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与可靠性》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十三讲 过程质量控制原理及应用(3/4)

课程名称:《质量管理与可靠性》第13讲次第六章过程质量控制原理及应用授课题目6.3控制图原理及应用本讲目的要求及重点难点:[目的要求](1)计点值控制图的使用与绘制(2)计件值控制图的使用与绘制[重点]计件值控制图的使用与绘制。[难点]计件值控制图的使用与绘制内容[本讲课程的内容]第六章过程质量控制原理及应用6.3控制图原理及应用6.3.3计数值控制图一、计数值控制图这类控制图中的控制对象是质量数据中的计数值,如纺织品瑕站数、铸件气孔数、单位喷漆面积上的斑点书、不合格频率等。计数值控制图分为计件值控制图和计点值控制图。1、计件值控制图不合格品数控制图(P)设生产过程稳定,产品的不合格品率为p,如果样本大小为n,则Pn为样本的不合格数。如果生产过程或工序没发生变化或处于受控状态,则样本中的不合格数或不合格率变动不大。若不合格数或不合格率变动较大,超过事先确定的控制界限时,就表明生产过程或工序处于异常,需要进行工艺调整。通常n>=50,样本中不合格品数在1-5个范围内,由概率分布可知,大小为n的样本中实际不合格品数是服从二项分布的随机变量,如图所示:当样本b(k,n,p)为n时,总体的不合格品率为p,则在样本n中抽到k个不合格品的概率为b(k,n,p)。当P较小,而n足够大时,不合格品数和不合格品率接近服从正态分布N(np,np(1-p)),所以有: =/np(1-p)μ=np因此控制图的控制界限为:UCL=np+ 3 /np(1-p)LCL=np-3/np(1-p)CL=np通常总体的不合格品率p是未知的,一般用K个样本的不合格品率的平均值p估计p:P-A+A+A++P1ZPkk台所以:P=P
课程名称:《质量管理与可靠性》 第 13 讲次 授课题目 第六章 过程质量控制原理及应用 6.3 控制图原理及应用 本讲目的要求及重点难点: 目的要求] (1) 计点值控制图的使用与绘制 (2) 计件值控制图的使用与绘制 [重点] 计件值控制图的使用与绘制。 [难点] 计件值控制图的使用与绘制 内 容 [本讲课程的内容] 第六章 过程质量控制原理及应用 6.3 控制图原理及应用 6.3.3 计数值控制图 一、计数值控制图 这类控制图中的控制对象是质量数据中的计数值,如纺织品瑕玷数、铸件气孔数、单位喷 漆面积上的斑点书、不合格频率等。计数值控制图分为计件值控制图和计点值控制图。 1、 计件值控制图 不合格品数控制图( Pn ) 设生产过程稳定,产品的不合格品率为 p,如果样本大小为 n,则 Pn 为样本的不合格数。 如果生产过程或工序没发生变化或处于受控状态,则样本中的不合格数或不合格率变动不大。 若不合格数或不合格率变动较大,超过事先确定的控制界限时,就表明生产过程或工序处于异 常,需要进行工艺调整。 通常 n>=50,样本中不合格品数在 1-5 个范围内,由概率分布可知,大小为 n 的样本中实 际不合格品数是服从二项分布的随机变量,如图所示:当样本 b(k,n,p)为 n 时,总体的 不合格品率为 p,则在样本 n 中抽到 k 个不合格品的概率为 b(k,n,p)。当 P 较小,而 n 足 够大时,不合格品数和不合格品率接近服从正态分布 N(np,np(1-p)),所以有: = np = np(1− p) 因此控制图的控制界限为: CL=np UCL= np + 3 np(1− p) LCL= np − 3 np(1− p) 通常总体的不合格品率 p 是未知的,一般用 K 个样本的不合格品率的平均值 p 估计 p: = = + + + + = k j j k P k k P P P P P 1 1 2 3 . 1 所以: P = P

内容所以不合格品数控制图控制界限为CL=n PUCL=np+3/np(1-p)LCL=np-3/np(1-p)当为负值值时无下限。(2)不合格品率控制图(P图)当样本含量固定时,由不合格品数控制图可得控制界限:1-CL= P=p(1- p)UCL=p+3 Nn1-LCL= p-3,/=p(1- p)Vn说明上述控制界限中的n值是固定的,控制界限是确定值,当各组的n值有变化时,其控制限也是变化的,如下图所示:2、计点值控制图()(1)缺陷控制图(c图)C控制图的控制对象是一定单位(如长度、面积和体积)n上面的缺陷数,如:定长度的金属线上的症点数,一个铸件上的气孔数,一台机器装好后发现的故障数等。C控制图是通过对产品上面的缺陷数来控制产品质量。产品上面的缺陷数的分布一般是服从泊松分布的,即:P(x)=e-nu*其中u为分布平均值x!当u足够大时,泊松分布可近似于正态分布,其标准差为u,所以有N(u,Vu),从一批稳定状态下生产的大量产品中随机抽取样本,若以C,C...CR表示样本中个样本的缺陷数2eC==lR当c有一定大小时(c=1~5),则缺陷数的分布服从近似的正态分布N(c,Vc)所以有控制界限:LCL=c-3VeUCL=C+3/cCL= Ci
