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Euler图与Hamilton图 4-4 超哈密尔顿问题

本次课主要内容 超哈密尔顿图问题 (一)、超H图与超H迹 (二)、E图和H图的关系
0.8 1 0.6 0.4 0.2 0 x t 0 0.5 1 1.5 2 −1 −0.5 0 0.5 1 n 1 本次课主要内容 (二)、E图和H图的关系 超哈密尔顿图问题 (一)、超H图与超H迹

(一)、超H图与超H迹 定义1若图G是非H图,但对于G中任意点v,都有G-v是 H图,则称G是超H图。 定理1彼得森图是超H图。 彼得森图 证明:(1)证明彼得森图是非H图
0.8 1 0.6 0.4 0.2 0 x t 0 0.5 1 1.5 2 −1 −0.5 0 0.5 1 n 2 定义1 若图G是非H图,但对于G中任意点v,都有G-v是 H图,则称G是超H图。 (一)、超H图与超H迹 定理1 彼得森图是超H图。 1 7 6 5 4 2 3 彼得森图 10 9 8 证明: (1) 证明彼得森图是非H图

若不然,设C是G的H圈。 对于边12,17,15来说,必然有两条边在C中。不失一般性, 假定17,12在C中,那么,56,54也必然在C中。 彼得森图 又对于边28,23来说,在前面情况下,必有一条在C中。 分两种情形讨论
0.8 1 0.6 0.4 0.2 0 x t 0 0.5 1 1.5 2 −1 −0.5 0 0.5 1 n 3 若不然,设C是G的H圈。 1 6 5 4 2 3 7 彼得森图 10 9 8 又对于边28,23来说,在前面情况下,必有一条在C中。 分两种情形讨论。 对于边12, 17,15来说,必然有两条边在C中。不失一般性, 假定17,12在C中,那么,56,54也必然在C中

情形1:假如28在C中,则39,34在C中,从而7(10),8(10) 在C中 彼得森图 但这样得到圈:17(10)821。所以该情形不能存在
0.8 1 0.6 0.4 0.2 0 x t 0 0.5 1 1.5 2 −1 −0.5 0 0.5 1 n 4 1 6 5 4 2 3 7 彼得森图 10 9 8 但这样得到圈:17(10)821。所以该情形不能存在。 情形1:假如28在C中,则39,34在C中,从而7(10), 8(10) 在C中

情形2:假如23在C中,则86,8(10)在C中,从而39,79在C 中 彼得森图 彼得森图 但这样得到圈:123971。所以该情形也不能存在。 上面推理说明,G中不存在H圈,即彼得森图是非H图
0.8 1 0.6 0.4 0.2 0 x t 0 0.5 1 1.5 2 −1 −0.5 0 0.5 1 n 5 但这样得到圈:123971。所以该情形也不能存在。 情形2:假如23在C中,则86,8(10)在C中,从而39, 79在C 中. 1 6 5 4 2 3 7 彼得森图 10 9 8 1 6 5 4 2 3 7 彼得森图 10 9 8 上面推理说明,G中不存在H圈,即彼得森图是非H图

(2)证明对任意点v,G-v是H图。 由对称性,只需考虑下面两种情形:(a)G-1,(b)G-6 G-6 (a)G-1中有H圈:54328(10)7965 (b)G-6中有H圈:54397(10)8215 由(1)与(2),G是超H图
0.8 1 0.6 0.4 0.2 0 x t 0 0.5 1 1.5 2 −1 −0.5 0 0.5 1 n 6 由对称性,只需考虑下面两种情形: (a) G-1,(b)G-6 (2) 证明对任意点v,G-v是H图。 (a) G-1中有H圈:54328(10)7965 3 6 5 4 2 7 10 G-1 9 8 (b) G-6中有H圈:54397(10)8215 1 5 4 2 3 7 G-6 10 9 8 由(1)与(2),G是超H图

定义2若G中没有H路,但是对G中任意点v,G-v存在 H路,则称G是超可迹的。 数学家加莱曾经猜想:不存在超可迹的图。但该猜想被 Horton和Thomassen以构图的方式否定了。 定理2 Thomassen图是超可迹图。 Thomassen图
0.8 1 0.6 0.4 0.2 0 x t 0 0.5 1 1.5 2 −1 −0.5 0 0.5 1 n 7 定义2 若G中没有H路,但是对G中任意点v,G-v存在 H路,则称G是超可迹的。 数学家加莱曾经猜想:不存在超可迹的图。但该猜想被 Horton和Thomassen以构图的方式否定了。 定理2 Thomassen图是超可迹图。 b a e d f c Thomassen图 Ⅰ Ⅱ Ⅲ Ⅳ

定理证明分为两部分:(1)证明G中不存在H路;(2)证 明对G中任意点v,有G-v存在H路。 (1)证明G中不存在H路。 如图所示,将G用虚线分成对称 的4部分:I,Ⅱ,Ⅲ,V。 假设G有H路P,设该路的起点为a, 终点为B。 不失一般性,设a∈IU{a}。 Thomassen图 断言1:IU{a}中不存在以a,c,d三点中任意两点 为端点的H路。 若不然,将推出彼得森图是H图
0.8 1 0.6 0.4 0.2 0 x t 0 0.5 1 1.5 2 −1 −0.5 0 0.5 1 n 8 定理证明分为两部分: (1) 证明G中不存在H路;(2) 证 明对G中任意点v,有G-v存在H路。 (1) 证明G中不存在H路。 如图所示,将G用虚线分成对称 的4部分:Ⅰ,Ⅱ,Ⅲ,Ⅳ。 b a e d f c Thomassen图 Ⅰ Ⅱ Ⅲ Ⅳ 假设G有H路P,设该路的起点为α, 终点为β。 不失一般性,设α∈Ⅰ∪{a}。 断言1: Ⅰ∪{a}中不存在以a , c , d三点中任意两点 为端点的H路。 若不然,将推出彼得森图是H图

