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山东农业大学:《发酵食品工艺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Experiments of Food Fermentation Technology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
文档页数:10
文件大小:89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山东农业大学:《发酵食品工艺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Experiments of Food Fermentation Technology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发酵食品工艺学实验》课程大纲ExperimentsofFood FermentationTechnology课程代码:BK065014学分:0.5学时:16适用专业:葡萄与葡萄酒工程课程性质:必修大纲审定人:杜金华大纲执笔人:刘佩一、课程实验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面向葡萄与葡萄酒专业(本科)学生。发酵食品工艺学实验是从事食品发酵生产的重要基础课之一。通过本实验课的教学,旨在巩固学生对发酵食品相关产品的组成、工艺以及成分检测原理、分析方法和技术等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的、化学的和常用的仪器分析方法,对发酵食品工艺中有关的原料、半成品、成品和副产物进行分析测定的能力以及发酵食品加工过程的掌控能力。实验教学过程注重理论研究、实验工作技能和农业、发酵生产的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二、实验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加深对发酵食品工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正确和较熟练地掌握发酵食品相关实验技能和基本操作,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严格的“工艺过程”“食品安全”的概论,为未来的科学研究及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三、多实验项目及内容提要实验项目类型序学时实验项目名称实验内容基础型号综合研究创新设计演示验证1乳酸菌对牛奶的发酵掌握乳酸菌发酵制备4两个实验酸奶的原理、工艺流程实验中任掌握乳酸菌的分离筛酸乳中乳酸菌的分离选一4选的原理、操作步骤以个纯化及技巧

《发酵食品工艺学实验》课程大纲 Experiments of Food Fermentation Technology 课程代码: BK065014 学分:0.5 学时:16 适用专业:葡萄与葡萄酒工程 课程性质:必修 大纲执笔人:刘佩 大纲审定人:杜金华 一、课程实验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面向葡萄与葡萄酒专业(本科)学生。发酵食品工艺学实验是从事食 品发酵生产的重要基础课之一。通过本实验课的教学,旨在巩固学生对发酵食品 相关产品的组成、工艺以及成分检测原理、分析方法和技术等理论知识的学习, 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的、化学的和常用的仪器分析方法,对发酵食品工艺中有关的 原料、半成品、成品和副产物进行分析测定的能力以及发酵食品加工过程的掌控 能力。实验教学过程注重理论研究、实验工作技能和农业、发酵生产的结合,有 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实验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加深对发酵食品工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正确 和较熟练地掌握发酵食品相关实验技能和基本操作,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严格的“工艺过 程”“食品安全”的概论,为未来的科学研究及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实验项目及内容提要 序 号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内容 学时 实验项目类型 基础型 综合 设计 研究 演示 验证 创新 1 两个 实验 中任 选一 个 乳酸菌对牛奶的发酵 实验 掌握乳酸菌发酵制备 酸奶的原理、工艺流程 4 √ 酸乳中乳酸菌的分离 纯化 掌握乳酸菌的分离筛 选的原理、操作步骤以 及技巧 4 √

掌握微生物菌种保藏24微生物菌种保藏技术的原理、工艺流程、基本操作掌握传统方法制备米米酒制作酒的过程、关键步骤和N3注意事项掌握国标法测定食品酱腌菜中菌落总数的中菌落总数的原理、步测定骤和技巧四、实验内容安排实验一乳酸菌对牛奶的发酵实验(4学时)1、目的要求(1)掌握乳酸菌的形态观察及扩大培养(2)掌握乳酸菌发酵牛奶工艺流程及酸乳pH和酸度的测定2、主要实验材料及仪器设备(1)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短杆菌的平板培养:(2)接种环、大试管、无菌移液管、滴定管、玻璃铅笔、250mL三角瓶(3)乳酸菌培养液(4)牛奶(5)0.1MNaOH溶液、0.5%酚指示剂、pH试纸。3、方法(1)乳酸菌的形态观察:从平板上仔细观察不同乳酸菌的菌落特征,再分别涂片,色镜检,观察各菌的个体特征。(2)扩大培养:取乳酸菌培养液管三支,无菌操作挑取不同菌种平板上的菌种一环各自接种到相应试管中,30℃,培养48h。(3)牛奶分装与灭菌:测定牛奶pH和酸度,分装40mL至11支大试管中,经110℃灭菌20min。(4)混合菌母液的制备:三支试管分别接种菌及比例为:①号管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1:1;②号管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1:4;③号管短乳杆菌:嗜热链球菌=1:1;分别以5%的比例接种,摇匀后,30℃,培养至刚出现

