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曲面论——曲面的第二基本形式(曲面的第二基本形式)

2.3曲面的第二基本形式 1.曲面的第二基本形式 2.曲面上曲线的曲率 3.迪潘(Dupin)指标线 4.曲面的渐进方向和共轭方向 5.曲面的主方向和曲率线 6.曲面的主曲率、高斯曲率和平均曲率 7.曲面在一点邻近的结构 8.高斯曲率的几何意义
2.3 曲面的第二基本形式 1. 曲面的第二基本形式 2. 曲面上曲线的曲率 3. 迪潘(Dupin)指标线 4. 曲面的渐进方向和共轭方向 5. 曲面的主方向和曲率线 6. 曲面的主曲率、高斯曲率和平均曲率 7. 曲面在一点邻近的结构 8. 高斯曲率的几何意义

2.3.1曲面的第二基本形式 1.引入 上节中我们讨论到的性质,如交角、弧长、面积等,都 是曲面本身的内蕴性质,它不依赖于曲面在空间如何弯曲. 为了更好地研究曲面的弯曲性,以及知曲面上任意一点P 邻近曲面是否弯曲,往什么方向弯曲,弯曲的程度如何? 而这个弯曲程度可用P点 邻近的点P'到P点的切平面 的垂直距离来表示,这个距离 n 的主要部分就是du和dv的一 个二次形式,即曲面的第二基 P 本形式.在第五节我们将看到 曲面的第一、二基本形式完全 决定的曲面的形状
2.3.1 曲面的第二基本形式 1.引入 而这个弯曲程度可用 P 点 邻近的点 P´ 到P 点的切平面 的垂直距离来表示,这个距离 的主要部分就是du 和dv 的一 个二次形式,即曲面的第二基 本形式.在第五节我们将看到 曲面的第一、二基本形式完全 决定的曲面的形状. S P n ' P Q 上节中我们讨论到的性质,如交角、弧长、面积等,都 是曲面本身的内蕴性质,它不依赖于曲面在空间如何弯曲. 为了更好地研究曲面的弯曲性,以及知曲面上任意一点 P 邻近曲面是否弯曲,往什么方向弯曲,弯曲的程度如何?

二、曲面的第二基本形式 n 设曲线(C): u=u(s),v=v(s) 6n? 或产=[u(s),vs] F(S+△s) δ=Qp.n=(Qp+Pp)n =Pp'.n注意到:QP⊥n Pp=F(s+△s)-F(s)=As+.(+E(△s)2,limE=0. 6=+方+Xrn-a+iEXA时注意到:广1n 因此当下·≠0时,无穷小距离δ的主要部分是 5a-wras
S P n ' P Q n O r s( ) r s s ( ) + = ? u u s v v s = = ( ), ( ) 设曲线(C): 或 r r u s v s = [ ( ), ( )] = = + QP n QP PP n ( ) 1 2 ( ) ( ) ( )( ) , 2 PP r s s r s r s r s = + − = + + 0 lim 0. s → = = PP n 注意到:QP n ⊥ 1 2 ( )( ) 2 r r s n = + + 注意到:r n ⊥ 1 2 ( )( ) 2 = + n r n s 因此当 r n 0 时,无穷小距离 的主要部分是 1 2 ( ) 2 n r s 1 2 2 = n rds 二、曲面的第二基本形式

当万产≠0时,心的主要部分是万4y=n 由于示=u+ 求=万m+27m+n2+fi+的 所以 nids2=nrdu2+2n Tndudy+ndv2 引入符号 L=n.tiwe M=n.Tio N=n.f 称 II=n.rds2=n.d'r=Ldu2+2Mdudy +Ndv 为曲面的第二基本形式,L、M、W系数称为曲面的第二类基 本量
当 n r 0 时, 的主要部分是 2 2 2 1 ( ) 2 1 n r s n rds = 由于 r r u r v u v = + r r u r uv r v r u r v uu uv vv u v = + + + + 2 2 2 所以 2 2 2 n rds n r du 2n r dudv n r dv u u u v vv = + + 2 2 2 2 = nrds = nd r = Ldu + 2Mdudv + Ndv Ⅱ 为曲面的第二基本形式, L 、M、N系数称为曲面的第二类基 本量 . , , L n r M n r N n r = = = uu uv vv 称 引入符号

当i护≠0时,6的主要部分是,i.(A)2=n II=n-rds2=n.d'r=Ldu2+2Mdudy +Ndv? L=n.Tim M=n.Tio,N=n 注1:上式表明第二基本形式近似地等于曲面与切平面的有向 距离的两倍,因而它刻划了曲面离开切平面的弯曲程度,即 刻划了曲面在空间中的弯曲性 IⅡ=Ldu2+2 Adudy+Ndw2 注2:第二基本形式不一定是正定的,当曲面在给定点向法向 量的正侧弯曲时为正,反向弯曲为负
当 n r 0 时, 的主要部分是 2 2 2 1 ( ) 2 1 n r s n rds = 2 2 2 2 = nrds = nd r = Ldu + 2Mdudv + Ndv Ⅱ 注1:上式表明第二基本形式近似地等于曲面与切平面的有向 距离的两倍,因而它刻划了曲面离开切平面的弯曲程度,即 刻划了曲面在空间中的弯曲性. 注2:第二基本形式不一定是正定的,当曲面在给定点向法向 量的正侧弯曲时为正,反向弯曲为负. ( ) 2 2 2 , Ldu Mdudv Ndv L M du du dv M N dv = + + = , , L n r M n r N n r = = = uu uv vv

