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卷2(答案)

水文地质学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试卷A)2013一一2014学年第一学期专业名称:资源勘查工程考试科目:水文地质学班级:11地1-2班、讲课教师:马亚杰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30分)1.地质循环:地球深部圈层水与表部圈层水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2.相对湿度:绝对湿度和饱和水汽含量之比。3.流量(Q):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m/sA.下降泉:由潜水或上层滞水补给5.支持毛细水:由于毛细力的作用,水从地下水面沿小孔隙上升到一定高度,形成一个毛细水带,此带中的毛细水下部有地下水面支持,称为支持毛细水。6.透水性:岩石充许水透过的能力,用渗透系数来表征。7.承压水:充满于两个隔水层(弱透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水。8.溶滤作用:水与岩土相互作用下,岩土中一部分物质转入地下水中,为溶滤作用。9.总矿化度:地下水中所含各种离子、分子与化合物的总量。表征:105-110时将水蒸干所得的干残余物总量;10.埋藏条件:含水层在地质剖面中所处的部位及受隔水层(弱透水层)限制的情况。评分标准:每个名词3分,共30分表达清楚、叙述准确,给满分,不要求与答案完全一致;含义基本表达清楚,叙述不完整,无原则性错误,酌情给分;概念错误,内容与题不符,不给分。二、填空(每空1分,共30分)1.(1水质)、(2水量)2.(3孔隙)、(4裂隙)、(5溶穴)3.(6水力梯度)4. (7溶滤)、(8阳离子交替吸付)、(9浓缩)、(10脱碳酸)、(11脱硫酸)、(12混合)5.(13简分析)、(14全分析),(15专项)6.(16水头差)、(17联系通路),(18高)(19低)7.(20包气带水的蒸发/排饱水)、(21潜水蒸发/饱水)
水文地质学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 (试卷 A ) 2013——2014 学年第一学期 专业名称:资源勘查工程 考试科目:水文地质学 班级:11 地 1-2 班 讲课教师:马亚杰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1. 地质循环:地球深部圈层水与表部圈层水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 2. 相对湿度:绝对湿度和饱和水汽含量之比。 3. 流量(Q):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m3 /s 4. 下降泉:由潜水或上层滞水补给 5. 支持毛细水:由于毛细力的作用,水从地下水面沿小孔隙上升到一定高度,形成一个毛 细水带,此带中的毛细水下部有地下水面支持,称为支持毛细水。 6. 透水性:岩石充许水透过的能力,用渗透系数来表征。 7. 承压水:充满于两个隔水层(弱透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水。 8. 溶滤作用:水与岩土相互作用下,岩土中一部分物质转入地下水中,为溶滤作用。 9. 总矿化度:地下水中所含各种离子、分子与化合物的总量。表征: 105-110 时将水蒸干 所得的干涸残余物总量; 10.埋藏条件:含水层在地质剖面中所处的部位及受隔水层(弱透水层)限制的情况。 评分标准:每个名词 3 分,共 30 分 表达清楚、叙述准确,给满分,不要求与答案完全一致;含义基本表达清楚,叙述不完整, 无原则性错误,酌情给分;概念错误,内容与题不符,不给分。 二、填空(每空 1 分,共 30 分) 1. (1 水质)、(2 水量) 2. (3 孔隙)、(4 裂隙)、(5 溶穴) 3. (6 水力梯度) 4. (7 溶滤)、(8 阳离子交替吸付)、(9 浓缩)、(10 脱碳酸)、(11 脱硫酸)、(12 混合) 5. (13 简分析)、(14 全分析),(15 专项) 6. (16 水头差)、(17 联系通路),(18 高)(19 低) 7. (20 包气带水的蒸发/排饱水)、(21 潜水蒸发/饱水)

8.(22气象)、(23水文)、(24地质)、(25径流)型、(26弱径流)型、(27蒸发)9.(28侵蚀)、(29断层)、(30接触带)评分标准:每空1分,共30分,符合标准答案得分,否则不得分。三、辨析题,(每题2分,共20分)题号23567914810VV答案VVVVVV+x评分标准:每小题2分,共20分:选择正确得分,错误不得分。四、分析题:(共20分)1、(5分)H1.2.ZH2000677777K1>K2地下水位呈两直线构成的折线,(2分)K1段斜率小于K2段斜率。(3分)2、(6分)20绘制流线:垂直等水位线,指向低水头(3分)。A站,地下水流线向河流汇聚,地下水补给河水(1分):B站,地下水流线与河流近平行,地下水与河水互不补给(1分):C站,地下水流线方向远离河流,河水补给地下水。(1分)
8. (22 气象)、(23 水文)、(24 地质)、(25 径流)型、(26 弱径流)型、(27 蒸发) 9. (28 侵蚀)、(29 断层)、(30 接触带) 评分标准: 每空 1 分,共 30 分,符合标准答案得分,否则不得分。 三、辨析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评分标准: 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选择正确得分,错误不得分。 四、分析题:(共 20 分) 1、(5 分) 地下水位呈两直线构成的折线,(2 分)K1 段斜率小于 K2 段斜率。(3 分) 2、(6 分) 绘制流线:垂直等水位线,指向低水头(3 分)。A 站,地下水流线向河流汇聚,地下 水补给河水(1 分);B 站,地下水流线与河流近平行,地下水与河水互不补给(1 分);C 站,地下水流线方向远离河流,河水补给地下水。(1 分) 60 50 40 30 20 A B C

3、(9分)(1)绘出示意剖面图,标出浸润曲线与潜水位线(5分)TTTT浸润线2分,潜水位线3分(2)河水对潜水有否补给?如有,是饱水补给还是非饱水补给?(4分)由于河床下,潜水水位抬升,呈水丘状,因此,河水补给给潜水。(2分)河水与潜水之间,存在包气带,为非饱水补给。(2分)评分标准:按以上得分点给分,基本意思正确可得分,原因分析不准确情扣分,自相矛盾不得分。制定人:审定者:日期:::
3、(9 分) (1)绘出示意剖面图,标出浸润曲线与潜水位线(5 分) 浸润线 2 分,潜水位线 3 分 (2)河水对潜水有否补给?如有,是饱水补给还是非饱水补给? (4 分) 由于河床下,潜水水位抬升,呈水丘状,因此,河水补给给潜水。(2 分)河水与潜 水之间,存在包气带,为非饱水补给。(2 分) 评分标准: 按以上得分点给分,基本意思正确可得分,原因分析不准确酌情扣分,自相矛盾不得分。 制定人: ;审定者: ; 日期: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卷3(答案).doc
-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卷5(答案).doc
-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卷5(题目).doc
-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卷6及答案.doc
-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重点难点)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ppt
-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重点难点)地下水化学作用.ppt
-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部分习题答案.docx
-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作业习题(无答案).doc
-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绪论 Introduction to hydrogeology.doc
-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一章 地球上的水及循环.doc
-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四章 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 §1 水力学的基本概念 §2 重力水运动的基本规律.doc
-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四章 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 §3 流网.doc
-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二章 岩石中的孔隙与水分.doc
-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三章 地下水的赋存.doc
-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六章 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其形成作用.doc
-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九章 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doc
-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七章 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doc
-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八章 地下水系统.doc
-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十章 孔隙水.doc
-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稿)课程总结.doc
-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卷3(题目).doc
-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卷1(答案).doc
-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卷1(题目).doc
-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卷2(题目).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