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书)实验3 导线与三角高程测量

(G1214203)实验三导线与三角高程测量指导书 一、实验目的: 一1.熟练掌握常用测量仪卷的使用: -2.熟悉平面控制测量的基本流程; -2.掌握导线测量观测和计算方法。 二、实验组织: 每组4-5人。 三、学时及实验类型: -课内4学时,设计型实验。 四、仪器及用具: -每组借TDJ6E光学经纬仪1台,花杆/对中杆2根,50M纤维卷尺1把,记录板1块,自 备计算器1个。 五、实验步骤(下沙校园内部图根控制测量的布设、观测、计算): -(一)图根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 -1.踏勒选点 一(1)各组选择4个控制点,跟已有高级控制点之间构成附合导线。 (2)各小组在指定测区进行踏勒,了解测区地形条件和地物分布情况,根据测区范围 及测图要求确定布网方案。选点时应在相邻两点都各站一人,相互通视后方可确定点 位。 (3)选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邻点间通视好,地势较平坦,便于测角和量边; 点位应选在土地坚实,便于保存标志和安置仪器处; 视野开阔,便于进行地形、地物的碎部测量: 相邻导线边的长度应大致相等: 控制点应有足够的密度,分布较均匀,便于控制整个测区; -各小组间的控制点应合理分布,避免互相速挡视线。 -(4)点位选定之后,应立即做好点的标记: 在水泥等较硬的地面上画“十”字标记。 在点标记旁边的固定地物上标明亭线点的位置并编写组别与点号。亭线点应分
(G1214203)实验三 导线与三角高程测量 指导书 一、实验目的: – 1. 熟练掌握常用测量仪器的使用; – 2. 熟悉平面控制测量的基本流程; – 2. 掌握导线测量观测和计算方法。 二、实验组织: – 每组 4-5 人。 三、学时及实验类型: – 课内 4 学时,设计型实验。 四、仪器及用具: – 每组借 TDJ6E 光学经纬仪 1 台,花杆/对中杆 2 根,50M 纤维卷尺 1 把,记录板 1 块,自 备计算器 1 个。 五、实验步骤(下沙校园内部图根控制测量的布设、观测、计算): – (一)图根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 – 1. 踏勘选点 – (1)各组选择 4 个控制点,跟已有高级控制点之间构成附合导线。 – (2)各小组在指定测区进行踏勘,了解测区地形条件和地物分布情况,根据测区范围 及测图要求确定布网方案。选点时应在相邻两点都各站一人,相互通视后方可确定点 位。 – (3)选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 相邻点间通视好,地势较平坦,便于测角和量边; – 点位应选在土地坚实,便于保存标志和安置仪器处; – 视野开阔,便于进行地形、地物的碎部测量; – 相邻导线边的长度应大致相等; – 控制点应有足够的密度,分布较均匀,便于控制整个测区; – 各小组间的控制点应合理分布,避免互相遮挡视线。 – (4)点位选定之后,应立即做好点的标记: – 在水泥等较硬的地面上画“十”字标记。 – 在点标记旁边的固定地物上标明导线点的位置并编写组别与点号。导线点应分

