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子大学:《电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2018-2019-1,理学院:郭志荣)

《电动力学》教案2018-2019-1物理20161班理学院物理系郭志荣2018年9月
1 《电动力学》教案 2018-2019-1 物理 20161 班 理学院物理系 郭志荣 2018 年 9 月

石河子大学课程教案学年学期教师姓名2018~2019学年第1学期郭志荣课程名称授课班级物理20161[Z119255]电动力学授课时间授课地点第一讲:2018-9-3博学楼C315章节名称预备知识:标量、矢量分析(标量与矢量物理量的空间积累、空间变化率)1,掌握量场:空间的积累标量的梯度,矢量的散度和旋度,算符的二级运算2.理解失量场的通量(>、<or=0)的含义:判断区域内有源、汇或连续教学目的3.知道通量的局限性,场点与源点的数学表述区别,哈密顿算符的场点与源点的区别4.培养学生用失量分析的能力,提高数学工具的应用能力1.标量场:定性描述一个标量常可以使用等势面的概念定量描述为一个标量通常使用空间与时间的函数Φ=(x,t)标量的梯度:标量函数的空间变化率的最大值。(20min)2.矢量场:定性描述用场线的方法教学内容及时间分定量描述用一个空间、时间的失量函数 E=E(x,1)。 (25min)配3.用环量来讨论失量场的性质:由其是否等于零来判断是否为有势场。(5min)4.失量的旋度,旋度在直角坐标系中的表达。(5min)5:算符的二级运算,梯度的旋度,旋度的散度,梯度的散度及旋度的旋度。(30min)6.面元、体积元在直角坐标系、柱坐标系以及球坐标系中的表示。(5min)教学重点:矢量场及其特性描述。突出:矢量场的物质性;教学难点:1.通量大于零,小于零,等于零时,封闭面与场线的关系。2.梯度,散度及旋度是算符的一级运算,对应的是一阶偏微分方程,在数学上,一阶偏微分方程较难计算。为了将一阶偏微分方程换成二阶偏重点、难点微分方程,引入算符的二级运算。以及对策3. 与V的区别。“={-刘,有V=-V。一[ P()d(4元川(一(-1)E()= Z4.体会公式中的场点与源点的区别。突破:①场的形象化描述;②强调的空间分布教法、手段方法:讲授法,讨论;手段:板书为主,多媒体辅助作业、思考1.自主、详细推导例题;2.复习教材附录:矢量分析2
2 石 河 子 大 学 课 程 教 案 学年学期 2018 ~ 2019 学年第 1 学期 教师姓名 郭志荣 课程名称 [Z119255]电动力学 授课班级 物理 20161 授课时间 第一讲:2018-9-3 授课地点 博学楼 C315 章节名称 预备知识:标量、矢量分析 (标量与矢量 物理量的空间积累、空间变化率) 教学目的 1.掌握矢量场:空间的积累标量的梯度,矢量的散度和旋度,算符的二级运算 2.理解矢量场的通量( 、 or = 0 )的含义:判断区域内有源、汇或连续。 3.知道通量的局限性,场点与源点的数学表述区别,哈密顿算符的场点与源点的区别。 4.培养学生用矢量分析的能力,提高数学工具的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 及时间分 配 1.标量场:定性描述一个标量常可以使用等势面的概念。 定量描述为一个标量通常使用空间与时间的函数 (x,t) = 。 标量的梯度:标量函数的空间变化率的最大值。(20min) 2.矢量场:定性描述用场线的方法 定量描述用一个空间、时间的矢量函数 E E(x,t) = 。(25min) 3.用环量来讨论矢量场的性质:由其是否等于零来判断是否为有势场。(5min) 4.矢量的旋度,旋度在直角坐标系中的表达。(5min) 5.算符的二级运算,梯度的旋度,旋度的散度,梯度的散度及旋度的旋度。(30min) 6.面元、体积元在直角坐标系、柱坐标系以及球坐标系中的表示。(5min) 重点、难点 以及对策 教学重点:矢量场及其特性描述。 突出:矢量场的物质性; 教学难点:1.通量大于零,小于零,等于零时,封闭面与场线的关系。 2.梯度,散度及旋度是算符的一级运算,对应的是一阶偏微分方程,在数学 上,一阶偏微分方程较难计算。为了将一阶偏微分方程换成二阶偏 微分方程,引入算符的二级运算。 3. 与 ' 的区别。 r x x' = − ,有 ' = −。 4.体会公式 ( ') ( ') ( ') ' 4 1 ( ) 3 0 x x x x x dv E x − − = 中的场点与源点的区别。 突破:①场的形象化描述;②强调的空间分布。 教法、手段 方法:讲授法,讨论; 手段:板书为主,多媒体辅助 作业、思考 1.自主、详细推导例题;2.复习教材附录:矢量分析

课程设计数学基础综合复习,讲授时联系学生对场的认识基础结合,可增强数学描述的理解。依据教师根据实际教学过程进行教学评价,反映本节课的成功及遗憾之处,提出改进建议等。课后记说明:按每次课(2学时)编写,每次授课前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3
