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代数》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七章 线性变换 7.3 线性变换和矩阵

7.3线性变换和矩阵一、内容分布7.3.1线性变换的矩阵7.3.2坐标变换7.3.3矩阵唯一确定线性变换7.3.4线性变换在不同基下的矩阵一相似矩阵二、重点、难点线性变换和矩阵之间的相互转换,坐标变换,相似矩阵
7.3 线性变换和矩阵 一、内容分布 7.3.1 线性变换的矩阵 7.3.3 矩阵唯一确定线性变换 二、重点、难点 线性变换和矩阵之间的相互转换, 坐标变换, 相似矩阵 7.3.4 线性变换在不同基下的矩阵—相似矩阵 7.3.2 坐标变换

7.3.1.线性变换的矩阵设V是数域上F一个n维向量空间,令?是V的一个线性变换,取定V的一个基ai,a2,,an.Ao(a)=aiia+a2ia,+...+anian0(a2)= a12a,+a22a2+ ...+an2an(2)o(an)= aina,+a2na+...+annan这里ay,a2j,,am,是o(a,)关于基ai,a2,,a,的坐标
7.3.1 线性变换的矩阵 设V是数域上F一个n维向量空间,令σ是V的一个线性 变换,取定V的一个基α1,α2 , ⋯, αn . σ(α1)= a11α1+a21α2+ ⋯+an1αn σ(α2)= a12α1+a22α2+ ⋯+an2αn σ(αn)= a1nα1+a2nα2+ ⋯+annαn ⋯⋯⋯⋯ 这里a1j ,a2j , ⋯,anj是σ(αj )关于基α1,α2 , ⋯, αn的坐标. 令 (2)

aina12a21a22a2nD=anlaman2n阶矩阵A就叫做线性变换关于基(αi,α2,"an的矩阵.矩阵A的第列元素就是(α)关于基(αi,α2,an的坐标.这样取定F上n维向量空间V的一个基之后,对于V的每一个线性变换有唯一确定的F上n阶矩阵与它对应我们把等式(2)写成矩阵的形式(3)(o(ai), 0(α2), ", 0(an) =(αi, a2, "", an)A
n阶矩阵A就叫做线性变换σ关于基{α1,α2 , ⋯, αn }的矩阵.矩 阵A的第j列元素就是σ(αj )关于基{α1,α2 , ⋯, αn }的坐标. 这样,取定F上n维向量空间V的一个基之后,对于V的每一个 线性变换,有唯一确定的F上n阶矩阵与它对应. 令 11 12 1 21 22 2 1 2 n n n n nn aa a aa a A aa a = 我们把等式(2)写成矩阵的形式. (3) (σ(α1), σ(α2), ⋯, σ(αn)) =(α1, α2, ⋯, αn)A

定理7.3.1设V是数域F上一个n维向量空间,是V的一个线性变换,而关于基{α1,α2,,α的矩阵是aiiaina12·a21aana22A=anlan20如果V中向量关于这个基的坐标是(xx2,x),而()的坐标是(yi,y2,…,yn),那么Xiyiy2X2(5)=A·?y吉
定理7.3.1 设V 是数域F上一个n维向量空间,σ是V的一个 线性变换,而 σ关于基{α1,α2 , ⋯, αn}的矩阵是 如果V中向量ξ关于这个基的坐标是(x1, x2 , ⋯, xn),而σ(ξ) 的坐标是(y1, y2 , ⋯, yn),那么 11 12 1 21 22 2 1 2 n n n n nn aa a aa a A aa a = 1 1 2 2 n n y x y x A y x = (5)

