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测量学试卷八(含答案)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
文档页数:6
文件大小:207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测量学试卷八(含答案)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测量学试卷八 填空题 1,测量中测定地面点位是通过测定三个定位元素 和 实现的 心距离,角度,高程。 2.,珠穆明玛峰高为884443米,其含义是 峰顶沿铅垂线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是8844.43米。 3.观测竖直角时,在读取竖盘读数之前,应调节 ,使之 。其日的是 处于一个正确的固定位置。 ∽竖盘指标水准气泡,居中,竖盘指标。 称为直线定向。 *确定直线与标准方向间的水平夹角,以表达直线的方向。 5.用某一经纬仪测量水平角,一测回观测中误差为±15”欲使测角精度达到土5”,需要 测 个测回。 AA9. 角形连续形成 的图形称为三角锁,而各个三角形连 带状,网状 组闭合的曲线是表示山头还是注地,要根据 或 来判断 示坡线,高程注记。 7.某幅正方形图幅编号为123°4410.0048.00,表示该图所在投影带的 经度 为123 ,图幅西南角的坐标,X= KM,Y= KM 中央子午线,4410.00,48.00。 8.测设点的平面位置,通常有 和 ∽极坐标法,直角坐标法,距离交会法,角度交会法。 的用方法有 、和 二、选择题 1.设A点的通用坐标为(3824678,15525833.20)米,则该点所在6度带带号及其坐标自 然值为( A)38、(2467.78,15525833.20) B)15、(38246.78,25833.20) 15525833.20》 2.水准测量中,调节圆水准气泡居中的目的是使()。 A)竖轴竖直 B)视准轴水平 C)十字丝横丝水平 D)十字丝竖丝竖 3.经纬仪在进行角度观测之前,不必要满足的条件是()。 A)LL⊥VV

测量学试卷八 一、填空题 1. 测量中测定地面点位是通过测定三个定位元素 、 和 来 实现的。 ^^距离,角度,高程。 2. 珠穆朗玛峰高为 8844.43 米,其含义是: 。 ^^峰顶沿铅垂线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是 8844.43 米。 3. 观测竖直角时,在读取竖盘读数之前,应调节 ,使之 。其目的是 使 处于一个正确的固定位置。 ^^竖盘指标水准气泡,居中,竖盘指标。 4. 称为直线定向。 ^^确定直线与标准方向间的水平夹角,以表达直线的方向。 5. 用某一经纬仪测量水平角,一测回观测中误差为±15″欲使测角精度达到±5″,需要 测 个测回。 ^^9。 6 在小三角测量中,由各个三角形连续形成 的图形称为三角锁,而各个三角形连 成 的图形称为三角网。 ^^带状,网状。 6. 一组闭合的曲线是表示山头还是洼地,要根据 或 来判断。 ^^示坡线,高程注记。 7. 某幅正方形图幅编号为 123°-4410.00-48.00,表示该图所在投影带的 经度 为 123°,图幅西南角的坐标,X= KM,Y= KM。 ^^中央子午线,4410.00,48.00。 8. 测设点的平面位置,通常有 、 、 和 。 ^^极坐标法,直角坐标法,距离交会法,角度交会法。 9. 路基边桩测设的常用方法有 和 。 ^^图解法,解析法。 二、选择题 1. 设 A 点的通用坐标为(38246.78,15525833.20)米,则该点所在 6 度带带号及其坐标自 然值为( )。 A) 38、(2467.78,15525833.20) B) 15、(38246.78,25833.20) C) 38、(-497532.22,15525833.20) D) 15、(38246.78,525833.20) ^^ 2. 水准测量中,调节圆水准气泡居中的目的是使( )。 A) 竖轴竖直 B) 视准轴水平 C) 十字丝横丝水平 D) 十字丝竖丝竖直 3. 经纬仪在进行角度观测之前,不必要满足的条件是( )。 A) LL⊥VV