2 微生物菌种保藏技术 掌握微生物菌种保藏 的原理、工艺流程、基 本操作 4 √ 3 米酒制作 掌握传统方法制备米 酒的过程、关键步骤和 注意事项 4 √ 4 酱腌菜中菌落总数的 测定 掌握国标法测定食品 中菌落总数的原理、步 骤和技巧 4 √ 四、实验内容安排 实验一 乳酸菌对牛奶的发酵实验(4 学时) 1、目的要求 (1)掌握乳酸菌的形态观察及扩大培养 (2)掌握乳酸菌发酵牛奶工艺流程及酸乳 pH 和酸度的测定 2、主要实验材料及仪器设备 (1)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短杆菌的平板培养; (2)接种环、大试管、无菌移液管、滴定管、玻璃铅笔、250mL 三角瓶 (3)乳酸菌培养液 (4)牛奶 (5)0.1 MNaOH 溶液、0.5%酚酞指示剂、pH 试纸。 3、 方法 (1)乳酸菌的形态观察:从平板上仔细观察不同乳酸菌的菌落特征,再分别 涂片,色镜检,观察各菌的个体特征。 (2)扩大培养:取乳酸菌培养液管三支,无菌操作挑取不同菌种平板上的菌 种一环各自接种到相应试管中,30℃,培养 48h。 (3)牛奶分装与灭菌:测定牛奶 pH 和酸度,分装 40mL 至 11 支大试管中,经 110℃灭菌 20min。 (4)混合菌母液的制备:三支试管分别接种菌及比例为:①号管保加利亚乳 杆菌:嗜热链球菌=1:1;②号管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1:4;③号管短乳 杆菌:嗜热链球菌=1:1;分别以 5%的比例接种,摇匀后,30℃,培养至刚出现

凝固时取出备用。(5)发酵牛乳实验:取8支试管,按①②③标记,每种类型2支,其中一支30℃,一支40℃,留下两支做对照。将混合菌液按2%接种,摇匀后分别培养12-24h,每隔4h观察凝固情况。经培养后,全部取出,测定各管pH和酸度,同时从各管中取菌涂片,了解各菌的多少。4、作业(1)记载不同乳酸菌配比对牛奶发酵实验结果(2)绘图表示三种乳酸菌细胞的形态(3)寻找发酵实验不同结果的原因?(4)牛奶酸度测定方法酸度是以酚为指示剂,滴定100mL牛奶所需的0.1M的NaOH的量。测定方法:取10mL牛奶注入250mL三角瓶中,加蒸馏水20mL、0.5%酚酥指示剂0.5mL,以0.1MNaOH溶液滴定至出现红色半分钟不褪色为正。将所消耗的NaOHmL数乘以10既得:T,若以乳酸%表示则按照下式计算:NaOH毫升数X0.009乳酸%三X10010X牛奶比重实验二酸乳中乳酸菌的分离纯化(4学时)1、目的要求(1)了解酸乳制作及成品质量的评定(2)掌握纯种分离法从酸乳中分离和纯化乳酸菌2、主要实验材料及仪器设备(1)鲜牛乳(或者优质奶粉)、市售各种酸乳或者酸乳饮料、蔗糖(2)马铃薯汁牛乳琼脂培养基(3)无菌移液管、无菌培养皿、恒温水浴锅、培养箱、冰箱3、方法一、酸乳的制备

