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章节习题,23988)第十章 平整土地测量(答案)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
文档页数:3
文件大小:111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章节习题,23988)第十章 平整土地测量(答案)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10.2试题解答 10.21名词解座顺 ()在平整土地工作中,根据设计高程算得对原地面的挖深或填高的高度称施工量 (②)在平整士地中不填不挖的线。 10.2.2填空题 (1)打方格网在方格交点桩上进行面水准测量,即测定各方格交点的高程。 (2)土方平衡,即挖方量与填方量大致相等。 (3)一方格独有的点: 两方格共用的点 (④)水平面 三方格共有的点:四方格共有的点 中央处选一个柱 其它各桩点的设计高程 调整设计高程 10.2.3是非判断题 (1)√(2)×(3)√(4)√(5)√ 10.2.4单项选择题 1)h (2)6)(3)(b 10.2.5问答题 (①)整成一定坡度的斜面,横向以水平为宜,但也允许有一定的坡度,主要满足农地排 灌要求。设计步骤如下: ①按整成水平田面的方法,以求出田面的平均高程。 ②设计田面的坡度。例如设纵向坡降为21000,横向坡降为11000。 ③选定零点与零线。具体做法是在田面中央(目估可能使填挖平衡处)选一个桩点, 以田面的平均高程作为它的设计高程,通过零点的横向方格线作为零线 ④计算各桩点设计高程。根据零点的设计高程,按纵向坡降与横向坡降计算出各桩点 的设计高程。 ⑤计算施工量,即设计高程与原地面高程差数。 ©验算土方是否平衡与调整。如因零点选择不当,会使填挖方相差太多,超过10% 则需将设计高程升高或降低某一数值,重新计算各桩点的设计高程。然后再计算 ⑦计算土方量。 (②)平整土地时开挖线是不填不挖的线。如果方格某边的 两端 条五量竹不相同时就会出现不拉也不的 的零点 连接这些 点就得到开挖 人L 首先检查每个方格的边,当某边两端的施工量符号不 就存在不填不挖点,该点位可由下 式求得。如图10-3方格边长为L,该 图10-3 边的一端要填土(挖土)高h,另一端要挖土(填土)高,因此该边存在不填不 挖点O,其位置距的距离X,可用下式计算: X= 么+么*L 算得X值后就可用比例尺在方格网边上标出。其他各边可用同样的方法计算与 标绘,连接这些点就得开挖线。 (③)首先,在各小块水平田中 点打下木桩, 以使桩顶与该田面大约同高。其次,用水 准仪测量各桩顶的高程,并用皮尺丈量各块水平田的面积。最后,将各用各桩项的高 程以各块田面积为权进行加权平均便得平整田面的设计高程。 (4)解:

10.2 试题解答 10.2.1 名词解释题 (1)在平整土地工作中,根据设计高程算得对原地面的挖深或填高的高度称施工量。 (2)在平整土地中不填不挖的线。 10.2.2 填空题 (1)打方格网 在方格交点桩上进行面水准测量,即测定各方格交点的高程。 (2)土方平衡,即挖方量与填方量大致相等。 (3)一方格独有的点;两方格共用的点;三方格共有的点;四方格共有的点。 (4)水平面 中央处选一个桩 其它各桩点的设计高程 调整设计高程。 10.2.3 是非判断题 (1)√ (2)× (3)√ (4)√ (5)√ 10.2.4 单项选择题 (1)(d) (2)(b) (3)(b) 10.2.5 问答题 (1)整成一定坡度的斜面,横向以水平为宜,但也允许有一定的坡度,主要满足农地排 灌要求。设计步骤如下: ①按整成水平田面的方法,以求出田面的平均高程。 ②设计田面的坡度。例如设纵向坡降为 2/1000,横向坡降为 1/1000。 ③选定零点与零线。具体做法是在田面中央(目估可能使填挖平衡处)选一个桩点, 以田面的平均高程作为它的设计高程,通过零点的横向方格线作为零线。 ④计算各桩点设计高程。根据零点的设计高程,按纵向坡降与横向坡降计算出各桩点 的设计高程。 ⑤计算施工量,即设计高程与原地面高程差数。 ⑥验算土方是否平衡与调整。如因零点选择不当,会使填挖方相差太多,超过 10%, 则需将设计高程升高或降低某一数值,重新计算各桩点的设计高程。然后再计算施 工量。 ⑦计算土方量。 (2)平整土地时开挖线是不填不挖的线。如果方格某边的 两 端 点施工量符号不相同时,就会出现不挖也不填的点, 一 般 称零点,找出所有的零点,连接这些零点就得到开挖 线 。 首先检查每个方格的边,当某边两端的施工量符号不 同 , 就存在不填不挖点,该点位可由下 式求得。如图 10-3 方格边长为 L,该 图 10-3 边的一端要填土(挖土)高 h1,另一端要挖土(填土)高 h2, 因此该边存在不填不 挖点 O,其位置距 h1 的距离 X,可用下式计算: L h h h x  + = 1 2 1 算得 X 值后,就可用比例尺在方格网边上标出。其他各边可用同样的方法计算与 标绘,连接这些点就得开挖线。 (3)首先,在各小块水平田中选一点打下木桩,以使桩顶与该田面大约同高。其次,用水 准仪测量各桩顶的高程,并用皮尺丈量各块水平田的面积。最后,将各用各桩顶的高 程以各块田面积为权进行加权平均便得平整田面的设计高程。 (4)解:

