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图的基本概念 1-6 极图理论简介

第一章图的基本概念 本次课主要内容 极图理论简介 (一)、1部图的概念与特征 (二)、托兰定理 (三)、托兰定理的应用 (四)、交图与团图简介
0.8 1 0.6 0.4 0.2 0 x t 0 0.5 1 1.5 2 −1 −0.5 0 0.5 1 n 1 第一章 图的基本概念 本次课主要内容 极图理论简介 (一)、l 部图的概念与特征 (二)、托兰定理 (三)、托兰定理的应用 (四)、交图与团图简介

极图属于极值图论讨论的范畴,主要研究满足某 个条件下的最大图或最小图问题。 P.Erd6s是该研究领域的杰出人物。他是数学界 的传奇人物,国际图论大师,获过Wolf数学奖。他 是20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也是人类历史上发 表数学论文最多的数学家(1000多篇),第二名是欧拉 (837篇)。他于1996年9月20日因心脏病去世,享年 83岁,他的逝世当时惊动了整个数学界。 1978年,数学家Bollobas2写了一本书《极值图论》 (Extremal Graph),是关于极值图论问题的经典著作。 上世纪70年代末,极值图论已经形成了相对完整的 理论体系,但还有很多引人入胜的公开性问题没有解决, 所以,直到现在,它仍然是重要研究方向。但是,该方 向是比较困难的数学研究方向之一
0.8 1 0.6 0.4 0.2 0 x t 0 0.5 1 1.5 2 −1 −0.5 0 0.5 1 n 2 1978年,数学家Bollobas写了一本书《极值图论》 (Extremal Graph),是关于极值图论问题的经典著作。 P. Erdồs是该研究领域的杰出人物。他是数学界 的传奇人物,国际图论大师,获过Wolf数学奖。他 是20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也是人类历史上发 表数学论文最多的数学家(1000多篇),第二名是欧拉 (837篇)。他于1996年9月20日因心脏病去世,享年 83岁,他的逝世当时惊动了整个数学界。 极图属于极值图论讨论的范畴,主要研究满足某 个条件下的最大图或最小图问题。 上世纪70年代末,极值图论已经形成了相对完整的 理论体系,但还有很多引人入胜的公开性问题没有解决, 所以,直到现在,它仍然是重要研究方向。但是,该方 向是比较困难的数学研究方向之一

本次课,主要介绍极值图论中的一个经典结论: 托兰定理。 (一)、1部图的概念与特征 定义1若简单图G的点集V有一个划分: ,y,V,=Φ,i≠ i=l 且所有的V非空,V内的点均不邻接,称G是一个l 部图。 4部图
0.8 1 0.6 0.4 0.2 0 x t 0 0.5 1 1.5 2 −1 −0.5 0 0.5 1 n 3 本次课,主要介绍极值图论中的一个经典结论: 托兰定理。 (一)、l 部图的概念与特征 定义1 若简单图G的点集V有一个划分: V = Vi i=1 l ,Vi Vj = F,i ¹ j 且所有的Vi非空,Vi内的点均不邻接,称G是一个l 部图。 4部图

定义2如果在一个1部图G中,任意部V中的每个顶点 同G中其它各部中的每个顶点均邻接,称G为完全部 图。记作: G=Kn,n(n,=|1≤i≤) 例如: K122 显然: V=∑n,(G)=∑n,n l≤i<j≤l
0.8 1 0.6 0.4 0.2 0 x t 0 0.5 1 1.5 2 −1 −0.5 0 0.5 1 n 4 定义2 如果在一个l 部图G中,任意部Vi中的每个顶点 同G中其它各部中的每个顶点均邻接,称G为完全l 部 图。记作: 例如: K1, 2, 2 显然: 1 , ( ) l i i j i i j l V n m G n n = =

定义3如果在一个个点的完全l部图G中有: n=kl+r,0≤r<1 =W==|=k+1 ,+1=|V,+2=.=V升=k 则称G为阶完全l几乎等部图,记为T4m V1=V=.=y1的完全1几乎等部图称为完 全1等部图。 定理1:连通偶图的2部划分是唯一的。 证明设连通偶图G的2部划分为VUV,=V
0.8 1 0.6 0.4 0.2 0 x t 0 0.5 1 1.5 2 −1 −0.5 0 0.5 1 n 5 定义3 如果在一个n个点的完全l 部图G中有: n kl r r l = + , 0 V V V k 1 2 = = = = + r 1 V V V k r r l + + 1 2 = = = = 则称G为n阶完全l 几乎等部图,记为T l, n |V1 | = |V2 | = . = |Vl | 的完全 l 几乎等部图称为完 全 l 等部图。 定理1: 连通偶图的2部划分是唯一的。 证明 设连通偶图G的2部划分为V1∪V2 =V