凝固时取出备用。 (5)发酵牛乳实验:取 8 支试管,按①②③标记,每种类型 2 支,其中一支 30℃,一支 40℃,留下两支做对照。将混合菌液按 2%接种,摇匀后分别培养 12-24h,每隔 4h 观察凝固情况。经培养后,全部取出,测定各管 pH 和酸度,同 时从各管中取菌涂片,了解各菌的多少。 4、作业 (1)记载不同乳酸菌配比对牛奶发酵实验结果 (2)绘图表示三种乳酸菌细胞的形态 (3)寻找发酵实验不同结果的原因? (4)牛奶酸度测定方法 酸度是以酚酞为指示剂,滴定 100mL 牛奶所需的 0.1M 的 NaOH 的量。 测定方法:取 10mL 牛奶注入 250mL 三角瓶中,加蒸馏水 20mL、0.5%酚 酞指示剂 0.5mL,以 0.1M NaOH 溶液滴定至出现红色半分钟不褪色为止。将所消 耗的 NaOH mL 数乘以 10 既得。 T,若以乳酸%表示则按照下式计算: NaOH 毫升数 X0.009 乳酸%= X100 10X 牛奶比重 实验二 酸乳中乳酸菌的分离纯化(4 学时) 1、目的要求 (1)了解酸乳制作及成品质量的评定 (2)掌握纯种分离法从酸乳中分离和纯化乳酸菌 2、主要实验材料及仪器设备 (1)鲜牛乳(或者优质奶粉)、市售各种酸乳或者酸乳饮料、蔗糖 (2)马铃薯汁牛乳琼脂培养基 (3)无菌移液管、无菌培养皿、恒温水浴锅、培养箱、冰箱 3、方法 一、酸乳的制备

(1)复配原牛奶:按1:7的比例加水复配奶粉,并加入5-6%的蔗糖:或者用市售鲜牛乳加5%-6%蔗糖。(2)装瓶:250ml血浆瓶中加200mL牛乳。(3)消毒:置于80℃恒温水浴锅中巴氏消毒15min。(4)冷却:冷却至45℃。(5)接种:5-10%的量接种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乳链球菌(1:1)菌粉,并充分摇匀。(6)培养:40-42℃恒温培养箱中培养5-6h(时间视凝乳情况而定)。(7)冷藏::4℃冰箱放置24h以上,获得酸乳特有的风味和较好的口感(8)品尝:酸乳质量评定以品尝为标准一一凝块状态、表层光洁度、酸度、香味等。二、酸乳中乳酸菌的分离纯化(1)倒平板培养基:将马铃薯牛乳琼脂培养基完全融化并冷却至45℃左右到平板。(2)稀释:将待分离的酸乳作适当稀释,取一定稀释度的菌液作平板分离。(3)分离纯化:乳酸菌的分离可采用经稀释的新鲜酸乳进行平板涂布分离以获得单菌落。(4)观察菌落特征:经2-3天培养,待菌落长成后,应仔细观察并区别不同类型的乳酸菌。4、作业(1)制备酸乳时,为何混菌发酵比单菌发酵更优越?(2)掌握菌落总数的计算方法?(3)掌握不同类型的菌落形态特征的差异?实验三微生物菌种保藏技术1、目的要求(1)了解微生物菌种保藏的原理和目的。(2)掌握常用的微生物菌种保藏的方法

(1)复配原牛奶:按 1:7 的比例加水复配奶粉,并加入 5-6%的蔗糖;或者用 市售鲜牛乳加 5%-6%蔗糖。 (2)装瓶: 250ml 血浆瓶中加 200mL 牛乳。 (3)消毒:置于 80℃恒温水浴锅中巴氏消毒 15min。 (4)冷却:冷却至 45℃。 (5)接种:5-10%的量接种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乳链球菌(1:1)菌粉,并 充分摇匀。 (6)培养:40-42℃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5-6h(时间视凝乳情况而定)。 (7)冷藏:4℃冰箱放置 24h 以上,获得酸乳特有的风味和较好的口感。 (8)品尝:酸乳质量评定以品尝为标准——凝块状态、表层光洁度、酸度、 香味等。 二、酸乳中乳酸菌的分离纯化 (1)倒平板培养基:将马铃薯牛乳琼脂培养基完全融化并冷却至 45℃左右到 平板。 (2)稀释:将待分离的酸乳作适当稀释,取一定稀释度的菌液作平板分离。 (3)分离纯化:乳酸菌的分离可采用经稀释的新鲜酸乳进行平板涂布分离以 获得单菌落。 (4)观察菌落特征:经 2-3 天培养,待菌落长成后,应仔细观察并区别不同 类型的乳酸菌。 4、作业 (1)制备酸乳时,为何混菌发酵比单菌发酵更优越? (2)掌握菌落总数的计算方法? (3)掌握不同类型的菌落形态特征的差异? 实验三 微生物菌种保藏技术 1、目的要求 (1)了解微生物菌种保藏的原理和目的。 (2)掌握常用的微生物菌种保藏的方法

