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卷6及答案

水文地质学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试卷B)2012一一2013学年第一学期专业名称:资源勘查工程考试科目:水文地质学班级:10地1-2班讲课教师:马亚杰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30分)1.流域:一个水系的全部集水区域,称为该水系的流域。2.孔隙度:指某一体积(岩石)中孔隙体积所点的比例。3.饱和湿度:某一温度下,空气中可容纳的最大水汽数量,g/m3。4.准滞流带:不同流动系统水流相背分流处。5.地下水均衡:某一时间段内某一地段内地下水水量(盐量、热量、能量)的收支状况6.深部层圈水:分布于地壳下部直到下地慢,为压密的气水溶液或电离为离子形式存在。7.脱硫酸作用:还原环境中,有机质存在时,脱硫酸细菌能使SO4还原为H2S。8.流量(Q):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m2/sQ=V·FF过水断面面积,V通过该断面的流速。9.给水度若地下水位下降,则下降范围内饱水岩石及相应的支持毛细水带中的水,将因重力作用而下移并部分地从原先赋存的空隙中释出。将地下水位下降一个单位深度,从地下水位延伸到地表面的单位水平面积岩石柱体,在重力作用下释出水的体积,称为给水度10.越流:相邻含水层通过其间的弱透水层发生水量交换。评分标准:每个名词3分,共30分表达清楚、叙述准确,给满分,不要求与答案完全一致;含义基本表达清楚,叙述不完整,无原则性错误,酌情给分;概念错误,内容与题不符,不给分。二、填空(每空1分,共30分)1.与水的储容及运移有关的岩石性质包括(1容水度)、(2含水量)、(3给水度)、(4持水度)、(5透水性)。2.作流网时,地表水体断面一看可作(6等水头线),河渠湿周必定是一条(7等水头线),平行隔水边界可绘出(8流线),地下水面无入渗补给及蒸发排泄,有侧向补给、作稳
水文地质学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 (试卷 B) 2012——2013 学年第一学期 专业名称:资源勘查工程 考试科目:水文地质学 班级:10 地 1-2 班 讲课教师:马亚杰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1. 流域:一个水系的全部集水区域,称为该水系的流域。 2. 孔隙度:指某一体积(岩石)中孔隙体积所点的比例。 3. 饱和湿度:某一温度下,空气中可容纳的最大水汽数量,g/m3。 4. 准滞流带:不同流动系统水流相背分流处。 5. 地下水均衡:某一时间段内某一地段内地下水水量(盐量、热量、能量)的收支状况 6. 深部层圈水:分布于地壳下部直到下地幔,为压密的气水溶液或电离为离子形式存在。 7. 脱硫酸作用:还原环境中,有机质存在时,脱硫酸细菌能使 SO4 还原为 H2S。 8. 流量(Q):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m3/s Q=V·F F 过水断面面积,V 通过该断面的流速。 9.给水度 若地下水位下降,则下降范围内饱水岩石及相应的支持毛细水带中的水,将因重力作用而下 移并部分地从原先赋存的空隙中释出。将地下水位下降一个单位深度,从地下水位延伸到地 表面的单位水平面积岩石柱体,在重力作用下释出水的体积,称为给水度。 10.越流:相邻含水层通过其间的弱透水层发生水量交换。 评分标准:每个名词 3 分,共 30 分 表达清楚、叙述准确,给满分,不要求与答案完全一致;含义基本表达清楚,叙述不完整, 无原则性错误,酌情给分;概念错误,内容与题不符,不给分。 二、填空(每空 1 分,共 30 分) 1. 与水的储容及运移有关的岩石性质包括(1 容水度)、(2 含水量)、(3 给水度)、(4 持水 度)、(5 透水性)。 2. 作流网时,地表水体断面一看可作(6 等水头线),河渠湿周必定是一条(7 等水头线), 平行隔水边界可绘出(8 流线),地下水面无入渗补给及蒸发排泄,有侧向补给、作稳

定流时,它是一条(9流线)。3.地下水是一种复杂的天然溶液。5种主要的气体成分包括(10氧气)、(11二氧化碳)、(12氮气)、硫化氢H2S与甲烷CH4。7种主要离子成分有:(13氯离子)、(14硫酸根离子)、重碳酸根离子HCO3-、钠离子Na+、钾K+、钙Ca2+、(15镁离子)。4.深部地下水上升成泉,泉口往往形成钙华,这是(16脱碳酸)作用的结果。温度较高的深层地下水,阳离子通常以(17钠离子)为主。5.落到地面的降雨,归根结底有三个去向:(18地表径流排泄)、(19入渗补给地下水)、(20蒸发排泄)。6.泉是(21地下水)的天然露头,根据水源性质,可分为(22上升)泉和(23下降)泉。7.静止的水体中,各处水头相等。在流动的水体中,势源处流线下降,沿着流线方向,愈来愈多的机械能消耗于粘滞性摩擦,因此在垂直断面上自上而下水头愈来愈(24小)任一点的水头均(25低于)静水压力;反之,势汇处,流线(26向上指),垂向上水头自下而上愈来愈(27小),任一点水头均(28大于)静水压力。中间地带,流线呈水平延伸,垂直断面各点水头均(相等29),并正好(30等于)静水压力。