(①在地形图上,将平整范围内画出方格,方格边长选5m的倍数,即5m、10m、15m 20m等等,地形复杂, 边长选5m、 10m,地形简单,边长选20m ②根据地形 上等高线内插求得各方格顶点的高程】 ③计算平整土地的设计高程,按下列公式计算: H。=4(②H角+22Ha+3H器+42H) 式中:H、H、H、H分别代表角点、边点、拐点、中点的地面高程:n为方 格数 ④计算各点的施工量。即工量=设计高程地面高程 ⑤计算并画填挖分界线。首先检查每个方格的边,当某边两端的施工量符号不同,就 存在不填不挖点(称零点),按公式求得零点位置,然后,在方格图上标注,连接 零点就得填挖分界线。 首先计算各个方格的挖方与填方,然后分别对所有的挖方与填方求和,便得总的挖 方量及总的填方量 10.2.6计算题 (1)设H、H4分别表示各桩点的高程(如图11-4),则: 第一方格平均高程 (H+H2+H4+H54: 二方格平均高程 H2+H3+H5+H6)/4: 第五方格平均高程= (H+Hs+Ho+H)4。 所以田面总的平均高程H 图11-4 Ho=[(H:+H2+H+Hs)/4+(H2+Hj+Hs+H6)/4+.+(H7+Hs+Hw+Hn)/4y5 H=可(H+Ho+H1+Ho+H3)/4+2H+H+Hs+HV4+3Hs/4+4H/41/5 式中:山、H0、H、均为角点:H、Ho、均为边点 H,为拐点:为中点。 因此同理可写出通式: H。=(∑H角+2∑H+3ΣHw+4ΣH+)/4n 式中 n为方格总数ΣH为各角点高程总和ΣH为各边点高程总和 ΣH为各拐点高程总和 ΣH中为各中点高程总和 (2)647×8+420×7.25+425×7.12+2976.91/647+420+425+297)=7.43m (3)(1)计算设计高程 4X619.2+222+18.8+214+2205+212+188+21.8+196+20.3r 419.5+20.8=20.3m ②各方格顶点施工量见下图1 (③)计算零点位置及标绘填挖分界 9.2-110 212+09)222 线 8.8-1.5)19.5-0 20.8(+0.5) 5 6 8.8-151 19.5-07)