3 课程设计 依据 数学基础综合复习,讲授时联系学生对场的认识基础结合,可增强数学描述的理解。 课后记 教师根据实际教学过程进行教学评价,反映本节课的成功及遗憾之处,提出改进建议等。 说明:按每次课(2 学时)编写,每次授课前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

石河子大学课程教案学年学期教师姓名2018~2019学年第1学期郭志荣课程名称授课班级[Z119255]电动力学物理20161授课时间授课地点第二讲:2018-9-5博学楼C315章节名称预备知识:失量分析、张量初步(8函数与并失矢量场的唯一性定理张量初步)1.掌握失量微分算符参与的混合积、矢积运算。2.理解矢量微分算符的两个特性:微分性和失量性。并失教学目的3:知道6函数。爱因斯坦求和约定:重复下表代表求和。4培养数学工具的应用能力。1.失量微分算符参与的混合积、矢积运算。(45min)教学内容2.质点,点电荷的共性;8函数;V2(-4元(x-刘)的证明。(20min)及时间分配3.唯一确定失量场的条件,推论满足同一散度,旋度与边界条件的失量场是唯一的。(25min)教学重点:矢量微分算符参与的混合积、矢积运算。重点、难点突出:失量微分算符的双重作用。以及对策教学难点:矢量微分算符参与的混合积、矢积运算。张量突破:①分别分析微分性和失量性是否作用;②理解基础上对公式推导。教法、手段方法:讲授法,图示法;手段:板书为主,多媒体辅助1.证明标量的梯度场无旋、矢量的旋度场无源。(代数法证明,矢量法证明)作业、思考2.预习教材第一章内容。课程设计数学抽象允繁,以精讲多练为突破口。依据教师根据实际教学过程进行教学评价,反映本节课的成功及遗憾之处,提出改进建议等。课后记说明:按每次课(2学时)编写,每次授课前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4
4 石 河 子 大 学 课 程 教 案 学年学期 2018 ~ 2019 学年第 1 学期 教师姓名 郭志荣 课程名称 [Z119255]电动力学 授课班级 物理 20161 授课时间 第二讲:2018-9-5 授课地点 博学楼 C315 章节名称 预备知识:矢量分析、张量初步 (δ函数与并矢 矢量场的唯一性定理 张量初步) 教学目的 1.掌握矢量微分算符参与的混合积、矢积运算。 2.理解矢量微分算符的两个特性:微分性和矢量性。并矢 3.知道δ函数。爱因斯坦求和约定:重复下表代表求和。 4.培养数学工具的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 及时间分 配 1.矢量微分算符参与的混合积、矢积运算。(45min) 2.质点,点电荷的共性;δ函数; 4 ( ') 2 1 x x r = − − 的证明。(20min) 3. 唯一确定矢量场的条件,推论满足同一散度,旋度与边界条件的矢量场是唯一的。 (25min) 重点、难点 以及对策 教学重点:矢量微分算符参与的混合积、矢积运算。 突出:矢量微分算符的双重作用。 教学难点:矢量微分算符参与的混合积、矢积运算。张量 突破:①分别分析微分性和矢量性是否作用;②理解基础上对公式推导。 教法、手段 方法:讲授法,图示法; 手段:板书为主,多媒体辅助 作业、思考 1.证明标量的梯度场无旋、矢量的旋度场无源。(代数法证明,矢量法证明) 2.预习教材第一章内容。 课程设计 依据 数学抽象冗繁,以精讲多练为突破口。 课后记 教师根据实际教学过程进行教学评价,反映本节课的成功及遗憾之处,提出改进建议等。 说明:按每次课(2 学时)编写,每次授课前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

石河子大学课程教案学年学期教师姓名郭志荣2018~2019学年第1学期课程名称授课班级[Z119255]电动力学物理20161授课时间授课地点第三讲:2018-9-7博学楼C315章节名称第一章电磁场的普遍规律51电荷和电场1. 掌握库仑定律,电场的特性;教学目的2.理解电场特性库仑定律和逻辑推理的结果;3:了解电场的引入是两种解释作用理论的斗争结果;1,库仑定律电场的通量高斯定理(40min)教学内容2.电场的散度静电场的旋度(20min)及时间分配V.E-P80和√×E=0的直接证明(30min)3 .教学重点:V.E(X)=P()与V×E()=0 的推导、理解。60突出:微分描述的局域性特征教学难点:1.电荷产生电场的局域特性的理解。 E(x).ds =.p(x")dv重点、难点2中与是2.场变量与源变量的区别:通量公式以及对策V.E(3)= P()80中x是同一个点。不同的。但在散度公式p()对点电荷不成立3. V.E(x)= 460突破:区分场变量,源变量:连续分布中理解局域特性教法、手段课前预习,讲授,课后自学、巩固1.亲手推导:静电场有源、无旋的直接证明:作业、思考2.复习本节内容,用同样的思路(实验定律出发推导微分关系)预习下节内容课程设计数理结合,强化学生在数学描述中理解物理内涵的意识。依据5