评分标准:每空1分,共30分,符合标准答案得分,否则不得分。三、辨析题,对的打“”、错的打“×”,并填入下面的表格内。(每题2分,共20分)4710题号12356891VVVV答案+xxV+x1.一个地区水资源的丰富程度主要取决于降水量的多寡。2当潜水的水位下降时,水面下岩石的固体骨架有效应力将增加。3-包气带中有结合水,而饱水带没有结合水。4.地下水的实际流速通常大于地下水的渗透流速。5.承压水储存量的变化是以给水度与水位变幅的乘积表示。6.油田储层地下水中H,S,NH浓度较高,而SQ,NO;含量很低;7.河流中的水分除了降雨直接转化而来外,还有地下水的贡献;8.入渗系数只对潜水含水层有意义。9.接受同等强度的降水补给时,砂砾层的地下水位变幅大于细砂层的地下水位变幅。10.蒸发型潜水,排泄区的水质动态特征表现为长期中不断趋于淡化。评分标准:每小题2分,共20分;选择正确得分,错误不得分。四、分析题:(20分)1、下图为河间地块,接受大气降水补给,绘制流网图(8分)
定流时,它是一条(9 流 线)。 3. 地下水是一种复杂的天然溶液。5种主要的气体成分包括(10 氧气)、(11 二氧化碳)、 (12 氮气)、硫化氢 H2S 与甲烷 CH4。7种主要离子成分有:(13 氯离子)、(14 硫酸根 离子)、重碳酸根离子 HCO3-、钠离子 Na+、钾 K+、钙 Ca2+、(15 镁离子)。 4. 深部地下水上升成泉,泉口往往形成钙华,这是(16 脱碳酸)作用的结果。温度较高 的深层地下水,阳离子通常以(17 钠离子)为主。 5. 落到地面的降雨,归根结底有三个去向:(18 地表径流排泄)、(19 入渗补给地下水)、 (20 蒸发排泄)。 6. 泉是(21 地下水)的天然露头,根据水源性质,可分为(22 上升)泉和(23 下降)泉。 7. 静止的水体中,各处水头相等。在流动的水体中,势源处流线下降,沿着流线方向,愈 来愈多的机械能消耗于粘滞性摩擦,因此在垂直断面上自上而下水头愈来愈(24 小), 任一点的水头均(25 低于)静水压力;反之,势汇处,流线(26 向上指),垂向上水头 自下而上愈来愈(27 小),任一点水头均(28 大于)静水压力。中间地带,流线呈水平 延伸,垂直断面各点水头均(相等 29),并正好(30 等于)静水压力。 评分标准: 每空 1 分,共 30 分,符合标准答案得分,否则不得分。 三、辨析题,对的打“”、错的打“”,并填入下面的表格内。(每题 2 分,共 20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 一个地区水资源的丰富程度主要取决于降水量的多寡。 2. 当潜水的水位下降时,水面下岩石的固体骨架有效应力将增加。 3. 包气带中有结合水,而饱水带没有结合水。 4. 地下水的实际流速通常大于地下水的渗透流速。 5. 承压水储存量的变化是以给水度与水位变幅的乘积表示。 6. 油田储层地下水中 + H2S,NH4 浓度较高,而 − 3 2- SQ4 , NO 含量很低; 7. 河流中的水分除了降雨直接转化而来外,还有地下水的贡献; 8. 入渗系数只对潜水含水层有意义。 9. 接受同等强度的降水补给时,砂砾层的地下水位变幅大于细砂层的地下水位变幅。 10. 蒸发型潜水,排泄区的水质动态特征表现为长期中不断趋于淡化。 评分标准: 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选择正确得分,错误不得分。 四、分析题:(20 分) 1、 下图为河间地块,接受大气降水补给,绘制流网图(8 分)

中间分流线(2分):流线由源指向汇,有箭头(2分):等水头线(2分):水头辅助线(1分);正交(绘出或说明)(1分):若将地表面当作潜水面,扣1分2、在一山区河谷中打有一眼钻孔,孔中地下水位能高出地表,试解释其原因,绘制等水线示意图加以说明。(12分)答:孔中地下水位高出地表,表现出“承压”自流井的特点,其原因有二:一为构造控制的承压含水层中,可以打出自流井;(3分)二为在地形控制下,河谷部位为上升流部分,同样是“承压“的,水头高出静水压力,可以打出自流井。(3分)
中间分流线(2 分); 流线由源指向汇,有箭头(2 分); 等水头线(2 分); 水头辅助线(1 分); 正交(绘出或说明)(1 分); 若将地表面当作潜水面,扣 1 分 2、在一山区河谷中打有一眼钻孔,孔中地下水位能高出地表,试解释其原因,绘制等水线 示意图加以说明。(12 分) 答:孔中地下水位高出地表,表现出“承压”自流井的特点,其原因有二:一为构造控制的 承压含水层中,可以打出自流井;(3 分)二为在地形控制下,河谷部位为上升流部分,同 样是“承压“的,水头高出静水压力,可以打出自流井。(3 分)

承压含水层中的自流井,等水头线示意图:含水层与地形(1分),等水头线(1分),水井(1分)。潜水含水层中的自流井:地形(1分),等水头线(1分),井(1分)。评分标准:按以上得分点给分,基本意思正确可得分,原因分析不准确酌情扣分,自相矛盾不得分。制定人:审定者:日期:2012-12-20:
承压含水层中的自流井,等水头线示意图:含水层与地形(1 分),等水头线(1 分),水井 (1 分)。 潜水含水层中的自流井:地形(1 分),等水头线(1 分),井(1 分)。 评分标准: 按以上得分点给分,基本意思正确可得分,原因分析不准确酌情扣分,自相矛盾不得分。 制定人: ;审定者: ; 日期: 2012-12-20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重点难点)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ppt
-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重点难点)地下水化学作用.ppt
-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部分习题答案.docx
-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作业习题(无答案).doc
-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绪论 Introduction to hydrogeology.doc
-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一章 地球上的水及循环.doc
-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四章 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 §1 水力学的基本概念 §2 重力水运动的基本规律.doc
-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四章 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 §3 流网.doc
-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二章 岩石中的孔隙与水分.doc
-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三章 地下水的赋存.doc
-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六章 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其形成作用.doc
-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九章 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doc
-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七章 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doc
-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八章 地下水系统.doc
-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十章 孔隙水.doc
-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稿)课程总结.doc
-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十一章 裂隙水.doc
-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十二章 岩溶水.doc
-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Hydrogeology(华北理工大学:马亚杰).doc
- 《基础工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章 绪论 Foundation Engineering.ppt
-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卷5(题目).doc
-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卷5(答案).doc
-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卷3(答案).doc
-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卷2(答案).doc
-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卷3(题目).doc
-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卷1(答案).doc
-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卷1(题目).doc
-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卷2(题目).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