取v∈V,由于G连通,对任何u∈VUV,G中有 联结u和v的路,故d(,n)有定义。 因为任何一条以为起点的路交替地经过和V,的点, 可知一个点u∈Y当且仅当d(心,u是奇数。这准则唯一地 决定了G的2部划分。 定理2:n阶完全偶图Kml.2的边数m=n1n2,且有: 证明:m=n1n2显然。下面证明第二结论: mK)=K)=(n-%)n= n 4( 5-n2)2s
0.8 1 0.6 0.4 0.2 0 x t 0 0.5 1 1.5 2 −1 −0.5 0 0.5 1 n 6 取v∈V1 ,由于G 连通,对任何u∈V1∪V2 , G中有 联结u 和v的路,故d (v, u)有定义。 因为任何一条以v为起点的路交替地经过V1和V2 的点, 可知一个点u∈V2 当且仅当d (v, u)是奇数。这准则唯一地 决定了G的2部划分。 定理2: n阶完全偶图 Kn1,n2的边数m=n1n2 ,且有: 2 4 n m 证明:m=n1n2显然。下面证明第二结论: 1 2 2 2 2 2 2 , , 2 2 2 ( ) ( ) ( ) ( ) 4 2 4 n n n n n n n n m K m K n n n n − = = − = − −

定理3n阶部图G有最多边数的充要条件是G≌Tm。 证明:首先有: (G)≤m(K,m 其次,考虑: 则f取最大值的充分必要条件为:1i<j≤1,有: n,-n,l≤1 而G的对应的顶点划分形成的1部图正好为T。 从而证明了该定理
0.8 1 0.6 0.4 0.2 0 x t 0 0.5 1 1.5 2 −1 −0.5 0 0.5 1 n 7 证明:首先有: 1 2 , , , ( ) ( ) n n nl m G m K 定理3 n阶l部图G有最多边数的充要条件是G ≌ Tl,n。 其次,考虑: 则 f 取最大值的充分必要条件为:1≦i<j ≦l,有: n n i j − 1 而G的对应的顶点划分形成的l 部图正好为T l, n 从而证明了该定理

(二)、托兰定理 定义4设G和H是两个阶图,称G度弱于H,如果 存在双射μ:V(G)→V),使得: v∈V(G),有:dc(v)≤dH(u(v) 注意:若G度弱于H,一定有: m(G)≤m(H) 但逆不成立!例如:(1,1,4,2)与3,3,3,3)没有度弱关系 定理4若阶简单图G不包含K41,则G度弱于某个完 全I部图H,且若G具有与H相同的度序列,则: G兰I
0.8 1 0.6 0.4 0.2 0 x t 0 0.5 1 1.5 2 −1 −0.5 0 0.5 1 n 8 (二)、托兰定理 定义4 设G和H是两个n阶图,称G度弱于H,如果 存在双射μ:V(G)→V(H),使得: ( ), ( ) ( ( )) G H v V G d v d v 有: 注意:若G度弱于H,一定有: m G m H ( ) ( ) 但逆不成立!例如:(1,1,4,2)与(3,3,3,3)没有度弱关系! 定理4 若n阶简单图G不包含Kl+1,则G度弱于某个完 全 l 部图 H,且若G具有与H 相同的度序列,则: G H

