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课程总结

《测量学》课程总结
《测量学》课程总结

第一章氵 测量学概述 一、掌握测量学的任务:测绘和测设(定义) 掌握测量工作的基准面:大地水准面 掌握测量工作的基准线:铅垂线 二、掌握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1、3、6度带带号、各带中央子午线精度的计算 2、测量坐标系和数学坐标系的区别 三、掌握高程、绝对高程、相对高程、高差及对应的 基准面和相互关系 四、几个概念: 水准面、大地水准面、参考椭球面、大地经度、大 地维度、绝对高程、相对高程、高差
第一章 测量学概述 一、掌握测量学的任务:测绘和测设(定义) 掌握测量工作的基准面:大地水准面 掌握测量工作的基准线:铅垂线 二、掌握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1、 3、6度带带号、各带中央子午线精度的计算 2、测量坐标系和数学坐标系的区别 三、掌握高程、绝对高程、相对高程、高差及对应的 基准面和相互关系 四、几个概念: 水准面、大地水准面、参考椭球面、大地经度、大 地维度、绝对高程、相对高程、高差

四、掌握确定地面点位的概念。 1.地面点平面位置的确定和表示方法; 坐标系(测量坐标系和笛卡尔坐标系的不同) 2.测量工作的实质(即确定地面点的位置)。 五、掌握测量的基本工作 即测量角度、距离和高差。 六、测量工作的程序和原则(即“从整体到局部”、“先 控制后碎部”、“由高精度到低精度”和“步步检 核”)
四、掌握确定地面点位的概念。 1.地面点平面位置的确定和表示方法; 坐标系(测量坐标系和笛卡尔坐标系的不同) 2.测量工作的实质(即确定地面点的位置)。 五、掌握测量的基本工作 即测量角度、距离和高差。 六、测量工作的程序和原则(即“从整体到局部” 、 “先 控制后碎部” 、 “由高精度到低精度”和“步步检 核”)

第二章水准测量 一、掌握水准测量原理,高差法和仪高法测定高程的基本公 式。 二、了解DS3级微倾式水准仪的构造和使用。 1.微倾式水准仪有哪些部件组成; 2.各主要部件的作用及其构造; 3.使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视差(产生原因)及消除 4.微倾式水准仪的构造有何特点; 5.掌握水准仪的操作步骤及其方法; 6.连续水准测量过程中转点的作用、尺垫的使用问题。 7.几个概念:视准轴水准管轴视差圆水准器轴水准管 分划值、水准仪角
第二章 水准测量 一、掌握水准测量原理,高差法和仪高法测定高程的基本公 式。 二、了解DS3级微倾式水准仪的构造和使用。 1.微倾式水准仪有哪些部件组成; 2.各主要部件的作用及其构造; 3.使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视差(产生原因)及消除 4.微倾式水准仪的构造有何特点; 5.掌握水准仪的操作步骤及其方法; 6. 连续水准测量过程中转点的作用、尺垫的使用问题。 7.几个概念:视准轴 水准管轴 视差 圆水准器轴 水准管 分划值、水准仪i角

水准测量原理 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测量两点间高差,从而 由己知点高程推算出未知点高程。 a-后视读数 b-前视读数 前进方向 水 则haB=a-b 水 b 尺 HB=HA+hAB 准尺 水平视线 =H+(a-b) B hAB 高差法 HB HA +a-b H HB=HA+hAB Hi-b 夫大地永准面 仪高法
水准测量原理 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测量两点间高差,从而 由已知点高程推算出未知点高程。 a-后视读数 b-前视读数 则hAB= a-b 大地水准面 hAB A B HA HB=HA+hAB 水平视线 水 准 尺 水 准 a b 尺 前进方向 HB = HA + hAB = HA + (a - b) 高差法 HB = HA +a-b = Hi – b 仪高法

三、掌握水准测量的外业工作。 1.水准路线的布设形式、水准测量的观测、记录和计算; 单一水准路线布设形式: 闭合水准路线、附合水准路线、支水准路线 2.水准测量的检核方法:测站检核、计算检核、成果检核 ①测站检核: 双仪高法 双面尺法 a b 普通水准: 两次高差之差≤6mm a2 b2 ②计算检核:∑a-∑b=∑h ③成果检核:fh≤fh容
三、掌握水准测量的外业工作。 1.水准路线的布设形式、水准测量的观测、记录和计算; 单一水准路线布设形式: 闭合水准路线、附合水准路线、支水准路线 2.水准测量的检核方法:测站检核、计算检核、成果检核 a2 a1 b2 b1 普通水准: 两次高差之差≤6mm ①测站检核: 双仪高法 双面尺法 ②计算检核: ∑a- ∑b=∑h ③成果检核: fh≤fh容

