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北京大学:《量子光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12章 量子信息简介(Quantum teleportation)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DF
文档页数:35
文件大小:1.23M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一、EPR佯谬 二、纠缠态 (Entangled state) 三、量子比特 四、量子比特门 五、简单量子线路 六、量子隐形传态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第十二章量子信息简介一、EPR伴谬二、纠缠态(Entangled state)三、量子比特四、量子比特门五、简单量子线路六、量子隐形传态(Quantum teleportation

第十二章 量子信息简介 一、EPR佯谬 二、纠缠态 (Entangled state) 三、量子比特 四、量子比特门 五、简单量子线路 六、量子隐形传态 (Quantum teleportation)

一、EPR谬>1935年,A.Einstein,B.Podolsky和N.Rosen提出基于量子态间关联的局域性理论,指出量子力学几率理论是不完备的>这里需要声明一下,在非局域的纠缠态的框架下以及实验支持下(2022年诺贝尔奖),EPR已不是伴谬,也就是说EPR的说法是不对的,即伴谬已解决,量子纠缠的概念正是在解决这个伴谬的过程中诞生的>这个伴谬是怎么说的呢?这里我们采用1954年D.Bohm给出的EPR伴谬表述,他提出的EPR思想实验如下:H9a。两组分系统,两个自旋1/2的粒子(Hg2分子),在=0时刻处于总自旋为0的束缚态|山12,然后光解Hg2分子,但是不引入任何角动量到体系中(总自旋为0可以保持不变),那么这两个粒子自由地向实验室两个相反方向运动3

3 一、EPR佯谬 ➢ 1935年,A. Einstein, B. Podolsky和N. Rosen提出基于量子态间关联的局域 性理论,指出量子力学几率理论是不完备的 ➢ 这里需要声明一下,在非局域的纠缠态的框架下以及实验支持下(2022年 诺贝尔奖),EPR已不是佯谬,也就是说EPR的说法是不对的,即佯谬已 解决,量子纠缠的概念正是在解决这个佯谬的过程中诞生的 ➢ 这个佯谬是怎么说的呢?这里我们采用1954年D. Bohm给出的EPR佯谬表 述,他提出的EPR思想实验如下: a. 两组分系统,两个自旋1/2的粒子(Hg2分子),在t=0时刻处于总自旋 为0的束缚态 𝜓12 ,然后光解Hg2分子,但是不引入任何角动量到体系中 (总自旋为0可以保持不变),那么这两个粒子自由地向实验室两个相反方向 运动

b.在t1,由于自旋守恒,则此时第二个粒子一定自旋,向下1)2(这里隐含了非局域性粒子1粒子2自旋向上自旋向下

4 b. 在t < 0时刻,体系的自旋量子态为 𝜓12 = 1 2 ( ↑ 1 ↓ 2 − ↓ 1 ↑ 2) ① 若测量到第一个粒子的自旋𝜎ො𝑧向上 ↑ 1,由于自旋守恒, 则此时第二个粒子一定自旋𝜎ො𝑧向下 ↓ 2 (这里隐含了非局域性)

②另一个方面,粒子1与粒子2已经相互远离,由于二者之间的关联是局域的,也就是说这时粒子1和粒子2之间已经没有关联了。若测量粒子2就可以得到粒子2的自旋x分量(6x)粒子1粒子2自旋一x自旋x③对于同一个粒子2,由于[6z,6x]=2≠0,因此z,不能同时知道,不然违背了量子力学5

5 ② 另一个方面,粒子1与粒子2已经相互远离,由于二 者之间的关联是局域 的,也就是说这时粒子1和粒子2之 间已经没有关联了。若测量粒子2就可以得到粒子2的自旋 x分量(𝜎ො𝑥) ③对于同一个粒子2,由于 𝜎ො𝑧 , 𝜎ො𝑥 = 2𝑖𝜎ො𝑦 ≠ 0,因 此𝜎ො𝑧 , 𝜎ො𝑥不能同时知道,不然违背了量子力学

>解释EPR谬:问题就出在以上的②,因为粒子1和粒子2之间的关联是非局域的,即粒子1与粒子2的自旋态形成纠缠态T[山12) =言(/↑)1//)2 -[/)1/↑)2)P>当我们测量到粒子1处于|个1态后,粒子2的波包就势缩在!)2,这种关联是非局域的;反之,若粒子1处于I1)1,粒子2的波包就缩在/↑)2°6

6 ➢ 解释EPR佯谬:问题就出在以上的②,因为粒子1 和粒子2之间的关联是非局域 的,即粒子1与粒子2 的自旋态形成纠缠态 𝜓12 = 1 2 ( ↑ 1 ↓ 2 − ↓ 1 ↑ 2) ➢ 当我们测量到粒子1处于 ↑ 1态后,粒子2的波包就坍 缩在 ↓ 2,这种关联是非局域的;反之,若粒子1处于 ↓ 1,粒子2的波包就坍缩在 ↑ 2

约化密度矩阵>由约化密度矩阵理解复合体系A+B的期望值。对于算符O,求它在B系统中的期望值有(Q) = TrB(PB Q) with PB = TrA(PAB)其中A系统对应粒子1,B系统对应粒子2。下面计算复合体系总自旋为零的态对应的约化密度矩阵pB和pBn。考虑下面的两个态1[12】:(/↑)1//)2 — [/)1/↑)2)V21(I+>1/-)2 一 [-)1/+)2)Φ12)2其中{±)=(I↑)±))

