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测量学试卷十(含答案)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
文档页数:6
文件大小:160.5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测量学试卷十(含答案)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测量学试卷十 一、填空题 准测量的原理是 在 一段水准测量内,用双面尺法观测的结果中,红、黑面后视读数总和减去红、黑 面前视读数总和,应等于 3. 直线定线的定义 4 自标准方向的 起算,量至某直线的称为该直线的方位角。根据标准方向的 不同,方位角可分为」 和 5.在等精度观测中, 取 做为观测值的最可靠值。设观测值中误差为m,观测次数 为n 则最可靠值的中误差为 三角高程测量一般都采用一观测,其目的是消减一的影响。 7. 对于1:500、1:100、1:5000的地形图,其比例尺精度分别为 面积定的方法一般有 和 圆曲线的主点包括 10.桥墩主要由 一和三部分组成,其中心线定位一般采用的方法 二、选择题 1.地面点沿()至大地水准面的距离称为该点的绝对高程。 A)切线 B) 法 铅 2. 要轴线必须满足三个几何条件才能用之进行水准测量,下面条件中,不 C十字丝横丝⊥仪器竖轴 D)VV∥CC 3.水平角观测时,盘左、盘右取平均值能消除的是()。 A)对中误边 B) 整平误 横轴误 4. 知直线AB磁方位角为58°40'52”磁偏角为西偏2'20”,则该直线的真方位角为 58°42'52 D)58°38'32 5.设九边形各内角观测值的中误差为20”,若容许误差为中误差的两倍,则九边形角 度闭合差的限差为()。 A)±40 B) 6. 点的坐标分别为:A(412.09,594.83)m,B(371.81,525.50)m,则A到B

测量学试卷十 一、填空题 1. 水准测量的原理是: 。 2. 在某一段水准测量内,用双面尺法观测的结果中,红、黑面后视读数总和减去红、黑 面前视读数总和,应等于 。 3. 直线定线的定义: 。 4. 自标准方向的 起算,量至某直线的 称为该直线的方位角。根据标准方向的 不同,方位角可分为 、 和 。 5. 在等精度观测中,取 做为观测值的最可靠值。设观测值中误差为 m,观测次数 为 n,则最可靠值的中误差为 。 6. 三角高程测量一般都采用 观测,其目的是消减 的影响。 和 。 7. 对于 1︰500、1︰100、1︰5000 的地形图,其比例尺精度分别为 、 和 。 8. 面积测定的方法一般有 、 和 。 9. 圆曲线的主点包括 、 和 。 10. 桥墩主 要由 、 和 三部分组成 ,其中 心线定 位一 般采用 的方法 有 和 。 二、选择题 1. 地面点沿( )至大地水准面的距离称为该点的绝对高程。 A) 切线 B) 法线 C) 铅垂线 D) 都不是 2. 水准仪四条主要轴线必须满足三个几何条件才能用之进行水准测量,下面条件中,不 必要满足的是( )。 A) L′L′∥VV B) LL∥CC C) 十字丝横丝⊥仪器竖轴 D) VV∥CC 3. 水平角观测时,盘左、盘右取平均值能消除的是( )。 A) 对中误差 B) 整平误差 C) 横轴误差 D) 竖轴误差 4. 已知直线 AB 磁方位角为 58°40′52″磁偏角为西偏 2′20″,则该直线的真方位角为 ( )。 A) 58°40′52″ B) 58°42′52″ C) 58°43′12″ D) 58°38′32″ 5. 设九边形各内角观测值的中误差为 ±20″,若容许误差为中误差的两倍,则九边形角 度闭合差的限差为( )。 A) ±40″ B) ±80″ C) ±120″ D) ±240″ 6. 若已知两点的坐标分别为:A(412.09,594.83)m,B(371.81,525.50)m,则 A 到 B 的坐标方位角为( )

A)59°50'38" B) 239°50'38 C 149°50′38 D) 不属于地物符号的是()。 里形符 非比例符号 D)示坡线 8.当按本图幅的西南角坐标进行编号时,则编号为30.00一40.00的图幅西南角的坐标为 (km A)30.00:40.00 B)40.00:30.00 0C)40.00:40.00 D) 9. 3000 30.0 程式为 -0.00325X10X30×(20℃),若用其在4C的温 0 温度改正数和实际长度分别为( 012 59988 d m 60012 _0012 59982. D140012m.50082m 10.某隧洞进出口底板设计高程分别为45.500m和44.700m,隧洞全长为400m,隧洞为均 坡,则离出口100m处的隧洞底板高程为()。 44900 D) 44.500m 三、名词解释 1,高差闭和差: 2.温度改正: 3.权: 4示坡线 5. 整桩

