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部分习题答案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X
文档页数:12
文件大小:428.07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部分习题答案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部分习题答案:第四章(1)达西定律的应用TT.nTasS55-图15水平隔水层上的潜水流在实际工件中,常需要计算地下水的天然流量。如图15所示,为一潜水含水层,由均质的砂组成,隔水底板水平,在平面上水流作平行流动。求单位过水断面的流量。_ dh提示:(a)=为变数ds(b)单位过水段面的面积W=h*1=含水层厚度单位宽度渗透流量以q表示q=-Khdhds(c)求解:q=k.h+h.h-h2L

部分习题答案: 第四章 (1)达西定律的应用 在实际工件中,常需要计算地下水的天然流量。如图 15 所示,为一潜水含水层,由均质的 砂组成,隔水底板水平,在平面上水流作平行流动。求单位过水断面的流量。 提示:(a) ds dh I = − 为变数 (b)单位过水段面的面积 W=h *1=含水层厚度 单位宽度渗透流量以 q 表示 ds dh q = −Kh (c)求解: L h h h h q K 1 2 1 2 2 −  + = 

(2)以下图(a)、(b)、(c)所示为三个含水层部面示意图,假定地下水为稳定运动,试绘出各自的地下水位(水头)曲线示意图。8·H:K=常数H2.....(a) tH1.ZH2K1>K2(b) ±tHi.sz7.H2K-常数TITYTTTTTTTT7777777771(c) u

(2)以下图(a)、(b)、(c)所示为三个含水层剖面示意图,假定地下水为稳定运动,试绘 出各自的地下水位(水头)曲线示意图

第六章在一灰岩含水层中,地下水与灰岩中的方解石达到饱和状态;当地下水在向前流动时,遇到含石膏地层,水与石膏达到饱和状态;再向前流动又遇到含蒙脱石的页岩层,并以泉的形式出露地表。假定地下含水系统为开系统,请问:地下水在整个流程中,其主要化学成分(HCO、So、Na、Ca")在浓度上有什么变化?其水化学类型有什么变化?答:(1)开放系统灰岩含水层中,地下水的溶滤作用:CaCO,+H,O+CO,Ca++2HCO3地下水中Ca*增加、HCO,增加,为HCO,-Ca型水,1型(2)含石膏地层,地下水的溶滤作用CaSO4 Ca2+ + SO?-SO.增加、Ca增加,Ca进一步增加,使下方程逆向反应CaCO, +H,O+CO, Ca2++2HCO3HCO含量减小。为SO.-HCO-Ca型水,8型(3)含蒙脱石的页岩层中,发生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Ca2+吸附能力>Na,又由于水中Ca2+的含量高,Ca?替换页岩中粘土矿物所吸附的Na',Ca2+含量减小,Na含量增加,地下水的矿化度增大。为SO.-HCOs-Ca-Na型水,11型。(4)以泉的形式出露地表。地下水上升至地表,压力降低,CO2的溶解度降低,发生脱碳酸作用。Ca2++2HCO, →>CO, 个+H,O+CaCO, Ca2+含量减小、HCO含量减小,为SO,-Na型水,35型

第六章 在一灰岩含水层中,地下水与灰岩中的方解石达到饱和状态;当地下水在向前流动时,遇到 含石膏地层,水与石膏达到饱和状态;再向前流动又遇到含蒙脱石的页岩层,并以泉的形式 出露地表。假定地下含水系统为开系统,请问:地下水在整个流程中,其主要化学成分(HCO3 -、 SO4 2-、Na+、Ca2+)在浓度上有什么变化?其水化学类型有什么变化? 答:(1)开放系统灰岩含水层中,地下水的溶滤作用: 地下水中 Ca2+增加、HCO3 -增加,为 HCO3-Ca 型水,1 型 (2)含石膏地层,地下水的溶滤作用 + −  + 2 4 2 CaSO4 Ca SO SO4 2-增加、Ca2+增加,Ca2+进一步增加,使下方程逆向反应 HCO3 -含量减小。为 SO4-HCO3-Ca 型水,8 型 (3)含蒙脱石的页岩层中,发生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 2+ Ca 吸附能力> Na+,又由于水中 2+ Ca 的含量高, 2+ Ca 替换页岩中粘土矿物所吸附 的 Na+, 2+ Ca 含量减小,Na+含量增加,地下水的矿化度增大。为 SO4-HCO3-Ca-Na 型水,11 型。 (4)以泉的形式出露地表。 地下水上升至地表,压力降低,CO2 的溶解度降低,发生脱碳酸作用。 + →  + +  + − 3 2 2 3 2 Ca 2HCO CO H O CaCO 2+ Ca 含量减小、 HCO3 -含量减小,为 SO4 –Na 型水,35 型