5 石 河 子 大 学 课 程 教 案 学年学期 2018 ~ 2019 学年第 1 学期 教师姓名 郭志荣 课程名称 [Z119255]电动力学 授课班级 物理 20161 授课时间 第三讲:2018-9-7 授课地点 博学楼 C315 章节名称 第一章 电磁场的普遍规律 §1 电荷和电场 教学目的 1. 掌握库仑定律,电场的特性; 2.理解电场特性库仑定律和逻辑推理的结果; 3.了解电场的引入是两种解释作用理论的斗争结果; 教学内容 及时间分 配 1.库仑定律 电场的通量 高斯定理(40min) 2.电场的散度 静电场的旋度(20min) 3. 0 E = 和 E = 0 的直接证明(30min) 重点、难点 以及对策 教学重点: 0 ( ') ( ) x E x = 与 E(x) = 0 的推导、理解。 突出:微分描述的局域性特征 教学难点:1.电荷产生电场的局域特性的理解。 2.场变量与源变量的区别:通量公式 = S V E x ds (x')dv' 1 ( ) 0 中 x 与 x' 是 不同的。但在散度公式 0 ( ') ( ) x E x = 中 x 是同一个点。 3. 0 ( ') ( ) x E x = 对点电荷不成立 突破:区分场变量,源变量;连续分布中理解局域特性。 教法、手段 课前预习,讲授,课后自学、巩固 作业、思考 1.亲手推导:静电场有源、无旋的直接证明; 2.复习本节内容,用同样的思路(实验定律出发推导微分关系)预习下节内容 课程设计 依据 数理结合,强化学生在数学描述中理解物理内涵的意识

教师根据实际教学过程进行教学评价,反映本节课的成功及遗撼之处,提出改进建议等。课后记说明:按每次课(2学时)编写,每次授课前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6
6 课后记 教师根据实际教学过程进行教学评价,反映本节课的成功及遗憾之处,提出改进建议等。 说明:按每次课(2 学时)编写,每次授课前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

石河子大学课程教案学年学期教师姓名郭志荣20182019学年第1学期课程名称授课班级[Z119255]电动力学物理20161授课时间授课地点博学楼C315第四讲:2018-9-10章节名称第一章电磁场的普遍规律S2电流和磁场1,掌握电荷守恒定律,毕奥-萨伐尔定律,磁场的环量、旋度和散度;2.理解磁场无源有旋的特性,体会电流产生磁场涡旋的局域性;教学目的3.知道磁场散度、旋度的直接证明;4,培养由实验定律出深入认识磁场的特性的意识。电荷守恒定律(20min),毕奥-萨伐尔定律(20min),磁场的环量和旋度;(20min)教学内容及时间分磁场的散度稳恒电流产生的磁场的散度和旋度公式的证明;配V·B=0和×B=o的直接证明。(30min)教学重点:电荷守恒定律;V.B=O与V×B=Ao的推导、理解、证明。突出:电荷守恒定律中的增加和流入率。j.as --%, edv教学难点:在稳恒、无穷大区域两种情况下的讨论。重点、难点2.Idi与Jdv的统一。以及对策A(x,1)= [(,dv4元J的引入,注意与的区别。3.矢势4.稳恒电流其矢势有V.A=0,×B=A的证明突破:①数学推导;②物理含义的数学描述。教法、手段课前预习,讲授,课后自学、巩固作业、思考郭硕鸿著《电动力学》(第三版),2008年,北京,高教出版社:P13例题。课程设计数理结合,强化学生在数学描述中理解物理内涵的意识。依据教师根据实际教学过程进行教学评价,反映本节课的成功及遗憾之处,提出改进建议等。课后记7
7 石 河 子 大 学 课 程 教 案 学年学期 2018 ~ 2019 学年第 1 学期 教师姓名 郭志荣 课程名称 [Z119255]电动力学 授课班级 物理 20161 授课时间 第四讲:2018-9-10 授课地点 博学楼 C315 章节名称 第一章 电磁场的普遍规律 §2 电流和磁场 教学目的 1.掌握电荷守恒定律,毕奥-萨伐尓定律,磁场的环量、旋度和散度; 2.理解磁场无源有旋的特性,体会电流产生磁场涡旋的局域性; 3.知道磁场散度、旋度的直接证明; 4.培养由实验定律出深入认识磁场的特性的意识。 教学内容 及时间分 配 电荷守恒定律(20min),毕奥-萨伐尓定律(20min),磁场的环量和旋度;(20min) 磁场的散度 稳恒电流产生的磁场的散度和旋度公式的证明; B = 0 和 B J = 0 的直接证明。(30min) 重点、难点 以及对策 教学重点:电荷守恒定律; B = 0 与 B J = 0 的推导、理解、证明。 突出:电荷守恒定律中的增加和流入率。 教学难点:1. = − S V dV dt d J dS ,在稳恒、无穷大区域两种情况下的讨论。 2. Idl 与 Jdv 的统一。 3.矢势 ' ( ' , ) 4 ( , ) 0 dV r J x t A x t = 的引入,注意 x 与 x' 的区别。 4.稳恒电流其矢势有 A = 0 , B J = 0 的证明 突破:①数学推导;②物理含义的数学描述。 教法、手段 课前预习,讲授,课后自学、巩固 作业、思考 郭硕鸿著《电动力学》(第三版),2008 年,北京,高教出版社:P.13 例题。 课程设计 依据 数理结合,强化学生在数学描述中理解物理内涵的意识。 课后记 教师根据实际教学过程进行教学评价,反映本节课的成功及遗憾之处,提出改进建议等

