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章节习题,23988)第八章 碎步测量(习题)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
文档页数:3
文件大小:57.5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章节习题,23988)第八章 碎步测量(习题)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第八章碎部测量8.1试题8.1.1名词解释题(1)碎部测量(2)等高线(3)首曲线(4)等高距(5)等高线平距(6)地物(7)地貌(8)地性线(9)地物特征点(10)地貌特征点8.1.2填空题(1)测定碎部点平面位置的基本方法有:①②:③;:?(2)地形图是的图。(3)地物符号包括以及。地貌符号主要是用来表示的。(4)不依比例尺地物符号在图上的真实点位是:凡是一个几何图形,其点位在:具有底线符号,其点位在:底部为直角形符号,其点位在:由几种几何图形组合成的符号,其点位在与测区(5)测绘地形图时,等高距的大小选择是根据来确定。(6)地貌是指地表面的:在地形图上表示地貌的主要方法是8.1.3是非判断题(1)地形图测绘时,如果要求基本等高距为5m,则内插描绘等高线可以是10m、15m、20m、25m....等,也可以是17m、22m、27m....等。()(2)关于平板仪的分类,目前应分为大、中、小三种,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照准部分的设备不同。()(3)地形测图前的准备工作之一是在图纸上打方格网,对于各种不同的大比例尺测图,其方格边长采用不同的数值。()(4)选择测图的等高距只与比例尺有关。()(5)平面图和地形图的区别在于平面图在图上仅表示地物的平面位置,地形图在图上仅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状态。()()(6)地形图比例尺愈大,表示地形愈详细,其精度愈高。(7)采用小平板仪和经纬仪联合测图法,是将经纬仪安置在测站上,小平板在测站边。()(8)采用经纬仪测绘法进行碎部测图时,一般使用量角器绘图,经纬仪仅用盘左位置观测水平角,因而读数要准确,读至秒。()8.1.4单项选择题(1)辩认等高线是山脊还是山谷,其方法是(a)山脊等高线向外突,山谷等高线向里突;(b)根据示坡线的方向去辩认:(c)山脊等高线突向低处,山谷等高线突向高处:(d)山脊等高线较宽,山谷等高线校窄。(2)在地形测图中,为了测定山顶某一古塔的位置,当不便量距时,可采用:(a)前方交会法;(b)侧方交会法:

第八章 碎部测量 8.1 试题 8.1.1 名词解释题 (1)碎部测量 (2)等高线 (3)首曲线 (4)等高距 (5)等高线平距 (6)地物 (7)地貌 (8)地性线 (9)地物特征点 (10)地貌特征点 8.1.2 填空题 (1)测定碎部点平面位置的基本方法有:①_; ②_;③_;④ _;⑤_。 (2)地形图是_的图。 (3) 地 物 符 号 包 括 _ 、 _ 以 及 _。地貌符号主要是用_来表示的。 (4) 不依比例尺地物符号在图上的真实点位是:凡是一个几何图形,其点位在 _;具有底线符号,其点位在_;底部为直角形符号, 其 点 位 在 _ ; 由 几 种 几 何 图 形 组 合 成 的 符 号 , 其 点 位 在 _。 (5)测绘地形图时,等高距的大小选择是根据_与测区_ _来确定。 (6)地貌是指地表面的_;在地形图上表示地貌的主要方法是 _。 8.1.3 是非判断题 (1)地形图测绘时,如果要求基本等高距为 5m,则内插描绘等高线可以是 10m、15m、 20m、25m.等,也可以是 17m、22m、27m.等。 ( ) (2)关于平板仪的分类,目前应分为大、中、小三种,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照准部 分的设备不同。 ( ) (3)地形测图前的准备工作之一是在图纸上打方格网,对于各种不同的大比例尺测图, 其方格边长采用不同的数值。 ( ) (4)选择测图的等高距只与比例尺有关。 ( ) (5)平面图和地形图的区别在于平面图在图上仅表示地物的平面位置,地形图在图上仅 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状态。 ( ) (6)地形图比例尺愈大,表示地形愈详细,其精度愈高。 ( ) (7)采用小平板仪和经纬仪联合测图法,是将经纬仪安置在测站上,小平板在测站边。 ( ) (8)采用经纬仪测绘法进行碎部测图时,一般使用量角器绘图,经纬仪仅用盘左位置观 测水平角,因而读数要准确,读至秒。 ( ) 8.1.4 单项选择题 (1)辩认等高线是山脊还是山谷,其方法是 (a)山脊等高线向外突,山谷等高线向里突; (b)根据示坡线的方向去辩认; (c)山脊等高线突向低处,山谷等高线突向高处; (d)山脊等高线较宽,山谷等高线校窄。 (2)在地形测图中,为了测定山顶某一古塔的位置,当不便量距时,可采用: (a)前方交会法; (b)侧方交会法;