B)CC⊥HH C)HH⊥Vy D,CC⊥LL 钢尺名义长度为30米,与标准长度比较得实际长度为30.015米,则用其量得两点间 的距 为70米,该距离的实际长度是《 。 B64812m 964821m 5.中误签映的是 A) 一组误差离散度的大小 B)真差的大小 C)似真差的大小 D)相对误差的大小 6.附合导线与闭合导线坐标计算不同之处在于 ). A)用度闭合差的叶算:坐标增闭合 的计算 B) 用度闭合 计 算:坐标增量 量的 合差计到 C计曲线 D)肋曲线 8.编号为B46的图幅,其正西边的图幅编号为()。 B-45 9. 转点 高程等于()。 》视线高程前视 10.桥梁三角网一般不布设成( )。 A)大地四边形 B)中点多边形 日天质形 2.刻划尺: 3偶然误差 4.等高距: 5.中线测量: 四、问答题 1,转点在测量中起何作用?在三、四等水准测量当中,转点由前视点变为后视点及仪器搬 2然识统误有什么区别然误其有哪些特性 为么 任何移动?如何选择转点?

B) CC⊥HH C) HH⊥VV D) CC⊥L′L′ 4. 一钢尺名义长度为 30 米,与标准长度比较得实际长度为 30.015 米,则用其量得两点间 的距离为 64.780 米,该距离的实际长度是( )。 A) 64.748m B) 64.812m C) 64.821m D) 64.784m 5. 中误差反映的是( )。 A) 一组误差离散度的大小 B) 真差的大小 C) 似真差的大小 D) 相对误差的大小 6. 附合导线与闭合导线坐标计算不同之处在于( )。 A) 角度闭合差的计算;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 B) 坐标方位角的计算;角度闭合差的计算 C) 坐标方位角的计算;坐标增量的计算 D) 坐标增量计算;坐标增量闭合差计算 7. 加粗等高线是指( )。 A) 首曲线 B) 间曲线 C) 计曲线 D) 肋曲线 8. 编号为 B-46 的图幅,其正西边的图幅编号为( )。 A) B-47 B) A-46 C) B-45 D) C-46 9. 在中平测量中,转点的高程等于( )。 A) 视线高程+后视读数 B) 视线高程+后视点高程 C) 视线高程-前视点高程 D) 视线高程-前视读数 10. 桥梁三角网一般不布设成( )。 A) 大地四边形 B) 中点多边形 C) 双三角形 D) 双大地四边形 三、名词解释 1. 水准路线: 2. 刻划尺: 3. 偶然误差: 4. 等高距: 5. 中线测量: 四、问答题 1. 转点在测量中起何作用?在三、四等水准测量当中,转点由前视点变为后视点及仪器搬 至下一站的过程中,为什么不容许发生任何移动?如何选择转点? 2. 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有什么区别?偶然误差具有哪些特性?

3.地形图在工程上有哪些用途? 五、计算题 1.完成下列附合水准路线的成果调整表 路线长度 实测高差(m) 改正数 改正后高差 名 (Km) 高程(m) (mm) (m) A +3.334 43.564 7.0 -2.418 2 4.0 -0.389 3 B 6.5 -2.053 41.987 辅助计算: ∫障=±12n= 2.完成下列碎部测量手簿的计算 测站高程H=65.321m 仪器高i=1.542 指标差x=-1 测碎视距间 中丝 竖盘 水平角 竖直角 水平 部 隔读数 高差 高程 读数 读数 距离 点点 m m 0.325 1.236 9106 6524 Q 0.582 1.513 8825 9830 3.如图所示,已知a4B=1055954,1=651206”,观测角为:∠2=7221'36” 3=6033'54,∠4=4704'06°,求方位角ac,am,aB