等级统一编号,以便于测量资料的管理。为了使所测角既是内角也是左角闭合 导线点可按逆时针方向编号。 -2.平面控制测量 -(1)导线转折角测量 一导线转折角是由相邻导线边构成的水平角。一殼测定导线延伸方向左侧的转折 角,闭合导线大多测内角。 一图根导线转折角可用6”级经纬仪按测回法观测一个测回。 -对中误差应不超过3mm, -水平角上、下半测回角值之差应不超过40”,否则,应予以重新测量。 -图根导线角度闭合差应不超过±40'√n,n为导线的观测角度个数。 -(2)导线边长测量 边长测量就是测量相邻导线点间的水平距离。 一经纬仪钢尺导线的边长测量采用锅尺量距: 一钢尺量距应进行往返丈量; -其相对误差应不超过1/3000; 特殊困难地区应不超过1/1000: ~高差较大地方雷要进行高差的改正; 一由于钢尺量距一般雷要进行定线,故可以和水平角测量同时进行,即可 以用经纬仪一边进行水平角测量,一边为钢尺量距进行定线。 (3)连测 一为了使导线定位及获得已知坐标需要将导线点同高级控制点进行连测。 一可用经纬仪按测回法观测连接角,用钢尺(光电测距仪或全站仪)测距。 (二)图根亭线测量的内业计算 -1.绘出导线控制网的略图,并将点名点号、已知点坐标、边长和角度观测值标在图上: 一2.在导线计算表中填写已知数据及观测数据; 3.计算角度闭合差及其限差 闭合导线角度闭合差 fn=2B-n-2-180 -测左角附合导线角度闭合差 -测1f。=a+B-n-180°-aa ∫B=始-∑B右+nl80°-a袋 =1
等级统一编号,以便于测量资料的管理。为了使所测角既是内角也是左角闭合 导线点可按逆时针方向编号。 – 2. 平面控制测量 – (1)导线转折角测量 – 导线转折角是由相邻导线边构成的水平角。一般测定导线延伸方向左侧的转折 角,闭合导线大多测内角。 – 图根导线转折角可用 6″级经纬仪按测回法观测一个测回。 – 对中误差应不超过 3mm, – 水平角上、下半测回角值之差应不超过 40″,否则,应予以重新测量。 – 图根导线角度闭合差应不超过 ,n 为导线的观测角度个数。 – (2)导线边长测量 – 边长测量就是测量相邻导线点间的水平距离。 – 经纬仪钢尺导线的边长测量采用钢尺量距; – 钢尺量距应进行往返丈量; – 其相对误差应不超过 1/3 000; – 特殊困难地区应不超过 1/1 000; – 高差较大地方需要进行高差的改正; – 由于钢尺量距一般需要进行定线,故可以和水平角测量同时进行,即可 以用经纬仪一边进行水平角测量,一边为钢尺量距进行定线。 – (3)连测 – 为了使导线定位及获得已知坐标需要将导线点同高级控制点进行连测。 – 可用经纬仪按测回法观测连接角,用钢尺(光电测距仪或全站仪)测距。 – (二)图根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 – 1. 绘出导线控制网的略图,并将点名点号、已知点坐标、边长和角度观测值标在图上; – 2. 在导线计算表中填写已知数据及观测数据; – 3. 计算角度闭合差及其限差 – 闭合导线角度闭合差 – – – 测左角附合导线角度闭合差 – 测右角附合导线角度闭合差 40'' n = − ( − ) = 2 180 1 n i f n = 始 + 左 − − 终 = 180 1 f n n i = 始 − 右 + − 终 = 180 1 f n n i

·图根导线角度闭合差的限差 ∫m=±40"Vn 一4.计算角度改正数 一闭合导线及测左角附合导线的角度改正数 n 测右角附合导线的角度改正数 Vi= fe n -5.计算政正后的角度 一改正后角度 B=B+v -6.推算方位角 —左角推算关系式 ax.H=a-u±180°+B, ·右角推算关系式 ax.+1=C,-L±180°-B -7.计算坐标增量 ~纵向坐标增量 △xH1=DH1C0SC.+l 一横向坐标增量 Avi.it=D'sin i.+ 8.计算坐标增量闭合差 一闭合导线坐标增量闭合差
– – – 图根导线角度闭合差的限差 – 4. 计算角度改正数 – 闭合导线及测左角附合导线的角度改正数 – 测右角附合导线的角度改正数 – 5. 计算改正后的角度 – 改正后角度 – 6. 推算方位角 – 左角推算关系式 – 右角推算关系式 – 7. 计算坐标增量 – 纵向坐标增量 – 横向坐标增量 – 8. 计算坐标增量闭合差 – 闭合导线坐标增量闭合差 f 容 = 40" n n f vi = − n f vi = i i i = + v i i i i + i = , +1 −1, 180 i i i i − i = , +1 −1, 180 , 1 , 1 , 1 cos + + + = i i Di i i i x , 1 , 1 , 1 + + sin + = i i Di i i i y

