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黄宗智《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

长江三角洞 衣家差与 乡衬发展

F3275 90108 长江三角洲 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 〔美〕黄宗智著 257/32 厂幸潮 中华书局

This translation of the author's THE PEAS- ANT FAMILY AND RURAL DEVELOPMENT IN TIIE YANGZI DELTA,1350-1988 (Stanford, Calif.: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90),@ by the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Leland stanford Junior University,is published by Permission o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责任编辑:李丹慧 长江三角洲 小农家庭与乡村发晨 〔美】黄宗智著 中华书局出板 (北来王府井大衡8号) 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 北京冠中印刷厂印制 850×116米1/32131,张310下 1992作3月常1版 1992节9月北京第1次所细 印数,1一1500m定价,1,5元 ISBN7-101-00905-0/K.374

中文版序 历史研究必须联系理论,但理论,尤其是政治化了的理论,很 容易成为探素历史真实面貌的障碍。在研究过程中,我一直执着 从史实到理论而再问到史实的认识序,避免美国社会科学为模 式而模式的陋习。我力求到最基本的事实中去寻求最重要的概念, 再回到事实中去检验。对现存各家各派的理论,争取去误存真,建 模式于实际。在这个基本的方法上,此书与拙作《华北的小农经济 与社会变迁)是一致的。 本书的出发点是30年代的实地调查资料,尤其是费孝通、林 惠海和日本满铁(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调查部门对长江三角洲8 个村庄的研究。这些资料翔实细致,非一般历史文献资科可比。我 试图在这条基线上,结合江南地区比较丰富的文献资料,追潮明初 以来的一些主要变化。这个研究方法也是与华北,一书一致的。 与华北>不同之处在于应用了我自己1983至1985年在松江 县华阳桥乡的薛家埭等6个自然村的调查,考察了30年代至今日 的变化。我相信跨越革命前后的这条研究鸿沟会对阐明两半部分 都有帮助。同时,本书着重把江南和华北对照相比。 在华阳桥乡调查的一切安排,都由南京大学吕作梦教授和松 江县外事办公室陆赦根同志承担。罗淄教授参加了第一年的调查。 严学熙和周国伟两位先生和我方周锡瑞、裴宜理合作研究工业、民 众集体活动和政治。陈忠平同志则和顾琳合作,研究商业与华阳桥

镇。本书虽然没有引用他们诸位的调查资料(除了第12章注明的 一节之外),但我在认识上和精神上都受惠于协作的诸位同仁许 多。我个人的调查,主要在篩家埭等村内进行,采用的是仿效满铁 在华北调查的方法,每次围绕几个预定的题目座谈,但也随时追棕 原定范围之外的线索。这样的调查,关键在于虚心和具体的问讯。 调查期间,当地前大队芝部书记何勇龙同志对我帮助至多。 我们原计划要出一部与仁井田陞根据满铁在华北的调查所编 的资料集(《中国农村惯行调查》)相类似的书。全部调查的问答记 录、统计资料、按户调查以及为出资料集而挑选的各节问答记录, 都由南大吕先生保管。国内出版情况若能改善,这些资料也许有 可能发表。 在前人有关江南的大量的研究之中,我得助于吴承明先生的 商业研究和徐新吾先生的手工业研究至多,在有关各节都有注明。 此外,本书亦受益于我在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几位博士生的研 究。正文之中引用了夏明德、武凯芝和叶汉明的博士论文以及程 洪、李荣昌和卢汉超的研究论文,都有注明。程、李、卢三位更承担 了此书的翻译,由程洪统稿。谨此向他们致衷心的感谢。译稿经我 自己两次校阅,应基本准确。 黄宋智

目 录 中文版序.1 第一章 导论. .小 第一编1949年以前.21 第二营长江三角洲的生态系统.21 第三章 商品化与家庭生产.44 第四章 商品化与经营式农业.58 第五章 商品化与过密型增长.77 第六章 农民与市场.。 . .94 第七章帝国主义、城市发展与农村过密化.118 第八章两种类型的村社.18 第二编1949年以后.167 第九章旧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造.167 第十章集体、家庭与副业生产.200 第十一章农业的增长与发展.223 第十二章乡村工业化.255 第十三章·乡村发展中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 的斗争.269 第十四章半农半工的村庄.291 第三编结语.305

第十五章 一个总结 .305 第十六章儿点思考 .325 附汞A 长江三角洲8个村庄的社会经济轮赤.335 附录B 长江三角洲的人口与耕地面积.337 附录C 明清和民国时期上海地区镇市的形成 与演变 .341 附录D 华阳桥种仔场大队的农业外就业 (19501985).347 附录E 华阳桥公社以及中国乡村总产值构成 的变化.360 附录F 集体:联户和个体企业的收入.364 引用资料.366 访问座谈.366 约谈村民 .381 引用书刊目录.384 附表目录 正文表 2.1 太湖盆地的旱涝灾(901一1900).32 4.1 长江三角洲8个村庄的雇农(1939一1910).59 4.2 长汇三角洲22个乡村的底农(1949).60 4.3 河北一小东西北部和长江三角洲的窟农 了资(1929一1933).65

