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图的着色 7-4 着色的计数与色多项式

本次课主要内容 着色的计数与色多项式 (一)、色多项式概念 (二)、色多项式的两种求法 (三)、色多项式的性质
0.8 1 0.6 0.4 0.2 0 x t 0 0.5 1 1.5 2 −1 −0.5 0 0.5 1 n 1 本次课主要内容 (一)、色多项式概念 (二)、色多项式的两种求法 着色的计数与色多项式 (三)、色多项式的性质

(一)、色多项式概念 所谓色计数,就是给定标定图G和颜色数k,求出正常顶 点着色的方式数。方式数用P(G)表示。 可以证明:P(G是k的多项式,称为图G的色多项式。 由点色数可和色多项式P(G)的定义可得: (1)若 k<©,则P(G)=0; z(G)=min{kP(G)≥1 (2)若G为空图,则P(G)=k"。 (3)Pk(Kn)=k(k-1).(k-n+1)
0.8 1 0.6 0.4 0.2 0 x t 0 0.5 1 1.5 2 −1 −0.5 0 0.5 1 n 2 所谓色计数,就是给定标定图G和颜色数k,求出正常顶 点着色的方式数。方式数用Pk (G)表示。 ( ) min ( ) 1 G k P G = k (一)、色多项式概念 可以证明:Pk (G)是k的多项式,称为图G的色多项式。 由点色数 和色多项式Pk ( ) G (G)的定义可得: (1) 若 ,则Pk k G ( ) (G)=0 ; (2) 若G为空图,则Pk (G)=kn 。 (3) Pk (Kn )=k(k-1).(k-n+1)

(二)、色多项式的两种求法 1、递推计数法 定理1设G为简单图,则对任意e∈E(G)有: P(G)=P(G-e)-P(G-e) 证明:设e=uv。则对Ge的着色方式数可以分为两部分: (1)u与v着不同颜色。此时,等于G的着色方式数; (2)u与v着同色。此时,等于Ge的着色方式数; 所以,得:P(G)=P(G-e)-P(Ge)
0.8 1 0.6 0.4 0.2 0 x t 0 0.5 1 1.5 2 −1 −0.5 0 0.5 1 n 3 1、递推计数法 (二)、色多项式的两种求法 定理1 设G为简单图,则对任意 e E G ( ) 有: ( ) ( ) ( ) P G P G e P G e k k k = − − 证明:设e=uv。则对G-e的着色方式数可以分为两部分: (1) u与v着不同颜色。此时,等于G的着色方式数; (2) u与v着同色。此时,等于G·e 的着色方式数; 所以,得: ( ) ( ) ( ) P G P G e P G e k k k = − −

推论:设G是单图,e=v是G的一条边,且d(u)=1,则: P.(G)=(k-1)P(G-) 证明:因为G是单图,e=uy,d(u=l,所以Ge=G-u。 另一方面,P(G-e)=kP(G-u) 所以,P(G)=P(G-e)-P(Ge) =k(G-w)-P(G-) =(k-1)P(G-W) 注:对递推公式的使用分析:
0.8 1 0.6 0.4 0.2 0 x t 0 0.5 1 1.5 2 −1 −0.5 0 0.5 1 n 4 推论:设G是单图,e=uv是G的一条边,且d(u)=1,则: 证明:因为G是单图,e=uv, d(u)=1,所以G·e = G-u。 另一方面,Pk (G-e)=kPk (G-u) 所以, 注:对递推公式的使用分析: ( ) ( ) P G P G u k k = − (k-1) ( ) ( ) ( ) P G P G e P G e k k k = − − ( ) ( ) k k = − − − kP G u P G u ( ) = − P G u k (k-1)

(1)当图G的边数较少时,使用减边递推法: P(G)=P(G-e)-P.(G-e) (2)当图G的边数较多时,使用加边递推法: P.(G-e)=P(G)+P(G-e) 例1求出下面各图的色多项式。 G G2
0.8 1 0.6 0.4 0.2 0 x t 0 0.5 1 1.5 2 −1 −0.5 0 0.5 1 n 5 (1) 当图G的边数较少时,使用减边递推法: ( ) ( ) ( ) P G P G e P G e k k k = − − (2) 当图G的边数较多时,使用加边递推法: ( ) ( ) ( ) P G e P G P G e k k k − = + 例1 求出下面各图的色多项式。 G1 G2 G3