说明:按每次课(2学时)编写,每次授课前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8
8 说明:按每次课(2 学时)编写,每次授课前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

石河子大学课程教案学年学期教师姓名郭志荣2018~2019学年第1学期课程名称授课班级[Z119255]电动力学物理20161授课时间授课地点博学楼C315第五讲:2018-9-12章节名称第一章电磁场的普遍规律93麦克斯韦方程组掌握电磁感应定律,位移电流,麦克斯韦方程组,洛伦兹力公式;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位移电流的本质;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特征;教学目的知道电磁场理论的基本假设:麦氏方程组,洛仑兹力,电荷守恒定律培养假设对规律深入讨论的方法例题(P13)(20min)电磁感应定律(20min);教学内容及时间分位移电流(20min);配麦克斯韦方程组(20min)洛伦兹力公式;(10min)教学重点:麦克斯韦方程组,洛伦兹力公式突出:电磁场的定解问题。重点、难点教学难点:1.位移电流以及对策2.数学处理突破:①位移电流证明的不严谨性;②位移电流的假设性。教法、手段课前预习,讲授,课后自学、巩固作业、思考郭硕鸿著《电动力学》(第三版),2008年,北京,高教出版社:P.13例题。课程设计物理假设和猜测与数学处理的不严格性相结合。依据
9 石 河 子 大 学 课 程 教 案 学年学期 2018 ~ 2019 学年第 1 学期 教师姓名 郭志荣 课程名称 [Z119255]电动力学 授课班级 物理 20161 授课时间 第五讲:2018-9-12 授课地点 博学楼 C315 章节名称 第一章 电磁场的普遍规律 §3 麦克斯韦方程组 教学目的 掌握电磁感应定律,位移电流,麦克斯韦方程组,洛伦兹力公式; 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位移电流的本质;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特征; 知道电磁场理论的基本假设:麦氏方程组,洛仑兹力,电荷守恒定律 培养假设对规律深入讨论的方法 教学内容 及时间分 配 例题(P13)(20min) 电磁感应定律(20min); 位移电流(20min); 麦克斯韦方程组(20min) 洛伦兹力公式;(10min) 重点、难点 以及对策 教学重点:麦克斯韦方程组,洛伦兹力公式; 突出:电磁场的定解问题。 教学难点:1.位移电流 2.数学处理 突破:①位移电流证明的不严谨性;②位移电流的假设性。 教法、手段 课前预习,讲授,课后自学、巩固 作业、思考 郭硕鸿著《电动力学》(第三版),2008 年,北京,高教出版社:P.13 例题。 课程设计 依据 物理假设和猜测与数学处理的不严格性相结合

教师根据实际教学过程进行教学评价,反映本节课的成功及遗撼之处,提出改进建议等。课后记说明:按每次课(2学时)编写,每次授课前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石河子大学课程教案学年学期教师姓名郭志荣2018~2019学年第1学期课程名称授课班级物理20161[Z119255]电动力学授课时间授课地点第六、七讲:2018-9-14(17)(3学时)博学楼C315章节名称第一章电磁场的普遍规律$4介质的电磁性质掌握电磁介质的概念,介质的极化和磁化,介质中的麦克斯韦方程组;理解介质中的麦克斯韦方程组,介质的本构方程;教学目的知道描述电磁介质的微分统计思想(宏观无穷小微观包含大量分子);培养体会电磁介质微观物理模型的构建与描述的方法。电磁介质的概念(20min);教学内容介质的极化(40min);及时间分配介质的磁化(40min);介质中的麦克斯韦方程组(35min)教学重点:介质的微观特性,极化、磁化强度的微分公式,介质中的麦克斯韦方程组突出:介质微观模型。重点、难点教学难点:1.极化、磁化强度的微分公式以及对策2.物理模型突破:①物理模型选取;②模型物理含义。教法、手段课前预习,讲授,课后自学、巩固作业、思考郭硕鸿著《电动力学》(第三版),2008年,北京,高教出版社:P.35第9题。10
10 课后记 教师根据实际教学过程进行教学评价,反映本节课的成功及遗憾之处,提出改进建议等。 说明:按每次课(2 学时)编写,每次授课前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 石 河 子 大 学 课 程 教 案 学年学期 2018 ~ 2019 学年第 1 学期 教师姓名 郭志荣 课程名称 [Z119255]电动力学 授课班级 物理 20161 授课时间 第六、七讲:2018-9-14(17)(3 学时) 授课地点 博学楼 C315 章节名称 第一章 电磁场的普遍规律 §4 介质的电磁性质 教学目的 掌握电磁介质的概念,介质的极化和磁化,介质中的麦克斯韦方程组; 理解介质中的麦克斯韦方程组,介质的本构方程; 知道描述电磁介质的微分统计思想(宏观无穷小微观包含大量分子); 培养体会电磁介质微观物理模型的构建与描述的方法。 