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王铭铭 王斯福《乡土社会的秩序、公正与权威》

法律文化研究中心文丛 乡土社会的秩序、,公正与权威 王铭铭王斯福主编 ●g●年带eue9009●eaa色ae0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责任编辑:丁小宣 620=1598- 定价:32.00元

“法律文化研究中心”文丛 乡土社会的秩序、公正与权威 王铭铭[英]王斯福主编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7年·北京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乡土社会的秩序、公正与权威/王铭铭,王斯福主编。-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ISBN7-5620-1598-8 I.乡.1.①王.②王.I.法社会学-文集 N.D90-53 中国版本图书馆CP数据核字(97)第23499号 责任编兼丁小宣 出版发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经销全国各地新华书店 承印北京1201印刷厂 开本850×11681/3220.625申张520千字 1997年12月第1版1997年12月第1次印 ISBN7-5620-1598-8/D·1563. 印数:1-5000册 定价:32.00元· 社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 邮编:300088电话:62229803或62228801 声明:1.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2.如有峡页、倒装,由本社发行科负责调换

编者说明 “法律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于1995年初,为中国文化研究所下 设机构。其设立之旨,在于将私人交谈转变为公共话语,通过平等 的交谈和论辩取得最低限度的共识,并在此基础上建构自主的学 术空间和建立学术共同体。为此,“中心”以自由松散的合作方式集 合了一批青年法律学者和学生,以期为他们提供一个交流思想、砥 砺学术、发挥集体创造力的自由空间。“中心”还希望通过开展严肃 认真的学术讨论和学术批评,逐步建立新的评判标准和评判机制, 探求法学研究规范化与本土化的途径,寻找理论创新的可能。 《“法律文化研究中心”文丛》将反映与“中心”有关之学术活动 及研究成果。“文丛”不拘形式,不求规模。举凡专著、文集、选辑、 译著、资料整理,但能表明“中心”之学术追求,且符合“中心”厘定 之学术标准,皆可收入其中。其甄选评定事宜,由专门成立的编辑 委员会负责,以保证“文丛”之学术品质。 1996年6月

前 1994年10月至1996年10月,我与英国伦教城市大学中国 研究所王斯福教授(Stephan Feuchtwarg)共同主持了一项称为 “民间权威与地方性符号资源”的研究计划,力图通过闽台两地杜 会人类学的田野工作,考察乡土社会中非正式权为的历史与现状。 为此,我与王先生前去我于1992年至1993年间考赛过的一个闽 南村落及王先生本火30年前考赛过的个台湾村落重新展开专 题性调查。田野考赛任务结束后,我们约定对所获资料进行理论 分析,共同写作一部学术专著。同时:我向王斯福建议将我们的 一一得之见拿到国内来,与置身于本土社会的社会科学界同行进行 交流,以期从中获得更深入的理解,为那部专著的写作做必要的 花备。 我特别向王斯福建议,作为来自英伦的人类学者,他有必要 更多地把自已的思路向当地学者作一个交代,也好听取“局内人 的观点”;真正达到社会人类学“文化沟通”的目标。向来重视社 会参与的王先生欣然接受了我的意见,于是我们决定于1997年夏 天在北京举办一次小型而非正式的研衬会,利用朋友间的聚会活 动相互澈激莉我们的思考。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准备及与友人的多次 意见交换,这个小型研讨会终于于1997年8月9日至10日在北

前言 京召开。本书收入的,就是提交这次研讨会讨论的论文。 研讨会和本论文集的题目,都是“乡土社会的秩序、公正与 权威”。这个题目是我提出来的,它当然是经过一定的斟酌才定下 来的,所以几位朋友一听,都说它很恰当地体现了本次研讨会的 主题。秩序、公正与权威,是政治学、法学、伦理学界常见的三 个词汇,在其他社会科学学科中也不能算是什么新花样,它门可 以说是对社会和行动抱持一定理想的人的常用词。不过,将它们 与中国的乡土社会联系起来,却不应被看成是老调重弹。 我提出这个论题,主要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我想这 样的研讨会和论文集必须反映我们的研究课题的主线,而尽管我 们的课题被冠以“民间权威与地方性符号资源”的人类学雅号,但 实际上我与王先生的关切点均是乡土社会中的政治理念与权力格 局。另一方面,我也想到,在一个现代性(modernity)话语制度 体系占支配地位的时代,我们十分有必要考察乡土杜会的政治理 念与权力格局,而我与玉先生的原本旨趣也正在于此。自唯理主 义的现代性话语产生以来,秩序、公正与权成这三个概念一直被 视为是某些强加于社会之上的理想状态。尽管乡土社会有时也被 某些政治情英看作是社会变迁的资源,甚至动力,但它的文化自 主性和能动性却向来不被承认。同样地,置身于现代性旋祸里的 知识分子虽能了解到乡土社会自身运作的秩序以及它所可能蕴酒 的政治伦理观,但都极少能够承认这种秩序和观念体系在现代或 “现代化中的”(modernizing)社会中的存在价值。我把秩序、公 正与权威同乡土社会联想起来,是因为我意识到长期以来支配杜 会科学研究者心灵的现代性话语已经到了一个应该被反思的时 刻。 参与这次研讨会的学者及博士、硕士研究生共18人,除了我 与王斯福先生及因故未能到会的厦门大学历史系郑振满教授之 外,其他学者分别来自北京大学社会学、社会人类学、法学、政

