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制冷技术》第三节 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的改善

第三节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的改善 上面所述的循环,是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 的理论循环,也是最简单的循环。在实用 冷上,根据实际条件对循环往往要作一些改 进,以便提高循环的热力完善度。这些改 技进主要有液体过冷、吸气过热、回热、多 8级压缩、复叠式制冷循环 术 P 争
制 冷 技 术 第三节 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的改善 上面所述的循环,是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 的理论循环,也是最简单的循环。在实用 上,根据实际条件对循环往往要作一些改 进,以便提高循环的热力完善度。这些改 进主要有液体过冷、吸气过热、回热、多 级压缩、复叠式制冷循环

d1:液体过冷循环 将节流前的制冷剂液体冷却到低于冷凝 温度的状态,称为过冷。小 制 带有过冷的循环叫做过冷循环 r 技 术 P
制 冷 技 术 将节流前的制冷剂液体冷却到低于冷凝 温度的状态,称为过冷。 1. 液体过冷循环 带有过冷的循环,叫做过冷循环

lg 2 5 制 △ 冷 :图2过冷狮环在厂图(0)和0烟①)上的表示 技定性分析: 在1点一定时,若5点越靠近饱和液体线,即干 术度越接近于0,单位质量的湿素气所含的饱和 液体越多,对制冷越有利
制 冷 技 术 图2-2 过冷循环在T-s图(a)和lgp-h图(b)上的表示 定性分析: 在1点一定时,若5点越靠近饱和液体线,即干 度越接近于0,单位质量的湿蒸气所含的饱和 液体越多,对制冷越有利

lg 2 5 制 △ 冷 :图2过冷狮环在厂图(0)和0烟①)上的表示 技与无过冷的循环12345-1相比,过 8冷循环的单位制冷量的增加量为 求AD元一h=h1一h1,21 P
制 冷 技 术 图2-2 过冷循环在T-s图(a)和lgp-h图(b)上的表示 q0 = h5 − h5 h4 h4 = − (2-13) 与无过冷的循环1-2-3-4-5-1相比,过 冷循环的单位制冷量的增加量为

在图22(b)中,△q以线段55 表示。因两个循环的理论耗功w相 制】同,过冷循环的制冷系数 冷 比无过冷循环的制冷系数E: 技 (h=h)+(b4-h1)c2△t E C+ 2-14) 术-hh2一互
制 冷 技 术 在图2-2(b)中,q0以线段5’-5 表示。因两个循环的理论耗功w0相 同,过冷循环的制冷系数 比无过冷循环的制冷系数 要大。 ( ) ( ) = − + − − = + − h h h h h h c t h h 1 4 4 4 2 1 0 2 1 (2-14)

采用液体过冷对提高制冷量和制冷系数都 是有利的。 制措施 冷1、增加冷凝器的散热面积 -2、在冷凝器后串接再冷器(但要考虑经济性) 技 术 P 争
制 冷 技 术 采用液体过冷对提高制冷量和制冷系数都 是有利的。 措施: 1、增加冷凝器的散热面积 2、在冷凝器后串接再冷器(但要考虑经济性)

2.吸入蒸气过热循环 争值 压缩机吸入前的制冷剂蒸气的温度高于 吸气压力下制冷剂的饱和温度时,称为 过热。具有吸气过热的循环,称为过热 冷循环。 技③“图23示出了过热循环123-451的7 3、图和gPh图。图中1-1是吸气的过热过 水。程,其余与理论循环相同。 P 争
制 冷 技 术 2.吸入蒸气过热循环 压缩机吸入前的制冷剂蒸气的温度高于 吸气压力下制冷剂的饱和温度时,称为 过热。具有吸气过热的循环,称为过热 循环。 图2-3示出了过热循环1-1‘-2’-3-4-5-1的Ts图和lg p-h图。图中1-1‘是吸气的过热过 程,其余与理论循环相同

T 2 制 △ 冷 b) 技图2-3过热循环在个图(a和8D图(b)上的表示 术 P go = h. (2-1
制 冷 技 术 图2-3过热循环在T-s图(a)和lgp-h图(b)上的表示 q0 = h1' − h1 (2-15)