3. 地形图在工程上有哪些用途? 五、计算题 1.完成下列附合水准路线的成果调整表 点 名 路线长度 (Km) 实测高差(m) 改正数 (mm) 改正后高差 (m) 高程(m) A 8.0 +3.334 43.564 1 7.0 -2.418 2 4.0 -0.389 3 6.5 -2.053 B 41.987 ∑ 辅助计算: f h = f =  n = h容 12 2.完成下列碎部测量手簿的计算 测站高程 HO=65.321m 仪器高 i=1.542m 指标差 x=-1´ 测 站 点 碎 部 点 视距间 隔读数 m 中丝 读数 m 竖盘 读数 ° ´ 水平角 ° ´ 竖直角 ° ´ 水平 距离 m 高差 m 高程 m O P 0.325 1.236 91 06 65 24 Q 0.582 1.513 88 25 98 30 3.如图所示,已知 =1055954  AB ,1= 651206 ,观测角为: 2 = 722136 , 3 = 603354, 4 = 470406 ,求方位角  BC  CD  DB , ,

B D 4 4.控制点M、N的坐标已知,其值分别为:Xw=233.468m,Yw=367.457m,Xx=314.366m, Yw=300.245m,若P点为测设点,Xp=200.000m,Yp=300.000m,现以M点为测站点,N为后视点, 采用极坐标的方法测设P点,试: (1)计算测设所需的元素B和D:(2)简述测设的步骤

4.控制点 M、N 的坐标已知,其值分别为: XM=233.468m,YM=367.457m,XN=314.366m, YN=300.245m,若 P 点为测设点,XP=200.000m,YP=300.000m,现以 M 点为测站点,N 为后视点, 采用极坐标的方法测设 P 点,试: (1)计算测设所需的元素β和 D;(2)简述测设的步骤。 A B D 4 C 1 2 3

测量学试卷八(答案) 题答题答题答题答题答题答题答题答题答题答 县案号案号案号案县案县案县案县空县案县案 在两水准点之间进行水准测量所经过的路线,也就是所经路线上各高程点的连线。 在前端右零分别线的钢尺 2 观测值结果的差异在正负号和数值上都没有表现出一致的倾向,即没有任何规律性,列 如读数时估读小数的误差等等,这种误差称为偶然误差。 3. 相邻两等高线之间的高差。 就是把线路工程的中心线(中线)标定在地面上,并测出其里程的工作。 四、问答题 递高程的作 若发 移动 则前、后两站所离 个点,就达 距离 用。远 洗在质地比较 坚硬 2. 系姑若的十 、及符号表现出系 系表现出偶然性,即从单个来 定的规律变化,而偶然误差的大小及 该误差的大小及符号没有规律。 但从大量误差的 总体来看,具有一定的规律。偶然误差具有随机性和偶然性 3.答:1)测定图上点位的坐标与高程:2)测定图上直线的距离、方位角和坡度:3)按 已知坡度在图上选定线路:4)沿已知方向绘制断面图:5)测定汇水面积等。 五、计算题 1.完成下列附合水准路线的成果调整表(10分)。 点 路线长度 实测高差 改正数 改正后高差 高程(m) 名 (Km) (m) (mm) (m) A 43.564 8.0 +3.334 -16 +3.318 46.882 7.0 -2.418 -14 -2.432 44.450 4.0 -0.389 -8 -0.397 44.053 6.5 -2.053 -13 -2.066 B 41.987 辅助计算: =+51mm /格=24=121mm 2.完成下列碎部测量手簿的计算(12分) 测站高程H0=65.321m 仪器高i=1.542m 指标差x=-1 测碎 竖直角 水平距图 高差 高程 m 点点