7 约化密度矩阵 ➢ 由约化密度矩阵理解复合体系A+B的期望值。对于算符𝑄෠,求它 在B系统中的期望值有 𝑄෠ = TrB 𝜌ො𝐵 𝑄෠ with 𝜌ො𝐵 = TrA(𝜌ොAB) 其中A系统对应粒子1,B系统对应粒子2。下面计算复合体系总自旋 为零的态对应的约化密度矩阵 𝜌ොBI和𝜌ොBΠ。考虑下面的两个态 𝜓12 = 1 2 ↑ 1 ↓ 2 − ↓ 1 ↑ 2 𝜙12 = 1 2 + 1 − 2 − − 1 + 2 其中 ± = 1 2 ↑ ± ↓

(自己算一个)>对应的复合体系密度矩阵为=[山12《山12l,P = |Φ12Φ12l则PBI = TrA(pr)= (pi/) + (pi/)1=1(1212/↑)1+ 1(1212//)1(II)22(/ + I)22(↑I)1)9), I1)=(h)其中:I)=(8

8 ➢ 对应的复合体系密度矩阵为 (自己算一个) 𝜌ොI = 𝜓12 𝜓12 , 𝜌ොΠ = 𝜙12 𝜙12 则 𝜌ොBI = TrA 𝜌ොI = 1 ↑ 𝜌ොI ↑ 1 + 1 ↓ 𝜌ොI ↓ 1 = 1 ↑ 𝜓12⟩⟨𝜓12 ↑ 1 + 1 ↓ 𝜓12⟩⟨𝜓12 ↓ 1 = 1 2 ↓ 22 ↓ + ↑ 22 ↑ = 1 2 1 0 0 1 其中: ↓ = 0 1 , ↑ = 1 0

PBI = TrA(P)= 1(+Ip/+)1 + 1(-Ipμ/-)1= 1(+/Φ12)Φ12/+)1 + 1(-|Φ12)12/-)1(I-)22(-/ + I+)22(+D)01.2(01PBI=PB说明量子力学内在自洽性9

9 𝜌ොBΠ = TrA 𝜌ොΠ = 1 + 𝜌ොΠ + 1 + 1 − 𝜌ොΠ − 1 = 1 + 𝜙12⟩⟨𝜙12 + 1 + 1 − 𝜙12⟩⟨𝜙12 − 1 = 1 2 ( − 22 − + + 22 + ) = 1 2 1 0 0 1 𝜌ො𝐵𝐼 = 𝜌ො𝐵𝛱说明量子力学内在自洽性

二、纠缠态Entangledstate(两体或以上)纠缠态的定义考虑由单体系统A和系统B组成的两体系统,系统A、B各自有一套力学量完全集CnIn)A, B→[v)B,l)B=Culv)BA→ [n)A,[)A =n2>若两体系统的波函数(或者密度矩阵)不能够写成两个单体系统的波函数(或者密度矩阵)的直积形式,即)AB l)A I)BOrPAB PA PB则I山)AB(或者PAB)对应的量子态称为两体系统的纠缠态>上述纠缠态的定义可以扩展到多体系统10

10 二、纠缠态 Entangled state(两体或以上) 纠缠态的定义 ➢ 考虑由单体系统A和系统B组成的两体系统,系统A、B各自 有一套力学量完全集 A → 𝑛 𝐴, 𝜓 𝐴 = ෍ 𝑛 𝐶𝑛 𝑛 𝐴 , B → 𝜈 𝐵, 𝜓 𝐵 = ෍ 𝜈 𝐶𝜈 𝜈 𝐵 ➢ 若两体系统的波函数(或者密度矩阵)不能够写成两个单体 系统的波函数(或者密度矩阵)的直积形式,即 𝜓 𝐴𝐵 ≠ 𝜓 𝐴 ⊗ 𝜓 𝐵 or 𝜌ො𝐴𝐵 ≠ 𝜌ො𝐴 ⊗ 𝜌ො𝐵 则 𝜓 𝐴𝐵(或者𝜌ො𝐴𝐵)对应的量子态称为两体系统的纠缠态 ➢ 上述纠缠态的定义可以扩展到多体系统

纠缠态的例子>以自旋为1/2的粒子为例,粒子A自旋向上态为|↑)A,自旋向下态为!)A;粒子B自旋向上态为|↑)B,自旋向下态为|I)B>A粒子和B粒子构成两体系统有下列四个纠缠态:(I/T)AII)B± (\)AIT)B)V2AF1(IT)AIT)B ±(\)AI/)B)2T这四个纠缠态被称为Bell基也被称为EPR态,EPR对11

11 纠缠态的例子 ➢ 以自旋为1/2的粒子为例,粒子A自旋向上态为 ↑ 𝐴,自旋向 下态为 ↓ 𝐴;粒子B自旋向上态为 ↑ 𝐵,自旋向下态为 ↓ 𝐵 ➢ A粒子和B粒子构成两体系统有下列四个纠缠态: 𝜓 ± 𝐴𝐵 = 1 2 ↑ 𝐴 ↓ 𝐵 ± ↓ 𝐴 ↑ 𝐵 𝜙 ± 𝐴𝐵 = 1 2 ↑ 𝐴 ↑ 𝐵 ± ↓ 𝐴 ↓ 𝐵 ➢ 这四个纠缠态被称为Bell基 也被称为EPR态、EPR对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