内 容 所以不合格品数控制图控制界限为 CL=n P UCL= n p + 3 n p(1− p) LCL= n p − 3 n p(1− p) 当为负值值时无下限。 (2)不合格品率控制图( P 图) 当样本含量固定时,由不合格品数控制图可得控制界限: CL= P UCL= (1 ) 1 3 p p n p + − LCL= (1 ) 1 3 p p n p − − 说明上述控制界限中的 n 值是固定的,控制界限是确定值,当各组的 n 值有变化 时,其控制限也是变化的,如下图所示: 2、 计点值控制图() (1) 缺陷控制图(c 图) C 控制图的控制对象是一定单位(如长度、面积和体积)n 上面的缺陷数,如: 一定长度的金属线上的疵点数,一个铸件上的气孔数,一台机器装好后发现的故 障数等。C 控制图是通过对产品上面的缺陷数来控制产品质量。 产品上面的缺陷数的分布一般是服从泊松分布的,即: P( )= ! u e −u 其中 u 为分布平均值 当 u 足够大时,泊松分布可近似于正态分布,其标准差为 u ,所以有 N ( 2 u, u ),从一批稳定状态下生产的大量产品中随机抽取样本,若以 R c ,c ,.c 1 2 表示样本中个样本的缺陷数 R c c R i i = = 1 当 c 有一定大小时(c=1~5),则缺陷数的分布服从近似的正态分布 N( c, c ), 所以有控制界限: CL= c UCL= c + 3 c LCL= c −3 c

内容(2)单位缺陷数控制图(u图)U图用于对单位缺陷数进行控制,是通过测定样本上单位数量(如:面积、容积、长度、时间等)上的缺陷数来控制产品质量。如纺织品单位面积上的疵点数,涂漆表面单位面积上的疵点数,溶剂中的灰尘数(单位面积)等PI=P(x假设有K个样本,每个样本大小都为n,各样本的缺陷数为cjC2.C,,则单位面积缺陷数平均值为:VZcZc,1ci=lfalu=Iu=c=muknknn将c=nu代入缺陷数控制限有:一UCL=nu+3VnuCL=nuLCL=nu-3Vnu将上式两侧除样本大小n,则得单位缺陷数控制界限:一-t1UCL=u + 3,CL=uLCL=u - 3,VnVn负值无意义,不取下限说明:上述控制界限中的n值是固定的,控制限定确定值,各样本容量n值变化时,其控制限也是变化的
内 容 (2) 单位缺陷数控制图(u 图) U 图用于对单位缺陷数进行控制,是通过测定样本上单位数量(如:面积、容 积、长度、时间等)上的缺陷数来控制产品质量。如纺织品单位面积上的疵 点数,涂漆表面单位面积上的疵点数,溶剂中的灰尘数(单位面积)等. Pl=P(x 假设有 K 个样本,每个样本大小都为 n,各样本的缺陷数为 n c ,c ,.c 1 2 , 则单位面积缺陷数平均值为: k n c kn c u k i i k i i =1 =1 1 = = n c u = c = nu 将 c = nu 代入缺陷数控制限有: CL= n u UCL= nu + 3 nu LCL= nu −3 nu 将上式两侧除样本大小 n,则得单位缺陷数控制界限: CL= u UCL= n u u + 3 LCL= n u u − 3 负值无意义,不取下限 说明:上述控制界限中的 n 值是固定的,控制限定确定值,各样本容量 n 值 变化时,其控制限也是变化的

内容[本讲小结](1)计点值控制图的使用与绘制(2)计件值控制图的使用与绘制[本讲作业]1课后2题
内 容 [本讲小结] (1) 计点值控制图的使用与绘制 (2) 计件值控制图的使用与绘制 [本讲作业] 课后 2 题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质量管理与可靠性》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十二讲 过程质量控制原理及应用(2/4).doc
- 《质量管理与可靠性》课程教学大纲 Quality Managment and Reliability.doc
-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卷2(题目).doc
-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卷1(题目).doc
-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卷1(答案).doc
-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卷3(题目).doc
-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卷2(答案).doc
-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卷3(答案).doc
-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卷5(答案).doc
-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卷5(题目).doc
-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卷6及答案.doc
-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重点难点)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ppt
-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重点难点)地下水化学作用.ppt
-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部分习题答案.docx