引理7.3.1设V是数域F上一个n维向量空间,(αi,α2,…,an是V的一个基,那么对于V中任意n个向量β2,β,有且仅有V的一个线性变换?,使得:o(a.)-β,i-1,2..,n设=xia+x2a2+..+xnan,规定o()=xB,+xβ2+...+xβn
引理7.3.1 设V是数域F上一个n 维向量空间 , {α1,α2 , ⋯, αn} 是V的一个基,那么对于V 中任意n个向量β1,β2 , ⋯, βn ,有且仅有 V 的一个线性变换σ ,使得: σ(αi )=βi ,i=1,2⋯,n 设ξ =x1α1+ x2α2+⋯+ xnαn , 规定 σ(ξ)=x1β1+x2β2+ ⋯ +xnβn

定理7.3.2设V是数域F上一个n维向量空间,(αi,α2,…an)是V的一个基.对于V的每一个线性变换o令o关于基αi,α2,…α的矩阵A与它对应,这样就得到V的全体线性变换所成的集合L(V到F上全体n阶矩阵所成的集合M(F的一个双射,并且如果,tEL(W,而OIA,THB那么(6)o+tA+B,aoaA,aEF(7)OT AB
定理7.3.2 设V是数域F上一个n 维向量空间 , {α1,α2 , ⋯, αn}是V 的一个基.对于V 的每一个线性变换σ,令σ关于基{α1,α2 , ⋯, αn}的 矩阵A与它对应,这样就得到V 的全体线性变换所成的集合L(V)到 F上全体n 阶矩阵所成的集合Mn(F) 的一个双射,并且如果σ,τ ∈L(V) ,而 σ ⟼A , τ ⟼B, 那么 (6) σ +τ ⟼A+B ,aσ ⟼aA , a∈F (7) στ ⟼AB

证设线性变换关于基aiα2,an的矩阵是A.那么一A是L(V)到M(F)的一个映射.反过来,设aila12ain..a21a2na22A=.anlaman2是F上任意一个n阶矩阵.令β,=ai,a,+a2,a,+...+anan.j=1,2,,n由引理7.3.1,存在唯一的gEL(V)使o()-β,1,2n
证 设线性变换σ关于基{α1,α2 , ⋯, αn}的矩阵是A.那么σ ⟼A 是L(V)到Mn(F)的一个映射.反过来,设 是F上任意一个n阶矩阵.令 11 12 1 21 22 2 1 2 n n n n nn aa a aa a A aa a = βj =a1j α1+a2j α2+ ⋯+anjαn ,j=1,2, ⋯,n 由引理7.3.1,存在唯一的σ ∈L(V)使σ(αi )=βi ,i=1,2⋯,n

显然关于基ai,α2,…an的矩阵就是A.这就证明了如上建立的映射是L(VW)到M(F)的双射设 A=(aj),TB=(b,),我们有(o(aj), 0(az), ", 0(an) =(aj, a2, ", an)A(t(a), t(a2), ", t(an)) =(αi, a2, "", an)B由于?是线性变换,所以(b,a,)=b,o(α,),j=1,2,.,n.i=1=
由于σ是线性变换,所以 显然σ关于基{α1,α2 , ⋯, αn}的矩阵就是A.这就证明了如上建 立的映射是L(V)到Mn(F)的双射. 设σ ⟼A=(aij) , τ ⟼B=(bij) ,我们有 (σ(α1), σ(α2), ⋯, σ(αn)) =(α1, α2, ⋯, αn)A (τ(α1), τ(α2), ⋯, τ(αn)) =(α1, α2, ⋯, αn)B 1 1 ( ) ( ), 1, 2, , . n n ij i ij i i i σ σ b bj n = = ∑ ∑ α α = =

因此(ot(a), ot(a), ..., ot(an)) = (o(a), o(a), ..., o(an)) B=(ai,a2,",an)AB.所以ot关于基(αi,α2,,αn的矩阵就是AB.(7)式成立.至于(6)式成立,是显然的这个定理说明,作为F上的向量空间,LV)与M(F)同构由(7),我们说,这个同构映射保持乘法.由此进一步得到
因此 (στ(α1), στ(α2), ⋯, στ(αn)) = (σ(α1), σ(α2), ⋯, σ(αn)) B = (α1, α2, ⋯, αn)AB. 所以στ关于基{α1,α2 , ⋯, αn}的矩阵就是AB. (7)式成立.至于 (6)式成立,是显然的. 这个定理说明,作为F上的向量空间, L(V)与Mn(F)同构. 由(7),我们说,这个同构映射保持乘法.由此进一步得到