证明:对1作数学归纳证明。 当1=1时,结论显然成立; 设对1<t时,结论成立。考虑I=t时的情况。 令u∈V(G),且d(u)=△(G. 设G=GN(川,则G,不含K,否则,G含K+1,矛盾! 由归纳假设,G,度弱于某个完全t-1部图H1· 又令V1=N(u),V2=V-V1,用G,表示顶点集合为V2的 空图,则G度弱于G,VG,当然度弱于G,VH1。 令H=G,VH,则H是完全t部图。 下面证明定理的第二个结论
0.8 1 0.6 0.4 0.2 0 x t 0 0.5 1 1.5 2 −1 −0.5 0 0.5 1 n 9 证明:对 l 作数学归纳证明。 当 l =1时,结论显然成立; 设对 l <t 时,结论成立。考虑l = t 时的情况。 令u ∈V(G), 且d (u) = Δ(G). 设G1= G[N(u)],则G1不含Kt , 否则,G含Kt+1,矛盾! 由归纳假设,G1度弱于某个完全t-1部图H1 . 又令V1=N (u) , V2=V-V1 , 用G2表示顶点集合为V2的 空图,则G度弱于G2VG1,当然度弱于G2V H1。 令H= G2V H1 ,则H是完全t部图。 下面证明定理的第二个结论

44 若G与H有相同的度序列,而H=G,VH,所以,G 与GVG,有相同的度序列。 由此可以推出:G=GVG2 因为G=GVG,和H=G2VH有相同度序列,于是 得到G,和H有相同度序列,所以: 定理5(Turn)若G是简单图,并且不包含K41,则: n(G)≤n(T.n) 仅当 GTT)n时,有 m(G)=m(Tn) 10
0.8 1 0.6 0.4 0.2 0 x t 0 0.5 1 1.5 2 −1 −0.5 0 0.5 1 n 10 若G与H有相同的度序列,而H= G2V H1 ,所以,G 与 G1VG2有相同的度序列。 由此可以推出:G= G1V G2 因为 G= G1V G2和H= G2V H1有相同度序列,于是 得到G1和H1有相同度序列,所以: G H 定理5(Turán)若G是简单图,并且不包含Kl+1,则: , ( ) ( ) m G m T l n 仅当 G T l n, 时,有 , ( ) ( ) m G m T = l n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图的基本概念 1-5 邻接谱与图的邻接代数.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图的基本概念 1-4 最短路算法、图顿代数表示.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图的基本概念 1-3 子图、图运算、路与连通性.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图的基本概念 1-2 图的基本概念.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图的基本概念 1-1 图论简介.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资源 Graph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s(书籍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张先迪、李正良).pdf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Graph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s.doc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微分几何课程分析.ppt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几何学与科学技术.ppt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从古典几何到现代几何.ppt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2章 空间曲面 2.4 指纹面和可展曲面 2.4 直纹面和可展曲面.pdf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2章 空间曲面 2.3 曲面的第二基本形式 2.3.4 曲面的渐进方向和共轭方向.pdf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曲面论——曲面的第二基本形式(曲面上曲线的曲率、迪潘指标线Dupin).ppt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2章 空间曲面 2.3 曲面的第二基本形式 2.3.2 曲面上曲线的曲率 2.3.3 迪潘(Dupin)指标线.pdf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曲面论——曲面的第二基本形式(曲面的第二基本形式).ppt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2章 空间曲面 2.3 曲面的第二基本形式 2.3.1 曲面的第二基本形式.pdf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资源(参考教材)微分几何课外教材.pdf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资源(参考教材)DIFFERENTIAL GEOMETRY,A First Course in Curves and Surfaces Preliminary Version.pdf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2章 空间曲面 2.3 曲面的第二基本形式 2.3.8 高斯曲率的几何意义.pdf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2章 空间曲面 2.3 曲面的第二基本形式 2.3.7 曲面在一点邻近的结构.pdf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图的着色 7-1 图的边着色.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图的着色 7-2 图的顶点着色.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图的着色 7-3 与色数有关的几类图和完美图.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图的着色 7-4 着色的计数与色多项式.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图的连通度 3-1 割边、割点和块.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图的连通度 3-2 网络的容错参数.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图的连通度 3-3 图的宽与直径.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九章 有向图.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树 2-1 树的概念与性质.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树 2-2 生成树.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树 2-3 最小生成树.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匹配与因子分解 5-1 偶图的匹配问题.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匹配与因子分解 5-2 图的因子分解.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匹配与因子分解 5-3 匈牙利算法与最优匹配算法.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平面图 6-1 平面图的概念与性质.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平面图 6-2 特殊平面图与平面图的对偶图.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平面图 6-3 平面图的判定.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Euler图与Hamilton图 4-1 欧拉图与中国邮路问题.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Euler图与Hamilton图 4-2 哈密尔顿图.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Euler图与Hamilton图 4-3 度极大非哈密尔顿图与TSP问题.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