-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作业习题(无答案).doc
-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绪论 Introduction to hydrogeology.doc
-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一章 地球上的水及循环.doc
-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四章 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 §1 水力学的基本概念 §2 重力水运动的基本规律.doc
-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四章 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 §3 流网.doc
-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二章 岩石中的孔隙与水分.doc
- 《质量管理与可靠性》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十五讲 抽样检验原理及应用.doc
- 《质量管理与可靠性》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九讲 设计质量控制原理及应用(3/4).doc
- 《质量管理与可靠性》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十讲 设计质量控制原理及应用(4/4).doc
- 《质量管理与可靠性》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十一讲 过程质量控制原理及应用(1/4).doc
- 《质量管理与可靠性》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十四讲 过程质量控制原理及应用(4/4).doc
- 《质量管理与可靠性》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六讲 质量管理统计技术与方法(2/2).doc
- 《质量管理与可靠性》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八讲 设计质量控制原理及应用(2/4).doc
- 《质量管理与可靠性》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五讲 质量管理统计技术与方法(1/2).doc
- 《质量管理与可靠性》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七讲 设计质量控制原理及应用(1/4).doc
- 《质量管理与可靠性》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三讲 ISO9000族标准及质量认证.doc
- 《质量管理与可靠性》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一讲 全面质量管理概论(1/2).doc
- 《质量管理与可靠性》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四讲 6σ管理原理及应用.doc
- 《质量管理与可靠性》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二讲 全面质量管理概论(2/2).doc
- 《质量管理与可靠性》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8章 可靠性工程基础.ppt
- 《质量管理与可靠性》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7章 ISO9000族标准与质量体系.ppt
- 《质量管理与可靠性》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5章 设计质量管理.ppt
- 《质量管理与可靠性》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3章 统计质量控制方法.ppt
- 《质量管理与可靠性》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6章 质量检验及抽样技术.pptx
- 《质量管理与可靠性》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章 质量管理概论 Quality Management and Reliability(主讲:路春光、孟丽丽).ppt
- 《质量管理与可靠性》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2章 统计过程控制理论(SPC).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