2、主要实验材料及仪器设备(1)牛肉膏蛋白陈斜面、半固体牛肉骨蛋白陈直立柱及牛肉膏蛋白陈液:(2)器血:小试管数支、5mL无菌吸管、1mL无菌吸管等、灭菌锅、真空泵、(3)试剂:10%HCL、无水氯化钙、石蜡油、五氧化二磷、2%HCL、牛奶;(4)待保藏菌种;(5)其他:无菌水、筛子、标签、接种针、接种环、脱脂棉、药匙。3、方法一、斜面保藏(1)贴标签:在无菌牛肉膏蛋白陈斜面上方,贴上标签,标明接种的菌名、培养基名称和接种日期:(2)斜面接种:将待保藏菌种用接种环以无菌操作接种在斜面上(3)培养:37℃培养箱中培养48h(4)保藏:斜面长好后,直接放入4℃冰箱中保藏;可保藏3个月至半年。二、半固体穿刺保藏(1)贴标签:取无菌半固体牛肉膏蛋白陈直立培养基贴上标签,注明菌名、培养基名称和接种日期。(2)穿刺接种:用接种针以无菌操作从待保藏菌种斜面上挑取菌种,从直立柱中央直刺至试管底部,然后沿原线拉出。(3)培养:37℃培养箱中培养48h;(4)保藏:半固体牛肉膏蛋白陈直立培养基长好后,直接放入4℃冰箱中保藏;可保藏半年至一年。三、石蜡油封存(1)石蜡油灭菌:在250mL三角瓶中装入100mL液体石蜡油,塞上棉塞,外包牛皮纸,121℃灭菌20min;(2)蒸发水分:将湿热灭菌后的石蜡油放在105℃-110℃烘箱中放置1h,使水分蒸发掉。(3)加石蜡油:用5mL无菌吸管吸取石蜡油,以无菌操作加到上述一、二所述长好的菌种上面,加入的量以超过斜面或直立柱的1cm高为宜。(4)保藏:石蜡油封号后,同样放入4℃冰箱保存,这种方法保藏期一般

2、主要实验材料及仪器设备 (1)牛肉膏蛋白胨斜面、半固体牛肉膏蛋白胨直立柱及牛肉膏蛋白胨液; (2)器皿:小试管数支、5mL 无菌吸管、1mL 无菌吸管等、灭菌锅、真空泵、 (3)试剂:10%HCL、无水氯化钙、石蜡油、五氧化二磷、2%HCL、牛奶; (4)待保藏菌种; (5)其他:无菌水、筛子、标签、接种针、接种环、脱脂棉、药匙。 3、方法 一、斜面保藏 (1)贴标签:在无菌牛肉膏蛋白胨斜面上方,贴上标签,标明接种的菌名、 培养基名称和接种日期; (2)斜面接种:将待保藏菌种用接种环以无菌操作接种在斜面上; (3)培养:37℃培养箱中培养 48h; (4)保藏:斜面长好后,直接放入 4℃冰箱中保藏;可保藏 3 个月至半年。 二、半固体穿刺保藏 (1)贴标签:取无菌半固体牛肉膏蛋白胨直立培养基贴上标签,注明菌名、 培养基名称和接种日期。 (2)穿刺接种:用接种针以无菌操作从待保藏菌种斜面上挑取菌种,从直 立柱中央直刺至试管底部,然后沿原线拉出。 (3)培养:37℃培养箱中培养 48h; (4)保藏:半固体牛肉膏蛋白胨直立培养基长好后,直接放入 4℃冰箱中 保藏;可保藏半年至一年。 三、石蜡油封存 (1)石蜡油灭菌:在 250mL 三角瓶中装入 100mL 液体石蜡油,塞上棉塞, 外包牛皮纸,121℃灭菌 20min; (2)蒸发水分:将湿热灭菌后的石蜡油放在 105℃-110℃烘箱中放置 1h, 使水分蒸发掉。 (3)加石蜡油:用 5mL 无菌吸管吸取石蜡油,以无菌操作加到上述一、二 所述长好的菌种上面,加入的量以超过斜面或直立柱的 1cm 高为宜。 (4)保藏:石蜡油封号后,同样放入 4℃冰箱保存,这种方法保藏期一般

