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黄宗智《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DF
文档页数:382
文件大小:6.85M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黄宗智《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华北 与会变 [官宗室

This translation of the author's The Peasant Economy and Social Change in North China (Stanford,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85),1985 by the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Leland Stanford Junior University, is published by permission o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 〔美】黄宗智著 中华书局出版 (比京工府并大街3好》 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 北京治金工业印刷厂印刷 "幸装 电张·271 印数10,001一2410滑 能一书母、101a·130定诗4.00元

中文版序 本书使用的史料,主要出自30年代人类学家实地调查所得的 资料,尤以日本“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研究人员在华北平原33 个自然村实地调查所得的资料为主。作为一个侵略国发起的研 究,满铁的调查,肯定有其局限性。调查的具体情况及其引起的史 学问题,将在本书第二章中进行详细讨论。作者十年来详细阅读 这些资料,把它们和中西学者在二、三十年代作的调查加以比较, 进行校对,又于1980年访问了其中的两个村庄,通过实地的调查, 来核对、补充这些资料。最后,作者得出的结论是:满铁资料不失 为用现代经济人类学方法来研究中国农村的一组数量最大而内容 又极为丰富的资料。它们的质量甚至可能高于本世纪前半期世界 任何其他小农社会的有关资料。此外,1979至1980年间,此书英文 初稿写成之后,作者承蒙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接待,在北京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查阅清代的刑部档案和宝坻县的户房档案。 作者试图把满铁资料所显示的一些本世纪的社会经济变化趋势追 潮到清代前期,而对近数百年来华北农村的演变型式提出一些初 步看法。 本书在分析概念上,同时得助于农民学和中国历史研究中的 三大学术传统,即革命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观点的历史研究,西方 “形式主义经济学”和“实体主义”(术书对它们的称谓,见第一章) 的学术著作,以及日本的马克总主义和实体主义的研究成果

2 中文版序 在联系史实和概念的研究过程中,作者有意识地循着从史实 到概念再回到史实的程序进行研究,避免西方社会科学中流行的 为模式而模式的作风,和国内文化大节命期间以论带史的倾向。 本书试图从最基本的史实中去寻找最重要的概念,然后再不断地 回到史料中去验证,提炼自己的假设。 国内和国外的学术著作,对于如何处理前人的研究成果有不 同的习惯。在国内,应用他人研究成果时,一般只要求引述原始资 料。此外,在与他人商榷时,避免直接指名道姓地提意见。国外则 不然:学术著作的第一个要求,是总结前人的成果,划清他人与自 己的贡献。与人商榷时,要求注明作者和书名,以便查对。作者觉 得在这方面,国外的习惯是可取的,因为它体现了要求学术通过一 代代的积累而不断前进的科学精神。本书采用了西方的这种习 惯,而以相当的篇幅总结过去中、日以及西方各家学派的研究成 果,并提出自己的观点,与之商榷。 本书写作过程中,承蒙国内外一些学术界的朋友慷慨帮助,都 在正文有关部分一一注明。作者受惠于李文治和刘永成两位先生 尤多。此外,1982至1983年间,美国不同学科的二十二位同行, 以及中山大学的叶显恩先生,对此书的初稿和第二稿提出了宝贵 的意见。中华书局李侃先生,热诚促进中美学术交流,使拙作得以 在国内出版,十分感谢。 写译此书过程中,首尾两章,特殊概念颇多,由我白拟初稿,其 余各章都由我的研究生叶汉明女士先译成初稿,然后经我自己逐 段修改。叶女士自己关于山东潍县近百年农村社会经济演变的博 士论文,1985年底即可完成。她协助我翻译中间各章,谨此表示 衷心的感谢。全书最后定稿之前,承蒙刘水成和赫治清两位先生 慷慨为拙稿做文字上的修饰,不胜感激。作者长年在国外工作,平

中文版序 3 日写作全用英语。这次等于用左手书写此稿,加之原稿是用英文 写的,又用了一些特殊的概念,书中难免有不少半西半中的词句和 段落,还望国内读者鉴谅。我花了近一年的功夫写改此书的中文 稿,目的是要为沟通中外学术交流尽本人微薄之力。我坚信海内 外的学术若能真诚交流,相五促进,必定会使我们对中外历史及火 包含的真理,掌握得更深刻更全面。谨以此与国内同仁共勉!