三、第二类基本量的计算 1.L=m方=m ×元 (Gu,) ×√EG-F2 M=元ni=2,) VEG- 。N=n万=,2,) NEG-F2 2.对n·df=0进行微分得 didi+ndr=0,∴.ndr=-didf=IⅢ 又方,元在切平面上,所以·n=0,元·n=0,微分有 im·n+f·in=0 L=方mi=-fn·n fo·n+·i,=0 M=imn=-i·n,=-i·nn 元m·i+正·in=0 m·n+元,i,=0 N=imw·n=-f·n
三、第二类基本量的计算 2 ( , , ) EG F r r r r r r r L r n r uu u v u v u v uu uu − = = = , ( , , ) 2 EG F r r r M r n uv u v uv − = = 2 ( , , ) EG F r r r N r n vv u v vv − = = 1. 2. 对 ndr = 0 进行微分得 dndr + nd r = nd r = −dndr = 2 2 0 , Ⅱ 又ru ,rv在切平面上,所以 ru n = 0,rv n = 0,微分有 uu u nu L r n r = = − uv u v v nu M r n r n r = = − = − vv v nv N r n r = = − ruu n + ru nu = 0 ruv n + ru nv = 0 rvv n + rv nv = 0 0 vu v u r n r n + =

3.对于显函数z=z(x,y)表示的曲面有下={x,y,(x,y)} 万={1,0,2x}={1,0p},下={0,1,2y}={0,1,9} x={0,0,2x}={0,0,r}, ={0,0,2}={0,0,3x}=7x={0,0,s} y={0,0,2w}={00, E=F=1+p2,F=f方=pg,G=万万=1+q I=((1+p2)d2+2pqc+(1+g2)d2 下× n= √EG-F2 。0.PNG-F2=P EG-F2 IⅡ= v1+p2+q2 (rdx2+2sdxdy+tdy?)
3. 对于显函数 z = z (x , y) 表示的曲面有 r ={x, y,z(x, y)} {0,0, } {0,0, } {0,0, } {0,0, } {0,0, } {0,0, } {0,0, } , {1,0, } {1,0, } , {0,1, } {0,1, } r z t r z z r s r z r r z p r z q yy yy xy xy yx yx xx xx x x y y = = = = = = = = = = = = 2 2 2 2 = (1+ p )dx + 2pqdxdy+ (1+ q )dy ( 2 ) 1 1 2 2 2 2 rdx sdxdy tdy p q + + + + Ⅱ = 2 2 1 , , 1 E r r p F r r pq G r r q = = + = = = = + x x x y y y 1 2 3 2 2 2 { , ,1} 1 0 0 1 x y e e e r r p q n p EG F EG F EG F q − − = = − = − −

例1求球面的第二基本形式 =(Rcos0coso,Rcossino,Rsine 解计算可得 月=←Rcos0sinp,Rcos8cos0,0y ={-Rsinecoso,-Rsinsinp,Rcose) 由此得到曲面的第一类基本量 E=n=R2cos20,F=。g=0,G=fg月=R2. E e2 es 。×6 EG-F2 -Rcosθsino Rcosθcosp 0 -Rsincoso-Rsinsinp Rcos0 ={cosθcosp,cosθsinp,sinθ}
解 计算可得 例1 求球面的第二基本形式 r R R R ={ cos cos , cos sin , sin }. r R R { cos sin , cos cos ,0} = − r R R R { sin cos , sin sin , cos } = − − 由此得到曲面的第一类基本量 2 2 E r r R cos , = = F r r 0, = = 2 G r r R . = = ={cos cos ,cos sin ,sin }. 1 2 3 2 2 1 cos sin cos cos 0 cos sin cos sin sin cos e e e r r n R R EG F R R R R = = − − − −

。={-Rcosθsinp,Rcosθcosp,0} o=-Rsinecoso,-Rsinsino,Rcos) n={cose coso,cossino,sine;. 又由于 ={-Rcoscosp,-Rcosesin,0; Too={Rsinesinp,-Rsinecosp,O) Too={-Rcos0coso,-Rcossinp,-Rsine; L=Tion=-RCOS20,M=Tooi=0,G=Tooi=-R, 因而 II=-(Rcos2Odo2+Rde2)
r R R { cos sin , cos cos ,0} = − r R R R { sin cos , sin sin , cos } = − − 又由于 2 L r n Rcos , = = − M r n 0, = = G r n R, = = − 因而 2 2 2 II R d Rd = − + ( cos ). n ={cos cos ,cos sin ,sin }. r R R { cos cos , cos sin ,0} = − − r R R { sin sin , sin cos ,0} = − r R R R { cos cos , cos sin , sin } = − − −

