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出版社:《数学分析》课程教学课件(教材讲稿,阅读版)88 第七章 实数的完整性 s44 上下极限的性质

*$2上极限和下极限上(下)极限的基本概念上(下)极限的基本性质第六讲上下极限的基本性质数学分析第七章实数的完备性高等教育出版社
数学分析 第七章 实数的完备性 高等教育出版社 *§2 上极限和下极限 上(下)极限的基本概念 上(下)极限的基本性质 第六讲 上下极限的基本性质

*$2上极限和下极限上(下)极限的基本概念上(下)极限的基本性质上(下)极限的基本性质由上、下极限的定义,立即得出:定理7.5对任何有界数列(x,,有lim Xn ≤ lim Xn.(1)n→n→下面这个定理刻画了极限与上、下极限之间的关系定理7.6有界数列(x,存在极限的充要条件是:lim Xn = lim Xn(2)n>0n>数学分析第七章实数的完备性高等教育出版社
数学分析 第七章 实数的完备性 高等教育出版社 *§2 上极限和下极限 上(下)极限的基本概念 上(下)极限的基本性质 定理7.6 定理7.5 上(下)极限的基本性质 由上、下极限的定义, 立即得出: 对任何有界数列 { }, xn 有 下面这个定理刻画了极限与上、下极限之间的关系. 有界数列 { } xn 存在极限的充要条件是: lim lim . n n n n x x →∞ →∞ ≤ (1) lim lim . n n n n x x →∞ →∞ = (2) 上(下)极限的基本性质

*$2上极限和下极限上(下)极限的基本概念上(下)极限的基本性质定理7.7设(x,}为有界数列,则有1°lim x,=A 的充要条件是:对于任意的 ε>0,n→0(i) 存在 N, 当 n>N时,x,A-8, k=1,2,L .2°lim xn=B 的充要条件是:对于任意的 ε>0,n->8(i)存在 N,当 n>N时,x,>B-8;(i) 存在(xn}, Xnk<B+8, k=1,2,L .证 1°和2°在形式上是对称的,所以仅证明1°数学分析第七章实数的完备性高等教育出版社
数学分析 第七章 实数的完备性 高等教育出版社 *§2 上极限和下极限 上(下)极限的基本概念 上(下)极限的基本性质 定理7.7 设{ } xn 为有界数列, 则有 1 lim n n x A →∞ = o 的充要条件是: 对于任意的 ε > 0, (i) 存在 N, 当 n > N 时, x − = ε L 2 lim n n x B →∞ = o 的充要条件是: 对于任意的 ε > 0, (i) 存在 N, 当 n > N 时, x > B − ε ; n (ii) { }, , 1, 2, . n n k k 存在 xxB k <+ = ε L 证 1 2 和 在形式上是对称的, 所以仅证明 . o o 1o 上(下)极限的基本性质

*S2上极限和下极限上(下)极限的基本概念上(下)极限的基本性质必要性 设 limx.,=A.因为 A是(xn}的一个聚点,所以存在(xm},使得 xnk→A(k→0),故对于任意的>0, 存在K>0,当k>K时,A-N时Xn<A+.数学分析第七章实数的完备性高等教育出版社
数学分析 第七章 实数的完备性 高等教育出版社 *§2 上极限和下极限 上(下)极限的基本概念 上(下)极限的基本性质 必要性 lim . n n x A →∞ 设 = 因为 A 是 { } xn 的一个聚点, 所以存在{ }, nk x 使得 ( ), nk x Ak → →∞ 故对于任 意的 ε > 0, 当 k > K 时, . nk A x − 0, 在区间 不然的 { } 故 xn 在 [ ,) A + +∞ ε 上 还有聚点, 设这有限项的最大下标为 N, . n x A N 时, 上(下)极限的基本性质