为1-2年。实验四米酒制作(4学时)1、实验目的:使学生通过实践操作了解米酒制作的过程。2、原料:(1)糯米2000克,糯米是它的主要原料。做酸糟用的糯米选用长粒或圆粒的都可以,圆料江米粘性大,长粒江米做出的江米酒样子好看,各有优势。(2)甜酒曲一包,是保证糯米发酵的要害,包装上标有使用比例,不过一般来说应当比标定的用量再大些,做出的酒效果才好。3、器血:制作糯米酒最好用专用的容器,要求绝对干净,尤其不要黏油,铝盆、瓷盆、瓷盆等可以,要带有盖子。其他:蒸锅、擀面杖、屉布,也要清洁不黏油渍的。4、制作步骤(1)泡米:把糯米淘洗干净放在锅(盆)中,加入没过米面约3cm高的凉水,盖上盖子放置一宿时间(至少12小时),使米粒吸饱水。泡透的江米粒会从半透明状态变为不透明的白色,颗粒也明显增大,这个时候米就算泡好了,将泡米水掉,用清水冲洗2次。(2)煮糯米饭:要求饭硬而不夹生,态软太烂会影响米酒质量。用电饭煲煮,水量以米的表面看不见水,侧过一点儿就见水为适量,15分钟即成。(3)摊凉和松散米饭:要求宜冷不宜烫。太烫会烫死酵母菌,越凉越保险。将米饭摊开散热,用手触摸米饭表面已冷即可。加入少量凉开水搅拌,将饭粒松散开。特别注意,不能让饭粒沾油腻。否则米酒发酸,不能食用。(4)加入酒曲发酵:酒曲碾碎,散入米饭中搅拌均匀,将米饭压紧,中间挖个小洞,盖上盖子或保鲜膜。夏天放在桌上,冬天放在较暖的地方,约24小时左右,揭开盖子,能看见盆中深窝内已经有清亮亮、香气扑鼻的液体了,那就是糯米中渗出的酒。尝一尝,如味甜不酸,即可食用,如味淡带酸,再等3、4小

为 1-2 年。 实验四 米酒制作 (4 学时) 1、实验目的:使学生通过实践操作了解米酒制作的过程。 2、原料: (1)糯米 2000 克,糯米是它的主要原料。做醪糟用的糯米选用长粒或圆粒的 都可以,圆料江米粘性大,长粒江米做出的江米酒样子好看,各有优势。 (2)甜酒曲一包,是保证糯米发酵的要害,包装上标有使用比例,不过一般 来说应当比标定的用量再大些,做出的酒效果才好。 3、器皿: 制作糯米酒最好用专用的容器,要求绝对干净,尤其不要黏油,铝盆、瓷盆、 搪瓷盆等可以,要带有盖子。其他:蒸锅、擀面杖、屉布,也要清洁不黏油渍的。 4、制作步骤 (1)泡米:把糯米淘洗干净放在锅(盆)中,加入没过米面约 3cm 高的凉水, 盖上盖子放置一宿时间(至少 12 小时),使米粒吸饱水。泡透的江米粒会从半透 明状态变为不透明的白色,颗粒也明显增大,这个时候米就算泡好了,将泡米水 滗掉,用清水冲洗 2 次。 (2)煮糯米饭:要求饭硬而不夹生,态软太烂会影响米酒质量。用电饭煲煮, 水量以米的表面看不见水,侧过一点儿就见水为适量,15 分钟即成。 (3)摊凉和松散米饭:要求宜冷不宜烫。太烫会烫死酵母菌,越凉越保险。 将米饭摊开散热,用手触摸米饭表面已冷即可。加入少量凉开水搅拌,将饭粒松 散开。特别注意,不能让饭粒沾油腻。否则米酒发酸,不能食用。 (4)加入酒曲发酵:酒曲碾碎,散入米饭中搅拌均匀,将米饭压紧,中间挖 个小洞,盖上盖子或保鲜膜。夏天放在桌上,冬天放在较暖的地方,约 24 小时 左右,揭开盖子,能看见盆中深窝内已经有清亮亮、香气扑鼻的液体了,那就是 糯米中渗出的酒。尝一尝,如味甜不酸,即可食用,如味淡带酸,再等 3、4 小

