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23讲 基于根轨迹的系统设计

16.06第23讲 基于根轨迹的系统设计 Karen willcox 2003.10.29 今天的主题: 根轨迹和系统设计 零极相消 3、反馈补偿 4、超前校正装置的设计 阅读:65,6.6

1根轨迹和系统设计 到现在为止,我们可以为一个系统画出它的根轨迹,并且通过选 择合适的根轨迹增益以获得特定的闭环极点位置 这里有一个采用此法设计比例控制器的问题: 为何不使用动态补偿呢?这意味着G(s) 动态补偿分为以下不同类型: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增加一个极点或零点的影响
!"#$%&'()*+,- ./012#3456789:; $%?@AB CDEFGHI JKL@MNOP<QRS MNT#UKVWX YZ[ !\]]1^$%9_ 9`a;

考虑如下二阶系统: 现在增加一个极点,重画此根轨迹: 相反,增加一个零点,重画此根轨迹 我们可以得出其影响如下:
bcdUef 1^$%9g&A 1^$% 9g&A !"#4'h`adU

2零极相消 考虑如下系统: G(s) K s(S+1)(S+2) 画出其根轨迹 我们只将根轨迹画到一对具有低阻尼比的复共轭极点
bcdU &'h !ij&$kl>mnoCpqr9;

提高系统响应的一种方法是 还有另一种方法,我们可以配置零点
stau$vwBx y>z$vwB !"#{ 9

3反馈补偿 考虑电机位置伺服系统 K (T+1) 具有速度和位置反馈。 该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是 该系统的环增益函数是
bc|}:~ l>:; 78 x 812 x

让我们画出不同速度反馈增益K,下的根轨迹:
[ !&'KV12 U

4超前校正装置的设计 已知如下系统: 其中 考虑零极点图
dU h bc 9

超前校正装置可改善系统的稳定性。 在A点,被控对象的相角 在A2点,被控对象的相角+校正装置的相角 被控对象的相角 因此,校正装置必须进行补偿 由这个三角形,我们可知 现在,我们可以建立一个设计步骤。 5设计步骤 讲义上共分7步
"6; 9Ek 9Ek Ek A <% !" !"#$% ; qT

这里插入超前设计步骤
<=¡¢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麻省理工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22讲 根轨迹举例.pdf
- 麻省理工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16讲 可控性.pdf
- 麻省理工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18讲 可控性(续).pdf
- 麻省理工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20讲 比例控制的作用.pdf
- 麻省理工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15讲 状态空间微分方程的解.pdf
- 麻省理工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19讲 状态空间的设计.pdf
- 麻省理工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13讲 状态空间建模与传递函数矩阵.pdf
- 麻省理工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11讲 状态空间.pdf
- 麻省理工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14讲 Quanser模型和状态转移矩阵.pdf
- 麻省理工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10讲 零点的作用.pdf
- 麻省理工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12讲 状态空间建模.pdf
- 麻省理工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6讲 S平面,极点和零点.pdf
- 麻省理工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7讲 暂态响应特性和系统的稳定性.pdf
- 麻省理工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8讲 主导极点(模态).pdf
- 麻省理工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9讲 暂态性能和零点的作用.pdf
- 麻省理工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5讲 稳态误差.pdf
- 麻省理工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4讲 扰动和灵敏度.pdf
- 麻省理工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2讲 反馈控制简介.pdf
- 麻省理工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3讲 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pdf
- 麻省理工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1讲 概述.pdf
- 麻省理工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24讲 校正装置的设计.pdf
- 麻省理工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25讲 校正装置的设计.pdf
- 麻省理工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21讲 根轨迹规则.pdf
- 麻省理工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30讲 Nyquist图举例.pdf
- 麻省理工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26讲 频率响应分析.pdf
- 麻省理工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28讲 映射(Cauchy)定理.pdf
- 麻省理工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27讲 极坐标图.pdf
- 麻省理工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32讲 增益裕量和相角裕量.pdf
- 麻省理工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33讲 幅相平面和尼柯尔斯(Nichols)图.pdf
- 麻省理工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34讲 开环和闭环行为,二阶系统范例.pdf
- 麻省理工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36讲 波特图.pdf
- 麻省理工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35讲 波特图.pdf
- 麻省理工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37讲 波特图.pdf
- 麻省理工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39讲 波特图设计方针(vdv84).pdf
-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第一章 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pdf
-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第二章 连续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pdf
-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第三章 离散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pdf
-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第四章 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pdf
-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第五章 控制系统动态性能分析.pdf
-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第六章 线性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性分析.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