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章节习题,23988)第二章 距离测量(答案)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
文档页数:4
文件大小:77.5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章节习题,23988)第二章 距离测量(答案)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2.2试题解答 2.2.1名词解座题 ()在已知两点之间或在它们延长线上定出若干点,以使丈量距离。 (2)往返丈量距离之差与其距离平均值的比值。 (③)定角测距也称定角视距,上下丝之间距固定,其对应角度也固定,通过观测标尺上 下丝的间距而测定距离。 (4)桶时观剩目标点上竖立标尺的固定长度或横置的横基线尺,前者测定垂直方向视差 者观测水平方向视差角, 通过计算而求得距离, 2.2.2填空题 (1)名义长度 实际长度 (2)相对误差 误差与距离长短有关,对较长距离产生某一误差与较短距离产生同样大 小误差,其精度是不同的,前者高,后者低。 (3)时温于关 4)距离和时间距离和相位相位 (⑤)往返待测距离所产生的相位差 (6)(a)脉冲测距法:(b)相位测距法:(c)多载波测距法。 (7)3km3.15km15km 223是非判斯题 (1)×(2)× (3)(4) 2.2.4单项选择题 (1)(a)(2)(a)(3)(d)(4(a 2.2.5问答题 (1)跨山头定线步骤如下:如图21,在山 头两侧 近A点并 点),甲指挥乙将另一标杆立在B1线H 的2点 (2点要靠近B点并能看到A点)。然 后,乙 指挥甲将1'点的标杆移到2A线上的 1"点。 如出交替指挥对方移动,直到甲看到 1、2、B 直线,乙看到2、 1、A成 图2-1 一直线,则1、2两点在AB直线上。 (2)串尺法丈量距离精度高于整尺法,一般需先打木桩后测量,一般要串动测量3次。 而整尺法可以不打木桩,采用插测轩的办法,因此从效率来看,整尺法又高于串尺 法 (③)钢尺零端通常在钢尺带上,而皮尺零端通常就是铁环的边。钢尺皮尺使用时,不应 在地上拖者走,应抬起走。 丈量时两人同时用力。丈量后,尺面应擦净。收卷时避免扭曲,尤其是皮尺极易扭曲 卷入,所以在收卷时,最好是左手拿盘盒同时用食指与中指夹皮尺,右手转动柄手。 (4 ()定线:在AB之间用经纬仪定线,使相邻两点距离小于一尺段,并打下木桩,桩 钉上刻(画)十字。 (b)量距:用弹簧称给一定的拉力,用串尺法量三次取平均值,并读取温度。 (©)测定桩顶高程,用水准仪往返观测取平均。 (d)尺段长度计算:d=+△a+△l+△lh

2.2 试题解答 2.2.1 名词解释题 (1)在已知两点之间或在它们延长线上定出若干点,以便丈量距离。 (2)往返丈量距离之差与其距离平均值的比值。 (3)定角测距也称定角视距,上下丝之间距固定,其对应角度也固定,通过观测标尺上 下丝的间距而测定距离。 (4)通过观测目标点上竖立标尺的固定长度或横置的横基线尺,前者测定垂直方向视差 角,后者观测水平方向视差角,通过计算而求得距离。 2.2.2 填空题 (1)名义长度 实际长度 短 (2)相对误差 误差与距离长短有关,对较长距离产生某一误差与较短距离产生同样大 小误差,其精度是不同的,前者高,后者低。 (3)测量时温度 无关 (4)距离和时间 距离和相位 相位 (5)往返待测距离所产生的相位差 (6)(a)脉冲测距法;(b)相位测距法;(c)多载波测距法。 (7)3 km 3-15km 15km 2.2.3 是非判断题 (1)× (2)× (3)√ (4)√ 2.2.4 单项选择题 (1)(a) (2)(a) (3)(d) (4)(a) 2.2.5 问答题 (1)跨山头定线步骤如下:如图 2-1,在山 头两侧 互不通视 A、B 两点插标杆,甲目估 AB 线 上的 1'点立标杆(1'点要靠近 A 点并能 看到 B 点),甲指挥乙将另一标杆立在 B1'线上 的 2'点 (2'点要靠近 B 点并能看到 A 点)。然 后,乙 指挥甲将 1'点的标杆移到 2'A 线上的 1"点。 如此交替指挥对方移动,直到甲看到 1、2、B 成一直线,乙看到 2 、 1 、 A 成 图 2-1 一直线,则 1、2 两点在 AB 直线上。 (2)串尺法丈量距离精度高于整尺法,一 般 需先打木桩后测量,一般要串动测量 3 次。 而整尺法可以不打木桩,采用插测钎的办法,因此从效率来看,整尺法又高于串尺 法。 (3)钢尺零端通常在钢尺带上,而皮尺零端通常就是铁环的边。钢尺皮尺使用时,不应 在地上拖着走,应抬起走。 丈量时两人同时用力。丈量后,尺面应擦净。收卷时避免扭曲,尤其是皮尺极易扭曲 卷入,所以在收卷时,最好是左手拿盘盒同时用食指与中指夹皮尺,右手转动柄手。 (4) (a)定线:在 AB 之间用经纬仪定线,使相邻两点距离小于一尺段,并打下木桩,桩 钉上刻(画)十字。 (b)量距:用弹簧称给一定的拉力,用串尺法量三次取平均值,并读取温度。 (c)测定桩顶高程,用水准仪往返观测取平均。 (d)尺段长度计算: d=l+Δld+Δlt+Δlh 甲 A A 乙 B B