四、熟练掌握水准测量的内业计算。 1.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 普通水准: 2.闭合水准路线内业计算的步骤 f6容=±40VL=±12√n (1)填写观测数据(2)计算高差闭合差。 fh=∑h,若fn≤fh容时,说明符合精度要求,可以进行高差闭 合差的调整;否则,将重新进行观测。 (3)调整高差闭合差 各段高差改正数:Vi=-fh-ni/∑n或Vi=-fhLi/∑L 各段改正高差:hi改=hi+Vi (4)计算待定点的高程 3.附合水准路线内业计算的步骤 计算步骤和闭合水准路线的完全相同,惟有不同的就是高差 闭合差的计算不同; fh=∑h一(H终一H始)
四、熟练掌握水准测量的内业计算。 1.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 2.闭合水准路线内业计算的步骤 (1) 填写观测数据 (2) 计算高差闭合差。 fh=∑h,若fh≤fh容时,说明符合精度要求,可以进行高差闭 合差的调整;否则,将重新进行观测。 (3) 调整高差闭合差 各段高差改正数: Vi=-fh·ni/ ∑n 或Vi=-fh·Li / ∑L 各段改正高差:hi改=hi+ Vi (4) 计算待定点的高程 3.附合水准路线内业计算的步骤 计算步骤和闭合水准路线的完全相同,惟有不同的就是高差 闭合差的计算不同; f h=∑h-(H终-H始) f L n h容 = 40 = 12 普通水准:

五、水准仪的检验和校正 1.掌握水准仪有哪些主要轴线; 2.掌握各主要轴线间应满足什么条件; 3.了解圆水准器轴、望远镜十字丝、水准管轴 的检验与校正方法。 4.了解水准测量误差的来源和注意事项
五、水准仪的检验和校正 1. 掌握水准仪有哪些主要轴线; 2.掌握各主要轴线间应满足什么条件; 3.了解圆水准器轴、望远镜十字丝、水准管轴 的检验与校正方法。 4.了解水准测量误差的来源和注意事项

●水准仪的主要轴、线: 冬视准轴CC 视准轴 冬水准管轴LL 水准管轴 仪器竖轴VW 圆水准器轴L'L' 圆水准器轴 十字丝横丝(中丝) 仪器竖轴 L ●轴线之间应满足的几何条件 &L'L'∥V 横丝⊥V &LL∥CC
⚫ 水准仪的主要轴、线: ❖视准轴CC ❖水准管轴LL ❖仪器竖轴VV ❖圆水准器轴LL ❖十字丝横丝(中丝) ⚫轴线之间应满足的几何条件 ❖LL∥VV ❖横丝⊥VV ❖LL∥CC

第三章角度测量 一、熟练掌握水平角定义、测量原理。 二、了解光学经纬仪的构造; 掌握DJ6型光学经纬仪的读数方法; 经纬仪的使用(仪器的安置方法) 对中(使水平度盘的中心与测站点标志在同一铅垂线上) 整平(使竖轴竖直,水平度盘水平) 盘左、盘右观测可以抵消仪器误差的影响,同时可作为 观测过程中有无错误的检核。 三、熟练掌握经纬仪的使用和测角方法。 1.测回法和方向测回法观测水平角的步骤、记录和计算;
第三章 角度测量 一、熟练掌握水平角定义、测量原理。 二、了解光学经纬仪的构造; 掌握DJ6型光学经纬仪的读数方法; 经纬仪的使用(仪器的安置方法) 对中(使水平度盘的中心与测站点标志在同一铅垂线上) 整平(使竖轴竖直,水平度盘水平) 盘左、盘右观测可以抵消仪器误差的影响,同时可作为 观测过程中有无错误的检核。 三、熟练掌握经纬仪的使用和测角方法。 1.测回法和方向测回法观测水平角的步骤、记录和计算;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测量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9章 施工测量原理与方法.ppt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库)导线测量与计算案例.doc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库)钢尺量距案例.doc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库)水准测量案例.doc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库)水准仪检校案例.doc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库)综合经济挂图案例.doc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库)汇水面积计算案例.doc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测量学试卷一(含答案).doc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测量学试卷二(含答案).doc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测量学试卷三(含答案).doc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测量学试卷四(含答案).doc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测量学试卷五(含答案).doc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测量学试卷六(含答案).doc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测量学试卷七(含答案).doc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测量学试卷八(含答案).doc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测量学试卷九(含答案).doc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测量学试卷十(含答案).doc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名词术语)工程测量基本术语标准(GB50228-96)测量学术语与解释.doc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书)实验1 水准仪认识与普通水准测量.doc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书)实验2 经纬仪认识与角度测量.doc
- 《测量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8章 地形图应用.ppt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书)实验五 四等水准测量.doc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书)实验三 交会定点测量.doc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章节习题,23988)第十章 平整土地测量(习题).doc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章节习题,23988)第九章 地形图基本知识(习题).doc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章节习题,23988)第八章 碎步测量(习题).doc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章节习题,23988)第七章 控制测量(习题).doc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章节习题,23988)第五章 角度测量(习题).doc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章节习题,23988)第四章 水准测量(习题).doc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章节习题,23988)第三章 直线定向(习题).doc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章节习题,23988)第二章 距离测量(习题).doc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章节习题,23988)第一章 绪论(习题).doc
- 《测量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8章 地形图应用.ppt
- 《测量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7章 地形测量.ppt
- 《测量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6章 控制测量.ppt
- 《测量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5章 误差理论基本知识.ppt
- 《测量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4章 距离测量与全站仪.ppt
- 《测量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3章 角度测量.ppt
- 《测量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2章 水准测量.ppt
- 《测量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1章 绪论(同济大学,第四版).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