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测量学试卷三(含答案)

测量学试卷三 通过平均海洋面的水准面称为 2 由已知点A测量并计算未知点B的高程的方法有两种,一是 ,其计算公式 :其计算公式是 3.竖直角的定文是 ,观测竖直角时,望远镜的视准轴饶仪器横轴 旋转所扫出的面应该是 面。 4 在带密电离丈量中 般对丈量结果应加 三项改正 一直线的坐标方位角为78°,另一直线的象限角为北偏西5°,则两直线之间最小的 水平夹角为 6. 是知正方形边长 若用钢尺 其中误差为士3mm,则正方形 地形最的任是 测定碎部点的方法有 中线测设的方法有 和 10.根据建筑物的分布和地形状况,建筑基线可布置成 等多种形式。 上确定点的位置是通过测定三个定位元素来实现的,下面哪个不在其中()。 「距 B 方位角 角府 D)高程 2. 水准测量中,后视点A的高程为40.000m,后视读数为1.125m,前视读数为2571m, 则前视点B的高程应为()。 41446m D) 36304nm 观测时 若瞄准的是与目标在同一水平面的其他点,则所测竖直角的结 的角值相比()。 不变 D)不确定 4.若钢尺的尺长方程式为:L=30m+0.008m+1.2×103×30×(t-20℃)m,则用其在26.8℃ 的条件下丈量一个整尺段的距离时,其温度改正值为()。 -145mm D) 5. 法不属于三北方向的是)· A) D)轴北 6.设函数X=L1+2L2,Y=X+L3,Z=X+Y,L1,L2,L3的中误差均为m,则X,Y,Z的中 误差分别为( A)5m.16m,v21m
测量学试卷三 一、填空题 1. 通过平均海洋面的水准面称为 。 2. 由已知点 A 测量并计算未知点 B 的高程的方法有两种,一是 ,其计算公式 是 ;二是 ;其计算公式是 。 3. 竖直角的定义是 ,观测竖直角时,望远镜的视准轴饶仪器横轴 旋转所扫出的面应该是一个 面。 4. 在精密距离丈量中,一般对丈量结果应加 、 和 三项改正。 5. 一直线的坐标方位角为 78°,另一直线的象限角为北偏西 15°,则两直线之间最小的 水平夹角为 。 6. 已知正方形边长为 a,若用钢尺丈量一条边,其中误差为±3mm,则正方形周长的中误 差为 ,若丈量正方形的每条边,其中误差均为±3mm,则正方形周长的中误差 为 。 7. 地形测量的任务是 。 8. 测定碎部点的方法有 、 、 、 、 。 9. 中线测设的方法有 和 。 10. 根据建筑物的分布和地形状况,建筑基线可布置成 、 、 、 等多种形式。 二、选择题 1. 测量上确定点的位置是通过测定三个定位元素来实现的,下面哪个不在其中( )。 A) 距离 B) 方位角 C) 角度 D) 高程 2. 水准测量中,后视点 A 的高程为 40.000m,后视读数为 1.125m,前视读数为 2.571m, 则前视点 B 的高程应为( )。 A) 43.696m B) 38.554m C) 41.446m D) 36.304m 3. 在进行竖直角观测时,若瞄准的是与目标在同一水平面的其他点,则所测竖直角的结 果与实际上的角值相比( )。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不确定 4. 若钢尺的尺长方程式为:L=30m+0.008m+1.2×10-5×30×(t-20℃)m,则用其在 26.8℃ 的条件下丈量一个整尺段的距离时,其温度改正值为( )。 A) –2.45mm B) +2.45mm C) –1.45mm D) +1.45mm 5.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三北方向的是( )。 A) 真北 B) 象北 C) 磁北 D) 轴北 6. 设函数 X=L1+2L2,Y=X+L3,Z=X+Y,L1,L2,L3 的中误差均为 m,则 X,Y,Z 的中 误差分别为( )。 A) m , m , m