1 目 录 中文版序 第一编背景.《1) 第一章 探讨的问题 第二章 引用的史料与研究的村庄.C31) 第三章生态环境.(51) 第二编经济内卷和社会分化. (65) 第四章 二十世纪30年代的经营式农场与家 庭式农场.(65) 第五章 清代前期的小农经济和庄园经济.(85) 第六章 清代前期的农业商品化和小农分化.(109) 第七章 二十世纪农业的加速商品化.(124) 第八章 经营式和家庭式农场的对比:耕畜的使 用和农场生产力.(142) 第九章 经营式和家庭式农场劳动生产率的对比.(161) 第十章经营式农业何以发展不足.(177) 第十一章家庭式农场的牢固性.(193) 第十二章生产关系的商品化. (212) 第三编村庄与国家.(229) 第十三章清政权下的村庄. .(229) 第十四章自然村结构的变化.(259)

2 目录 第十五章二十世纪的自然村与国家.(284) 第十六章结论.(301) 附录一 满铁调查的33个村庄社会经济轮廓.(319) 附录二 河北、山东人口1393一1953年.(330) 附录三 河北、山东耕地面积1393一1957年.(336) 引用书列目录.(339) 书中各表目录 正文表 3.1 河北、山东灌溉条件不同地区7个村庄的水井数 1936-1940.(55) 4.1 河北、山东3个自然村中的经营式农场主和在 村地主1936-1942 .(69) 4-2 河北、山东9个村庄中的富户(100亩地以上) 1890-1940. .(75) 5.1 直隶、山东命案中所见宿农1736.〔91) 5.2 直隶、山东命案中所见雇农1737.〔92) 5.3 直隶、山东命案中所见雇农1796. .(93) 5.4 直隶,山东命案中所见地主和佃农1736一1796.(102) 5.5 河北获鹿县的土地分配1725一1750年左右.(106) 56 获鹿县的大地主1725一1750年左右.(107) 6.1 米厂村4个中农农场上棉花和高粱收人的比较 1937.(110)

目录 3 7.1 河北和山东植棉面积1927一1936.(130) 8.1 河北4个村经营式农场的作物亩产量1935 1939.(145) 8.2 河北5个村经营式农场上经济作物比例和复种 指数.(146) 8.3 河北卢家褰和山东祁寨不同作物的栽种和收成日 程表1936、1942.(148) 8.4 河北和山东5个村经营式农场的耕畜1935一 1941(149) 9.1 河北、山东5个村经营式农场中每个成年男子耕 地亩数1936一1941.(163) 9.2 米厂村各阶层农户每亩劳动和收入数1937.(165) 9.3 河北2个村大小不同的农场上的棉花种植和 产量19351936.(169) 9.4 河北小街村大小不同农场的植棉比例1935.(170) 9.5 小街村大小不同农场的棉花产景1935.(171) 10.1 米厂村各阶层农户的劳动力使用1937.(179) 10-2 米厂村2个经营式农场主的农场净收入1937.(181) 10.3 河北、山东6个村“富户”家庭人数1936一1942.(183) 11.1 米厂村各阶层农场的收入和支出1937.(194) 11.2 米厂村各阶层农场净收人和净利润”1937.(196) 11.3 河北2个村短工家庭农场面积与土地关系 1936-1941. .(205) 11.4 河北、山东4个村短工每日工资1939-一1942.(207) 11.5米厂村贫农家庭农场与工资收入1937.(208) 11.6河北4个村雇农户主土地占有情况1936

4 日录 1942.(209) 12.1 河北、山东6个村中的地租形式1890一1942.(214) 12.2 河北,山东地租形式数据1935一1936.(215) 12.3 翼东3个村中的租约延续年数1936. (220) 12.4 河北、山东15个村主要租佃方式 1936 1942.4(221 12.5 河北、山东6个村的自然和人为灾害1917 1941.(224) 13.1 河北、山东6个村族产最多的宗族所有耕地 1941一1942. (245) 13.2 冷水沟与沙井首事所有土地1935一1942.(249) 13.3 侯家营村长任期中以及1942年所有土地.(253) 14.1 河北4个村中雇用长工的雇主经济状况1936- 1942.(260) 14.2 河北4个村中雇用短工10工以上的雇主经济 状况1936一1942.(262) 143沙井村各阶级户数1912-1942.(274) 15.1 河北顺义县政府岁出1931、1940.(286) 152 顺义县政府岁人1932,1940.(288) 15.3 米厂村各阶层农户纳税占总收人百分比1937一 1939. .(290) 154沙井村自耕、半自耕与佃农农户纳税占总收入百 分比1941.(291) 15.5 冀东3个村农民纳税概况1936.(294)

目录 5 附录表 1.1 第-一.型:商业化程度较低的村庄.(321) 1.2 第二型:中等商业化的村庄.(322) 1.3 第三型:高度商业化的村庄.(324) 1.4 第四型:手工亚发达的村庄.(325) 1,5 第五型:市郊村庄.(326) 1.6 第六型:出外佣工工人的家乡.(327) 1.7 第七型:经历战祸的村庄.(328) 2.1 河北、山东的人口原始数据1393一1953.(330) 2.2 河北、山东各府的人口原始数据1820、1883、1948(334) 2.3 顺天府各县人口原始数据1600、1883.(335) 3.1 河北:山东耕地面积原始数据1393一1957.(337) 地图目录 1 满铁深人调查的13个村庄.〔33) 2 满铁调查的33个村庄.(43) 3 囊一鲁西北平原的灌溉、排水与水运.(52) 4 冀一鲁西北各府州1820年前后.(116) 5 冀一鲁西北的棉花种植1936.(131)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