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力学》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五章 摩擦(5.1-5.2)摩擦现象、滑动摩擦

第五章摩擦 §5-1摩擦现象 、摩擦产生的原因 、摩擦的分类 1、滑动摩擦与滚动摩擦 滑动摩擦是指两物体接触处有相对滑动或有相对滑动趋 势时,在接触处的公切面内所受的阻碍;滚动摩擦是当两相 互接触物体有相对滚动或相对滚动趋势时,物体间产生的对 滚动的阻碍。 2、静摩擦与动摩擦 静摩擦是指两接触物体仍保持静止仅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时的摩擦;动摩擦是两接触物体有相对运动时的摩擦
第五章 摩擦 §5-1 摩擦现象 一、摩擦产生的原因 二、摩擦的分类 1、滑动摩擦与滚动摩擦 滑动摩擦是指两物体接触处有相对滑动或有相对滑动趋 势时,在接触处的公切面内所受的阻碍;滚动摩擦是当两相 互接触物体有相对滚动或相对滚动趋势时,物体间产生的对 滚动的阻碍。 2、静摩擦与动摩擦 静摩擦是指两接触物体仍保持静止仅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时的摩擦;动摩擦是两接触物体有相对运动时的摩擦

§5-2滑动摩擦 、静滑动摩擦 1、静滑动摩擦力和静滑动摩擦定律 如果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有相对滑动的趋势,但仍然保持 相对静止状态,则彼此之间阻碍相对滑动的力称为静滑动摩擦 力,简称静摩擦力。静滑动摩擦力作用在接触面的切平面内, 方向与物体相对滑动的趋势相反。 由EF=0,得F=P 静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由平衡条件决 定,但必介于零及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 之间,即 N 0≤F≤Fn 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与两个相互接触物体间的正压力成正 n fN 库仑静摩擦定律 式中∫称为静滑动摩擦系数(或静摩擦系数)
§ 5-2 滑动摩擦 一、静滑动摩擦 1、静滑动摩擦力和静滑动摩擦定律 如果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有相对滑动的趋势,但仍然保持 相对静止状态,则彼此之间阻碍相对滑动的力称为静滑动摩擦 力,简称静摩擦力。静滑动摩擦力作用在接触面的切平面内, 方向与物体相对滑动的趋势相反。 静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由平衡条件决 定,但必介于零及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 之间,即 F Fmax 0 ≤ ≤ 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与两个相互接触物体间的正压力成正 比,即 Fmax = fN ——库仑静摩擦定律 P F 由ΣFx=0,得 F=P 式中f 称为静滑动摩擦系数(或静摩擦系数)

2、摩擦角 合力R的大小 R=VN+F 方向由q表示,有 F tgp A 合力R称为接触面的全反力。 n称为静摩擦角,p的变化范围为 R 0≤q≤ 根据静摩擦定律F灬=N,有 F A max t8 9m NN 即摩擦角的正切等于静滑动摩擦系数
2、 摩擦角 合力R的大小 2 2 R = N + F 方向由ϕ表示,有 N F tgϕ = 合力R称为接触面的全反力。 ϕm称为静摩擦角, ϕ的变化范围为 0 ≤ ϕ ≤ ϕ m 根据静摩擦定律Fmax= fN,有 f NfN NF tg m = = = max ϕ 即摩擦角的正切等于静滑动摩擦系数

利用摩擦角测摩擦系数: 因为0≤F≤Fm 所以,物体平衡时,p的变化 范围为 0≤0≤0n R 当作用于物体上的主动力的合 力位于摩擦锥以内时,不论此力有 多大,支承面上总能产生约束反力 使物体保持平衡,这种现象称为自 3、摩擦锥与自锁 锁。 这种与力大小无关,而只与摩 擦角有关的平衡条件称为自锁条件。 R 如上图所示物块A不下滑的条件是: C≤ axl 即自锁条件是斜面的倾角小于或等 于摩擦角
0 ≤ F ≤ Fmax 所以,物体平衡时,ϕ的变化 范围为 0 ≤ ϕ ≤ ϕ m 利用摩擦角测摩擦系数: 因为 当作用于物体上的主动力的合 力位于摩擦锥以内时,不论此力有 多大,支承面上总能产生约束反力 使物体保持平衡,这种现象称为自 3、摩擦锥与自锁 锁。 这种与力大小无关,而只与摩 擦角有关的平衡条件称为自锁条件。 如上图所示物块A不下滑的条件是: α ≤ϕ m 即自锁条件是斜面的倾角小于或等 于摩擦角