时。因为米酒尚会继续发酵,酒味越来越浓,甜味越来越淡,将变成酒。在整个制作过程中,应当尽量避免使用过多的容器,以免沾染油污。(5)保存:糟在做好后的头几天里,米中自然合成的糖分浓度最高,酒精浓度很低,米酒香甜可口,是最好吃的时候。一次不要做得太多,应尽量在三四天内吃完为宜。假如放置时间过长,发酵仍在继续,先是酒味过重面发苦,继而会变得酸涩,不好吃了。正常情况下,1kg江米可出1500ML江米酒。做好后的糟可移入冰箱冷藏室保存,以低温控制发酵的继续,随时取出食用。同时依然注重要用专用勺子盛取,以免黏油,使酒变质。5、思考题:(1)制作米酒使用的甜酒曲中的主要微生物有哪些?(2)制作米酒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有哪些?实验四酱腌菜中菌落总数的测定(4学时)1、目的要求(1)了解菌落总数的概念、测定原理和目的。(2)掌握国标法测定酱腌菜中菌落总数的关键步骤。2、主要实验材料及仪器设备(1)除微生物实验室常规灭菌及培养设备外,其他设备和材料如下:恒温培养箱、冰箱、恒温水浴锅、天平、均质器、振荡器、无菌吸管、无菌锥形瓶、无菌培养皿、pH技、放大镜或菌落计数器。(2)培养基和试剂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磷酸盐缓冲液或者无菌生理盐水3、方法(1)固体样品稀释:称取25g样品置于225mL磷酸盐缓冲液或生理盐水的无菌均质杯中,8000r/min-1000r/min均质1-2min。(2)梯度稀释:将上述液体进行梯度稀释。(3)平板倾注:选择2-3个适宜稀释度的样品稀释液,吸取1mL样品于无菌平血中,每个稀释度做2个平血,另取1㎡L空白稀释液加入两个无菌平血中做空白对照。及时将15-20mL冷却至46℃的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倾注平板,并转

时。因为米酒尚会继续发酵,酒味越来越浓,甜味越来越淡,将变成酒。在整个 制作过程中,应当尽量避免使用过多的容器,以免沾染油污。 (5)保存:醪糟在做好后的头几天里,米中自然合成的糖分浓度最高,酒精 浓度很低,米酒香甜可口,是最好吃的时候。一次不要做得太多,应尽量在三四 天内吃完为宜。假如放置时间过长,发酵仍在继续,先是酒味过重面发苦,继而 会变得酸涩,不好吃了。正常情况下,1kg 江米可出 1500ML 江米酒。做好后的 醪糟可移入冰箱冷藏室保存,以低温控制发酵的继续,随时取出食用。同时依然 注重要用专用勺子盛取,以免黏油,使酒变质。 5、思考题: (1)制作米酒使用的甜酒曲中的主要微生物有哪些? (2)制作米酒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有哪些? 实验四 酱腌菜中菌落总数的测定 (4 学时) 1、目的要求 (1)了解菌落总数的概念、测定原理和目的。 (2)掌握国标法测定酱腌菜中菌落总数的关键步骤。 2、主要实验材料及仪器设备 (1)除微生物实验室常规灭菌及培养设备外,其他设备和材料如下: 恒温培养箱、冰箱、恒温水浴锅、天平、均质器、振荡器、无菌吸管、无菌 锥形瓶、无菌培养皿、pH 技、放大镜或菌落计数器。 (2)培养基和试剂 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磷酸盐缓冲液或者无菌生理盐水 3、方法 (1)固体样品稀释:称取 25g 样品置于 225mL 磷酸盐缓冲液或生理盐水的 无菌均质杯中,8000r/min-1000r/min 均质 1-2min。 (2)梯度稀释:将上述液体进行梯度稀释。 (3)平板倾注:选择 2-3 个适宜稀释度的样品稀释液,吸取 1mL 样品于无 菌平皿中,每个稀释度做 2 个平皿,另取 1mL 空白稀释液加入两个无菌平皿中做 空白对照。及时将 15-20mL 冷却至 46℃的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倾注平板,并转

