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课程教学实验指导书

《测量学》实验指导书建筑工程学院测绘工程系
《测量学》实验指导书 建筑工程学院测绘工程系

实验一、水准仪认识及普通水准测量(2学时)G1233101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DS3型水准仪各部件的名称及作用。2、练习水准仪的安置、瞄准与读数。3、测定地面两点间的高差。4、掌握等外水准测量观测、记录、计算和检核的方法。5、掌握外水准测量的方法。施测一闭合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的容许值为fh=土40L1/2mm(L为水准路线公里数)6、掌握水准测量的闭合差调整及求出待定点高程。二、仪器与工具DS3型水准仪1台,水准尺1对,尺垫2个。三、方法与步骤(一)水准仪认识1、安置仪器将脚架张开,使其高度适中,架头大致水平,并将脚架踩入土中,然后用连接螺旋将仪器固定在脚架上。2、认识仪器了解仪器各部件的名称及其作用并熟悉其使用方法。同时熟悉水准尺的分划注记。3、粗略整平先对向转动两只脚螺旋,使园水准气泡向中间移动,再转动另一脚螺旋,使气泡移至居中位置。4、瞄准(1)甲立尺于地面某点上,乙松开水准仪制动螺旋,用准星和照门粗瞄水准尺。固定制动螺旋,转用微动螺旋使目标大致位于视场中央。(2)转动目镜进行对光,看清十字丝,再转动望远镜对光螺旋看清物像,如有视差,则应仔细进行物镜对光消除视差。5、精平、读数(1)转动微倾螺旋使符合水准气泡两端影像吻合(成一圆弧状)也称精平。(2)读数:用中丝在水准尺上读取四位读数,即米、分米、厘米及毫米位,读数时应
实验一、水准仪认识及普通水准测量(2 学时)G1233101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 DS3 型水准仪各部件的名称及作用。 2、练习水准仪的安置、瞄准与读数。 3、测定地面两点间的高差。 4、掌握等外水准测量观测、记录、计算和检核的方法。 5、掌握外水准测量的方法。施测一闭合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的容许值为 fh=± 40L^1/2mm(L 为水准路线公里数) 6、掌握水准测量的闭合差调整及求出待定点高程。 二、仪器与工具 DS3 型水准仪 1 台,水准尺 1 对,尺垫 2 个。 三、方法与步骤 (一)水准仪认识 1、安置仪器 将脚架张开,使其高度适中,架头大致水平,并将脚架踩入土中,然后用连接螺旋将 仪器固定在脚架上。 2、认识仪器 了解仪器各部件的名称及其作用并熟悉其使用方法。同时熟悉水准尺的分划注记。 3、粗略整平 先对向转动两只脚螺旋,使园水准气泡向中间移动,再转动另一脚螺旋,使气泡移至 居中位置。 4、瞄准 (1)甲立尺于地面某点上,乙松开水准仪制动螺旋,用准星和照门粗瞄水准尺。固定 制动螺旋,转用微动螺旋使目标大致位于视场中央。 (2)转动目镜进行对光,看清十字丝,再转动望远镜对光螺旋看清物像,如有视差, 则应仔细进行物镜对光消除视差。 5、精平、读数 (1)转动微倾螺旋使符合水准气泡两端影像吻合(成一圆弧状)也称精平。 (2)读数:用中丝在水准尺上读取四位读数,即米、分米、厘米及毫米位,读数时应

