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美)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DF
文档页数:275
文件大小:6.67M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美)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化权为与国家 00142年 海外中国 研究丛书

【美】杜赞奇 神 王福明译 本书责任编委雷颐 文化、权力与国家 一190)-1942年的华北农村 江苏人民出版社

书 名文化、权力与国家 著 者[美]杜赞奇 责任编辑孙立 出版发行江苏人民出版社 地址南京中央路165号 邮政编码 210009 经销新华书店 印刷者 南京江浦第二印剧厂 开 850×1168毫米1/32 印 张 8.625插页2 印 数 5541一10575册 字 数 207千字 版 次 1996年3月第1版第3次印刷 标准书号SBN7-214-01270-7/G·315 定 价10.00元 (江苏人民版图书凡印装错误可向承印厂调换)

出版说明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迫切需要理论上 的借鉴与创造。为此,我社在优先出版以马列主 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关于坚持走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著作的同时,也适当选择一 些海外学者研究中国的较有影响的著作出版。海 外学者占有的丰富资料,他们的研究视角和某些 方法,对我们认识中国的国情,评估中国文化的传 统、心态及其前景,从而推进我国的改革开放和两 个文明的建设,都有着启迪和借鉴意义。当然,他 们的著作也存在这样那样的局限,甚至同我们存 1

70226 在着某些原则分歧,这是需要读者加以认真审察 和辨识的。同时,任何借鉴都代替不了自己的创 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要靠我们自己 从中国当代的实践中去概括和总结。我们编辑出 版的这套丛书只求为此提供某种有益的参照和比 较。如果这套丛书能在这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我 们将感到欣慰。 江苏人民出版社1992年

序《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列强的船坚炮利迫使中国人逐步地改变关于 世界秩序的古老观念,却远远没有改变他们反观 自身的传统格调。50年代以来,在中国越来越闭 锁的同时,世界的中国研究却有了丰富的成果,以 致使我们今天不仅必须放眼海外去认识世界,还 需要放眼海外来重新认识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 来。因此,不仅要向国内渎者逐译海外的西学,也 要系统地输入海外的中学。 这套书可能会加深我们100年来怀有的危机 感和失落感。它的学术水准也再次提醒:我们在现 时代所面对的,决不再是过去那些粗蛮古朴、很快 就将被中华文明所同化的、马背上的战胜者,而是 高度发达的、必将对我们的根本价值取向大大触 动的文明。也正因为这样,“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3

这古老的中国警句便仍然适用,我们可以借别人 的眼光来加深自知之明。故步自封,不跳出自家的 文化圈子、透过强烈的反差去思量自身,中华文明 将难以找到进入其现代形态的入口。 收入本丛书的译著,大多从各自的不同角度、 不同领域接触到中国现代化的问题。在从几代学 人的成果中撷取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或见解时,我 们自然不能从各家学说中只挑选那些我们乐于接 受的东西。如果那样做,这“筛子”本身就使读者失 去了选择、挑剔和批判的广阁天地。但这次译介毕 竟只是初步的尝试,成败利钝,欢迎论评。 丛书编委会188年

中文版序言 《文化、权力与国家》一书译为中文出版,我甚感荣幸。此书英 文版出版以来,已近5年。其间通过公开的商讨和私下的谈论,使 我获益匪浅。在此,我想进一步阐释书中的一些概念和名词。自 然,这里的闲释也反映出我现在的思路和看法。不过我确信,这些 思路和看法在本书中已有所流露,而反思则有助于更好地阐释它 们。 “国家政权建设”和“权力的文化网络”是贯穿全书的两个中心 概念,两者均超越了美国历史学和社会科学研究的思维框架- 现代化理论。尽管“国家攻权建设”这一概念有时与现代化进程相 连,但它同时强调的是伴随现代政体而来的压制、僵化和破坏性的 一面。“国家政权龚设”是一种全球性现象,作为一个概念,它同更 为古老的“资本主义”等概念一样,具有深远的分析性含义,但我们 对此却研究甚少。我试图以发展中国家,如过去的中华民国为例, 通过分析“国家政权内卷化”·,来进一步探讨“国家政权建设”这 一概念,这在第三章中有详细论述。 在英文版前言中,我将“国家政权建设”与“民族形成”作了比 较,用以说明19世纪未以前完成“建设”任务的近代国家与20世 *“国家致权内卷化”的定义,见本书第三掌第68页。译者注