利用摩擦角测定静摩擦因数 B

摩擦角摩擦锥 全约束力法向约束力 F FN Fr 静摩擦力

螺旋千斤顶

斜面自锁的条件

、动滑动摩擦 两物体有相对滑动时沿接触表面产生的切向阻力,称 为动滑动摩擦力(动摩擦力)。方向与相对滑动的方向相 反。 动摩擦定律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法向反力成正比 即 F=fN 动滑动摩擦系数∫与接触物体的材料和表面状况有关,可由 实验测定。通常 f'<f 注意:动摩擦力与静摩擦力有所不同
二、动滑动摩擦 两物体有相对滑动时,沿接触表面产生的切向阻力,称 为动滑动摩擦力(动摩擦力)。方向与相对滑动的方向相 反。 动摩擦定律 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法向反力成正比, 即 F′ = fN′ 动滑动摩擦系数 f'与接触物体的材料和表面状况有关,可由 实验测定。通常 f ′ < f 注意:动摩擦力与静摩擦力有所不同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二章 平面汇交力系(2.3)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pdf
-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二章 平面汇交力系(2.2)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pdf
-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二章 平面汇交力系(2.1)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pdf
-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三章 力矩与平面力偶(3.3)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pdf
-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三章 力矩与平面力偶(3.2)力偶及其性质.pdf
-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三章 力矩与平面力偶(3.1)力矩的概念与计算.pdf
-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四章 平面任意力系(4.5)物体系统的平衡.pdf
-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四章 平面任意力系(4.3-4.4)简化结果的分析合力矩定理、平面力系的平衡条件与平衡方程.pdf
-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四章 平面任意力系(4.2)平面力系向一点简化.pdf
-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四章 平面任意力系(4.1)力线平移定理.pdf
-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十三章 动量矩定理(13.3)刚体对轴的转动惯量.pdf
-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十三章 动量矩定理(13.1-13.2)质点系的动量矩定理、刚体的定轴转动微分方程.pdf
-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十四章 动能定理(14.3)质系动能定理.pdf
-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十四章 动能定理(14.2)质系和刚体的动能.pdf
-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十四章 动能定理(14.1)力的功.pdf
-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十一章 动量定理.pdf
-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资源(讲稿)动力学(简介).pdf
-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十章 刚体的平面运动(10.4)四杆连杆机构.pdf
-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十章 刚体的平面运动(10.3)平面图形内各点的速度分析.pdf
-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十章 刚体的平面运动(10.1-10.2)刚体平面运动方程、平面运动分解为平动和转动.pdf
-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五章 摩擦(5.3)具有滑动摩擦的平衡问题.pdf
-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九章 点的合成运动(9.1-9.2)点的合成运动的概念、点的速度合成定理.pdf
-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九章 点的合成运动(9.3)牵连运动为平动时点的加速度合成定理.pdf
-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九章 加速度合成定理.pdf
-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七章 点的运动学(7.1)矢径法.pdf
-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七章 点的运动学(7.2)直角坐标法.pdf
-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七章 点的运动学(7.3)自然法.pdf
-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六章 空间力系(6.1-6.3).pdf
-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六章 空间力系(6.4)力对点之矩和力对轴之矩.pdf
-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六章 空间力系(6.5)空间任意力系向一点简化主矢和主矩.pdf
-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一章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与公理(1.1)静力学的基本概念.pdf
-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一章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与公理(1.2)静力学公理.pdf
-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一章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与公理(1.3)约束与约束力.pdf
-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一章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与公理(1.4)受力分析与受力图.pdf
- 西北工业大学:《结构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章 位移法.ppt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二章 常用试验机及测试仪器.doc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三章 材料的力学性能测定.doc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四章 电阻应变测试技术.doc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五章 选修实验.doc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六章 光弹性实验.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