某水样化学分析结果具有下列成分:Na*+Ka*1.72 meq/lCa2+27.82 meq/lMg?+9.48 meq/lCIF0.83 meq/lSO42-34.32 meq/lHCO;2.9 meq/l110℃时的干残余物2700mg/l游离CO217.80 mg/lH2s1.48 mg/l水温35℃分析其数据,写出库尔洛夫化学表达式。(注meq/l为毫克当量每升)(1)毫克/升换算为毫克当量/升及毫克当量百分数计算公式:毫克当量/升=(毫克/升)/当量例:Ca2+为557.49mg/L,换算为557.49/20.04=27.82meq/L,20.04为Ca2+的当量。毫克当量百分数(阴阳离子毫克当量总数各作为100%来计)的计算:(1)换算毫克)升(mg/1)为毫克当量/升(meq/1)及毫克当量百分数离子的毫克数离子的毫克当量数=离子的当量(2)计算分析误差:分析误差用下式计算:Zk一一阳离子总含量,meq/L;Za一一阴离子总合量,meq/L。Zk-Za×100%e=:Zk+a按要求,全分析时允许分析误差不超过2%,简分析不超过5%。(3)计算水的各种硬度

某水样化学分析结果具有下列成分: Na++Ka+ 1.72 meq/l Ca2+ 27.82 meq/l Mg2+ 9.48 meq/l Cl- 0.83 meq/l SO4 2- 34.32 meq/l HCO3 - 2.9 meq/l 110℃时的干涸残余物 2700 mg/l 游离 CO2 17.80 mg/l H2S 1.48 mg/l 水温 35℃ 分析其数据,写出库尔洛夫化学表达式。(注 meq/l 为毫克当量每升) (1)毫克/升换算为毫克当量/升及毫克当量百分数 计算公式 : 毫克当量/升=(毫克/升)/当量 例: Ca 2+为 557.49 mg/L,换算为 557.49/20.04=27.82meq/L,20.04 为 Ca 2+ 的当量。 毫克当量百分数(阴阳离子毫克当量总数各作为 100%来计)的计算:(1)换算毫克/ 升(mg/l)为毫克当量/升(meq/l)及毫克当量百分数 离子的当量 离子的毫克数 离子的毫克当量数 = (2)计算分析误差: 分析误差用下式计算: Σk——阳离子总含量,meq/L; Σa——阴离子总合量, meq/L。 按要求,全分析时允许分析误差不超过 2%,简分析不超过 5%。 (3)计算水的各种硬度

水的总硬度计算:H=[Ca2*]+[Mg?*] , meq/L暂时硬度计算:计算水的暂时硬度时,需要考虑Ca2+和Mg2+的毫克当量总数与HCO毫克当量之间的两种可能关系:①、如[Ca2++Mg2+]≤[HCO:]】(meq/L),则暂时硬度即等于总硬度。因为它不可能大于总硬度;②、当[Ca2++Mg2+]>[HCO3]时,则水的暂时硬度小于总硬度,并等于的HCO3的含量(meq/L)。永久硬度:总硬度-暂时硬度=37.30—2.90=34.40meq/L。(4)用库尔洛夫式表示水分析结果,并根据库尔洛夫表示式确定水的类型Cl s SO 14H sio o. O oa 32 Na no a 27s5将(阴离子)标示在横线上,将(阳离子)标示在横线下,按(毫克当量百分数)自大而小顺序排列,横线前依次是气体成分、特殊成分及(矿化度),三者单位是(g/l),横线后以字母t为代号表示以摄氏计的水温