先估出毫米数,然后按米、分米、厘米及毫米读出四位数。6、测定地面两点间的高差(1)在地面选定A、B两个较坚固的点。(2)在A、B两点之间安置水准仪,仪器至A、B两点的距离大致相等(3)竖立水准尺于点A上,瞄准水准尺,精平后读数此为后视读数,记入表中。(4)再将水准尺立于B点,瞄准水准尺,精平后读取前视读数,记入表中。(5)计算A、B两点的高差,记入表中。HaB=后视读数一前视读数(二)普通水准测量1、拟定施测路线,选定一固定点A作为起始点。2、置仪器于距起始点A一定距离的测点1,粗平仪器,使圆水准气泡居中,一尺立于A点,在拟定的路线前进方向的地方选定转点TP1,踩紧尺垫将另一尺立于其上。3、瞄准A点上的水准尺,精平、读取后视读数,并记入记录表中,调转望远镜瞄准TP1上的水准尺,精平,读取前视读数记入表中。4、升高(或降低)仪器一次,重复步骤3。5、计算高差,要求两次仪器高测得高差不差不大于,然后求平均值填入记录表中。6、仪器迁至第II站继续观测,此时TP1上1站的前视尺变为II站的后视尺,A点的后视尺推至前进方向的TP2上,变为II站的前视尺,并按第1站施测方法观测,然后依次设站观测一圈至起点A。7、按7=h计算高差闭合差,若超过容许值则应重新施测。8、调整高差闭合差,计算各待定点的高程。四、注意事项1、组长要认真负责,合理安排,各组成员之间应团结协作,密切配合,各组员要服从组长领导;2、实验过程中各项工作(观测、记录、计算)必须遵守有关规范、规程,切不可蛮干;3、注意保护仪器、工具,在实验过程中架好的仪器、工具必须有人看护,不得让他人乱动仪器,损坏仪器照章赔偿。注意仪器应轻拿、轻放,不得把仪器放置到自行车上,不得脚踩和坐仪器箱、不得让仪器暴晒或受潮。4、严格遵守纪律,爱护公物,借还仪器要严格遵守实验室的有关规定。5、在每次读数之前,应使水准管气泡居中,读数前必须消除视差
先估出毫米数,然后按米、分米、厘米及毫米读出四位数。 6、测定地面两点间的高差 (1)在地面选定 A、B 两个较坚固的点。 (2)在 A、B 两点之间安置水准仪,仪器至 A、B 两点的距离大致相等。 (3)竖立水准尺于点 A 上,瞄准水准尺,精平后读数此为后视读数,记入表中。 (4)再将水准尺立于 B 点,瞄准水准尺,精平后读取前视读数,记入表中。 (5)计算 A、B 两点的高差,记入表中。HAB=后视读数—前视读数 (二)普通水准测量 1、拟定施测路线,选定一固定点 A 作为起始点。 2、置仪器于距起始点 A 一定距离的测点 1,粗平仪器,使圆水准气泡居中,一尺立于 A 点,在拟定的路线前进方向的地方选定转点 TP1,踩紧尺垫将另一尺立于其上。 3、瞄准 A 点上的水准尺,精平、读取后视读数,并记入记录表中,调转望远镜瞄准 TP1 上的水准尺,精平,读取前视读数记入表中。 4、升高(或降低)仪器一次,重复步骤 3。 5、计算高差,要求两次仪器高测得高差不差不大于,然后求平均值填入记录表中。 6、仪器迁至第 II 站继续观测,此时 TP1 上 1 站的前视尺变为 II 站的后视尺,A 点的后 视尺推至前进方向的 TP2 上,变为 II 站的前视尺,并按第 1 站施测方法观测,然后依次设站 观测一圈至起点 A。 7、按 计算高差闭合差,若超过容许值则应重新施测。 8、调整高差闭合差,计算各待定点的高程。 四、注意事项 1、组长要认真负责,合理安排,各组成员之间应团结协作,密切配合,各组员要服从 组长领导; 2、实验过程中各项工作(观测、记录、计算)必须遵守有关规范、规程,切不可蛮干; 3、注意保护仪器、工具,在实验过程中架好的仪器、工具必须有人看护,不得让他人 乱动仪器,损坏仪器照章赔偿。注意仪器应轻拿、轻放,不得把仪器放置到自行车上,不得 脚踩和坐仪器箱、不得让仪器暴晒或受潮。 4、严格遵守纪律,爱护公物,借还仪器要严格遵守实验室的有关规定。 5、在每次读数之前,应使水准管气泡居中,读数前必须消除视差

6、应使前后视距大致相等。7、在已知点和待定点上不能放置尺垫,但转点必须用尺垫,在仪器迁站时,前视点的尺垫不能移动水准仪认识与读数记录格式:、第日期:第周、星期节课地点:小组分工:水准尺读数水准尺读数测测点号点号站站前视后视后视前视AH4IBcJtKD.......EL36MF评阅:日期:
6、应使前后视距大致相等。 7、在已知点和待定点上不能放置尺垫,但转点必须用尺垫,在仪器迁站时,前视点的 尺垫不能移动 水准仪认识与读数 记录格式: 日期: 第 周、星期 、第 节课 地点: 小组分工: 测 站 点号 水准尺读数 测 站 点号 水准尺读数 后视 前视 后视 前视 1 A - 4 H - B - I - 2 C - 5 J - D - K - 3 E - 6 L - F - M - 评阅: 日期:

普通水准测量记录格式:第日期:节课周、星期、第地点:小组分工:水准尺读数测点号高差平均高差改正后高差高程备注站后视前视A10.0001TP.1--..TP.1----2TP.2.--TP.23TP.3orrrTP.3-----4A10.000---Z后=Z前=Zh=Z后-2前=(后-前)=评阅:日期:
普通水准测量记录格式: 日期: 第 周、星期 、第 节课 地点: 小组分工: 测 站 点号 水准尺读数 高差 平均高差 改正后高差 高程 备注 后视 前视 1 A - 10.000 TP.1 - 2 TP.1 - TP.2 - 3 TP.2 - TP.3 - 4 TP.3 - A - 10.000 Σ后= Σ前= Σ后-Σ前= (Σ后-Σ前)= Σh= 评阅: 日期:

实验二、经纬仪认识及角度观测(2学时)G1233102一、目的和要求1、了解DJ6型光学经纬仪各部件的名称及作用。2、练习经纬仪对中,瞄准与读数的方法,掌握基本操作要领。3、要求整平误差小于一格。4、掌握用DJ6光学经纬仪按测回法观测水平角、竖直角的方法及工作程序。5、掌握测回法观测水平角的记录、计算方法和各项限差要求。二、仪器与工具DJ6型光学经纬仪1台,木桩1根,测钎2根,记录板1块。三、方法与步骤(一)经纬仪认识1、经伟仪的安置(1)在地面打一木桩,桩顶钉一小钉或划十字作为测站点。(2)松开三脚架,安置于测站上,使高度适当,架头大致水平,挂上垂球,移动三脚架,使垂球尖大致对准测站点,踩紧三脚架,(或用光学对中器对中)。(3)打开仪器箱,双手握住仪器支架,将仪器从箱中取出,置于架头上,一手紧握支架,一手拧紧连接螺旋。(4)略微松开连接螺旋,两手扶住基座,在架头上平移仪器,使垂球尖准确对准测站点,再拧紧连接螺旋。(5)松开水平制动螺旋,转动照准部,使水准管平行于任意一对脚螺旋的连线,两手以相反的方向,同时转动脚螺旋,使气泡居中,注意移动的方向与左手拇指转动方向一致。(6)将仪器绕竖轴转动90°,使水准管垂直于原来两脚螺旋的连线,转动第三只脚螺旋,使气泡居中。(7)重复上述步骤(5)、(6)直到仪器转到任何方向,气泡中心不偏离水准管零点一格为止。2、瞄准目标(1)将望远镜对向天空,转动目镜使十字丝清晰。(2)用望远镜上的概略瞄准器瞄准目标,再从望远镜中观看,若目标位于视场内,可固定望远镜制动螺旋和水平微动螺旋。(3)转动物镜对光螺旋,使目标影像清晰,再调节望远镜和照准部微动螺旋,在靠近
实验二、经纬仪认识及角度观测(2 学时)G1233102 一、目的和要求 1、了解 DJ6 型光学经纬仪各部件的名称及作用。 2、练习经纬仪对中,瞄准与读数的方法,掌握基本操作要领。 3、要求整平误差小于一格。 4、掌握用 DJ6 光学经纬仪按测回法观测水平角、竖直角的方法及工作程序。 5、掌握测回法观测水平角的记录、计算方法和各项限差要求。 二、仪器与工具 DJб型光学经纬仪 1 台,木桩 1 根,测钎 2 根,记录板 1 块。 三、方法与步骤 (一)经纬仪认识 1、经伟仪的安置 (1)在地面打一木桩,桩顶钉一小钉或划十字作为测站点。 (2)松开三脚架,安置于测站上,使高度适当,架头大致水平,挂上垂球,移动三脚 架,使垂球尖大致对准测站点,踩紧三脚架,(或用光学对中器对中)。 (3)打开仪器箱,双手握住仪器支架,将仪器从箱中取出,置于架头上,一手紧握支 架,一手拧紧连接螺旋。 (4)略微松开连接螺旋,两手扶住基座,在架头上平移仪器,使垂球尖准确对准测站 点,再拧紧连接螺旋。 (5)松开水平制动螺旋,转动照准部,使水准管平行于任意一对脚螺旋的连线,两手 以相反的方向,同时转动脚螺旋,使气泡居中,注意移动的方向与左手拇指转动方向一致。 (6)将仪器绕竖轴转动 90°,使水准管垂直于原来两脚螺旋的连线,转动第三只脚螺 旋,使气泡居中。 (7)重复上述步骤(5)、(6)直到仪器转到任何方向,气泡中心不偏离水准管零点 一格为止。 2、瞄准目标 (1)将望远镜对向天空,转动目镜使十字丝清晰。 (2)用望远镜上的概略瞄准器瞄准目标,再从望远镜中观看,若目标位于视场内,可 固定望远镜制动螺旋和水平微动螺旋。 (3)转动物镜对光螺旋,使目标影像清晰,再调节望远镜和照准部微动螺旋,在靠近