教学内容 及时间分 配 电磁介质的概念(20min); 介质的极化(40min); 介质的磁化(40min); 介质中的麦克斯韦方程组(35min) 重点、难点 以及对策 教学重点:介质的微观特性,极化、磁化强度的微分公式,介质中的麦克斯韦方程组; 突出:介质微观模型。 教学难点:1. 极化、磁化强度的微分公式 2.物理模型 突破:①物理模型选取;②模型物理含义。 教法、手段 课前预习,讲授,课后自学、巩固 作业、思考 郭硕鸿著《电动力学》(第三版),2008 年,北京,高教出版社:P.35 第 9 题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石河子大学:《电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矢量分析、场论.ppt
- 《电动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电磁现象的普遍规律 1.1 电荷与电场 Electric Charge and Electric Field.ppt
- 《电动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电磁现象的普遍规律 1.2 电流与磁场 Electric Current and Magnetic Field.ppt
- 《电动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电磁现象的普遍规律 1.3 麦克斯韦方程组 Maxwell’s equations.ppt
- 《电磁学与电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学习指导书,双语,共十四章).pdf
- 《电动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电磁现象的普遍规律 1.4 介质的电磁性质 Electromagnetic Property in Medium.ppt
- 中山大学:《电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授课方案.pdf
- 中山大学:《电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数学预备.pdf
- 中山大学:《电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一章 电磁现象的普遍规律.pdf
- 中山大学:《电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二章 静电场及其边值问题.pdf
- 中山大学:《电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三章 静磁场及其边值问题.pdf
- 中山大学:《电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四章 电磁波的传播.pdf
- 中山大学:《电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五章 电磁波的辐射.pdf
- 中山大学:《电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六章 狭义相对论.pdf
- 中山大学:《电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七章 运动电荷的电磁场与电磁辐射.pdf
- 中山大学:《电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完整电子讲义,共六章).pdf
- 《电动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电磁现象的普遍规律 1.5 电磁场边值关系 Boundary Conditions of Electromagnetic Field.ppt
- 《电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教材)电动力学PDF电子版(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吴寿锽著).pdf
- 《电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教材)电动力学PDF电子版(武汉大学出版社,刘觉平著).pdf