推论7.3.1设数域F上n维向量空间V的一个线性变换o关于V的一个取定的基的矩阵是A,那么?可逆必要且只要A可逆,并且-1关于这个基的矩阵就是A-1证设可逆.令-1关于取定的基的矩阵是B.由(7)=g-1一AB.然而单位变换关于任意基的矩阵都是单位矩阵I.所以AB=I.同理BA=I.所以B-A-1.反过来,设A.而A可逆.由定理7.3.2,有tEL(W使T一A-1于是t一AA-1.注意到(5可以看出ot=1.同理to=所以有逆而t=!
推论7.3.1 设数域F上n维向量空间V 的一个线性变换σ关于V 的一个取定的基的矩阵是A,那么σ可逆必要且只要A可逆, 并且σ -1关于这个基的矩阵就是A-1 . 证 设σ可逆.令σ -1关于取定的基的矩阵是B.由(7) ι=σσ -1 ⟼AB,然而单位变换关于任意基的矩阵都是单位矩阵I.所以 AB=I.同理BA=I.所以B=A-1. 反过来,设σ⟼A,而A可逆.由定理7.3.2,有τ ∈L(V)使τ⟼A-1. 于是στ ⟼AA-1.注意到(5),可以看出στ =ι.同理τσ =ι .所以σ有逆, 而τ =σ-1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高等代数》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七章 线性变换 7.2 线性变换的运算.pdf
- 《高等代数》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七章 线性变换 7.1 线性变换.pdf
- 《高等代数》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2013年考研数学试题及答案解析.pdf
- 《高等代数》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2014年考研数学真题及答案解析.pdf
- 《高等代数》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数学试题解析.pdf
- 《高等代数》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历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数学类试卷及解析(2009-2015).pdf
- 《高等代数》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综合练习题及解答.pdf
- 《高等代数》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高等代数选讲(共十八讲).pdf
- 《高等代数》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高等代数各章知识点讲义(含习题集,无答案).pdf
- 《高等代数》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高等代数解题方法与技巧.pdf
- 《高等代数》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高等代数解题技巧与方法.pdf
- 《高等代数》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高等代数方法选讲.pdf
- 《高等代数》课程教学大纲(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pdf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八章 假设检验 第四节 总体分布的假设检验(χ2拟合优度检验法).pdf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八章 假设检验 第三节 正态总体方差的假设检验.pdf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八章 假设检验 第二节 正态总体均值的假设检验.pdf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八章 假设检验 第一节 假设检验的基本概念与思想.pdf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七章 参数估计 第五节 参数的区间估计.pdf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七章 参数估计 第四节 估计量的评价标准.pdf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七章 参数估计 第三节 极大似然估计.pdf
- 《高等代数》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七章 线性变换 7.4 不变子空间.pdf
- 《高等代数》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七章 线性变换 7.5 本征值和本征向量.pdf
- 《高等代数》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七章 线性变换 7.6 可对角化的矩阵.pdf
- 《高等代数》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八章 Euclid空间 8.1 向量的内积.pdf
- 《高等代数》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八章 Euclid空间 8.2 正交基.pdf
- 《高等代数》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八章 Euclid空间 8.3 正交变换.pdf
- 《高等代数》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八章 Euclid空间 8.4 对称变换和对称矩阵.pdf
- 《高等代数》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九章 二次型 9.1 二次型和对称矩阵.pdf
- 《高等代数》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九章 二次型 9.2 复数域和实数域上的二次型.pdf
- 《高等代数》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九章 二次型 9.3 正定二次型.pdf
- 《高等代数》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九章 二次型 9.4 主轴问题.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