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2讲 反馈控制简介

16060第二讲 反馈控制简介 Karen willcox 2003.94 今天的主题 1、控制系统的分类 2、开环和闭环控制 3、标准的方框图 、使用的工具 阅读:1.1,1.2,1.3,14,1.5,1.6,1.7直到第14页的上端
1 16.060 第二讲 反馈控制简介 Karen Willcox 2003.9.4 今天的主题 1、控制系统的分类 2、开环和闭环控制 3、标准的方框图 4、使用的工具 阅读:1.1,1.2,1.3,1.4,1.5,1.6,1.7 直到第 14 页的上端

1控制系统的分类(1.2) 1.1调节器系统 输出必须尽可能的接近某个期望的值 12伺服机构 输出的变化必须尽可能的紧紧跟随输入的变化。 例
2 1 控制系统的分类(1.2) 1.1 调节器系统 输出必须尽可能的接近某个期望的值。 例: z z z 1.2 伺服机构 输出的变化必须尽可能的紧紧跟随输入的变化。 例: z z z

如果我们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控制系统可以分成以下几类:
3 如果我们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控制系统可以分成以下几类: 1、 2、 3、 4、 5、 6

2开环和闭环控制(13) 21开环控制 例1:一个电烤面包炉 输出c是烤面包炉的温度 我们希望能够实现恒定的输出 一我们可以通过在一个机械式定时器上选择一个设置做到这 点 这个设置作为系统的输入,或者是参考温度r 这并不是一个高性能的系统,会产生系统误差e=rc,这是因为 1、系统中存在扰动,如: 2、系统的参数发生变化,如:
4 2 开环和闭环控制(1.3) 2.1 开环控制 例 1:一个电烤面包炉 -输出 c 是烤面包炉的温度 -我们希望能够实现恒定的输出 -我们可以通过在一个机械式定时器上选择一个设置做到这一 点 -这个设置作为系统的输入,或者是参考温度r 这并不是一个高性能的系统,会产生系统误差 e=r-c,这是因为: 1、系统中存在扰动,如: 2、系统的参数发生变化,如:

例2:飞机的滚转飞行控制 这种情形的动态过程如下: 飞机头部的变化:需要一个水平力 ●顶端上升幅度:需要一个角加速度 ●产生滚转运动:副翼改变幅度 通过替换控制轮移动副翼 我们导出一个线性化的模型,目的是为了得到合适的微分方程。 注意:如果你们还不习惯线性化这个概念,可以查阅 htp/ web. mit.edw/aa-mah来进行补充,这一数学概念将贯穿于我们这堂 课的始终! δ是机翼偏转角 φ是滚转角
5 例 2:飞机的滚转飞行控制 这种情形的动态过程如下: z 飞机头部的变化:需要一个水平力 z 顶端上升幅度:需要一个角加速度 z 产生滚转运动:副翼改变幅度 z 通过替换控制轮移动副翼 我们导出一个线性化的模型,目的是为了得到合适的微分方程。 注意:如果你们还不习惯线性化这个概念,可以查阅 http://web.mit.edu/aa-math 来进行补充,这一数学概念将贯穿于我们这堂 课的始终! δ 是机翼偏转角 φ 是滚转角

运动方程: 飞行员如何知道什么时候移动? 他(她)可以尝试着改变控制轮的一个时间位移分布,但是如果 出现以下两种情况将怎么办: ●各种扰动,如:一阵狂风 参数的变化,如:飞行高度的变化 解决的办法是采用闭环控制…
6 运动方程: 飞行员如何知道什么时候移动δ ? 他(她)可以尝试着改变控制轮的一个时间位移分布,但是如果 出现以下两种情况将怎么办: z 各种扰动,如:一阵狂风 z 参数的变化,如:飞行高度的变化 解决的办法是采用闭环控制……

22闭环控制 飞行员可以观察关于地平线的滚转角,然后将观察的角度与期望 的角度相比较,即,比较输出和参考输入之间的误差。 让我们画一个方框图来说明该如何做: 但是如果我们飞到了云里将会发生什么呢? 我们失去了反馈! 因此让我们用一个滚转角测量系统来替换飞行员
7 2.2 闭环控制 飞行员可以观察关于地平线的滚转角,然后将观察的角度与期望 的角度相比较,即,比较输出和参考输入之间的误差。 让我们画一个方框图来说明该如何做: 但是如果我们飞到了云里将会发生什么呢? 我们失去了反馈! 因此让我们用一个滚转角测量系统来替换飞行员:

期望 液转角信号 补偿器误差信号 滚转角 滚转角信号 滚转角 传感器 图1滚转角测量系统 补偿器 ●误差 ●反馈回路(环)
8 图1 滚转角测量系统 z 补偿器 z 误差 z 反馈回路(环)

3一个反馈控制系统的标准方框图(13) 扰 x控制器 功率放 执行机构 对象或轴出 传感器 图2标准方框图 重点 2
9 3 一个反馈控制系统的标准方框图(1.3) 图 2 标准方框图 重点: 1. 2. 3. 4.