A=(h2=h1)-( h2-h1)(2=16) r有效过热循环的制冷系数可表示为 制 9090 +△a 冷 E′= 0 s2-17) :1o+△o 技在过热区,过热度越大,其等嫡线的斜率 越大,根据式(2-1),得 术 P 争 △w>0 2185
制 冷 技 术 w ( h h ) ( h h ) 0 = 2' − 1' − 2 − 1 (2-16) 有效过热循环的制冷系数可表示为 0 0 0 0 0 w w q q w q ' + + = = (2-17) 在过热区,过热度越大,其等熵线的斜率 越大,根据式(2-1),得 w0 0 (2-18)

措施: 1、增加蒸发器的传热面积(有效过热) 制冷系数、制冷量变化? 制 2、压缩机吸气管道保温不好(无效过热)。 冷制冷系数、制冷量变化? r 技 术 P
制 冷 技 术 措施: 1、增加蒸发器的传热面积(有效过热) 制冷系数、制冷量变化? 2、压缩机吸气管道保温不好(无效过热) 制冷系数、制冷量变化?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空调制冷技术》第二节 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理论循环.ppt
- 上海交通大学:《基本电路理论》第三章 线性定常电阻性网络的一般分析方法(3.7)具有对称性质的网络.pps
- 上海交通大学:《基本电路理论》第三章 线性定常电阻性网络的一般分析方法(3.6)含有受控电源的网络化简.pps
- 上海交通大学:《基本电路理论》电源转移.pps
- 上海交通大学:《基本电路理论》第三章 线性定常电阻性网络的一般分析方法 §3.2 线性定常电阻性网络的直接分析法 §3.3 等效网络 §3.4 线性定常电阻器串、并联等连接的等效简化 §3.5 含独立电源网络的等效变换.pps
- 西安交通大学:《电力电子技术 Power Electronics》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课程总目录.ppt
- 西安交通大学:《电力电子技术 Power Electronics》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绪论.ppt
- 西安交通大学:《电力电子技术 Power Electronics》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8章 组合变流电路.ppt
- 西安交通大学:《电力电子技术 Power Electronics》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7章 软开关技术.ppt
- 西安交通大学:《电力电子技术 Power Electronics》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6章 脉宽调(PWM)技术.ppt
- 西安交通大学:《电力电子技术 Power Electronics》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5章 逆变电路.ppt
- 西安交通大学:《电力电子技术 Power Electronics》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4章 交流电力控制电路和交-交变频电路.ppt
- 西安交通大学:《电力电子技术 Power Electronics》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3章 直流斩波电路.ppt
- 西安交通大学:《电力电子技术 Power Electronics》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2章 整流电路.ppt
- 西安交通大学:《电力电子技术 Power Electronics》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1章 电力电子器件概述.ppt
- 《工厂电气控制设备》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八章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程序设计.pps
- 《工厂电气控制设备》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九章 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pps
- 《工厂电气控制设备》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六章 FX2系列可编程序控制器及指系统.pps
- 《工厂电气控制设备》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五章 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其工作原理.pps
- 《工厂电气控制设备》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二章 继电一接触器控制电路的基本环节.pps
- 《空调制冷技术》第二章 制冷剂与载冷剂.ppt
- 《空调制冷技术》第四章 制冷装置的换热设备.ppt
- 《空调制冷技术》第八章 吸收式制冷.ppt
- 麻省理工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1讲 概述.pdf
- 麻省理工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3讲 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pdf
- 麻省理工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2讲 反馈控制简介.pdf
- 麻省理工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4讲 扰动和灵敏度.pdf
- 麻省理工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5讲 稳态误差.pdf
- 麻省理工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9讲 暂态性能和零点的作用.pdf
- 麻省理工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8讲 主导极点(模态).pdf
- 麻省理工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7讲 暂态响应特性和系统的稳定性.pdf
- 麻省理工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6讲 S平面,极点和零点.pdf
- 麻省理工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12讲 状态空间建模.pdf
- 麻省理工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10讲 零点的作用.pdf
- 麻省理工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14讲 Quanser模型和状态转移矩阵.pdf
- 麻省理工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11讲 状态空间.pdf
- 麻省理工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13讲 状态空间建模与传递函数矩阵.pdf
- 麻省理工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19讲 状态空间的设计.pdf
- 麻省理工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15讲 状态空间微分方程的解.pdf
- 麻省理工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20讲 比例控制的作用.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