水的总硬度计算: H=[Ca2+]+[Mg2+] ,meq/L 暂时硬度计算: 计算水的暂时硬度时,需要考虑 Ca2+ 和 Mg2+ 的毫克当量总数与 HCO3 -毫克当量之 间的两种可能关系: ①、如[Ca2+ +Mg2+ ] ≤[HCO3 - ] (meq/L),则暂时硬度即等于总硬度。因为它不可能 大于总硬度; ②、当[Ca2+ +Mg2+ ] >[HCO3 - ]时,则水的暂时硬度小于总硬度,并等于的 HCO3 -的 含量( meq/L )。 永久硬度: 总硬度-暂时硬度=37.30—2.90=34.40 meq/L 。 (4)用库尔洛夫式表示水分析结果,并根据库尔洛夫表示式确定水的类型 将(阴离子)标示在横线上,将(阳离子)标示在横线下,按(毫克当量百分数)自大而小 顺序排列,横线前依次是气体成分、特殊成分及(矿化度),三者单位是(g/l),横线后以 字母 t 为代号表示以摄氏计的水温

第七章图1中有一个由隔水断层和弱透水层围成的均质各向同性孔隙含水层,补给区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区域内发育泉A和B,而钻孔W1~W4的滤水管均位于孔底。请完成(1)比较W3和W4钻孔水位高低:(2)指出泉A和B属于上升泉还是下降泉:(3)图2中的两个泉流量曲线分别属于泉A和B,请指出哪一个(实线或虚线)属于泉A,哪一个(实线或虚线)属于泉B:(4)如果在W4中投入某放射性物质,在W1和W2中哪个孔最先观察到?+1+W3W4一次降水+↓泉研流图含水层量弱透水层隔水断层时间地下水位图2泉流量示意图钻孔滤水管图1含水系统示意图答:(1)W3比W4钻孔水位低:(2)泉A为上升泉,泉B为下降泉(3)图2中的实线为B泉流量曲线,虚线为A泉流量曲线4)如果在W4中投入某放射性物质,W1孔中最先观察到。在某河流的一次水文试验观测中,记录了两个距离不远的断面的河流流量差变化曲线Q(),以及地下水向该河泄流量的变化曲线(),观测过程中有一次强降雨从to开始,在t结束,降水强度为W,这次强降水引起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的升降,直到t2恢复初始状态,初始径流量为AQo。已知观测段对应的流域面积为A。分析以下问题:

第七章 图 1 中有一个由隔水断层和弱透水层围成的均质各向同性孔隙含水层,补给区接受大气降水 补给。区域内发育泉 A 和 B,而钻孔 W1~W4 的滤水管均位于孔底。请完成(1)比较 W3 和 W4 钻孔水位高低;(2)指出泉 A 和 B 属于上升泉还是下降泉;(3)图 2 中的两个泉流量 曲线分别属于泉 A 和 B,请指出哪一个(实线或虚线)属于泉 A,哪一个(实线或虚线) 属于泉 B;(4)如果在 W4 中投入某放射性物质,在 W1 和 W2 中哪个孔最先观察到? 答:(1)W3 比 W4 钻孔水位低; (2)泉 A 为上升泉,泉 B 为下降泉; (3)图 2 中的实线为 B 泉流量曲线,虚线为 A 泉流量曲线 4)如果在 W4 中投入某放射性物质, W1 孔中最先观察到。 在某河流的一次水文试验观测中,记录了两个距离不远的断面的河流流量差变化曲线Q(t), 以及地下水向该河泄流量的变化曲线 Qw(t),观测过程中有一次强降雨从 t0 开始,在 t1 结束, 降水强度为 W,这次强降水引起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的升降,直到 t2 恢复初始状态,初始 径流量为Q0。已知观测段对应的流域面积为 A。分析以下问题: A 一次降水 时间 泉 流 量 图1 含水系统示意图 图 2 泉流量示意图 B W1W2 W3 W4 含水层 弱透水层 隔水断层 地下水位 钻孔滤水管 层 图 例

降水强度W0+e1Q(=-0)地下水泄流量Qmt)AQ04toA(a) 观测时期地下水与河流的关系?(b)地表、地下径流量的峰值出现时间为何不同?(c)基流量△Qo主要由哪些部分组成?地下水泄流量Q为何先增大,后减小?(d)计算一下本次强降水的入渗补给系数。(e)如果△Q()<0,则意味着出现了什么情况?答:观测时期地下水向河流泄流径流受一次降雨激励一一“脉冲”,径流动态表现为一个波形,出现一个时间滞后。地表径流受降雨补给影响,响应滞后期短;地下径流受降雨补给影响,滞后其较前者长。河流基流量~初始径流量~地下水泄流量,主要由地下水补给。受一次降雨影响,地下水动态为一次波形响应,持续一段时间延迟。泄流量为地下水要素之一,亦表现为波形响应。本次强降水的入渗补给系数。"o(t)dtQW-(t2 -to)-A如果△Q()<0,则意味着出现河水补给给地下水。3、为了解地表水与潜水的补给关系,布置了勘探孔,并测定水位,数据如下:孔位孔号距河中心孔(m)水位(m)A0河中心50.0130河东岸48.02河东岸6047.03河东岸10046.5420河西岸48.5545河西岸47.5685河西岸47.0河水58.0-