0.f Co B)5m,√6m,√而m C5m,6m,21m D)5m,6m,11m 1. 已知一导线横坐标增量闭合差为-0.08m,纵坐标增量闭合差为+0.06m,导线全长为 392.90m, 则该导线的全长相对闭和差为()。 1/3020 1/3000 8 岩地制尺为11O0,等高距为1m,要求从A至B点选择一条坡度不超过5%的路 线.则相邻等高线间的最小平距应为多少?图上距离是多少? A)20m.1cm 10m,1cm om,2cm 9.图的比例尺为1:2000,等高距为2m,要求在该图上从A到B以5%的坡度选定一条 最短的线路,则符合要求的最小平距为( )。 D)5mm 10.在归化法测设40°水平角时,对直接观测的水平角进行多测回观测得其值为40°00' 30 0=50米(参照下图),则实际中应怎样调整OC至正确的测设位置()。 D)内移0.003n 三、名词解释 1 铅垂线: 2.竖盘指标差: 3. 象限角 4图根点 5龙们柱: 、孩大面?测中的点位计和绘图能否投影到大施水面上:为什么 2.当钢尺的实际长小于钢尺的名义长度时,使用这把尺量距是会把距离量长了还是量短 了?若实际长小于名义长度时,又会怎么样?
B) m , m , m C) 5m ,6m ,21m D) 5m ,6m ,11m 7. 已知一导线横坐标增量闭合差为-0.08m,纵坐标增量闭合差为+0.06m,导线全长为 392.90m,则该导线的全长相对闭和差为( )。 A) 1/3930 B) 1/3929 C) 1/3000 D) 1/4000 8. 若地形图比例尺为 1:1000,等高距为 1m,要求从 A 至 B 点选择一条坡度不超过 5%的路 线,则相邻等高线间的最小平距应为多少?图上距离是多少?( )。 A) 20m,1cm B) 10m, 1cm C) 10m, 2cm D) 20m, 2cm 9. 图的比例尺为 1︰2000,等高距为 2m,要求在该图上从 A 到 B 以 5%的坡度选定一条 最短的线路,则符合要求的最小平距为( )。 A) 30mm B) 20mm C) 10mm D) 5mm 10. 在归化法测设 40°水平角时,对直接观测的水平角进行多测回观测得其值为 40°00′ 30″,若 OC0=50 米(参照下图),则实际中应怎样调整 OC0 至正确的测设位置( )。 A) 外移 0.007m B) 内移 0.007m C) 外移 0.003m D) 内移 0.003m 三、名词解释 1. 铅垂线: 2. 竖盘指标差: 3. 象限角: 4. 图根点: 5. 龙门桩: 四、问答题 1. 什么叫大地水准面?测量中的点位计算和绘图能否投影到大地水准面上?为什么? 2. 当钢尺的实际长小于钢尺的名义长度时,使用这把尺量距是会把距离量长了还是量短 了?若实际长小于名义长度时,又会怎么样?

3.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有哪些? 4.什么是穿线交点法?其主要的测设步骤有哪些? 五·史指器距真,一度雅别为原网光看程为的大,头,食是交理猫资 357.23米和357.33米。问哪一段丈量的结果比较精确?为什么?两段距离丈量的结果 各等于多少? 2.完成下列附合水准路线的成果调整表。 点名测站数实测高差(m) 改正数(mm】 改正后高差(m)高程(m) A 43.564 16 +3.334 1 14 -2.418 2 8 -0.389 13 .2.053 B 41.987 辅助计算: J/每=±12原= 3.计算下图各边的方位角、反方位角和象限角
3. 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有哪些? 4. 什么是穿线交点法?其主要的测设步骤有哪些? 五、计算题 1. 丈量两段距离,一段往测为 126.78 米,返测为 126.68 米,另一段往测、返测分别为 357.23 米和 357.33 米。问哪一段丈量的结果比较精确?为什么?两段距离丈量的结果 各等于多少? 2. 完成下列附合水准路线的成果调整表。 点名 测站数 实测高差(m) 改正数(mm) 改正后高差(m) 高程(m) A 16 +3.334 43.564 1 14 -2.418 2 8 -0.389 3 13 -2.053 B 41.987 ∑ 辅助计算: 3. 计算下图各边的方位角、反方位角和象限角

a12-126°1828 BF134°34'26 B=57°32'46 B,=61°17'20 B=61°0g54 计算结果: 023= 032= Ra= a34= a4= R= a42 a24 Ro- 4.完成下表中平测量记录的计算 测点 水准尺读数(m) 视线高程 后视 中视 前视 (m) 备注 BM 1.426 417.628 K4+980 0.87 K5+000 1.56 +020 4.25 +040 1.62 +06( 2.30 ZD 0.876 2.402 +080 949 +092.4 1.87 +100 0.32 ZD 1.286 2.004 +120 3.15 +140 3.04
计算结果: α23= α32= R23= α34= α43= R34= α42= α24= R42= 4. 完成下表中平测量记录的计算。 测点 水准尺读数(m) 视线高程 (m) 高程 (m) 备注 后视 中视 前视 BM5 1.426 417.628 K4+980 0.87 K5+000 1.56 +020 4.25 +040 1.62 +060 2.30 ZD1 0.876 2.402 +080 2.42 +092.4 1.87 +100 0.32 ZD2 1.286 2.004 +120 3.15 +140 3.04