动平血使其均匀。(4)培养:待琼脂凝固后,将平板翻转,36℃培养48h;若样品中可能含有在琼脂培养基表面弥漫生长的菌落时,可在凝固后的琼脂表面覆盖一层薄层培养基,待凝固后翻转平板培养。(5)菌落计数:可用肉眼观察,必要时用放大镜,记录稀释倍数和相应的菌落数量,菌落计数以菌落形成单位(CFU)表示。(6)菌落总数计算方法只有一个稀释度平板上的菌落数在适宜计数范围内,计算两个平板菌落数的平均值,再将平均值乘以相应稀释倍数,作为每g(mL)样品中菌落总数结果;若有两个连续稀释度的平板菌落数在适宜计数范围内,则按照下式计算:N=C/ (n1+0. 1n2) d其中:N一一样品中菌落数;C——平板菌落数目之和nl一一第一稀释度平板个数n2一一第一稀释度平板个数d一一稀释因子(第一稀释度)4、思考题(1)平板倾注法测定菌落总数的具体操作步骤。(2)酱腌菜中对菌落总数的要求是多少?五、实验报告包括的内容实验完毕,应用专门的实验报告本,根据预习和实验中的现象及数据记录等,及时而认真地写出实验报告。食品分析实验报告一般包括以下内容:实验(编号)实验名称(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简要地用文字进行说明。(三)主要试剂和仪器列出实验中所要使用的主要试剂和仪器。(四)实验步骤应简明扼要地写出实验步骤流程。(五)实验数据及其处理应用文字、表格、图形、将数据表示出来。根据实验要求及计算公式计算出结果并进行有关数据处理

动平皿使其均匀。 (4)培养:待琼脂凝固后,将平板翻转,36℃培养 48h;若样品中可能含 有在琼脂培养基表面弥漫生长的菌落时,可在凝固后的琼脂表面覆盖一层薄层培 养基,待凝固后翻转平板培养。 (5)菌落计数:可用肉眼观察,必要时用放大镜,记录稀释倍数和相应的 菌落数量,菌落计数以菌落形成单位(CFU)表示。 (6)菌落总数计算方法 只有一个稀释度平板上的菌落数在适宜计数范围内,计算两个平板菌落数的 平均值,再将平均值乘以相应稀释倍数,作为每 g(mL)样品中菌落总数结果; 若有两个连续稀释度的平板菌落数在适宜计数范围内,则按照下式计算: N=C/(n1+0.1n2)d 其中:N——样品中菌落数; C——平板菌落数目之和 n1——第一稀释度平板个数 n2——第一稀释度平板个数 d——稀释因子(第一稀释度) 4、思考题 (1)平板倾注法测定菌落总数的具体操作步骤。 (2)酱腌菜中对菌落总数的要求是多少? 五、实验报告包括的内容 实验完毕,应用专门的实验报告本,根据预习和实验中的现象及数据记录等, 及时而认真地写出实验报告。食品分析实验报告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实验(编号) 实验名称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简要地用文字进行说明。 (三)主要试剂和仪器 列出实验中所要使用的主要试剂和仪器。 (四)实验步骤 应简明扼要地写出实验步骤流程。 (五)实验数据及其处理 应用文字、表格、图形、将数据表示出来。根据 实验要求及计算公式计算出结果并进行有关数据处理

(六)问题讨论包括实验教材上的思考题和对实验中的现象、产生的误差等进行讨论和分析,尽可能地结合食品分析技术中有关理论,以提高自已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以后的科学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六、实验成绩评定方法实验课成绩单独按五级分记录考试成绩。凡实验成绩不及格者,该门课程必须重修。学生的实验成绩应以平时考查为主,占总分的70%,其平时成绩又要以实验实际操作的优劣作为主要考核依据。在学期末或课程结束时,为复习和巩固实验教学内容,进一步对学生作补充了解,也可举行一定的实验操作考试,但无论采取何种方式进行考核,都必须按实验课的目的要求,以实际实验工作能力的强弱作为评定成绩的主要依据。评定各级成绩时,可参考以下标准:(一)优秀能正确理解实验的目的要求,独立、顺利而正确地完成各项实验操作,会分析和处理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能掌握所学的各项实验技能,能较好地完成实验报告及其它各项实验作业,有一定创造精神和能力。有良好的实验室工作作风和习惯。(二)良好能理解实验的目的和要求,认真而正确地完成各项实验操作,能分析和处理实验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能掌握所学实验技能的绝大部分,对难点较大的操作完成有困难。能一般完成实验报告和其它实验作业。有较好的实验习惯和工作作风。(三)中等能粗浅理解实验目的要求,能认真努力进行各项实验操作,但技巧较差。能分析和处理实验中一些较容易的问题,基本掌握实验技能。能完成各项实验作业和报告。处理问题缺乏条理。工作作风较好。能认真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学习努力。(四)及格只能机械地了解实验内容,能一般按实验步骤“照方抓药”完成实验操作,有些操作不准确。遇到问题缺乏解决的办法,仅能作些简单处理,效果不理想。能完成实验报告,能认真遵守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工作中有小的习惯性毛病。(五)不及格

