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发展与管理的政策》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一章 农村环境和基础设施政策

农村环境和基础设施发展政策
农村环境和基础设施发展政策

主要内容 ·林业发展政策 ·环境发展政策 ·基础设施建设
主要内容 ⚫ 林业发展政策 ⚫ 环境发展政策 ⚫ 基础设施建设

林业发展政策 ·林业管理体制的变迁 ·林权制度改革 。林业重点工程
林业发展政策 ⚫ 林业管理体制的变迁 ⚫ 林权制度改革 ⚫ 林业重点工程

林业管理体制的变迁 建国后,中央居次林业管理机构不断调整 ■ 1949年: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林垦部 ■ 1951年:改为“林业部” ■ 1956年:保留林业部的基础上,成立森林工业部 ■ 1958年:取消森工部,并入林业部 ■ 文革期间,1967年:林业部开始军事管制(省林业厅撤消) ■ 1970年:林业部、农业部合并,成立农林部 1978年:成立国家林业总局 1979年:原农林部撤消,成立林业部和农业部(系统恢复) ■ 1998年:改林业部为国家林业局,列入国务院直属机构序列
林业管理体制的变迁 建国后,中央层次林业管理机构不断调整 ◼ 1949年: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林垦部 ◼ 1951年:改为“林业部” ◼ 1956年:保留林业部的基础上,成立森林工业部 ◼ 1958年:取消森工部,并入林业部 ◼ 文革期间,1967年:林业部开始军事管制(省林业厅撤消) ◼ 1970年:林业部、农业部合并,成立农林部 ◼ 1978年:成立国家林业总局 ◼ 1979年:原农林部撤消,成立林业部和农业部(系统恢复) ◼ 1998年:改林业部为国家林业局,列入国务院直属机构序列

是居乡林业站全称“林业工作站”:通步实竹分权改華 三类管理模式 -直接属于县林业局:为县林业局派出机构,人财物由县林业局负 责配备 -直接属于乡政府:人财物由乡改府配备,其中,在有的地方因为 机构精简,乡林三站于其他站一起合并为综合技术服务站 -属于县林业局与乡政府共管
◼ 基层乡林业站全称“林业工作站”:逐步实行分权改革 - 直接属于县林业局:为县林业局派出机构,人财物由县林业局负 责配备 - 直接属于乡政府:人财物由乡政府配备,其中,在有的地方因为 机构精简,乡林工站于其他站一起合并为综合技术服务站 - 属于县林业局与乡政府共管 三类管理模式

乡林业站:“四不像”的单位 -事业单位:指挥和组织农村集体和个人发展林业: -企业:经营着一定面积的林地; -福利单位:安排退休干部: -行政单位:负责森林法的贯彻
◼ 乡林业站:“四不像”的单位 - 事业单位:指挥和组织农村集体和个人发展林业; - 企业:经营着一定面积的林地; - 福利单位:安排退休干部; - 行政单位:负责森林法的贯彻

管理目标的历史沿革 大体径历三个阶段(周生贤,2002)》 1.20世纪50年代-70年代末期:以木材利用为中心的阶段 -当时林业的首要任务是生产木材。木材、钢铁、水泥称为“三大 材”,木材生产计划作为硬性计划,必须完成并鼓励超额完成。 -这一阶段的木材生产,在保证国家建设用材,提供原始积累,打破 国际经济封锁,恢复和发展经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当时情况下,森林在很大程度上被看作一种经济资源,把林业当 作国民经济的一项基础产业,同时把林业部门作为一个产业部门看待
管理目标的历史沿革 大体经历三个阶段(周生贤,2002) 1. 20世纪50年代-70年代末期:以木材利用为中心的阶段 - 当时林业的首要任务是生产木材。木材、钢铁、水泥称为“三大 材”,木材生产计划作为硬性计划,必须完成并鼓励超额完成。 - 这一阶段的木材生产,在保证国家建设用材,提供原始积累,打破 国际经济封锁,恢复和发展经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 在当时情况下,森林在很大程度上被看作一种经济资源,把林业当 作国民经济的一项基础产业,同时把林业部门作为一个产业部门看待

2.70年代末期-90年代后期:木材生产和生态建设并重 -以“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实施为标志 ,与我国的改革开放进程基本一致,各种利益关系不断得到调整:经 济和生态、短期和长期、发展和保护等 -这一时期,林业在生产木材的同时,逐步加强了对森林资源的保护, 开展了一批林业生态建设工程,作出了林业“既是重要的基础产业, 又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的判断。 -林业生态建设投入很低,体制惯性和营造林指导思想未能真正得到 调整
2. 70年代末期-90年代后期:木材生产和生态建设并重 - 以“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实施为标志 - 与我国的改革开放进程基本一致,各种利益关系不断得到调整:经 济和生态、短期和长期、发展和保护等 - 这一时期,林业在生产木材的同时,逐步加强了对森林资源的保护, 开展了一批林业生态建设工程,作出了林业“既是重要的基础产业, 又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的判断。 - 林业生态建设投入很低,体制惯性和营造林指导思想未能真正得到 调整

