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卷1(答案)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
文档页数:2
文件大小:43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卷1(答案)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水文地质学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试卷A)一一学年第一学期专业名称:资源勘查工程考试科目:水文地质学班级:11地1-2班、讲课教师:马亚杰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30分)1.水文循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循环,循环速度快途径较短,转换交替比较迅速。2.绝对湿度:某一地区某一时刻空气中水汽的含量。3.上升泉:由承压含水层补给而成的泉。4.孔隙:组成松散岩石的颗粒或颗粒集合体之间的空隙。5.岩溶率:溶穴的体积与包括溶穴在内的岩石体积的比值。6.持水度:地下水位下降时,一部分水由于毛细力(及分子力)的作用而反抗重力保持于空隙中。地下水位下降一个单位深度,单位水平面积岩石柱体中反抗重力而保持于岩石空隙中的水量,称为持水度。7.潜水:饱水带中第一个具有自由表面的含水层中的水,无或只有局部的隔水顶板。8.流网:由一系列等水头线与流线组成的网格称为流网。9.混合作用:成分不同的两种水汇合在一起,形成化学成分与原来两者都不同的地下水。10.水力梯度:沿渗透途径水头损失与相应渗透途径长度的比值评分标准:每个名词3分,共30分表达清楚、叙述准确,给满分,不要求与答案完全一致;含义基本表达清楚,叙述不完整,无原则性错误,酌情给分;概念错误,内容与题不符,不给分。二、填空(每空1分,共30分)1.(1岩石圈)、(2水圈)、(3大气圈)(4生物圈)(5水质)2.(6容水度)>(7含水量)>(8给水度)3.(9分子)、(10离子)、(11化合物)、(12g/l)4.(13较浅地下水埋深)、(14颗粒细小的松散岩土)、(15地下水流动系统的势汇)、(16干旱或半干旱气候)5.(17降水特征)、(18包气带岩性与厚度)、(19地形)、(20植被)、(21年降水总量)

水文地质学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 (试卷 A) —— 学年第一学期 专业名称:资源勘查工程 考试科目:水文地质学 班级:11 地 1-2 班 讲课教师:马亚杰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1. 水文循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循环,循环速度快, 途径较短,转换交替比较迅速。 2. 绝对湿度:某一地区某一时刻空气中水汽的含量。 3. 上升泉:由承压含水层补给而成的泉。 4. 孔隙:组成松散岩石的颗粒或颗粒集合体之间的空隙。 5. 岩溶率:溶穴的体积与包括溶穴在内的岩石体积的比值。 6. 持水度:地下水位下降时,一部分水由于毛细力(及分子力)的作用而反抗重力保持于 空隙中。地下水位下降一个单位深度,单位水平面积岩石柱体中反抗重力而保持于岩石 空隙中的水量,称为持水度。 7. 潜水:饱水带中第一个具有自由表面的含水层中的水,无或只有局部的隔水顶板。 8. 流网:由一系列等水头线与流线组成的网格称为流网。 9. 混合作用:成分不同的两种水汇合在一起,形成化学成分与原来两者都不同的地下水。 10. 水力梯度:沿渗透途径水头损失与相应渗透途径长度的比值 评分标准:每个名词 3 分,共 30 分 表达清楚、叙述准确,给满分,不要求与答案完全一致;含义基本表达清楚,叙述不完整, 无原则性错误,酌情给分;概念错误,内容与题不符,不给分。 二、填空(每空 1 分,共 30 分) 1. (1 岩石圈)、(2 水圈)、(3 大气圈)、(4 生物圈)(5 水质) 2. (6 容水度)>(7 含水量)>(8 给水度) 3. (9 分子)、(10 离子)、(11 化合物)、(12g/l) 4. (13 较浅地下水埋深)、(14 颗粒细小的松散岩土)、(15 地下水流动系统的势汇)、(16 干旱或半干旱气候) 5. (17 降水特征)、(18 包气带岩性与厚度)、(19 地形)、(20 植被)、(21 年降水总量)

6.(22侵蚀)、(23接触)、(24溢流)7.(25下弯/下降),(26宽/大):(27上弯/上抬),(28窄/小)8.(29大于)、(30负)评分标准:每空1分,共30分,符合标准答案得分,否则不得分。三、辩析题(每题2分,共20分)题号23101456789VVV答案×xxXxxX评分标准:每小题2分,共20分:选择正确得分,错误不得分。四、分析题:(共20分)1、(5分)利用达西定律:g.-LK,=S(2分)@70-60Kg=2._2L(2分)053-23其中:の为过水段面横截面积K:K,=1.5(1分)2、(15分)观测时期地下水与河流的关系?(a)观测时期地下水向河流泄流(3分)地表、地下径流量的峰值出现时间为何不同?(b)径流受一次降雨激励一一“脉冲”,径流动态表现为一个波形,出现一个时间滞后。地表径流受降雨补给影响,响应滞后期短:地下径流受降雨补给影响,滞后其较前者长。(3分)(c)基流量Qo主要由哪些部分组成?地下水泄流量Q为何先增大,后减小?河流基流量~初始径流量~地下水泄流量,主要由地下水补给。受一次降雨影响,地下水动态为一次波形响应,持续一段时间延迟。泄流量为地下水要素之一,亦表现为波形响应。(3分)(d)计算一下本次强降水的入渗补给系数。T'0.0)d(3分)a=W.(t2 -to)-A如果AQ()<0,则意味着出现了什么情况?(e)河水补给给地下水。(3分)评分标准:按以上得分点给分,基本意思正确可得分,原因分析不准确酌情扣分,自相矛盾不得分。制定人:;日期:_:审定者:

6. (22 侵蚀)、(23 接触)、(24 溢流) 7. (25 下弯/下降),(26 宽/大);(27 上弯/上抬),(28 窄/小) 8. (29 大于)、(30 负) 评分标准: 每空 1 分,共 30 分,符合标准答案得分,否则不得分。 三、辨析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          评分标准: 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选择正确得分,错误不得分。 四、分析题:(共 20 分) 1、(5 分)利用达西定律: 70 − 60 =  Q L KA  (2 分) 53 23 2 − =  Q L KB  (2 分) 其中:  为过水段面横截面积 KA : KB =1.5(1 分) 2、(15 分) (a) 观测时期地下水与河流的关系? 观测时期地下水向河流泄流(3 分) (b) 地表、地下径流量的峰值出现时间为何不同? 径流受一次降雨激励——“脉冲”,径流动态表现为一个波形,出现一个时间滞后。 地表径流受降雨补给影响,响应滞后期短;地下径流受降雨补给影响,滞后其较 前者长。(3 分) (c) 基流量Q0 主要由哪些部分组成?地下水泄流量 Qw为何先增大,后减小? 河流基流量≈初始径流量≈地下水泄流量,主要由地下水补给。受一次降雨影响, 地下水动态为一次波形响应,持续一段时间延迟。泄流量为地下水要素之一,亦 表现为波形响应。(3 分) (d) 计算一下本次强降水的入渗补给系数。 W t t A Q t dt a t t w  −  =  ( ) ( ) 2 0 2 0 (3 分) (e) 如果Q(t)<0,则意味着出现了什么情况? 河水补给给地下水。(3 分) 评分标准: 按以上得分点给分,基本意思正确可得分,原因分析不准确酌情扣分,自相矛盾不得分。 制定人: ;审定者: ; 日期: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