十字丝中心位置,纵丝平分目标(或将目标夹在双丝中间)。(4)眼晴左、右微微移动。检查有无视差,如有,转动物镜对光螺旋消除。3、读数(1)打开反光镜,调节反光镜使读数窗亮度适当,旋转读数显微镜的目镜,看清读数窗分划,仔细区分水平度盘读数窗及测微尺最小格值。(2)使用分微尺读数:度数由位于分微尺中的刻划标记读出,小于1°的数值,以分微尺零刻线作为指标线在分微尺上读取,估读到0.1:。(3)盘左瞄准一目标读出水平度盘读数,纵转望远镜,盘右再瞄准该目标,读数,两次读数之差约为180°,从此检验读数是否正确,每人按上述步骤瞄准三个目标进行三组读数。应交成果:水平度盘的读数练习记入下表中。日期:第、第节课周、星期地点:小组分工:测水平度盘度读数目标竖盘位置站A盘左BA盘右B评阅:日期:(二)、角度测量在测站点上安置仪器,在距测站一定距离(50m左右)不同方向上选择或树立目标A、B。1、测回法测水平角:对中、整平仪器后,每人对两个目标,按测回法进行观测。测回法一测回操作程序为:(1)盘左:瞄准左目标(如A),读数为a,记录(表3-5-1);转动照准部瞄准右目标(如B);读数为b,记录。则β左=b一a。此为上半测回。(2)盘右位置:瞄准右目标(如B),读数为b,逆转照准部瞄准左目标(如A):读数为a并记录。则β右=b一a。此为下半测回。(3)当β左一β右≤土40”时,则成果合格。取上、下半测回角值的均值作为该角一测回角值。(4)换1人按同样方法继续观测该角度
十字丝中心位置,纵丝平分目标(或将目标夹在双丝中间)。 (4)眼睛左、右微微移动。检查有无视差,如有,转动物镜对光螺旋消除。 3、读数 (1)打开反光镜,调节反光镜使读数窗亮度适当,旋转读数显微镜的目镜,看清读数 窗分划,仔细区分水平度盘读数窗及测微尺最小格值。 (2)使用分微尺读数:度数由位于分微尺中的刻划标记读出,小于 1°的数值,以分微 尺零刻线作为指标线在分微尺上读取,估读到 0.1′。 (3)盘左瞄准一目标读出水平度盘读数,纵转望远镜,盘右再瞄准该目标,读数,两 次读数之差约为 180°,从此检验读数是否正确,每人按上述步骤瞄准三个目标进行三组读 数。应交成果:水平度盘的读数练习记入下表中。 日期: 第 周、星期 、第 节课 地点: 小组分工: 测 站 目 标 竖盘位置 水平度盘度读数 ° ′ ″ 0 A 盘左 B A 盘右 B 评阅: 日期: (二)、角度测量 在测站点上安置仪器,在距测站一定距离(50m 左右)不同方向上选择或树立目标 A、B。 1、测回法测水平角:对中、整平仪器后,每人对两个目标,按测回法进行观测。 测回法一测回操作程序为: (1)盘左:瞄准左目标(如 A),读数为 a,记录(表 3-5-1);转动照准部瞄准右目 标(如 B);读数为 b,记录。则β左=b-a。此为上半测回。 (2)盘右位置:瞄准右目标(如 B),读数为 b,逆转照准部瞄准左目标(如 A);读 数为 a 并记录。则β右=b-a。此为下半测回。 (3)当β左-β右≤±40″时,则成果合格。取上、下半测回角值的均值 作为该角 一测回角值。 (4)换 1 人按同样方法继续观测该角度