+160 0.94 +180 1.88 +200 2.00 2.186 5。等精度观测某四边形各内角为口,Y止,每个角的观测中误差均为士20”,设四边 形角度闭合差为①,为了消除闭合差,将其平均分配到各角中得改正后的角度为 a=a'-4,B=B'-4,Y=Y'-4和u='-4,求角度闭合差的中误 差m。和改正后的角度中误差m
+160 0.94 +180 1.88 +200 2.00 ZD3 2.186 5. 等精度观测某四边形各内角为 ,每个角的观测中误差均为 ,设四边 形角度闭合差为 ,为了消除闭合差,将其平均分配到各角中得改正后的角度为 , , 和 ,求角度闭合差的中误 差 和改正后的角度中误差

测量学试卷三(答案) 一、填空题 大地水准面。 高差法,Hg=+hb:视线高法,He=H-b。 345 在同 +12m ,±6mm 经地形图 8.极坐标法,直角坐标法,距离交会法,角度交会法,距离角度交会法。 偏角法,切线支距法,极坐标法 10.三点直线形,三点直角形,四点丁字形,五点十字形。 选择题 gg国 1B 2 B3 C4B 5 B 6A7 B8D9 B 10B 二、名解释 2 重力方向线 竖盘指柯 (泡居中时,竖盘指标不是恰好指在始读数M0上,而是与之相差 线北 出或南端起算,量至直线的锐角 也称为地形控制点或图根控出 在建筑物四角和中间隔墙的两端基槽之外1一2处,竖直钉设的木桩称为龙门桩。 四、问答题 1. 答:通过平均海水面并延伸穿过陆地所形成闭合的那个水准面称为大地水准面。不能 因为大地水准面表面是一个凹凸不平的闭合曲面,这给测量中点位计算以及绘图投影带 都会来很大林 3 :当实 设于地上 法是利用测图导线点与纸上 线之间的角度和距离关 然后将 延长相交, 点 占 五、计算题 1.相对误差:k1=1/1200,k2=1/3590,因为相对误差k1>k2:所以第二段距离丈量比较精 确。两段距离丈量的结果分别为:d1=126.73m,d=357.28m。 2.计算表格如下 点名测站数实测高差(m)改正数(mm)改正后高差(m)高程(m) A 16 43.564 +3.334 +3.318 46.882 14 -2.418 -14 -2.432 2 44.450
测量学试卷三(答案) 一、填空题 1. 大地水准面。 2. 高差法,HB=HA+hab;视线高法,HB=Hi-b。 3. 在同一竖直面内,一点至目标的倾斜视线与水平视线所夹的锐角,铅垂。 4. 尺长改正,温度改正,高差改正。 5. 87°。 6. ±12mm,±6mm。 7. 测绘地形图。 8. 极坐标法,直角坐标法,距离交会法,角度交会法,距离角度交会法。 9. 偏角法,切线支距法,极坐标法。 10. 三点直线形,三点直角形,四点丁字形,五点十字形。 二、选择题 题 号 答 案 题 号 答 案 题 号 答 案 题 号 答 案 题 号 答 案 题 号 答 案 题 号 答 案 题 号 答 案 题 号 答 案 题 号 答 案 1 B 2 B 3 C 4 B 5 B 6 A 7 B 8 D 9 B 10 B 三、名词解释 1. 重力方向线。 2. 竖盘指标水准管气泡居中时,竖盘指标不是恰好指在始读数 MO 上,而是与之相差一 个 x 角,称为竖盘指标差。 3. 以直线端点的子午线北端或南端起算,量至直线的锐角。 4. 直接用于测图的控制点。也称为地形控制点或图根控制点。 5. 在建筑物四角和中间隔墙的两端基槽之外 1~2m 处,竖直钉设的木桩称为龙门桩。 四、问答题 1. 答:通过平均海水面并延伸穿过陆地所形成闭合的那个水准面称为大地水准面。不能, 因为大地水准面表面是一个凹凸不平的闭合曲面,这给测量中点位计算以及绘图投影带 都会来很大麻烦。 2. 答:当实际长度小于名义长度时,会把距离量长了;反之,会把距离量短了。 3. 答:1)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2)丈量各条导线边长;3)测量导线转角;4)与高级 控制网进行连测。 4. 答:这种方法是利用测图导线点与纸上定线之间的角度和距离关系,将中线的直线段 测设于地上,然后将相邻直线延长相交,定出交点。其测设的主要步骤是:放点;穿线; 交点。 五、计算题 1. 相对误差:k1=1/1200,k2=1/3590,因为相对误差 k1>k2;所以第二段距离丈量比较精 确。两段距离丈量的结果分别为:d1=126.73m,d2=357.28m。 2. 计算表格如下: 点名 测站数 实测高差(m) 改正数(mm) 改正后高差(m) 高程(m) A 16 +3.334 -16 +3.318 43.564 1 46.882 14 -2.418 -14 -2.432 2 44.450