*$2上极限和下极限上(下)极限的基本概念上(下)极限的基本性质生 任给ε>0,综合 (i) 和 (ii), 在(A-ε,A+)充分性上含有x,的无限项,即A是x,的聚点A'-A、由于满足而对于任意的 A'>A,令=2A+A'A'+AA'-8Xn>A+&00=22的项至多只有有限个,这说明在(A'-8,A'+8)上也至多只有x的有限项,故A'不是(x,的聚点,所以A是{x,}的最大聚点·从而有lim xn = A.n→8数学分析第七章实数的完备性高等教育出版社
数学分析 第七章 实数的完备性 高等教育出版社 *§2 上极限和下极限 上(下)极限的基本概念 上(下)极限的基本性质 充分性 任给ε > 0, 综合 (i) 和 (ii), 上含有 { xn } 的无限项, 0 2 n A A x A ε + ′ >+ = 的项至多只有有限个,这说明在 ( , ) 0 0 A′ − ε A′ + ε 在 (A− ε , A+ ε ) 即 A 是 { xn } 的聚点. 而对于任意的 A′ > A, 0 , 2 A A ε ′ − 令 = 由于满足 lim . n n x A → ∞ = { xn 上也至多只有 } 的有限项, 所以 A 是 { } xn 的最大聚点 . 从而有 故 A′不是 { xn } 的 聚点, 上(下)极限的基本性质 0 , 2 A A A ε ′ + ′ − =

*$2上极限和下极限上(下)极限的基本概念上(下)极限的基本性质定理7.8(保不等式性)设(x,},y,}均为有界数列,并且满足:存在N。>0,当 n>N。时,有xn≤n°则取上(下)极限后,原来的不等号方向保持不变:lim Xn ≤ lim yn, lim Xn ≤ lim yn.(3)n→>0n→80n>0n-→>0特别若a≤xn≤yn≤b,则更有(4)a≤limx, ≤limy, ≤ b.n→8n→0数学分析第七章实数的完备性高等教育出版社
数学分析 第七章 实数的完备性 高等教育出版社 *§2 上极限和下极限 上(下)极限的基本概念 上(下)极限的基本性质 定理7.8(保不等式性) 设 { xn }, { yn } 均为有界数列, 并且满足: 存在 . n n 当 n > N x y ≤ N0 > 0, 0 时, 有 则取上(下)极限后, 原来的不等号方向保持不变: 特别若 ax y b ≤≤≤ n n , 则更有 lim lim , lim lim . nn nn n n n n xyxy →∞ →∞ →∞ →∞ ≤ ≤ (3) lim lim . n n n n a x yb →∞ →∞ ≤≤≤ (4) 上(下)极限的基本性质

*$2上极限和下极限上(下)极限的基本概念上(下)极限的基本性质设{a,,{b}都是有界数列,那么例2(5)(i)lim(an + bn)≤ lim an + lim bn;n-→>0n>0n→0(6)(ii)lim(an + bn)≥ lim an + lim b,n-→0n→>0n->证这里只证明(i),(i)可同理证明.设A= lim an, B= lim bn.n→>8n>00由定理7.7, ε>0,存在 N,当 n>N时88b.<B+a,<A+2'M21故an +bn < A+B+.数学分析第七章:实数的完备性高等教育出版社
数学分析 第七章 实数的完备性 高等教育出版社 *§2 上极限和下极限 上(下)极限的基本概念 上(下)极限的基本性质 证 这里只证明 (i) , (ii) 可同理证明. lim , lim . n n n n A aB b →∞ →∞ = = , , 2 2 n n aA bB ε ε N 时, 设 故 a + b ε 0, 存在 N, 上(下)极限的基本性质

*$2上极限和下极限上(下)极限的基本概念上(下)极限的基本性质再由定理7.8的(4)式,得lim(a, + b,)≤ A+ B+ &.n8因为ε是任意的,故lim (an + bn)≤ A+ B = lim an + lim b,n8n→8n→注 这里严格不等的情形确实会发生,例如an =(-1)n-1, bn =(-1)".lim an =1 , lim bn =1 ,n>0n8而 lim(an +bn)=0.n→00数学分析第七章:实数的完备性高等教育出版社
数学分析 第七章 实数的完备性 高等教育出版社 *§2 上极限和下极限 上(下)极限的基本概念 上(下)极限的基本性质 再由定理 7.8 的 (4) 式, 得 lim ( ) . n n n a b AB ε → ∞ + ≤++ 因为 ε 是任意的, 故 lim ( ) lim lim . n n n n n n n a b AB a b →∞ →∞ →∞ + ≤+= + 注 这里严格不等的情形确实会发生, 例如 1 ( 1) , ( 1) . n n n n a b − =− =− lim 1 , lim 1 , n n n n a b →∞ →∞ = = lim ( ) 0. n n n a b →∞ 而 + = 上(下)极限的基本性质