(5)为消除度盘刻划不均匀误差的影响,每测回水平度盘度数变化180°/n(n为测回数)2.竖直角观测(1)在实验场地安置经纬仪,进行对中、整平,每人选一个目标。转动望远镜,观察竖盘读数的变化规律。写出竖直角及竖盘指标差的计算公式。(2)盘左瞄准目标,用十字丝中横丝切于目标顶端,转动竖盘指标水准管微动螺旋:使指标水准管气泡居中,读取竖盘读数L,计算竖直角αL,αL=90-L(3)盘右同法观测读取竖盘读数R,计算竖直角值αR,,aR=R-270(4)计算一测回竖盘指标差及竖直角平均值。其公式为1(α+R)C=-2竖直角公式1(CR-C)2竖盘指标差公式四、注意事项1、第一测回,起始方向盘左应将度盘配置在“0”度附近。2、随时注意水准管气泡是否居中。3、观测过程中,同一测回上下半测回之间一般不允许重新整平,确有必要时(如照准部水准管气泡偏离居中位置大于1格)则重新整平后需要重测该测回。不同测回之间允许在测回间重新整平仪器。4、记录员听到观测员读数后应向观测员回报,经观测员默许后方可记入手薄,以防听错而记错。5、测回间盘左零方向的水平度盘读数应变动180°/n(n为测回数)。本次实验测回数n=小组成员数。应交成果:记录表中项目应填写完整。水平角观测记录:
(5)为消除度盘刻划不均匀误差的影响,每测回水平度盘度数变化 180°/n (n 为测 回数) 2.竖直角观测 (1)在实验场地安置经纬仪,进行对中、整平,每人选一个目标。转动望远镜,观察 竖盘读数的变化规律。写出竖直角及竖盘指标差的计算公式。 (2)盘左 瞄准目标,用十字丝中横丝切于目标顶端,转动竖盘指标水准管微动螺旋, 使指标水准管气泡居中,读取竖盘读数 L,计算竖直角αL,αL=90-L (3)盘右 同法观测读取竖盘读数 R,计算竖直角值αR,αR=R-270 (4)计算一测回竖盘指标差及竖直角平均值。其公式为 竖直角公式 竖盘指标差公式 四、注意事项 1、第一测回,起始方向盘左应将度盘配置在“0”度附近。 2、随时注意水准管气泡是否居中。 3、观测过程中,同一测回上下半测回之间一般不允许重新整平,确有必要时(如照准部 水准管气泡偏离居中位置大于 1 格)则重新整平后需要重测该测回。不同测回之间允许在测 回间重新整平仪器。 4、记录员听到观测员读数后应向观测员回报,经观测员默许后方可记入手薄,以防听错 而记错。 5、测回间盘左零方向的水平度盘读数应变动 180°/n (n 为测回数)。本次实验测回数 n=小组成员数。 应交成果:记录表中项目应填写完整。 水平角观测记录:

、第节课日期:第周、星期地点:小组分工:角值测目竖盘水平度盘度读数平均角值各测回平均角值回位置标A左B10A右BA左B20A右B
日期: 第 周、星期 、第 节课 地点: 小组分工: 测 回 目 标 竖盘 位置 水平度盘度读数 角值 平均角值 各测回平均角值 ° ′ ″ ° ′ ″ ° ′ ″ 1 O A 左 B A 右 B 2 O A 左 B A 右 B

竖直角观测记录第、第节课日期:周、星期地点:小组分工:一测回竖直指标差竖角半测回竖直竖盘读数a左-a右盘角备测目a左-a右2位2注站标置左A右左0右B右
竖直角观测记录: 日期: 第 周、星期 、第 节课 地点: 小组分工: 测 站 目 标 竖 盘 位 置 竖盘读数 半测回竖直 角 一测回竖直 角 a 左-a 右 2 指标差 a 左-a 右 2 备 注 ° ′ ″ ° ′ ″ ° ′ ″ ° ′ ″ O A 左 右 B 左 右 右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测量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1章 绪论(同济大学,第四版).ppt
- 《测量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2章 水准测量.ppt
- 《测量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3章 角度测量.ppt
- 《测量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4章 距离测量与全站仪.ppt
- 《测量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5章 误差理论基本知识.ppt
- 《测量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6章 控制测量.ppt
- 《测量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7章 地形测量.ppt
- 《测量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8章 地形图应用.ppt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章节习题,23988)第一章 绪论(习题).doc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章节习题,23988)第二章 距离测量(习题).doc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章节习题,23988)第三章 直线定向(习题).doc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章节习题,23988)第四章 水准测量(习题).doc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章节习题,23988)第五章 角度测量(习题).doc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章节习题,23988)第七章 控制测量(习题).doc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章节习题,23988)第八章 碎步测量(习题).doc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章节习题,23988)第九章 地形图基本知识(习题).doc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章节习题,23988)第十章 平整土地测量(习题).doc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书)实验三 交会定点测量.doc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书)实验五 四等水准测量.doc
- 《测量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8章 地形图应用.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