(a) 观测时期地下水与河流的关系? (b) 地表、地下径流量的峰值出现时间为何不同? (c) 基流量Q0 主要由哪些部分组成?地下水泄流量 Qw为何先增大,后减小? (d) 计算一下本次强降水的入渗补给系数。 (e) 如果Q(t)<0,则意味着出现了什么情况? 答:观测时期地下水向河流泄流 径流受一次降雨激励——“脉冲”,径流动态表现为一个波形,出现一个时间滞后。 地表径流受降雨补给影响,响应滞后期短;地下径流受降雨补给影响,滞后其较 前者长。 河流基流量≈初始径流量≈地下水泄流量,主要由地下水补给。受一次降雨影响, 地下水动态为一次波形响应,持续一段时间延迟。泄流量为地下水要素之一,亦 表现为波形响应。 本次强降水的入渗补给系数。 W t t A Q t dt a t t w  −  =  ( ) ( ) 2 0 2 0 如果Q(t)<0,则意味着出现河水补给给地下水。 3、为了解地表水与潜水的补给关系,布置了勘探孔,并测定水位,数据如下: 孔 位 孔 号 距河中心孔(m) 水 位(m) 河中心 A 0 50.0 河东岸 1 30 48.0 河东岸 2 60 47.0 河东岸 3 100 46.5 河西岸 4 20 48.5 河西岸 5 45 47.5 河西岸 6 85 47.0 河水 - - 58.0

(1)绘出示意剖面图,标出浸润曲线与潜水位线(2)河水对潜水有否补给?如有,是饱水补给还是非饱水补给?TTTT浸润线潜水位线河水对潜水有补给,为非饱水补给。如果没补给,上图应为:饱水补给,上图应为:TTT7T无补给饱水补给

(1)绘出示意剖面图,标出浸润曲线与潜水位线 (2)河水对潜水有否补给?如有,是饱水补给还是非饱水补给? 浸润线 潜水位线 河水对潜水有补给,为非饱水补给。 如果没补给,上图应为: 饱水补给,上图应为: 无补给 饱水补给

第八章在一山区河谷中打有一眼钻孔,孔中地下水位能高出地表,试解释其原因,绘制等水线示意图加以说明。答:孔中地下水位高出地表,表现出“承压”自流井的特点,其原因有二:一为构造控制的承压含水层中,可以打出自流井:二为在地形控制下,河谷部位为上升流部分,同样是“承压“的,水头高出静水压力,可以打出自流井。承压含水层中的自流井,等水头线示意图:含水层与地形,等水头线,水井。潜水含水层中的自流井:地形,等水头线,井。下图所绘地区存在什么样的水文地质问题,如何进行人工干预(请作图表示)?

第八章 在一山区河谷中打有一眼钻孔,孔中地下水位能高出地表,试解释其原因,绘制等水线示意 图加以说明。 答:孔中地下水位高出地表,表现出“承压”自流井的特点,其原因有二:一为构造控制的 承压含水层中,可以打出自流井; 二为在地形控制下,河谷部位为上升流部分,同样是“承压“的,水头高出静水压力,可以 打出自流井。 承压含水层中的自流井,等水头线示意图:含水层与地形,等水头线,水井。 潜水含水层中的自流井:地形,等水头线,井。 下图所绘地区存在什么样的水文地质问题,如何进行人工干预(请作图表示)?

234答:该地区地下水接受河水补给,向河间底地排泄,排泄区地势低平,以蒸发排泄为主地下水动态类型为蒸发型。长期发展的结果是排泄区地下水咸化并使土地盐渍化。为解决这一问题,可是泄区打井人工排水,将蒸发排泄转变为人工排泄

答:该地区地下水接受河水补给,向河间底地排泄,排泄区地势低平,以蒸发排泄为主, 地下水动态类型为蒸发型。长期发展的结果是排泄区地下水咸化并使土地盐渍化。为解决这 一问题,可是泄区打井人工排水,将蒸发排泄转变为人工排泄

共12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