邮言 治学等科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中国 民间文化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季刊》编委会及中国艺术研究院 中国文化研究所。不必我多重复,参与这次研讨会的学者们,自 然也早已对上述观点探有认同。我们在一起谈论的,恰恰就是要 在一个向来被想象成“混乱”、“无法无天”、“丧失权威的原寄 中,发现与现代性一样具有价值的由历史建构的法则,并通过这 一发现反思现代性的成长历史。尽管大家来自不同的研究机构和 学科领域,但所提交的论文和评议都集中在会议的主题上,它们 从不同的角度对乡土社会中的文化、菌篆与社会关系、仪式、权 威形式、法律秩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次提交的所有论 文可以说都并非官在提供完整的结论,而是要利用田野考寒所见 现象及理论思考中面对的困境提出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据 我们的设计,本研讨会的宗旨即在于由主讲者提出问题和初步见 解,让其他与会者加以批评。有鉴于此,我与王斯福等商定,在 论文巢中不农要收入主要论文,还要收人对它们的评议,把后者 附在前者的文后,使读者读后能够了解到讨论的情况。所有新的 知识都是在公共评议的过程中得以建构的,我们之所以在论文之 后收入会议期间展开的反思性论辩,正是出于这个考虑:要说明 的是,由于针对王斯福先生论文的评论集中在市民社会这一主题 上,因而我将低论文的评议部分合在一起搁在他两篇文幸的背后。 当然,收入本论文集中的某些论文,比如赵旭东的论文在会后针 对评议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改,但为了保持本书的风格和原貌,我 们保留了对他们论文的原有评议。由于郑振满的论文未提交会议 讨论,因而我个人不得已在会后作了单独的评议。最后,我把所 收入的11篇论文及对它们的评议分为如下几个小部分: 第一部分收入王斯福先生的一篇论文一“农民或公民”.该 文从市民社会理论的角度提出了中国乡土社会中公共空间存在的 可能性问题,既反驳了现代性话语对农民文化的否定,又对农民

前言 文化中是否存在民主精神的问题作了深人的评析。王斯福先生的 论文评论了现代性话语的成长过程中,乡土社会模式遭受排挤的 现象,也论述了这种模式所潜在的政治能动性和社会动力。 第二部分收入我和胡宗泽的论文。我的论文“村落视野中的 家族、国家与社会”以福建美法村为案例,在吉登斯(Anthony Gid. dens).的国家一社会关系史框架内,探讨了乡土社会在民族一国家 建设中的地位和遵遇,叙述了乡土社会从一个自主的家族体系向 国家的于预演变的过程,以经验资料分析为途径,强调了本世纪 以来民族一铜家对乡土传统秩序的排挤现实,也强调了乡土传统 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命力。胡宗泽的论文“华北地方权力的变迁, 重新解族了柯鲁克夫妇(Isabel and David Crook)的十里店历史 资料,集中考察了1937年至1948年间一个华北村落地方权力的 变迁史,指出了一个“自下而上”的社会动员棋式在实施过程中 面对的地方精英问题及新兴政治策略与地方杜会的关系问题。这 两篇论文各有不同的视野,我的文章考寒的历史时间共有600年 之久,详细探讨了明清至当代一个材落社会的变动过程;而胡文 考察的时限只有抗战到土改短短10年的转型期.两篇论文相互配 合,展示了政权变动过程中乡土社会的面貌。 第三都分收入郑振满和刘铁梁,:赵丙祥的两篇论文.:这两篇 论文主要关注的河题都是仪式与民间公共空间秩序建构之间的密 切关系,作者共同强调了庙字与庙会粗织在乡太社会权力组织中 的重要作用。不过,郑文“神庙紧莫与杜区空间秩序”生要资料 来历史上播建青田江口平原,在论点上,作者强调了由政府推 动的杜里组织是民间庙宇组织存在的前提,但随之他又强调了民 间庙宇空间结构在生成之后的自主性。刘、赵合著的“联村组织 与仪式活动”一文,资料来自河北省并陉县,考赛的主要现象是 跨村的仪式组织。在政府与民间组织之间关系阿题上,作者较为 辨证地论证了两种力量在仪式活动中的汇合情况。这两篇论文的