*$2上极限和下极限上(下)极限的基本概念上(下)极限的基本性质定理7.9设(x,}为有界数列.则有(i)A是(x,}的上极限的充要条件是A= lim sup(x);(7)n→0k≥n(ii)B是(x,的下极限的充要条件是B = lim inf (xk).(8)n-→k≥n数学分析第七章实数的完备性高等教育出版社
数学分析 第七章 实数的完备性 高等教育出版社 *§2 上极限和下极限 上(下)极限的基本概念 上(下)极限的基本性质 定理7.9 设 { xn } 为有界数列. 则有 (i) A 是 { xn } 的上极限的充要条件是 (ii) B 是 { xn } 的下极限的充要条件是 lim sup { }; k n k n A x →∞ ≥ = (7) lim inf { }. k n kn B x →∞ ≥ = (8) 上(下)极限的基本性质

*$2上极限和下极限上(下)极限的基本概念上(下)极限的基本性质例3用上、下极限证明:若{x,为有界发散数列则存在{αx,的两个子列,收敛于不同的极限证由定理7.6,有界数列(xn)发散的充要条件为lim xn lim xn·于是存在{xn)的两个子列n→n→{xn,},(x,},使得lim x'limlim :lim xn =Xn±.nj→8j-→80n→8n→注本例命题用现在这种证法,可以说是最简捷的数学分析第七章实数的完备性高等教育出版社
数学分析 第七章 实数的完备性 高等教育出版社 *§2 上极限和下极限 上(下)极限的基本概念 上(下)极限的基本性质 例3 用上、下极限证明: 若 { } 为有界发散数列, n x lim lim lim lim . n n nn j j j n n j x x xx → ∞ → ∞ →∞ →∞ ′ =≠= ′′ 注 本例命题用现在这种证法,可以说是最简捷的. { }, { }, n n j j x x ′ ′′ 使得 证 由定理7.6 , 有界数列 { } xn 发散的充要条件 则存在 { } xn 的两个子列,收敛于不同的极限. lim lim . n n n n x x → ∞ → ∞ 为 ≠ 于是存在 { } xn 的两个子列 上(下)极限的基本性质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高等教育出版社:《数学分析》课程教学课件(教材讲稿,阅读版)79 第六章 微分中值定理及其应用 s35 凸函数的等价条件,例.pdf
 - 高等教育出版社:《数学分析》课程教学课件(教材讲稿,阅读版)87 第七章 实数的完整性 s43 上下极限的概念.pdf
 - 高等教育出版社:《数学分析》课程教学课件(教材讲稿,阅读版)60 第六章 微分中值定理及其应用 s16 拉格朗日定理及推论.pdf
 - 高等教育出版社:《数学分析》课程教学课件(教材讲稿,阅读版)75 第六章 微分中值定理及其应用 s31 极值的第三充分条件.pdf
 - 高等教育出版社:《数学分析》课程教学课件(教材讲稿,阅读版)84 第七章 实数的完整性 s40 聚点定理.pdf
 - 高等教育出版社:《数学分析》课程教学课件(教材讲稿,阅读版)83 第七章 实数的完整性 s39 区间套定理.pdf
 - 高等教育出版社:《数学分析》课程教学课件(教材讲稿,阅读版)78 第六章 微分中值定理及其应用 s34 函数的凸性,詹森不等式.pdf
 - 高等教育出版社:《数学分析》课程教学课件(教材讲稿,阅读版)73 第六章 微分中值定理及其应用 s29 习题课三.pdf
 - 高等教育出版社:《数学分析》课程教学课件(教材讲稿,阅读版)82 第六章 微分中值定理及其应用 s38 函数图像的讨论.pdf
 - 高等教育出版社:《数学分析》课程教学课件(教材讲稿,阅读版)72 第六章 微分中值定理及其应用 s28 泰勒公式在近似计算中应用.pdf
 - 高等教育出版社:《数学分析》课程教学课件(教材讲稿,阅读版)67 第六章 微分中值定理及其应用 s23 不定式极限(三).pdf
 - 高等教育出版社:《数学分析》课程教学课件(教材讲稿,阅读版)81 第六章 微分中值定理及其应用 s37 习题课五.pdf
 - 高等教育出版社:《数学分析》课程教学课件(教材讲稿,阅读版)62 第六章 微分中值定理及其应用 s18 函数单调性判别,达布定理.pdf
 - 高等教育出版社:《数学分析》课程教学课件(教材讲稿,阅读版)80 第六章 微分中值定理及其应用 s36 利用函数凸性进一步的例,曲线的拐点.pdf