A) 59°50′38″ B) 239°50′38″ C) 149°50′38″ D) 329°50′38″ 7.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地物符号的是( )。 A) 比例符号 B) 线形符号 C) 非比例符号 D) 示坡线 8. 当按本图幅的西南角坐标进行编号时,则编号为 30.00—40.00 的图幅西南角的坐标为 ( )km。 A) 30.00 ;40.00 B) 40.00 ;30.00 C) 40.00 ;40.00 D) 30.00 ;30.00 9. 某钢尺的尺长方程式为:L=30-0.003+1.25×10-5×30×(t-20℃),若用其在 4℃的温 度下丈量了 60 米,则其温度改正数和实际长度分别为( )。 A) -0.012m ;59.988m B) +0.012m ;60.012m C) –0.012m ;59.982m D) +0.012m ;59.982m 10. 某隧洞进出口底板设计高程分别为 45.500m 和 44.700m,隧洞全长为 400m,隧洞为均 坡,则离出口 100m 处的隧洞底板高程为( )。 A) 45.700m B) 45.300m C) 44.900m D) 44.500m 三、名词解释 1. 高差闭和差: 2. 温度改正: 3. 权: 4. 示坡线: 5. 整桩:

四、问答题 1.什么叫竖直角?在测竖直角时,竖盘和指标的转动关系与测水平角时水平度盘和指标 的转动关系有什么不同? 2.利用误差传播定律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简述用等高线法进行士方估算的步骤。 五、计算题 1.根据下图所示水准路线中的数据,计算P、Q点的高程。 RM 3.001m B 1.4km 1.719m 名P 3.5m 4.740m HgM1=163.751m 6.3am H8M2=157.732m

四、问答题 1. 什么叫竖直角?在测竖直角时,竖盘和指标的转动关系与测水平角时水平度盘和指标 的转动关系有什么不同? 2. 利用误差传播定律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 简述用等高线法进行土方估算的步骤。 五、计算题 1.根据下图所示水准路线中的数据,计算 P、Q 点的高程

A. /115°55' E 124°18'C0 /91°28 12°3395°45 c 2.如下图所示 已知AB边的坐标方位角aAB137° 48',各观测角标在图中,推算CD、DE边的方位角。(10分) 3.今用钢尺丈量得两段距离:S1=60.25m±6cm,S2=80.30m±7cm,S:=102.50m±8 cm,距离S4=(S+S2+S3)3,分别计算S4的距离值、中误差和相对误差。(10分) 4.已知A、B两点的坐标为X=1011.358mYA=1185.395m:点B的坐标为X=883.122m Y-1284.855n 1)设在AB线段的延长线上有一点C,BC间距离D=50.OO0m,计算C点的坐标。(8分) 2)设D点的设计坐标为(110.000m,1100.000m),试计算在A点测设D点的测设元素, 并简要叙述放样D点的步骤。(10分)

2.如下图所示,已知 AB 边的坐标方位角αAB=137° 48′,各观测角标在图中,推算 CD、DE 边的方位角。(10 分) 3.今用钢尺丈量得两段距离:S1 = 60.25m ± 6 cm,S2 =80.30m ± 7 cm,S3 =102.50m ± 8 cm,距离 S4 = (S1 + S2 + S3 )/3,分别计算 S4 的距离值、中误差和相对误差。(10 分) 4.已知 A、B 两点的坐标为 XA=1011.358m, YA=1185.395m;点 B 的坐标为 XB=883.122m, YB=1284.855m。 1)设在 AB 线段的延长线上有一点 C,BC 间距离 DBC=50.000m,计算 C 点的坐标。(8 分) 2)设 D 点的设计坐标为(1100.000m,1100.000m),试计算在 A 点测设 D 点的测设元素, 并简要叙述放样 D 点的步骤。(10 分)

测量学试卷十(答案)】 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测定两点间的高差。 容线的高差。 5. 算术平均值 平行线法,数字求积仪法。 0 直圆点(ZY),曲中点(Oz) ,圆直点(YZ)。 10.支座,墩台,基础,直接丈量法,角度交会法。 、洗择魔 答圈容盟省容恩答圈答答图圆答圈签 房 1C2D3C4D5C6B7D8A9C 10C 、名词解释 在水准测量中,由于误差的存在,使得两点间的实测高差与其理论值不符,其差称为 高左闭合左。 钢尺检定时的温度与用之进行丈量时温度一般不相等则由于温度变化引起钢尺本身热 3. 权就是 为度年应占的比例数。 (等精度时观测值权相等,即求 g 垂直绘在等高线上表示坡度递减方向的短线, 整桩是从路线的起始点开始,按规定桩距(20m或50m)设置的里程桩。 四、问答题 答:在同一竖直面内,一点至目标的倾斜视线与水平视线所夹的锐角,称为竖直角 水平度盘是固定不动的,指标随望远镜的转动而转动:而竖直角观测中,指标是不动的, 竖直度盘随型远镜的转动而转动 答:1)正确列出观值函数, 合并同类项:2)根据函数是找出误差传播定律公式, 注意区分倍函 与和函数的区别: 3 其实 方量=相邻两填 五、 计算 1解 点号 观测高差 测段长度 改正数 改正后高差 高程 BMI -3.001 1.4 1 -3.000 163.751 p -4.740 63 .4739 160.751 1.719 3.5 1.720 156.012 BM2 157.732 Fh=-0.003m=-3mm Vi=1mm 2解: 寸。=∑8-(5-2)*180°=-60°5= 60 =+12 5