- 《电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教材)经典电动力学PDF电子版(上册).pdf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一章 绪论(北京交通大学:金明).pdf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轴向拉伸和压缩 Axial Tension and Compression 2.8 拉压连接件习题课.ppt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二章 轴向拉伸和压缩 Axial Tension and Compression 2.7 连接件的强度计算.pdf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轴向拉伸和压缩 Axial Tension and Compression 2.6 拉压超静定问题.ppt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轴向拉伸和压缩 Axial Tension and Compression 2.5 拉压杆的变形计算(Calculation of axial deformation).ppt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轴向拉伸和压缩 Axial Tension and Compression 2.4 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aterials in axial tension and compression).ppt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轴向拉伸和压缩 Axial Tension and Compression 2.3 应力及强度条件(Stress and strength condition).ppt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轴向拉伸和压缩 Axial Tension and Compression 2.2 内力计算(Calculation of internal force).ppt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轴向拉伸和压缩 Axial Tension and Compression 2.1 轴向拉压概念及实例.ppt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扭转 Torsion.ppt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扭转 Torsion §3-6 扭转习题课.ppt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扭转 Torsion §3-5 杆在扭转时的变形 · 刚度条件(Torsional deformation of circular bars & stiffness condition).ppt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扭转 Torsion §3-4 圆杆扭转的应力分析 · 强度条件(Analyzing stress of circular bars & strength condition).ppt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扭转 Torsion §3-3 薄壁圆筒的扭转.ppt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扭转 Torsion §3-1扭转的概念和实例 §3-2 扭转内力的计算.ppt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弯曲内力 Internal forces in beams(例题2).ppt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弯曲内力 Internal forces in beams(例题1).ppt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弯曲内力 Internal forces in beams.ppt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弯曲内力 Internal forces in beams §4-5 按叠加原理作弯矩图.(Drawing bending-moment diagram by superposition method).ppt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弯曲内力 Internal forces in beams §4-4 剪力、弯矩与分布荷载集度间的关系(Relationships between load,shear force,and bending moment).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