全长计算:D=d,D=d, D-Da+Da 2 精度计算:△D-D-DsK=识 D (5)I=lo+Al+a x(t-toC)xlo 式中 k钢尺经尺长改正后在温度t℃时的实际长度 -钢尺名义长度 △1.银尺在20℃时尺长改正数,即 △=温度20℃时的实际长度名义长度 α·钢尺线膨涨系数,温度升降1度1米钢尺伸缩的长度,其数值为 1.20×1051.25×105 (6)钢尺由于制造误差,以及使用中温度不同于检定时的温度,使得实际长度与名义长 度不相等。检定目的是求出钢尺的尺长方程式,以便对丈量结果进行改正。尺长改 正数为正时,表示实际长度大于名义长度,尺长改正数为负时,表示实际长度小于 名义长度 (7)(@).定线不同:一般量距目测定线:精密量距用经纬仪定线 )量距方法不同: 般量距,直接平量或 斜量 手控拉力,每尺段测一次,插测 表示:精密量距用串尺法,每尺段串动尺子量三次,用弹黄称控制拉力,并读丈堡 时的温度 (c.测定高差方法不同:前者目测水平拉钢尺,不必测高差:后者用水准测定高差, 以便作倾斜改正」 (计算方法不同:精密量距要作三项改正,即尺长改正、温度改正和斜改正:一般 量距不需要 (8)影响视距测量精度主要因素有: ()标尺刻划不准确误差,目前工厂生产标尺刻划误差不大,但是使用塔尺时,两截 尺子接头部分误差较大 b)标尺读数误差,距离愈远,误差愈大,实验结果表明,当距离150m,读数误差可 达到 (©标尺领斜引起的误差,标尺前倾后倾都造成尺间隔的变化,从而使测距产生误差。 (竖角测量的误差,该项误差对测距影响不大,但对高差影响较大。 (©)大气折光的影响。观测时应注意:读数准确:标尺要扶直,最好要装圆水准器: 洗择合活的观时间,下绰离地面1m以上 (9)在平坦地面上选 条直线, 打四个 柱丈量三段距离,例如50m、100 1s0m三 段 实际长度用钢尺精确丈量,精度要求1:5000。再用视距法去测定求出尺间隔1,则 K=DM。三段分别求三个K值取平均作为该仪器的K值。 (10)相位法光电测距原理:如果在砷化镓发光二极管注入按一定频率变化的交变电流 则砷化镓二极管发出的光强也将随该频率发生变化。这种光称为调制光。相位法测 距仪发出的测距光就是连续的调制光。设测距仪在A点发出的调制光 ,被B点反光 镜反射后,又回到 A点所经过的时间为t。设AB距离为D,制光来回经过D 路程,调制光的周期为2π,它的波长为入,接收时的相位比发射时的相位延迟了 中角,则

