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ch5_4 FIR优化设计

FIR滤波器的优化设计·误差准则·4种类型的线性相位滤波器统一表示·等波纹FIR滤波器设计·MATLAB实现
•误差准则 •4种类型的线性相位滤波器统一表示 •等波纹FIR滤波器设计 •MATLAB实现 FIR 滤波器的优化设计

误差准则所需系统的幅度函数为Ad(ej)设计所得系统的幅度函数为 A(ei)加权误差函数定义(Q)=W2)[A (ej) - A d(ei)]其中W(2)≥0,是由设计者定义的加权函数
误差准则 所需系统的幅度函数为 A d (ejW) 设计所得系统的幅度函数为 A (ejW) 加权误差函数定义 e(W)=W(W)[A(ejW) - A d (ejW)] 其中W(W)0,是由设计者定义的加权函数

加权积分平方误差E= J, [W(2)(A(ei0)- As(ej2)PdQ离散加权L,误差171(2 [W(2,)(A(eja.) - A(e0.)E=L=11(n=1最大最小准则(minimaxcriterion)或Chebyshev准则E。= max W(2)(A(ejg )- A(ej0)
离散加权Lp 误差 ( ) p p j d j n K n p n n E L W A e A e 1/ 1 ( ) ( ) ( ) = = - = W W W 加权积分平方误差 W ( ) W W W ( ) ( ) ( ) d 2 j d j I E = W A e - A e 最大最小准则(minimax criterion)或Chebyshev准则 max ( )( ( ) ( )) c W W W j d j E = W A e - A e

4种类型的线性相位滤波器统一表示A(2) = O(2)G(2)JG(2)=≥g[k]cos(k2)k=0I型1.I型M/2,Ⅱ型I型cos(2 / 2),(M -1)/2,9(2)=厂=III型III型M/2-1,sin(2),IV型(M -1)/2,IV型sin(Q / 2)
4种类型的线性相位滤波器统一表示 A(W) = Q(W)G(W) ( ) [ ]cos( ) 0 G W g k kW J k = = = sin( / 2), IV型 sin( ), III型 cos( / 2), II型 1, I型 ( ) W W W Q W - - - = ( 1)/ 2, IV型 / 2 1, III型 ( 1)/ 2, II型 / 2, I型 M M M M J

等波纹FIR滤波器设计利用Chebyshev误差准则设计FIR滤波器PM(Parks-McClellan,1972)算法Remez(1957)交换算法。也有人将其称为Remez算法。E(2)=W(2) Q(2)2E g[k]cos(k2)-D(2)k=0[2=W(2)Q(2)g[k]cos(k2) - D(2) / Q(2)Lk=0JG(2)=≥ 8g[k]cos(k?)D(2) = D(2)/ Q(2)k=0W(2) = W(2)Q(2)E(2) = W(2)[G(2)- D(2))
利用Chebyshev误差准则设计FIR滤波器 PM(Parks-McClellan ,1972)算法 。 Remez(1957)交换算法。也有人将其称为Remez算法。 = - = ( ) ( ) ( ) [ ]cos( ) ( ) 0 E W W W Q W g k kW D W J k ( )] ~ ( )[ ( ) ~ E(W) =W W G W - D W ( ) [ ]cos( ) 0 G W g k kW J k = = ( ) ( ) ( ) ~ W W =W W Q W ( ) ( )/ ( ) ~ D W = D W Q W = - = ( ) ( ) [ ]cos( ) ( )/ ( ) 0 W W Q W g k kW D W Q W J k 等波纹FIR滤波器设计

设计准则:确定系数g[kl,0<k<,使得误差8 = max W(2)[G(2) - D(2))Qel达到最小。交替定理最佳逼近函数G(2)存在并惟一的充要条件为在集合I的范围内至少存在J+2个极值点2<2,<.<2+1使得(2k)=-(2k+1),0≤k≤J,0≤k≤J+1[(2k)/ = 8,如果选择通带的加权为1,阻带的加全为S/S,则设计得到的最优滤波器通带和阻带的波动分别为8=8p8=0,×(8,/8)=0
设计准则:确定系数{g[k],0k J},使得误差 ( )] ~ ( )[ ( ) ~ e max W W W W W G D I = - 达到最小。 交替定理 最佳逼近函数G(W)存在并惟一的充要条件为在集合 I的范围内至少存在J+2个极值点 W0< W1< <WJ+1,使得 e (Wk ) = -e(Wk+1 ), 0 k J, |e (Wk )| = e, 0 k J+1 如果选择通带的加权为1,阻带的加全为dp /ds,则设计得到 的最优滤波器通带和阻带的波动分别为 d p e = s p s p e = d (d /d ) = d