4.4 直隶、山东、江苏、浙江以及全中国涉及 长工的命案(1721-1820).68 5.1 上海县的粮价(1632一1682).83 5.2 上海县的棉价(1621一1684).84 5.3 苏州府和松江府的霜米产址(1023一1850).89 5.4 中国的商品贸易量(约1840).91 6.1 华北和长江三角洲6个村庄农民出售的 主要商品(1936,1939).95 6.2 华北3个村庄农民购买的商品(1936). .96 6.3 长江三角洲3个村庄农民购买的商品 (1938).4.97 6.4 长江三角洲3个村庄农民购买的商品 (1939).98 6.5 华北和长江三角洲9个村庄的主要作物 (1936-1939). .101 6.6 华北和长江三角洲6个村庄的棉布消费 (1936).102 7.1 米厂村棉花、高粱、玉米、小麦和大麦生产 的单位面积及单位劳动力收入(1937).127 7.2 中园人均布消费(1840一1936).139 9.1 土地改革时薛家埭等6个村的中农和贫农 户数(1950.6).169 9.2 华阳桥种籽场大队的党政领导(1956一1985).180 9.3 华阳桥种籽场大队各生产队队长及其入 党情况(1956一1985).181 9.4 华阳桥种籽场大队记工标准(以年龄和 性别为依据,1983).184 3

9.5 华阳桥公社农民口粮月定额(1985).185 9,6 阵里行浜生产队的主要领导(1956一1984).189 10.1 华阳桥公社和种籽场大队的结花 (1968-1986).209 10.2 华阳桥种籽场大认人口中务农劳动力的 比例(1965一1984) .211 10.3 华阳桥种籽场大队的人口和全劳动力 (1965-1987) 4212 10.4 松江县国营商店收购的兔毛(1966一1984).216 11.1 松江县及中国主要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 (1952-1987) .226 11.2 松江县单季稻,早稻、晚稻播种面积 (1949-1984).228 11.3 松江县小麦和大麦、棉花、油菜播种面积 (1949-1984). .229 11.4 许步山桥生产队的工分值(1965一1983).240 11.5 松江县及中国主要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 指数(1952-1987). .243 11.6 上海直辖市及中国的化肥应用指数 (1952-1986).252 12.1 华阳桥公社各企业职工人均资本额、总收 入和工资,及与国营工业企业的比较 (1983).259 13.1 华阳桥公社主要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 (1953-1983).274 13.2 中国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播种面积 i分比(1952一1986).284

14.1 江苏省七县190小城镇人口普查(1985· 6●30). .293 附录表 A.1 长江三角洲的8个村庄.336 B1 松江、苏州府,太仓州,无锡、江阴县人口 及耕地面积(1393一1932).339 B.2 松江、苏州府,太仓州,无锡、江阴县人均 耕地面积(1393一1932).340 c.1 上海地区镇市的发展(1911年以前及民 国时期).343 C.2 上海地区镇市的形成(1850年以前).343 C.3 上海地区镇市的形成与演变(1862一1937).344 D.1 藤家埭生产队的农业外就业人员(1950 1985).347 D.2 许步山桥的农业外就业人员(1950一1985).351 D.3 西里行浜生产队的农业外就业人员 (19501985).353 D.4 华阳桥种籽场大队各生产队村民的农业 外就业(按企业划分)(1950一1985).356 D.5 华阳桥种籽场大队各生产队村民获得农 业外就亚机会的途径(1950一1985).357 D.6 华阳桥种籽场大队各生产队村民农业外 就业的性别比例(1950一1985).359 E.1 华阳桥公社与全国乡村的总产值构成的 比较(1971-一1986).361 E,2 中国乡村总产值(1985一1986).362 5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黄宗智《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pdf
-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科大卫《皇帝与祖宗》.pdf
-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pdf
-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景军《神堂记忆》.doc
-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弗里德曼《中国宗族与社会》英文版.pdf
-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弗里德曼 Chinese lineage and society.pdf
-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傅衣凌《明清农村社会经济》.pdf
-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萧凤霞 Agents and Victims in South China.pdf
-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萧公权《十九世纪中国乡村控制》rural china.pdf
-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瞿同祖《清代地方政府》.pdf
-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王铭铭《村落视野中的文化与权力:闽台三村五论》.pdf
-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王铭铭 王斯福《乡土社会的秩序、公正与权威》.pdf
-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施坚雅《中国的农民和封闭的村社》.pdf
-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吴毅《村治变迁中的权威与秩序:20世纪川东双村的表达》.pdf
-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阎云翔《礼物的流动:一个中国村庄中的互惠原则与社会网络》.pdf
-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许烺光《驱逐捣蛋鬼》.pdf
-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许烺光《祖荫下》英文版.pdf
-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许烺光《祖荫下》.pdf
-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徐勇《乡村治理与中国政治》.pdf
-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张佩国《近代江南乡村地权的历史人类学研究》.pdf
-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黄树民《林村的故事:1949年后的中国农村变革》.pdf
-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费孝通《中国绅士》.pdf
-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费孝通《乡土中国与生育制度》.pdf
-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费孝通《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pdf
-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费孝通《皇权与绅权》.pdf
-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美)孔飞力《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pdf
-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美)施坚雅《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pdf
-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美)明恩溥《西方视野里的中国形象》·《中国乡村生活》.pdf
-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美)杨懋春《一个中国村庄:山东台头》.pdf
-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美)詹姆斯·斯科特《不被统治的艺术》.pdf
-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美)马若孟《中国农民经济》.pdf
-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加)朱爱岚《中国北方村落的社会性别与权力》.pdf
-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法)葛兰言《古代中国的节庆与歌谣》.pdf
-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美)安·沃特纳《烟火接续明清的收继与亲族关系》.pdf
-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美)弗里德曼《中国东南的宗族组织》.pdf
-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美)弗里曼《中国乡村,社会主义国家》.pdf
-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美)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pdf
-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美)韩丁《翻身—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纪实》.pdf
-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何心隐——聚合堂.pdf
-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文艺复兴.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