(c)后方交会法:(d)极坐标法。(3)碎部测量时,对地物应测定其轮廓的转折点,地物凹凸部分在图上小于下列数值可按直线处理:(a)0.4mm(c)0.6mm(d)0.7mm(b)0.5mm(4)测绘1:1000比例尺地形图时平板仪对中误差不得大于下列数值:(b)50mm;(c)10mm;(d)20mm。(a)5mm;8.1.5问答题(1)平板仪分哪几类?平板仪的测站安置工作有哪三项?简述这三项工作的步骤。(2)何谓等高线?等高线可分为几种?试简述之。(3)大比例尺地形测图时,增补测站点常用哪几种方法?试述各种方法适用的条件。(4)小平板与经纬仪配合测图法应如何配合作业?(5)地形测量如何选择地物点和地形点?请抓住要点简述之。(6)(a)测图的准备工作有那几项?(b)简述利用直尺打方格的步骤。(c)如何检查方格?(d)怎样展点并检查展点的正确性?(7)测绘地形图常规方法有哪几种?请比较说明这几种方法的异同及其优缺点。(8)地物符号可以分为哪几种?每一种符号举出两个例子。(9)简述经纬仪测绘法进行测图的主要步骤。8. 1.6 计算题计算下表中各碎部点的水平距离和高差。测站:7仪器高:X=0测站高程:Ha=94.05mi=1.37m竖盘指标差:点尺中丝读初算改正改正水平高程竖盘读数竖直角间数数高差后距离号隔(° ^)(° 1)高差(m)(m)(m)(m)(m)(m)(m)10.6471.5384 1720.7721.3781 5230.3962.3793 5540.8272.078017注:盘左视线水平时竖盘读数为90°视线向上倾斜时竖盘读数减少。8.1.7绘图题按下图(图8-1)所给地形点的高程和地性线的位置(实线为山脊,虚线为山谷)描绘等高线,规定等高距为10m。88.775.684.10807.8

(c)后方交会法; (d)极坐标法。 (3)碎部测量时,对地物应测定其轮廓的转折点,地物凹凸部分在图上小于下 列数值可按直线处理: (a)0.4mm (b)0.5mm (c)0.6mm (d)0.7mm (4)测绘 1:1000 比例尺地形图时,平板仪对中误差不得大于下列数值: (a) 5mm; (b) 50mm; (c) 10mm; (d) 20mm。 8.1.5 问答题 (1)平板仪分哪几类?平板仪的测站安置工作有哪三项?简述这三项工作的步骤。 (2)何谓等高线?等高线可分为几种?试简述之。 (3)大比例尺地形测图时,增补测站点常用哪几种方法?试述各种方法适用的条件。 (4)小平板与经纬仪配合测图法应如何配合作业? (5)地形测量如何选择地物点和地形点?请抓住要点简述之。 (6)(a)测图的准备工作有那几项?(b)简述利用直尺打方格的步骤。(c)如何检查方格?(d) 怎样展点并检查展点的正确性? (7)测绘地形图常规方法有哪几种?请比较说明这几种方法的异同及其优缺点。 (8)地物符号可以分为哪几种?每一种符号举出两个例子。 (9)简述经纬仪测绘法进行测图的主要步骤。 8.1.6 计算题 计算下表中各碎部点的水平距离和高差。 测站:A 测站高程:HA=94.05m 仪器高:i=1.37m 竖盘指标差:x=0 点 号 尺 间 隔 (m) 中丝读 数 (m) 竖盘读数 (°′) 竖直角 (°′) 初算 高差 (m) 改正 数 (m) 改正 后 高差 (m) 水平 距离 (m) 高程 (m) 1 0.647 1.53 84 17 2 0.772 1.37 81 52 3 0.396 2.37 93 55 4 0.827 2.07 80 17 注:盘左视线水平时竖盘读数为 90°视线向上倾斜时竖盘读数减少。 8.1.7 绘图题 按下图(图 8-1)所给地形点的高程和地性线的位置(实线为山脊,虚线为 山谷)描绘等高线,规定等高距为 10m。 56.6 89.2 129.6 81.2 88.6 76.8 109.5 88.7 75.6 84.1 97.8 110.8 66.6 88.6

图8-18.1.8附加题(1)地形测量中,地形控制点的密度和精度是如何确定的?(②)用支导线测定测站点时,已知测图比例尺为1:2000,方向误差为土3',视距相对中误差为1/300,按比例尺在图上确定线段长度的误差为土0.1mm,若支导线边长为100m,求支导线点在图上的点位误差

图 8-1 8.1.8 附加题 (1)地形测量中,地形控制点的密度和精度是如何确定的? (2)用支导线测定测站点时,已知测图比例尺为 1:2000,方向误差为±3′,视距相对中 误差为 1/300,按比例尺在图上确定线段长度的误差为±0.1mm,若支导线边长为 100m,求支导线点在图上的点位误差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