(2)管理目标的历史沿革 3. 90年代后期以来-历史性转变:生态效益优先 -以六大工程的确立和实施为标志:(1)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2) 退耕还林工程(3)“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建设工 程(4)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5)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 工程(6)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规划造林11亿亩 。“以产业发展为主”转向“以生态建设为主” 五大转变
(2)管理目标的历史沿革 3. 90年代后期以来-历史性转变:生态效益优先 - 以六大工程的确立和实施为标志:(1)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2) 退耕还林工程(3)“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建设工 程(4)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5)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 工程(6)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规划造林11亿亩 - “以产业发展为主”转向“以生态建设为主” - 五大转变

五大转变 以产业发展为主-以生态建设为主 以采伐天然林为主一以采伐人工林为主: 尤其是NFPP实施以后;第三大木材消费国 由毁林开荒一退耕还林: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 -全国仅25度以上坡耕地达9100多万亩 由于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和毁林开荒,输入长江、黄河 的泥沙2/3来自彼耕地 由无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一有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 由部门办林业向全社会办林业转变
五大转变 ◼ 以产业发展为主-以生态建设为主 ◼ 以采伐天然林为主——以采伐人工林为主: 尤其是NFPP实施以后;第三大木材消费国 ◼ 由毁林开荒——退耕还林: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 - 全国仅25度以上坡耕地达9100多万亩 - 由于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和毁林开荒,输入长江、黄河 的泥沙2/3来自坡耕地 ◼ 由无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有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 ◼ 由部门办林业向全社会办林业转变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农村发展与管理的政策》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二章 课程总结.ppt
- 《农村发展与管理的政策》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九章 反贫困政策.ppt
- 《农村发展与管理的政策》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章 农村人口和政治发展政策.ppt
- 《农村发展与管理的政策》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中国农村发展政策概况.ppt
- 《农村发展与管理的政策》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政策分析概论.ppt
- 《农村发展与管理的政策》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农村发展经济政策.ppt
- 《农村发展与管理的政策》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公共政策系统.ppt
- 《农村发展与管理的政策》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政策概念.ppt
- 《农村发展与管理的政策》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农村公共政策过程.ppt
- 中国农业大学:《社会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整理资料.ppt
- 中国农业大学:《社会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总论(主讲:张蓉).ppt
- 中国农业大学:《社会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理论与研究.ppt
- 中国农业大学:《社会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八章 调查报告的撰写.ppt
- 中国农业大学:《社会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收集资料的方法与技术.ppt
- 中国农业大学:《社会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研究设计、社会分层研究与方法.ppt
- 中国农业大学:《社会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选题与测量.ppt
- 中国农业大学:《社会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类型.ppt
- 《社会学研究方法》课程作业习题(判断题及对错题含答案).pdf
- 安徽大学:《社会工作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doc
- 安徽大学:《社会工作概论》课程教学大纲(授课老师:吴宗友).doc
- 《农村发展与管理的政策》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八章 农村社会公共服务政策.ppt
- 《农村发展与管理的政策》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导论 Policy of Rural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in China.ppt
- 《农村社会学》课程教学大纲(中国农业大学:朱启臻).doc
- 《农村社会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一章 农村社会学与农村社会.doc
- 《农村社会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二章 中国农村社会学的理论与实践.doc
- 《农村社会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三章 农民的社会化与现代化.doc
- 《农村社会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四章 农村家庭与家族.doc
- 《农村社会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五章 农村社会组织与组织创新.doc
- 《农村社会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六章 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与村落文化.doc
- 《农村社会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七章 农村社会分化与社会分层.doc
- 《农村社会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八章 农村土地问题与土地制度.doc
- 《农村社会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九章 农村人口问题与农村人口城镇化.doc
- 《农村社会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十章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民工潮问题.doc
- 《农村社会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第一章 农村社会学与农村社会.doc
- 《农村社会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第二章 中国农村社会学的理论与实践.doc
- 《农村社会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第三章 农民的社会化与现代化.doc
- 《农村社会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第四章 农村家庭与家族.doc
- 《农村社会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第五章 农村社会组织与组织创新.doc
- 《农村社会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第六章 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与村落文化.doc
- 《农村社会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第七章 农村社会分化与社会分层.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