 - 高等教育出版社:《数学分析》课程教学课件(教材讲稿,阅读版)70 第六章 微分中值定理及其应用 s26 麦克劳林公式的例.pdf
 - 高等教育出版社:《数学分析》课程教学课件(教材讲稿,阅读版)69 第六章 微分中值定理及其应用 s25 带有佩亚诺余项的泰勒公式.pdf
 - 高等教育出版社:《数学分析》课程教学课件(教材讲稿,阅读版)68 第六章 微分中值定理及其应用 s24 习题课二_2.pdf
 - 高等教育出版社:《数学分析》课程教学课件(教材讲稿,阅读版)58 第五章 导数和微分 s14 习题课三.pdf
 - 高等教育出版社:《数学分析》课程教学课件(教材讲稿,阅读版)59 第六章 微分中值定理及其应用 s15 罗尔定理.pdf
 - 高等教育出版社:《数学分析》课程教学课件(教材讲稿,阅读版)77 第六章 微分中值定理及其应用 s33 习题课四.pdf
 - 高等教育出版社:《数学分析》课程教学课件(教材讲稿,阅读版)71 第六章 微分中值定理及其应用 s27 带有拉格朗日余项的泰勒公式.pdf
 - 高等教育出版社:《数学分析》课程教学课件(教材讲稿,阅读版)61 第六章 微分中值定理及其应用 s17 拉格朗日定理应用举例.pdf
 - 高等教育出版社:《数学分析》课程教学课件(教材讲稿,阅读版)63 第六章 微分中值定理及其应用 s19 习题课一.pdf
 - 高等教育出版社:《数学分析》课程教学课件(教材讲稿,阅读版)64 第六章 微分中值定理及其应用 s20 柯西中值定理.pdf
 - 高等教育出版社:《数学分析》课程教学课件(教材讲稿,阅读版)23 第三章 函数极限 s05归结原则.pdf
 - 高等教育出版社:《数学分析》课程教学课件(教材讲稿,阅读版)65 第六章 微分中值定理及其应用 s21 不定式极限(一).pdf
 - 高等教育出版社:《数学分析》课程教学课件(教材讲稿,阅读版)74 第六章 微分中值定理及其应用 s30 函数极值的第一和第二充分条件.pdf
 - 高等教育出版社:《数学分析》课程教学课件(教材讲稿,阅读版)86 第七章 实数的完整性 s42 习题课.pdf
 - 高等教育出版社:《数学分析》课程教学课件(教材讲稿,阅读版)85 第七章 实数的完整性 s41 有限覆盖定理.pdf
 - 北京大学:《古今数学思想》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一讲 古代原始文明社会.pdf
 - 北京大学:《古今数学思想》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二讲 亚历山大时期.pdf
 - 北京大学:《古今数学思想》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三讲 印度、阿拉伯、中世纪欧洲和文艺复兴.pdf
 - 北京大学:《古今数学思想》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四讲 符号体系与数系.pdf
 - 北京大学:《古今数学思想》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五讲 坐标几何与函数.pdf
 - 北京大学:《古今数学思想》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六讲 微积分.pdf
 - 北京大学:《古今数学思想》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七讲 无穷级数.pdf
 - 北京大学:《古今数学思想》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八讲 分析中的严密性.pdf
 - 北京大学:《古今数学思想》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九讲 复变函数.pdf
 - 北京大学:《古今数学思想》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十讲 微分方程.pdf
 - 北京大学:《古今数学思想》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十一讲 几何.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