测量学试卷十(答案) 一、填空题 1. 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测定两点间的高差。 2. 该段水准路线的高差。 3. 在直线方向上标定出一些中间点的工作。 4. 北端,水平夹角,真方位角,磁方位角,坐标方位角。 5. 算术平均值, ; 6. 对向,球气差。 7. ±0.05m;±0.1m;±0.5m。 8. 透明方格法,透明平行线法,数字求积仪法。 9. 直圆点(ZY),曲中点(QZ),圆直点(YZ)。 10. 支座,墩台,基础,直接丈量法,角度交会法。 二、选择题 题 号 答 案 题 号 答 案 题 号 答 案 题 号 答 案 题 号 答 案 题 号 答 案 题 号 答 案 题 号 答 案 题 号 答 案 题 号 答 案 1 C 2 D 3 C 4 D 5 C 6 B 7 D 8 A 9 C 10 C 三、名词解释 1. 在水准测量中,由于误差的存在,使得两点间的实测高差与其理论值不符,其差称为 高差闭合差。 2. 钢尺检定时的温度与用之进行丈量时温度一般不相等则由于温度变化引起钢尺本身热 胀冷缩所导致的尺长变化称为温度改正。 3. 权就是衡量不等精度观测值在计算中应占的比例数。(等精度时观测值权相等,即求 算术平均值即可) 4. 垂直绘在等高线上表示坡度递减方向的短线。 5. 整桩是从路线的起始点开始,按规定桩距(20m 或 50m)设置的里程桩。 四、问答题 1. 答:在同一竖直面内,一点至目标的倾斜视线与水平视线所夹的锐角,称为竖直角。 水平度盘是固定不动的,指标随望远镜的转动而转动;而竖直角观测中,指标是不动的, 竖直度盘随望远镜的转动而转动。 2. 答:1)正确列出观测值函数,合并同类项;2)根据函数是找出误差传播定律公式, 注意区分倍函数与和函数的区别;3)检查各观测值之间是否独立。 3. 答:a、绘出填挖边界线,其实就是等于设计高程的等高线或平整场地中高程等于设计 高程的相邻等高点的连线;b、测出各条等高线所围的填挖面积;c、计算填挖方量:填 (挖)方量=相邻两填(挖)方面积的平均值×等高距。 五、计算题 1 解: 点号 观测高差 测段长度 改正数 改正后高差 高程 BM1 -3.001 1.4 1 -3.000 163.751 P -4.740 6.3 1 -4.739 160.751 Q 1.719 3.5 1 1.720 156.012 BM2 157.732 Fh=-0.003m=-3mm Vi=1mm 2 解:

月=11555'12* aA想=31748'+11555'12-180°=2534312" 月2=912812 ag0=2534312"+912812"-180°=16511'24 月=112°3312 cc=16511'24"+11203312"-180°=9744'36 月.=95°4512” 2m=180°+22=34511'24 月,=1241812* acm=180°+ac=2774436 3解: m6=±6cmp1=1P3=36/49乃3=9/16 。p=7.008《加权平均值)9=?=81.017m %=土536+49+网=士705cmk81017m1491n00 7.05cm 1 4解: 99.460 -3747'50°a4=aC=180°-3P47'50°=14212'10 AB xe=883.122+50cos142°1210"=843.613m ye=1284.855+50sm1421210°-1315.498m 2)测设元素的计算: -185.395 artan =862939 -11.358 D=180°+8629'39"=266°29'391 ∠BAD=B=26629'39°-14212'10°=12417'291 DD-185.3952+11.3582-185.707m 步爆: 1.根据己知数据和设计坐标计算测设元素(距离和角度): 2. 在A点安置仪器,对中整平: 根据计算出的角度定 AD的方向线 在方向线上测设AD间的距离,即可得到D点的地面位置,打桩作标记

3 解: 4 解: 1) 2)测设元素的计算: 步骤: 1. 根据已知数据和设计坐标计算测设元素(距离和角度); 2. 在 A 点安置仪器,对中整平; 3. 根据计算出的角度定出 AD 的方向线 4. 在方向线上测设 AD 间的距离,即可得到 D 点的地面位置,打桩作标记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