如果+2个极值点已找到,由交替定理W(2)[G(2)-D(2)]=(-1)*s, 0≤k≤J +1共有J+2个方程,从中可解出J+1个系数(g[kl0<k<和误差s。等波纹线性相位FIR滤波器的设计步骤:(1)用Kaiser提出的经验公式估计滤波器的阶数-201og10 /s,8,-13M =2.322,-2由N及类型(I型、II型)确定J。(2)选定初始极值点(2k:0≤k<J+1)例如可以在中每个区间中均匀的抽取
如果J+2个极值点已找到,由交替定理 ( )] ( 1) , 0 1 ~ ( )[ ( ) ~ W G - D = - k J + k k k k W W W e 共有J+2个方程,从中可解出J+1个系数{g[k], 0 k J}和误差e 。 等波纹线性相位FIR滤波器的设计步骤: (1) 用Kaiser提出的经验公式估计滤波器的阶数 p s 10 p s 2.32 20log 13 W W d d - - - M = 由N及类型(I型、II型)确定J。 (2)选定初始极值点{Wk ; 0kJ+1}。 例如可以在I中每个区间中均匀的抽取

(3)计算。可证为CD(2)+c,D(2)++CJ+ID(2+)8(-1)+"cJ+lCoCi-...W(2.)W(2J+1)W(2)其中J+11c,=11cos(2,)-cos(2k)k=0ktn
(3)计算e 。可证e 为 ( ) ~ ( 1) ( ) ~ ( ) ~ ( ) ~ ( ) ~ ( ) ~ 1 1 1 1 1 0 0 0 0 1 1 1 1 + + + + + - - + + + + + = J J J J J W c W c W c c D c D c D W W W W W W e 其中 cos( ) cos( ) 1 1 0 n k J k n k n c W - W = + =

(4)计算函数G(②)在I中的抽样值。计算函数G(2)在I中的抽样值。为了减少计算误差,抽样间隔应足够小。通常选择抽样点数为16M。G(2)在(2:0<k+1点的值为(1)s+D(2)。0≤k≤J+1G(2k)=W(2k)用Lagrange内插获得G(2)在其它点上的值J+1G(2)=Z (G(2)P (cos 2)k=0J+1cOsQ-cOS2P (cos 2) =11cOs 2k- cOs 2nn=0n+k
(4)计算函数G(W)在I中的抽样值。 计算函数G(W)在I中的抽样值。为了减少计算误 差,抽样间隔应足够小。通常选择抽样点数为16M。 G(W)在{Wk ; 0kJ+1}点的值为 ( ), 0 1 ~ ( ) ~ ( 1) ( ) + + - = D k J W G k k k k W W e W 用Lagrange内插获得G(W)在其它点上的值 ( ) ( ) (cos ) 1 0 W Wk k W J k G G P + = = k n n J n k n Pk W W W W W cos cos cos cos (cos ) 1 0 - - = + =

(5)寻找新的极值点;2由 G(2)的抽样值计算出误差函数 E(2)的抽样值。利用E(②)的抽样值求出其新的极值点2)及最大误差值。(6)如果ε-<T (如 T=10-6),执行(7)。否则用(2)交换(2)回到(3)。(7)解方程获得g[k]。(8)由g[k]求出h[k]
(5)寻找新的极值点 } ~ {Wk 由 G(W)的抽样值计算出误差函数 E(W)的抽样值。 利用 E(W)的抽样值求出其新的极值点 } ~ {Wk 及最大误差值e ~ 。 (6)如果 e - e T ~ (如 T=10-6),执行(7)。 否则用 } ~ {W k 交换{ } W k 回到(3)。 (7)解方程获得g[k]。 (8)由g[k]求出h[k]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ch6 功率谱估计.ppt
-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ch7-1 数字滤波器结构.ppt
-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ch7-2 有限字长效应.ppt
-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大纲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pdf
- 《机械测试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实验指导书(共六个实验).doc
- 《机械测试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测试技术习题与答案.doc
- 《机械测试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电子测试技术习题及答案.doc
- 《机械测试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试题(五套,无答案).doc
- 《机械测试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五套试题(无答案).doc
- 《机械测试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机械测试技术基础习题答案(第三版).pdf
- 《机械测试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测试与检测技术基础习题集(清华大学,无答案).pdf
- 《机械测试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习题集(无答案).doc
- 《机械测试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Mechanical Test Technology.pdf
-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授课教案.doc
-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Digital Electronics).pdf
-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第八章 状态方程与状态变量分析法.pdf
-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第五章 拉普拉斯变换与系统分析.pdf
-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第六章 变换与离散系统的z域分析.pdf
-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第七章 连续时间系统的S域分析.pdf
-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第四章 连续信号的傅利叶分析.pdf
-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ch5_3 频率取样法.ppt
-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ch5_2 窗口法.ppt
-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ch5_1 FIR性质.ppt
-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ch4_4 双线性变换法.ppt
-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ch4_3 脉冲响应不变法.ppt
-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ch4_2 模拟频率变换.ppt
-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ch4_1 模拟滤波器设计.ppt
-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ch3_2 频率抽取FFT.ppt
-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ch3_1 时间抽取FFT.ppt
-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ch2_4 DFT分析信号频谱.ppt
-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ch2_3 DFT计算卷积.ppt
-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ch2_2 DFT性质.ppt
-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ch2_1 DFT.ppt
-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ch1_8 抽样.ppt
-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ch1_7 全通滤波器.ppt
-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ch1_6 系统函数.ppt
-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ch1_5 双边Z变换.ppt
-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ch1_4 系统频域.ppt
-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ch1_3 DTFT.ppt
-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ch1_2 DFS.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