-0.38 8 -0.397 44.053 13 -2.053 -13 -2.066 41.987 51 L.526 51 .1.577 辅助计算: =.1.526.(41987-43.564)=+51m =12=士85m 3.计算结果如下: a33=80°52'54" a33=260°52'54m Ra=80°52'54 a34=199°35'34 a45=19°35'34 R=19°3534 a24=138°25'40 Re=-41°34'20 测点 水准尺读数(■) 视线高程 高程 备注 后视 中视 前视 (■) (m) 1.426 419.054417.628 K4+980 0.87 418.18 K5+000 1.56 417.49 +020 4.25 414.80 +040 1.62 417.43 +060 2.30 416.75 0.876 2.402 417.528 416.652 +080 2.42 415.11 +092.4 1.87 415.66 +100 0.32 417.21 ZD. 1.286 2.004 416.810 415.524 +120 3.15 413.66 +140 3.04 413.77 +160 0.94 415.87 +180 1.88 414.93 +200 2.00 414.81 2.186 414.624 5.m。=2%=士40 *20=±17.3
8 -0.389 -8 -0.397 3 44.053 13 -2.053 -13 -2.066 B 41.987 ∑ 51 -1.526 -51 -1.577 辅助计算: -1.526-(41.987-43.564)=+51mm ±85mm 3. 计算结果如下: α23=80°52′54″ α32=260°52′54″ R23=80°52′54″ α34=199°35′34″ α43=19°35′34″ R34=19°35′34″ α42=318°25′40″ α24=138°25′40″ R42=41°34′20″ 4. 计算结果如下表: 测点 水准尺读数(m) 视线高程 (m) 高程 (m) 备注 后视 中视 前视 BM5 1.426 419.054 417.628 K4+980 0.87 418.18 K5+000 1.56 417.49 +020 4.25 414.80 +040 1.62 417.43 +060 2.30 416.75 ZD1 0.876 2.402 417.528 416.652 +080 2.42 415.11 +092.4 1.87 415.66 +100 0.32 417.21 ZD2 1.286 2.004 416.810 415.524 +120 3.15 413.66 +140 3.04 413.77 +160 0.94 415.87 +180 1.88 414.93 +200 2.00 414.81 ZD3 2.186 414.624 5. ;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测量学试卷四(含答案).doc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测量学试卷五(含答案).doc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测量学试卷六(含答案).doc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测量学试卷七(含答案).doc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测量学试卷八(含答案).doc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测量学试卷九(含答案).doc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测量学试卷十(含答案).doc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名词术语)工程测量基本术语标准(GB50228-96)测量学术语与解释.doc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书)实验1 水准仪认识与普通水准测量.doc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书)实验2 经纬仪认识与角度测量.doc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书)实验3 导线与三角高程测量.doc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书)实验4 四等水准测量.doc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章节习题,23988)第一章 绪论(答案).doc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章节习题,23988)第二章 距离测量(答案).doc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章节习题,23988)第三章 直线定向(答案).doc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章节习题,23988)第四章 水准测量(答案).doc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章节习题,23988)第五章 角度测量(答案).doc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章节习题,23988)第七章 控制测量(答案).doc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章节习题,23988)第八章 碎部测量(答案).doc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章节习题,23988)第九章 地形图基本知识与应用(答案).doc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测量学试卷二(含答案).doc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测量学试卷一(含答案).doc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库)汇水面积计算案例.doc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库)综合经济挂图案例.doc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库)水准仪检校案例.doc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库)水准测量案例.doc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库)钢尺量距案例.doc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库)导线测量与计算案例.doc
- 《测量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9章 施工测量原理与方法.ppt
- 《测量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课程总结.ppt
- 《测量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8章 地形图应用.ppt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书)实验五 四等水准测量.doc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书)实验三 交会定点测量.doc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章节习题,23988)第十章 平整土地测量(习题).doc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章节习题,23988)第九章 地形图基本知识(习题).doc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章节习题,23988)第八章 碎步测量(习题).doc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章节习题,23988)第七章 控制测量(习题).doc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章节习题,23988)第五章 角度测量(习题).doc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章节习题,23988)第四章 水准测量(习题).doc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章节习题,23988)第三章 直线定向(习题).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