P(G)=k(k-1k-2)+k(k-1)=k3-2k2+k 也可由推论: (k-1)P(K2) =k3-22+k
0.8 1 0.6 0.4 0.2 0 x t 0 0.5 1 1.5 2 −1 −0.5 0 0.5 1 n 6 (1) G1 3 2 1 ( ) ( 1)( 2) ( 1) 2 P G k k k k k k k k k = − − + − = − + 也可由推论: G1 = 2 ( 1) ( ) k k P K − 3 2 = − + k k k 2

44 P(G2)=k(k-1)k-2k-3)+2k(k-1k-2)+k(k-1) =k(k-1)k2-3k+3)
0.8 1 0.6 0.4 0.2 0 x t 0 0.5 1 1.5 2 −1 −0.50 0.51 n 7 (2) G 2 2 2 ( ) ( 1)( 2)( 3) 2 ( 1)( 2) ( 1) ( 1)( 3 3) P G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 − − − + − − + − = − − +

P(G)=k(k-1k3-5k2+10k-7)
0.8 1 0.6 0.4 0.2 0 x t 0 0.5 1 1.5 2 −1 −0.5 0 0.5 1 n 8 (3) G3 — — 3 2 3 ( ) ( 1)( 5 10 7) P G k k k k k k = − − + −

注:递推计数法的计算复杂度是指数型的。 2、理想子图计数法 (1)预备知识 定义1:设H是图G的生成子图。若H的每个分支均为 完全图,则称H是G的一个理想子图。用N,(G)表示G的 具有r个分支的理想子图的个数。 例2求N(G),Ns(G。 G
0.8 1 0.6 0.4 0.2 0 x t 0 0.5 1 1.5 2 −1 −0.5 0 0.5 1 n 9 注:递推计数法的计算复杂度是指数型的。 2、理想子图计数法 (1) 预备知识 定义1:设H是图G的生成子图。若H的每个分支均为 完全图,则称H是G的一个理想子图。用N r (G)表示G的 具有 r 个分支的理想子图的个数。 例2 求N4 (G), N5 (G)。 G

解:通过观察枚举求N(G S 1)N(G: 10
0.8 1 0.6 0.4 0.2 0 x t 0 0.5 1 1.5 2 −1 −0.5 0 0.5 1 n 10 解:通过观察枚举求Nr (G) G 1) N4 (G): G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图的着色 7-3 与色数有关的几类图和完美图.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图的着色 7-2 图的顶点着色.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图的着色 7-1 图的边着色.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图的基本概念 1-6 极图理论简介.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图的基本概念 1-5 邻接谱与图的邻接代数.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图的基本概念 1-4 最短路算法、图顿代数表示.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图的基本概念 1-3 子图、图运算、路与连通性.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图的基本概念 1-2 图的基本概念.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图的基本概念 1-1 图论简介.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资源 Graph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s(书籍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张先迪、李正良).pdf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Graph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s.doc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微分几何课程分析.ppt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几何学与科学技术.ppt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从古典几何到现代几何.ppt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2章 空间曲面 2.4 指纹面和可展曲面 2.4 直纹面和可展曲面.pdf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2章 空间曲面 2.3 曲面的第二基本形式 2.3.4 曲面的渐进方向和共轭方向.pdf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曲面论——曲面的第二基本形式(曲面上曲线的曲率、迪潘指标线Dupin).ppt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2章 空间曲面 2.3 曲面的第二基本形式 2.3.2 曲面上曲线的曲率 2.3.3 迪潘(Dupin)指标线.pdf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曲面论——曲面的第二基本形式(曲面的第二基本形式).ppt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2章 空间曲面 2.3 曲面的第二基本形式 2.3.1 曲面的第二基本形式.pdf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图的连通度 3-1 割边、割点和块.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图的连通度 3-2 网络的容错参数.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图的连通度 3-3 图的宽与直径.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九章 有向图.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树 2-1 树的概念与性质.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树 2-2 生成树.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树 2-3 最小生成树.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匹配与因子分解 5-1 偶图的匹配问题.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匹配与因子分解 5-2 图的因子分解.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匹配与因子分解 5-3 匈牙利算法与最优匹配算法.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平面图 6-1 平面图的概念与性质.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平面图 6-2 特殊平面图与平面图的对偶图.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平面图 6-3 平面图的判定.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Euler图与Hamilton图 4-1 欧拉图与中国邮路问题.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Euler图与Hamilton图 4-2 哈密尔顿图.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Euler图与Hamilton图 4-3 度极大非哈密尔顿图与TSP问题.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Euler图与Hamilton图 4-4 超哈密尔顿问题.ppt
-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八章_8-4空间直线.pdf
-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_8-5空间曲面.ppt
-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八章_8-6空间曲线.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