2 用微积分推导Newton的万有引力定律.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