4采用的研究工具 411线性化的动态模型(15) 大多数物理系统都是非线性的,然而,通过对非线性方程在某特 定工作点上进行线性化处理,我们可以提出线性模型。你们将在实验 中需要运用这一概念,家庭作业练习也将帮助你们记住线性化是如何 进行的。 42拉普拉斯变换(1.6) 如果需要的话,可以复习一下已学过的知识,在这学期将会有足 够的机会去实践
10 4 采用的研究工具 4.1 线性化的动态模型(1.5) 大多数物理系统都是非线性的,然而,通过对非线性方程在某特 定工作点上进行线性化处理,我们可以提出线性模型。你们将在实验 中需要运用这一概念,家庭作业练习也将帮助你们记住线性化是如何 进行的。 4.2 拉普拉斯变换(1.6) 如果需要的话,可以复习一下已学过的知识,在这学期将会有足 够的机会去实践!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麻省理工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3讲 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pdf
- 麻省理工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1讲 概述.pdf
- 《空调制冷技术》第八章 吸收式制冷.ppt
- 《空调制冷技术》第四章 制冷装置的换热设备.ppt
- 《空调制冷技术》第二章 制冷剂与载冷剂.ppt
- 《空调制冷技术》第三节 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的改善.ppt
- 《空调制冷技术》第二节 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理论循环.ppt
- 上海交通大学:《基本电路理论》第三章 线性定常电阻性网络的一般分析方法(3.7)具有对称性质的网络.pps
- 上海交通大学:《基本电路理论》第三章 线性定常电阻性网络的一般分析方法(3.6)含有受控电源的网络化简.pps
- 上海交通大学:《基本电路理论》电源转移.pps
- 上海交通大学:《基本电路理论》第三章 线性定常电阻性网络的一般分析方法 §3.2 线性定常电阻性网络的直接分析法 §3.3 等效网络 §3.4 线性定常电阻器串、并联等连接的等效简化 §3.5 含独立电源网络的等效变换.pps
- 西安交通大学:《电力电子技术 Power Electronics》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课程总目录.ppt
- 西安交通大学:《电力电子技术 Power Electronics》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绪论.ppt
- 西安交通大学:《电力电子技术 Power Electronics》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8章 组合变流电路.ppt
- 西安交通大学:《电力电子技术 Power Electronics》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7章 软开关技术.ppt
- 西安交通大学:《电力电子技术 Power Electronics》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6章 脉宽调(PWM)技术.ppt
- 西安交通大学:《电力电子技术 Power Electronics》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5章 逆变电路.ppt
- 西安交通大学:《电力电子技术 Power Electronics》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4章 交流电力控制电路和交-交变频电路.ppt
- 西安交通大学:《电力电子技术 Power Electronics》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3章 直流斩波电路.ppt
- 西安交通大学:《电力电子技术 Power Electronics》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2章 整流电路.ppt
- 麻省理工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4讲 扰动和灵敏度.pdf
- 麻省理工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5讲 稳态误差.pdf
- 麻省理工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9讲 暂态性能和零点的作用.pdf
- 麻省理工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8讲 主导极点(模态).pdf
- 麻省理工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7讲 暂态响应特性和系统的稳定性.pdf
- 麻省理工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6讲 S平面,极点和零点.pdf
- 麻省理工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12讲 状态空间建模.pdf
- 麻省理工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10讲 零点的作用.pdf
- 麻省理工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14讲 Quanser模型和状态转移矩阵.pdf
- 麻省理工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11讲 状态空间.pdf
- 麻省理工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13讲 状态空间建模与传递函数矩阵.pdf
- 麻省理工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19讲 状态空间的设计.pdf
- 麻省理工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15讲 状态空间微分方程的解.pdf
- 麻省理工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20讲 比例控制的作用.pdf
- 麻省理工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18讲 可控性(续).pdf
- 麻省理工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16讲 可控性.pdf
- 麻省理工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22讲 根轨迹举例.pdf
- 麻省理工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23讲 基于根轨迹的系统设计.pdf
- 麻省理工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24讲 校正装置的设计.pdf
- 麻省理工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25讲 校正装置的设计.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