①在地形图上,将平整范围内画出方格,方格边长选 5m 的倍数,即 5m、10m、15m、 20m 等等,地形复杂,边长选 5m、10m,地形简单,边长选 20m。 ②根据地形图上等高线内插求得各方格顶点的高程。 ③计算平整土地的设计高程 H0,按下列公式计算: ( 2 3 4 ) 4 1 0 H角 H 边 H 拐 H 中 n H =  +  +  +  式中:H 角、H 边、H 拐、H 中分别代表角点、边点、拐点、中点的地面高程;n 为方 格数。 ④计算各点的施工量。即 施工量=设计高程-地面高程 ⑤计算并画填挖分界线。首先检查每个方格的边,当某边两端的施工量符号不同,就 存在不填不挖点(称零点),按公式求得零点位置,然后,在方格图上标注,连接 零点就得填挖分界线。 ⑥首先计算各个方格的挖方与填方,然后分别对所有的挖方与填方求和,便得总的挖 方量及总的填方量。 10.2.6 计算题 (1)设 H1、H2、H3、H4.分别表示各桩点的高程(如图 11-4),则: 第一方格平均高程= (H1+H2+H4+H5)/4; 第二方格平均高程 =(H2+H3+H5+H6)/4; . . . . . . . . . . . 第五方格平均高程= (H7+H8+H10+H11)/4。 所以田面总的平均高程 H。 为 图 11-4 H0=[(H1+H2+H4+H5)/4+( H2+H3+H5+H6)/4+.+( H7+H8+H10+H11)/4]/5 H0=[(H1+ H10+H11+H9+H3)/4+2(H4+H7+H6+H2)/4+3H8/4+4H5/4 ]/5 式中:H1、 H10、H11、H9、H3 均为角点;H4、H7、H6、H2 均为边点; H8 为拐点;H5 为中点。 因此同理可写出通式: H。=(∑H 角+2∑H 边+3∑H 拐+4∑H 中)/4n 式中: n 为方格总数 ∑H 角 为各角点高程总和 ∑H 边 为各边点高程总和 ∑H 拐 为各拐点高程总和 ∑H 中 为各中点高程总和 (2)647×8+420×7.25+425×7.12+2976.91/(647+420+425+297)=7.43m (3)⑴计算设计高程 H0= 4 6 1  [(19.2+22.2+18.8+21.4)+2(20.5+21.2+18.8+21.8+19.6+20.3)+ 4(19.5+20.8)]=20.3m ⑵各方格顶点施工量见下图 11-5 ⑶计算零点位置及标绘填挖分界 线

1.1 02 x-11+02×10=85m 02+08×10=2m 08+05×10=62m 根据x、2、x值标绘填挖分界线(见图10-5)。 (4)计算各方格填挖方及总填挖方 地=02+0+0x15x2-01m 图10-5 =+08+15+0+0x000-15=698m 5m=08+0+0,62x8 6.61m 2挖= 02+0.9+0.5+0+0×752=24.06m e=09+19+15+05x100=120m 4 m-15+08+07+15x10=125m 地-05+0+0×38x10=317m =08+07+0+0x81=3038m 6 0.5+15+11+0×100=77.5m 总填方=216.47m 总挖方=224.83m

x 10 8.5m 1.1 0.2 1.1 1  = + = x 10 2m 0.2 0.8 0.2 2  = + = x 10 6.2m 0.8 0.5 0.8 3  = + = 根据 x1、x2、x3 值标绘填挖分界线(见图 10-5)。 (4)计算各方格填挖方及总填挖方 3 1 0.1 2 1.5 2 3 0.2 0 0 v = m   + + 挖 = 图 10-5 3 1 100 1.5 66.98 5 1.1 0.8 1.5 0 0 v  − = m + + + + 填 = ( ) 3 2 6.61 2 6.2 8 3 0.8 0 0 v = m   + + 填 = 3 2 75.2 24.06 5 0.2 0.9 0.5 0 0 v  = m + + + + 挖 = 3 3 100 120 4 0.9 1.9 1.5 0.5 v  = m + + + 挖 = 3 4 100 112.5 4 1.5 0.8 0.7 1.5 v  = m + + + 填 = 3 5 3.17 2 3.8 10 3 0.5 0 0 v = m   + + 挖 = 3 5 81 30.38 4 0.8 0.7 0 0 v  = m + + + 填 = 3 6 100 77.5 4 0.5 1.5 1.1 0 v  = m + + + 挖 = 总填方=216.47m3 总挖方=224.83m3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