(六)问题讨论 包括实验教材上的思考题和对实验中的现象、产生的误差 等进行讨论和分析,尽可能地结合食品分析技术中有关理论,以提高自己的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以后的科学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 六、实验成绩评定方法 实验课成绩单独按五级分记录考试成绩。凡实验成绩不及格者,该门课程必 须重修。学生的实验成绩应以平时考查为主,占总分的 70%,其平时成绩又要以 实验实际操作的优劣作为主要考核依据。在学期末或课程结束时,为复习和巩固 实验教学内容,进一步对学生作补充了解,也可举行一定的实验操作考试,但无 论采取何种方式进行考核,都必须按实验课的目的要求,以实际实验工作能力的 强弱作为评定成绩的主要依据。评定各级成绩时,可参考以下标准: (一)优秀 能正确理解实验的目的要求,独立、顺利而正确地完成各项实验操作,会分 析和处理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能掌握所学的各项实验技能,能较好地完成实验报 告及其它各项实验作业,有一定创造精神和能力。有良好的实验室工作作风和习 惯。 (二)良好 能理解实验的目的和要求,认真而正确地完成各项实验操作,能分析和处理 实验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能掌握所学实验技能的绝大部分,对难点较大的操作完 成有困难。能一般完成实验报告和其它实验作业。有较好的实验习惯和工作作风。 (三)中等 能粗浅理解实验目的要求,能认真努力进行各项实验操作,但技巧较差。能 分析和处理实验中一些较容易的问题,基本掌握实验技能。能完成各项实验作业 和报告。处理问题缺乏条理。工作作风较好。能认真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学习努 力。 (四)及格 只能机械地了解实验内容,能一般按实验步骤“照方抓药”完成实验操作, 有些操作不准确。遇到问题缺乏解决的办法,仅能作些简单处理,效果不理想。 能完成实验报告,能认真遵守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工作中有小的习惯性毛病。 (五)不及格

盲目地“照方抓药”。有些实验虽能作,但效果不好,操作不正确。工作忙乱无条理。一般能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在教师指导下也较难以完成各项实验作业。七、实验主要应配套仪器设备及台(套)数附表1发酵食品工艺学实验(30人/班)仪器名称数量(个、台或套)烘箱2恒温培养箱13恒温水浴锅1高压灭菌锅2分析天平4电炉5干燥器天平21紫外分光光度计3pH计10150mL蒸发烧瓶称量瓶30研钵30洗瓶3030胶头滴管吸耳球15铁架台1515100mL容量瓶1超净工作台滤纸515定时器电饭煲12移液枪(5mL)2移液枪(1mL)附:本课程建议使用教材及参考书目1.《微生物学实验》,杜秉海主编,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4年。2.《食品化学实验指导》,韩雅珊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6年3.《食品分析》,杨严俊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年。4.《发酵实验技术与方案》,管斌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年

盲目地“照方抓药”。有些实验虽能作,但效果不好,操作不正确。工作忙 乱无条理。一般能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在教师指导下也较难以完成各项实验作 业。 七、实验主要应配套仪器设备及台(套)数 附表 1 发酵食品工艺学实验(30 人/班) 仪器名称 数量(个、台或套) 烘箱 恒温培养箱 2 1 恒温水浴锅 3 高压灭菌锅 1 分析天平 2 电炉 4 干燥器 5 天平 2 紫外分光光度计 1 pH 计 3 150mL 蒸发烧瓶 10 称量瓶 30 研钵 30 洗瓶 30 胶头滴管 30 吸耳球 15 铁架台 15 100mL 容量瓶 15 超净工作台 1 滤纸 5 定时器 电饭煲 移液枪(5 mL) 移液枪(1 mL) 15 1 2 2 附:本课程建议使用教材及参考书目 1. 《微生物学实验》,杜秉海主编,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4 年。 2. 《食品化学实验指导》,韩雅珊 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6 年 3. 《食品分析》,杨严俊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年。 4. 《发酵实验技术与方案》,管斌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年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