前言 方法论背景都属于“信仰图”及“祭祀圈”的概念,但它们从新 的角度强调了乡土社会的空间秩序建构中神灵信仰与仪式活动的 重要角色。 第四部分收入了我的另一篇论文、罗红光的同主题论文及王 斯福的文章。我的论文“民闻权威、生活史与群体动力”巢中考 絮了台湾石碇村地方头人的生活史,并从生活史的角度解剖了地 方权力形戒的复杂人格和社会动因。论文的前一都分探讨了良间 权戚人物如何在不同政治体制下获得一席之地和社会感召力的过 程,并由此反思了书伯有关卡里斯玛权威(charisma)、传统权减 (tradition)、科层权威(bureaucracy)的分类,后一部分则从制度 转型的角度探讨了现代化过程中传媒;:世俗化宗教、攻党政治对 于民间权威的削弱作用。罗红光的论文利用华北地区黑龙潭的田 野资料,思考了国家神话与民间信仰在地方公共财产和象征体系 中的并存和重叠关系,从而反思了“想象的共同体”.(inagined community)的理论,强调了民间的共同体构造所包容的人生与致 治反思能动性。王斯福的论文“面子的方位”提出了农村社区中 公共空间的建制与传统的“面子”观念之间的关系问题,与上两 篇文章形成定的对话关系。 ”第五部分的内容主要由两篇论文和三篇短评组成。梁治平的 论文“乡土社会中的法律与秩序”,是他多年来探讨中国民间法律 的成果之一,这篇论文与梁先生以往的论文形成既延续又有所断 裂的关系。在菌家一社会的关系中探讨习惯法,使乘先生强调了 民间法律体系的多重性。这篇论文继承丁这一关注点,在个较 为“松散”的框架下叙述了不同法律例度和规则在丝土社会中的 影响,展示P当代乡村社会中民间法律观念和实践的错综复杂性。 强世功、赵晓力、郑戈的三篇短评,围绕一起陕北农村的法律实 践事件,分别评论了国家正规法律制度向乡土社会延伸过程中面 临的知识、关系、观念诸方面的矛盾和困境,从一个生动的侧面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施坚雅《中国的农民和封闭的村社》.pdf
-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吴毅《村治变迁中的权威与秩序:20世纪川东双村的表达》.pdf
-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阎云翔《礼物的流动:一个中国村庄中的互惠原则与社会网络》.pdf
-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许烺光《驱逐捣蛋鬼》.pdf
-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许烺光《祖荫下》英文版.pdf
-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许烺光《祖荫下》.pdf
-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徐勇《乡村治理与中国政治》.pdf
-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张佩国《近代江南乡村地权的历史人类学研究》.pdf
-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张仲礼《中国绅士的收入》.pdf
-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张仲礼《中国绅士》英文版Chinese Gentry.pdf
-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张仲礼《中国绅士》.pdf
-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中国古代社会福利思想.ppt
-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20世纪70年代之后的西方社会福利思想.ppt
-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20世纪初至70年代西方社会福利思想.ppt
-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社会福利思想.ppt
-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西方近代社会福利思想.ppt
-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西方古代中世纪的福利思想.ppt
-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绪论(山东理工大学:陈静).ppt
-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中国现代社会福利思想.ppt
-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中国近代社会福利思想.ppt
-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王铭铭《村落视野中的文化与权力:闽台三村五论》.pdf
-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瞿同祖《清代地方政府》.pdf
-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萧公权《十九世纪中国乡村控制》rural china.pdf
-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萧凤霞 Agents and Victims in South China.pdf
-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傅衣凌《明清农村社会经济》.pdf
-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弗里德曼 Chinese lineage and society.pdf
-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弗里德曼《中国宗族与社会》英文版.pdf
-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景军《神堂记忆》.doc
-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pdf
-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科大卫《皇帝与祖宗》.pdf
-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黄宗智《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pdf
-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黄宗智《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pdf
-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黄树民《林村的故事:1949年后的中国农村变革》.pdf
-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费孝通《中国绅士》.pdf
-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费孝通《乡土中国与生育制度》.pdf
-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费孝通《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pdf
-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费孝通《皇权与绅权》.pdf
-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美)孔飞力《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pdf
-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美)施坚雅《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pdf
-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美)明恩溥《西方视野里的中国形象》·《中国乡村生活》.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