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农村社会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十章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民工潮问题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
文档页数:2
文件大小:29.51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农村社会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十章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民工潮问题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第十章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民工潮问题(7学时) 教学目的 本章目的在于了解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成因、特点,把我劳动力流动的规律。讨论农村剩 余劳动力的出路以及农民工的权益保护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探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和农民工权益的保护问题。 教学内容 新时期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特点 1、转移规模不断扩大 2、转移的半径不断扩展 3、转移方式多元化 4、转移的程度不充分、不彻底 5、转移的周期越来战长 6、转移的组织化程度低 二、 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原因 1、社会工业化的需要 2、城市化水平带后 3、农业比较效益低 4、生产要素市场流动的必然产物 5、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 6、农民转变身份的需求 7、农民“职业意识”萌生的结果 对民工潮的评价 1、民工潮的积极作用 2、民工潮的消极影响 3、正确看待民工潮 、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 1、转变劳动力是包袱的观念 2、发展精细农业,提高土地利用价值 3、鼓励农业劳动力从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4、进一步发展乡镇企业 5、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6、扩大对外劳务输出 7、进行户籍制度的创新 8、完善政府对农民工的管理制度 五、 农民工权益保护

第十章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民工潮问题(7 学时) 教学目的 本章目的在于了解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成因、特点,把我劳动力流动的规律。讨论农村剩 余劳动力的出路以及农民工的权益保护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探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和农民工权益的保护问题。 教学内容 一、 新时期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特点 1、转移规模不断扩大 2、转移的半径不断扩展 3、转移方式多元化 4、转移的程度不充分、不彻底 5、转移的周期越来越长 6、转移的组织化程度低 二、 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原因 1、社会工业化的需要 2、城市化水平滞后 3、农业比较效益低 4、生产要素市场流动的必然产物 5、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 6、农民转变身份的需求 7、农民“职业意识”萌生的结果 三、 对民工潮的评价 1、民工潮的积极作用 2、民工潮的消极影响 3、正确看待民工潮 四、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 1、转变劳动力是包袱的观念 2、发展精细农业,提高土地利用价值 3、鼓励农业劳动力从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4、进一步发展乡镇企业 5、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6、扩大对外劳务输出 7、进行户籍制度的创新 8、完善政府对农民工的管理制度 五、 农民工权益保护

1、农民工的物质权益受损及其保护 2、市民对农民工的歧视问题 敕学过程 本章采用实践归纳法来完成教学,首先用1课时的时间布置调研题目:“农民工流动的 原因及权益保护调查”,对研究对象、依据方法和依据内容进行详细讲解,根据调查的不同 侧面把学生分组,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农民工进行2学时的调查。时间不够可利用晚上或 周末进行。 利用2学时讨论和交流调查结果。 最后是教师归纳(2学时)。 思考题 1、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概念和特点 2、分析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原因。 3、如何评价民工潮? 4、分析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现状,你认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出路何在? 5、农民工权益受损的根源在那里? 6、怎样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对农民工的歧视? 7、农民权益保护要做哪些工作?

1、农民工的物质权益受损及其保护 2、市民对农民工的歧视问题 教学过程 本章采用实践归纳法来完成教学,首先用 1 课时的时间布置调研题目:“农民工流动的 原因及权益保护调查”,对研究对象、依据方法和依据内容进行详细讲解,根据调查的不同 侧面把学生分组,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农民工进行 2 学时的调查。时间不够可利用晚上或 周末进行。 利用 2 学时讨论和交流调查结果。 最后是教师归纳(2 学时)。 思考题 1、 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概念和特点 2、 分析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原因。 3、 如何评价民工潮? 4、 分析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现状,你认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出路何在? 5、 农民工权益受损的根源在那里? 6、 怎样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对农民工的歧视? 7、 农民权益保护要做哪些工作?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