例2求抛物面z=a(x2+y)的第一基本形式和第二基本形式 解:F={x,y,a(x2+y2)}计算可得 ={1,0,2ax,={0,1,2ay} .={0,0,2a,F={0,0,0,万2={0,0,2a. E==1+4a'x2,F==4a'xy,G==1+4a'y I=(1+4a'x2)dx2+8a2xydxdy +(1+4a2y2)dy2 F×厅 le ee n= =1 0 2ax EG-F=(-2ax.-2ay.! √EG-F2 012ay V1+4a2x2+4a2y 2a L=in= Vl+4a+4a万2M=,万=0,N=元nn= 2a 1+4a2x2+4a2y +4a+4(+小 2a Ⅱ=
解: 例2 求抛物面 的第一基本形式和第二基本形式. 2 2 z a x y = + ( ) {1,0,2 }, {0,1,2 } {0,0,2 }, {0,0,0}, {0,0,2 }. x y xx xy yy r ax r ay r a r r a = = = = = 2 2 2 2 2 2 2 = + + + + (1 4 ) 8 (1 4 ) a x dx a xydxdy a y dy 2 2 2 2 2 2 2 ( ) 1 4 4 a dx dy a x a y = + + + Ⅱ 2 2 2 2 2 1 4 , 4 , 1 4 E r r a x F r r a xy G r r a y = = + = = = = + x x x y y y 1 2 3 2 2 2 2 2 2 { 2 , 2 ,1} 1 0 2 1 4 4 0 1 2 x y e e e r r ax ay n ax EG F EG F a x a y ay − − = = − = − + + 计算可得 2 2 r x y a x y = + { , , ( )} 2 2 2 2 2 , 1 4 4 xx a L r n a x a y = = + + 0, M r n = = xy 2 2 2 2 2 , 1 4 4 yy a N r n a x a y = = + +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2章 空间曲面 2.3 曲面的第二基本形式 2.3.1 曲面的第二基本形式.pdf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资源(参考教材)微分几何课外教材.pdf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资源(参考教材)DIFFERENTIAL GEOMETRY,A First Course in Curves and Surfaces Preliminary Version.pdf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2章 空间曲面 2.3 曲面的第二基本形式 2.3.8 高斯曲率的几何意义.pdf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2章 空间曲面 2.3 曲面的第二基本形式 2.3.7 曲面在一点邻近的结构.pdf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2章 空间曲面 2.3 曲面的第二基本形式 2.3.6 曲面的主曲率、高斯曲率和平均曲率.pdf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2章 空间曲面 2.3 曲面的第二基本形式 2.3.5 曲面的主法方向和曲率线.pdf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曲面论——曲面的第二基本形式(曲面的渐进方向和共轭方向).ppt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曲面论——曲面的第一基本形式.ppt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2章 空间曲面 2.2 曲面的第一基本形式 2.2 曲面的第一基本形式.pdf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曲面论——曲面的概念.ppt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2章 空间曲面 2.1 曲面的概念 2.1 曲面的概念.pdf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曲面论——曲面的概念.ppt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参数曲线.ppt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1章 空间曲线 1.2 曲线的概念 1.2 曲线的概念.pdf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1章 空间曲线 1.1 向量函数 1.1.2 向量函数 两个重要命题.pdf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0章 绪论 1.0 微分几何 绪论(山东理工大学:孙文华).pdf
- 《运筹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章 排队论.ppt
- 《运筹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八章 动态规划.ppt
- 《运筹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计划评审技术和关键路线法(Program Evaluation and Review Technique,Critical Path Method).ppt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2章 空间曲面 2.3 曲面的第二基本形式 2.3.2 曲面上曲线的曲率 2.3.3 迪潘(Dupin)指标线.pdf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曲面论——曲面的第二基本形式(曲面上曲线的曲率、迪潘指标线Dupin).ppt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2章 空间曲面 2.3 曲面的第二基本形式 2.3.4 曲面的渐进方向和共轭方向.pdf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2章 空间曲面 2.4 指纹面和可展曲面 2.4 直纹面和可展曲面.pdf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从古典几何到现代几何.ppt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几何学与科学技术.ppt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微分几何课程分析.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Graph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s.doc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资源 Graph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s(书籍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张先迪、李正良).pdf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图的基本概念 1-1 图论简介.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图的基本概念 1-2 图的基本概念.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图的基本概念 1-3 子图、图运算、路与连通性.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图的基本概念 1-4 最短路算法、图顿代数表示.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图的基本概念 1-5 邻接谱与图的邻接代数.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图的基本概念 1-6 极图理论简介.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图的着色 7-1 图的边着色.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图的着色 7-2 图的顶点着色.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图的着色 7-3 与色数有关的几类图和完美图.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图的着色 7-4 着色的计数与色多项式.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图的连通度 3-1 割边、割点和块.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