纪初的国家经历了极不相同的发展道路。在我目前的研究工作 中一它可以被称之为对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的后现代解释,我 将进一步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例如,我们必须花更多的精力来 研究近代中国国家政权建设的意识形态基础,很显然,这一基础与 民族主义紧密交织在一起。本书对意识形态问题只简单提及,但 这并不否认意识形态问题的重要性,它不仅是理解中国及东亚政 权作用、而且是理解近代中国市民社会软弱的关键。 对比之下,书中的另一重要概念一一“权力的文化网络”,则更 为接近后现代化思想。通过这一概念,我力图吸收西方学术界有 关文化研究的思想结晶。受解构分析和后现代主义的影响,文化 研究开始探讨文化与权力之间的关系。他们认为,象征符号、思想 意识和价值观念本质上都是政治性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们或 者是统治机器的组成部分,或者是反叛者们的工具,或者二者兼 具。作为一种趋势,当代文化研究也反对用封闭的、一成不变的观 点看问题。“权力的文化网络”赞同以上论点,它反对一些现代化 论者用单一社会体系或一套所谓的中国价值观”去理解中国的观 点。同时,它也反对认为价值观点交互感应的功能主义论者的学 说。我认为,象征符号之所以具有权威性,正是由于人们为控制这 些象征和符号而不断地互相争斗。也许,第五章中关于关帝的讨 论能更好地说明“权力的文化网络”这一概念。 为了方便中国读者,在此,我简略地说明一下书中几个名词的 含义,这些词对中国读者来说可能比较陌生。在第二章中,我讨论 了乡村统治中的“经纪模型”。在英语中,“经纪”是指在交易中起 不可或缺作用的中介人,其本身既无囊义,也无贬义。我将宫府借 以统治乡村社会的“经纪人”(或称“中介人”)分为两类,一类为“保 护型经纪”,他代表社区的利益,并保护自己的社区免遭国家政权 的侵犯。该经纪同社区的关系此较密切,社区有点类似于“乡村共 同体”,所以,中国读者对此一类型的经纪可能易于理解。另一类 2

型的经纪视乡民为榨取利润的对象,我将其称之为“赢利型经纪”。 但“赢利性”(本意为“企业性”)一词又有积极的和合理性的含义, 因此又无法准确地表达这类经纪对待乡民的贪婪性、甚至掠夺性。 正因为如此,我有时也称他们为“掠夺型经纪。” 另一组名词,如“象征增添”、“象征盗用”或“霸权意识”等(见 第二章),其英文含义同中文含义一样,比较模糊,因为它们是指抽 象的观念而不是描述客观的事物。简单地说,我用“增添”或“盗 用”来形容一个群体一一不论是国家还是农民一一在达成共识的 基础上接受某一偶像或符号,但却赋子该偶像或符号以新的含义。 至于其他群体是否接受、或在多大程度上接受这一新的含义或解 释,则依不同环境而定。最后,我想说明的是,我是从人类学意义 上用“地界性”(territoraity)一词的,它是指一个群体的活动范围, 这一范图不是由该群体的功能需要一如市场活动一所界定, 而是由一个早已存在的区城界线-一如一座庙字的“神力圈”,而 图外文人可能并不信奉该庙中的神灵一一所界定。在第七章,我 从这个意义上进一步探讨了“村界”问题。 由干语言文化上的差异,翻译不可能百分之百的准确无误,我 很感谢译者不辞艰辛地翻译此书,并衷心希望以上筒单的阐释和 说明有助于理解全书,且未妨碍译者的遭词用句。 杜赞奇 1993年春 3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