f=∑Ax f,=∑Ay ·附合导线坐标增量闭合差 大=x起+∑Ar-x终 ∫,=y起+∑Ay-y终 一9.计算全长闭合差及其相对误差 -导线全长闭合差: f=V+ 一导线全长相对误差: 1 k->D">D+I 一图根导线相对误差的限差: 1 k容=2000 -10.精度满足要求后,计算坐标增量改正数 一纵向坐标增量改正数: 横向坐标增量改正数: ∫yD ∑D -11.计算政正后坐标增量 一改正后纵向坐标增量; △xii1=△X+l+VAx, 改正后横向坐标增量: △y+1=Ay+1+VA
– 附合导线坐标增量闭合差 – 9. 计算全长闭合差及其相对误差 – 导线全长闭合差: – 导线全长相对误差: – 图根导线相对误差的限差: – 10. 精度满足要求后,计算坐标增量改正数 – 纵向坐标增量改正数: – 横向坐标增量改正数: – 11. 计算改正后坐标增量 – 改正后纵向坐标增量: – 改正后横向坐标增量: f =x f =y x y f x = x起 +x − x终 f y = y起 +y − y终 2 2 x y f = f + f = = D D f f k 1 2000 1 k容 = , 1 , 1 + = − + i i x x D D f v i i , 1 , 1 + = − + i i y y D D f v i i 1 , 1 , , 1 + + + = + i i i i x xi i x v 1 , 1 , 1 , + + + = + i i i i i i y y y v

-12.计算导线点坐标 一纵坐标: Xl=x,+△xi,i+l -横坐标: y#1=y+△yH1 六、注意事项: -1.应遵循控制点选点原则进行实地选点: -2.爱护仪器设备,不得将仪器设备用作测量以外的用途; ~3.在进行内业计算之前,应全面检查导线测量的外业记录,有无造漏或记错,是否符合 测量的限差和要求,发现问题应返工重新测量。 一4.计算时,角度值取至秒,高差、高程、改正数、长度、坐标值取至毫米。 七、上交资料: -尖验报告1份/每人: -导线测量外业记录表1份/每组,导线测量内业计算表1份/每组
– 12. 计算导线点坐标 – 纵坐标: – 横坐标: 六、注意事项: – 1. 应遵循控制点选点原则进行实地选点; – 2. 爱护仪器设备,不得将仪器设备用作测量以外的用途; – 3. 在进行内业计算之前,应全面检查导线测量的外业记录,有无遗漏或记错,是否符合 测量的限差和要求,发现问题应返工重新测量。 – 4. 计算时,角度值取至秒,高差、高程、改正数、长度、坐标值取至毫米。 七、上交资料: – 实验报告 1 份/每人; – 导线测量外业记录表 1 份/每组,导线测量内业计算表 1 份/每组。 , 1 1 + + = + i i i i x x x i+1 = i + i,i+1 y y y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书)实验4 四等水准测量.doc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章节习题,23988)第一章 绪论(答案).doc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章节习题,23988)第二章 距离测量(答案).doc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章节习题,23988)第三章 直线定向(答案).doc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章节习题,23988)第四章 水准测量(答案).doc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章节习题,23988)第五章 角度测量(答案).doc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章节习题,23988)第七章 控制测量(答案).doc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章节习题,23988)第八章 碎部测量(答案).doc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章节习题,23988)第九章 地形图基本知识与应用(答案).doc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章节习题,23988)第十章 平整土地测量(答案).doc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章节习题,23988)第十一章 面积测定(答案).doc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9章 施工测量原理与方法.pdf
- 《测量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10章 道路工程测量(线路工程测量).ppt
- 《测量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10章 道路工程测量(精简).ppt
- 新疆大学:《工程测量》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8章 建筑工程中的施工测量.ppt
- 新疆大学:《工程测量》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7章 控制测量.ppt
- 新疆大学:《工程测量》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5章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ppt
- 新疆大学:《工程测量》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章 绪论.ppt
- 新疆大学:《工程测量》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6章 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的基本知识.ppt
- 新疆大学:《工程测量》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4章 角度测量.ppt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书)实验2 经纬仪认识与角度测量.doc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书)实验1 水准仪认识与普通水准测量.doc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名词术语)工程测量基本术语标准(GB50228-96)测量学术语与解释.doc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测量学试卷十(含答案).doc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测量学试卷九(含答案).doc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测量学试卷八(含答案).doc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测量学试卷七(含答案).doc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测量学试卷六(含答案).doc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测量学试卷五(含答案).doc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测量学试卷四(含答案).doc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测量学试卷三(含答案).doc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测量学试卷二(含答案).doc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测量学试卷一(含答案).doc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库)汇水面积计算案例.doc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库)综合经济挂图案例.doc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库)水准仪检校案例.doc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库)水准测量案例.doc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库)钢尺量距案例.doc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库)导线测量与计算案例.doc
- 《测量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9章 施工测量原理与方法.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