测量学试卷八(答案) 一、填空题 二、选择题 题 号 答 案 题 号 答 案 题 号 答 案 题 号 答 案 题 号 答 案 题 号 答 案 题 号 答 案 题 号 答 案 题 号 答 案 题 号 答 案 1 B 2 A 3 D 4 B 5 A 6 A 7 C 8 C 9 D 10 B 三、名词解释 0. 在两水准点之间进行水准测量所经过的路线,也就是所经路线上各高程点的连线。 1. 在前端刻有零分划线的钢尺。 2. 观测值结果的差异在正负号和数值上都没有表现出一致的倾向,即没有任何规律性,列 如读数时估读小数的误差等等,这种误差 称为偶然误差。 3. 相邻两等高线之间的高差。 4. 就是把线路工程的中心线(中线)标定在地面上,并测出其里程的工作。 四、问答题 1. 答:起传递高程的作用。若发生移动,则前、后两站所测的不是同一个点,就达不到其 传递高程的作用。选择转点首先应考虑其要与前、后两点通视并且与前、后两点之间的 距离大致相等,一般应选在质地比较坚硬的地面上。 2. 答:系统误差的大小及符号表现出系统性,或按一定的规律变化,而偶然误差的大小及 符号都表现出偶然性,即从单个来看,该误差的大小及符号没有规律,但从大量误差的 总体来看,具有一定的规律。偶然误差具有随机性和偶然性。 3. 答:1)测定图上点位的坐标与高程;2)测定图上直线的距离、方位角和坡度;3)按 已知坡度在图上选定线路;4)沿已知方向绘制断面图;5)测定汇水面积等。 五、计算题 1.完成下列附合水准路线的成果调整表(10 分)。 点 名 路线长度 (Km) 实测高差 (m) 改正数 (mm) 改正后高差 (m) 高程(m) A 8.0 +3.334 -16 +3.318 43.564 1 46.882 7.0 -2.418 -14 -2.432 2 44.450 4.0 -0.389 -8 -0.397 3 44.053 6.5 -2.053 -13 -2.066 B 41.987 ∑ 辅助计算: f h = +51 mm f =  l = h容 24 121 mm 2.完成下列碎部测量手簿的计算(12 分) 测站高程 HO=65.321m 仪器高 i=1.542m 指标差 x=-1´ 测 站 点 碎 部 点 竖直角 ° ´ 水平距离 m 高差 m 高程 m

-107 32.488 0.327 64.994 +133 58.157 1.60266.923 3,解题步骤和答案如下 角度闭合差为:24” 改正后的角度分别为: ∠2=7221'44 3=60°34'02 acm=26752'02 aB=40°47'48* 4.解答如下 距测设元素计第。 Dp=V(200.000-233.468)2+(300.000-367.457) =75.303m 角度: Ru =arctan (300.245-367.457 =-39°43"14 (314366-233468) &=360°+R0=320°16'46 Rw=aretan30.000-367457 (200.000-233.468) =6336'44 ap=180°+Rp=24336'44" B=a-ap=320°16'46”-24336'44"=76°40'02" 测设步骤 设元 素的计 出P点的具体位置,并做好标志

3.解题步骤和答案如下: 角度闭合差为:-24″ 改正后的角度分别为: 2 = 722144 3 = 603402 4 = 470414 推算出的方位角分别为: =1482604  BC = 2675202  CD = 404748  DB 4.解答如下: 1. 测设元素计算: 距离: m DMP 75.303 (200.000 233.468) (300.000 367.457) 2 2 = = − + − 角度: 320 16 46 243 36 44 76 40 02 180 243 36 44 63 36 44 (200.000 233.468) (300.000 367.457) arctan 360 320 16 46 39 43 14 (314.366 233.468) (300.245 367.457) arcta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MN MP MP MP MP MN MN MN R R R R      2. 测设步骤: ① 如上所示进行测设元素的计算(距离和角度); ② 在M点安置仪器,瞄准N点进行后视定向; ③ 测设角度,定出P点所在的视线方向; ④ 在测设的方向线上,测设距离,定出P点的具体位置,并做好标志。 O P -1 07 32.488 -0.327 64.994 Q +1 33 58.157 1.602 66.923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