全长计算:D 往=∑d 往, D 返=∑d 返, D= 2 D往 + D返 精度计算:ΔD=D 往-D 返 K= D D (5) lt=l0+Δl+α×(t-t0℃)×l0 式中: lt- 钢尺经尺长改正后在温度 t℃时的实际长度 l0- 钢尺名义长度 Δl - 钢尺在 20℃时尺长改正数,即 Δl= 温度 20℃时的实际长度 -名义长度 α- 钢尺线膨涨系数,温度升降 1 度 1 米钢尺伸缩的长度,其数值为 α=1.20×10-5~1.25×10-5 (6)钢尺由于制造误差,以及使用中温度不同于检定时的温度,使得实际长度与名义长 度不相等。 检定目的是求出钢尺的尺长方程式,以便对丈量结果进行改正。尺长改 正数为正时,表示实际长度大于名义长度 ,尺长改正数为负时,表示实际长度小于 名义长度 。 (7)(a).定线不同:一般量距目测定线;精密量距用经纬仪定线 。 (b)量距方法不同:一般量距,直接平量或斜量,手控拉力,每尺段测一次,插测钎 表示;精密量距用串尺法,每尺段串动尺子量三次,用弹簧称控制拉力,并读丈量 时的温度。 (c).测定高差方法不同:前者目测水平拉钢尺,不必测高差;后者用水准测定高差, 以便作倾斜改正。 (d)计算方法不同:精密量距要作三项改正,即尺长改正、温度改正和斜改正;一般 量距不需要。 (8)影响视距测量精度主要因素有: (a)标尺刻划不准确误差,目前工厂生产标尺刻划误差不大,但是使用塔尺时,两截 尺子接头部分误差较大。 (b)标尺读数误差,距离愈远,误差愈大,实验结果表明,当距离 150m,读数误差可 达到 3mm。 (c)标尺倾斜引起的误差,标尺前倾后倾都造成尺间隔的变化,从而使测距产生误差。 (d)竖角测量的误差,该项误差对测距影响不大,但对高差影响较大。 (e)大气折光的影响。观测时应注意:读数准确;标尺要扶直,最好要装圆水准器; 选择合适的观测时间,下丝离地面 1m 以上。 (9)在平坦地面上选一条直线,打四个木桩丈量三段距离,例如 50m、100m、150m 三段, 实际长度用钢尺精确丈量,精度要求 1:5000。再用视距法去测定求出尺间隔 l,则 K=D/l。三段分别求三个 K 值取平均作为该仪器的 K 值。 (10)相位法光电测距原理:如果在砷化镓发光二极管注入按一定频率变化的交变电流, 则砷化镓二极管发出的光强也将随该频率发生变化。这种光称为调制光。相位法测 距仪发出的测距光就是连续的调制光。设测距仪在 A 点发出的调制光,被 B 点反光 镜反射后,又回到 A 点所经过的时间为 t。设 AB 距离为 D,调制光来回经过 2D 的 路程,调制光的周期为 2π,它的波长为λ,接收时的相位比发射时的相位延迟了 Φ角,则

2n“9 (1) 中=W·2E+4中 (2) ②)代入D得D分W+0-含W+W (3) (3)式中N为整周期数,4N为不足一周的小数。 2.2.6计算题 (1)尺长方程式为: 1=30+0.0025+1.25×10-5×30×(t-20) D=120.016+(0.0025/30)×120.016+1.25×10-3×(28-20)×120.016 =120.038m (2)7×30+20.37=230.37m允许距离校差为±0.115 (3)△1(119.965-120.001)×30/119.965=-0.009 15.5°C时的尺长方程式: 1=30-0.009+0.0000125×(15.5)×30 t=20°C时的尺长: 1=30-0.009+0.0000125×(20-15.5)×30=30-0.007 20°C时的尺长方程: 1=30-0.007+0.0000125×(t-20)×30 (④)首先求温度11°C时,标准钢尺尺长: l=3040.0052+1.25×105×30×(11°-20℃)=30.0018m。 根据己知条件知温度11℃时检定钢尺长为30.0018+0.0142=30.016m。 其次,温度从11℃增加到20℃,尺长增加为 25×10-5×30×(20°-11°)0.00337m。 因此,温度20℃时,被检定钢尺实际长为30.016+0.003=30.019 则尺长方程为: 4=30+0.019+1.25×10-5×30×(t-20C)m (5)D-DxD+0(20C)XD 2D =75.813-+-0009×75813+125x1055-20C)×75813.-396 2×75.813 =75.813-0.0227-0.0237-0.1034=75.663m 2.2.7附加题 (1)先求温度25℃时的尺长:

Φ=2πf t t= 2f  ∵ D= Ct 2 1 , λ= f C ∴ D= 2 2   λ (1) Φ=N·2π+⊿Φ (2) (2)代入(1)得 D= ) λ Φ 2 ( 2   N + = ) λ(N + N 2 (3) (3)式中 N 为整周期数,⊿N 为不足一周的小数。 2.2.6 计算题 (1) 尺长方程式为: l t =30+0.0025+1.25×10 -5×30 ×(t-20) D=120.016+(0.0025/30)×120.016+1.25×10 -5×(28-20)×120.016 =120.038m (2) 7×30+20.37=230.37m 允许距离校差为±0.115 (3) △l=(119.965-120.001)×30/119.965=-0.009 t=15.5°C 时的尺长方程式: l=30-0.009+0.0000125×(t-15.5)×30 t=20°C 时的尺长: l=30-0.009+0.0000125×(20-15.5)×30=30-0.007 20°C 时的尺长方程: l=30-0.007+0.0000125×(t-20)×30 (4)首先求温度 11°C 时,标准钢尺尺长: lt=30+0.0052+1.25×10-5×30×(11°-20℃)=30.0018m。 根据已知条件知温度 11℃时检定钢尺长为 30.0018+0.0142=30.016m。 其次,温度从 11℃增加到 20℃,尺长增加为 25×10-5×30×(20°-11°)=0.00337m。 因此,温度 20℃时,被检定钢尺实际长为 30.016+0.003=30.019 则尺长方程为: lt =30+0.019+1.25×10-5×30×(t-20℃) m (5) D= D′+ D' l l   +ɑ(t-20℃) ×D′- D h 2 2 =75.813-+ 75.813 30 0.009  − +1.25×10-5 (-5-20℃) ×75.813- 2 75.813 ( 3.96) 2  − =75.813-0.0227-0.0237-0.1034=75.663m 2.2.7 附加题 (1)先求温度 25℃时的尺长:

1=30+0.009+1.25×105×30×(25-20℃=30.0109m 每量一尺段应加改正数为30.0109-30=0.0109m,由丈量结果75.813m可知该段 距离量了两尺段半,故应加改正数为25X001090027m,因此A、 B两点实 际斜距为75.813+0.027=75.840m A、B两点水平距=75.840×c0s30°=65.679m (4)光电测距仪的标称精度公式是:m-士(A+B·D)A为固定误差,B为比例误差。 例如:±5mm+5ppm 光电测 误差主要有三种 固定误差,比例误差及周期误差 (@)固定误差:它与被测距离无关,主要包括仪器对中误差、仪器加常数测定误差及 测相误差。测相误差主要有数字测相系统误差,照准误差和幅相误差。 (b)比例误差:它与被测距离成正比,主要包括: ①大气折射率的误差,在测线一端或两端测定的气象因素不能完全代表整个测线上 平均气象因素 ②调制光率测定误差,调制光频率决定测尺的长度。 (©)周期误差:由于送到仪器内部数字检相器不仅有测距信号,还有仪器内部的窜扰信 号,而测距信号的相位随距离值在0°~360°内变化。因而合成信号的相位误差大 小也以测尺为周期而变化,故称周期误差

lt=30+0.009+1.25×10-5×30×(25-20℃ )= 30.0109m 每量一尺 段应加改正数为 30.0109-30=0.0109m,由丈量结果 75.813m 可知该段 距离量了两尺段半,故 应加改正数为 2.5×0.0109=0.027m,因此 A、 B 两点实 际斜距为 75.813+0.027=75.840m A、B 两点水平距=75.840×cos30°=65.679m (4) 光电测距仪的标称精度公式是:mD=±(A+B·D) A 为固定误差,B 为比例误差。 例如:±5mm+5ppm。 光电测距误差主要有三种:固定误差,比例误差及周期误差。 (a) 固定误差:它与被测距离无关,主要包括仪器对中误差、仪器加常数测定误差及 测相误差。测相误差主要有数字测相系统误差,照准误差和幅相误差。 (b) 比例误差:它与被测距离成正比,主要包括: ①大气折射率的误差,在测线一端或两端测定的气象因素不能完全代表整个测线上 平均气象因素。 ②调制光频率测定误差,调制光频率决定测尺的长度。 (c)周期误差:由于送到仪器内部数字检相器不仅有测距信号,还有仪器内部的窜扰信 号,而测距信号的相位随距离值在 0°~360°内变化。因而合成信号的相位误差大 小也以测尺为周期而变化,故称周期误差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