断言2:IUIⅡU{a,b}中不存在以a为端点的H 路。 若不然,设Q是一条以a为起点 的IUⅡU{a,b}中的H路。 那么,从a出发,沿着该路行走 有两种可能:(1)遍历了I中所有 点之后,从c或d进入Ⅱ,但这形 成了IU{a}中的以a,c或a,d 为端点的H路,与断言1矛盾! Thomassen图 (2)没有遍历完IU{a}中的顶点,假若从c进入Ⅱ, 那么,必须遍历完ⅡU{b}的所有顶点后,才能从进 入I。但这也会与断言1产生矛盾
0.8 1 0.6 0.4 0.2 0 x t 0 0.5 1 1.5 2 −1 −0.5 0 0.5 1 n 9 b a e d f c Thomassen图 Ⅰ Ⅱ Ⅲ Ⅳ 断言2: Ⅰ∪Ⅱ ∪ {a, b} 中不存在以a为端点的H 路。 若不然,设Q是一条以a为起点 的Ⅰ∪Ⅱ ∪ {a, b} 中的H路。 那么,从a出发,沿着该路行走 有两种可能: (1) 遍历了Ⅰ中所有 点之后,从c或d进入Ⅱ,但这形 成了Ⅰ ∪{a} 中的以a, c或a, d 为端点的H路,与断言1矛盾! (2) 没有遍历完Ⅰ∪{a} 中的顶点,假若从c进入Ⅱ, 那么,必须遍历完Ⅱ∪ {b} 的所有顶点后,才能从e进 入Ⅰ。但这也会与断言1产生矛盾

由前面假设:a∈IU{a}。 情形1:a=a 我们沿着P作如下的行进: (1)假设是由a进入I,要能够走 完P,必须遍历IUⅡ的所有顶点后 由b进入Ⅲ,但这与断言2矛盾! (2)假设是由a进入V,要能够走 完P,必须遍历ⅢUV的所有顶点后 Thomassen图 由b进入Ⅱ,但这也与断言2矛盾! 所以,情形1不能成立! 10
0.8 1 0.6 0.4 0.2 0 x t 0 0.5 1 1.5 2 −1 −0.5 0 0.5 1 n 10 b a e d f c Thomassen图 Ⅰ Ⅱ Ⅲ Ⅳ 情形1:α= a 所以,情形1不能成立! 由前面假设:α∈Ⅰ∪{a}。 我们沿着P作如下的行进: (1) 假设是由a进入Ⅰ,要能够走 完P,必须遍历Ⅰ∪Ⅱ的所有顶点后 由b进入Ⅲ,但这与断言2矛盾! (2) 假设是由a进入Ⅳ,要能够走 完P,必须遍历Ⅲ∪Ⅳ的所有顶点后 由b进入Ⅱ,但这也与断言2矛盾!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Euler图与Hamilton图 4-3 度极大非哈密尔顿图与TSP问题.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Euler图与Hamilton图 4-2 哈密尔顿图.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Euler图与Hamilton图 4-1 欧拉图与中国邮路问题.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平面图 6-3 平面图的判定.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平面图 6-2 特殊平面图与平面图的对偶图.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平面图 6-1 平面图的概念与性质.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匹配与因子分解 5-3 匈牙利算法与最优匹配算法.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匹配与因子分解 5-2 图的因子分解.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匹配与因子分解 5-1 偶图的匹配问题.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树 2-3 最小生成树.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树 2-2 生成树.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树 2-1 树的概念与性质.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九章 有向图.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图的连通度 3-3 图的宽与直径.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图的连通度 3-2 网络的容错参数.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图的连通度 3-1 割边、割点和块.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图的着色 7-4 着色的计数与色多项式.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图的着色 7-3 与色数有关的几类图和完美图.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图的着色 7-2 图的顶点着色.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图的着色 7-1 图的边着色.ppt
-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八章_8-4空间直线.pdf
-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_8-5空间曲面.ppt
-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八章_8-6空间曲线.pdf
-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_D8习题课.ppt
-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九章_D9_1基本概念.pdf
-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九章_D9_2偏导数.pdf
-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九章_D9_3全微分.pdf
-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九章_D9_4复合求导.pdf
-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九章_D9_5隐函数的求导公式.pdf
-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九章_D9_6几何中的应用.pdf
-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九章_D9_7方向导数与梯度.pdf
-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九章_D9_8极值与最值.pdf
-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_8-1向量及其线性运算.ppt
-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八章_8-2数量积、向量积、混合积.pdf
-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八章_8-3平面及其方程.pdf
-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一章_D11-5对坐标曲面积分.ppt
-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一章_D11_1对弧长和曲线积分.ppt.ppt
-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一章_D11_2对坐标曲线积分.ppt
-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一章_D11_3格林公式.ppt
-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一章_D11_4对面积曲面积分.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