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图的连通度 3-1 割边、割点和块

2 第三章图的连通性 主要内容 图的连通性刻画 一、割边、割点和块 二、图的连通度与敏格尔定理 三、图的宽直径简介 教学时数 安排6学时讲授本章内容
0.8 1 0.6 0.4 0.2 0 x t 0 0.5 1 1.5 2 −1 −0.5 0 0.5 1 n 1 第三章 图的连通性 主要内容 一、割边、割点和块 二、图的连通度与敏格尔定理 三、图的宽直径简介 教学时数 安排6学时讲授本章内容 图的连通性刻画

本次课主要内容 割边、割点和块 (一)、割边及其性质 (二)、割点及其性质 (三)、块及其性质
0.8 1 0.6 0.4 0.2 0 x t 0 0.5 1 1.5 2 −1 −0.5 0 0.5 1 n 2 本次课主要内容 (一)、割边及其性质 (二)、割点及其性质 (三)、块及其性质 割边、割点和块

研究图的连通性的意义 研究图的连通性,主要研究图的连通程度的刻画, 其意义是: 图论意义:图的连通程度的高低,是图结构性质的重 要表征,图的许多性质都与其相关,例如:连通图中任 意两点间不相交路的条数就与图的连通程度有关。 实际意义:图的连通程度的高低,对应于通信网络 “可靠性程度”的高低。 网络可靠性,是指网络运作的好坏程度,即指如计算 机网络、通信网络等对某个组成部分崩溃的容忍程度。 网络可靠性,是用可靠性参数来描述的。参数主要 分确定性参数与概率性参数
0.8 1 0.6 0.4 0.2 0 x t 0 0.5 1 1.5 2 −1 −0.5 0 0.5 1 n 3 研究图的连通性的意义 研究图的连通性,主要研究图的连通程度的刻画, 其意义是: 图论意义:图的连通程度的高低,是图结构性质的重 要表征,图的许多性质都与其相关,例如:连通图中任 意两点间不相交路的条数就与图的连通程度有关。 实际意义:图的连通程度的高低,对应于通信网络 “可靠性程度”的高低。 网络可靠性,是指网络运作的好坏程度,即指如计算 机网络、通信网络等对某个组成部分崩溃的容忍程度。 网络可靠性,是用可靠性参数来描述的。参数主要 分确定性参数与概率性参数

确定性参数主要考虑网络在最坏情况下的可靠性度 量,常称为网络拓扑的“容错性度量”,通常用图论概 念给出,其中,本章将介绍的图的连通度就是网络确定 性参数之一。近年来,人们又提出了“坚韧度”、“核 度”、“整度”等描述网络容错性的参数。 概率性参数主要考虑网络中处理器与信关以随机的、 彼此独立的按某种确定性概率损坏的情况下,网络的可 靠性度量,常称为网络拓扑的“可靠性度量”。 (一)、割边及其性质 定义1边e为图G的一条割边,如果 w(G-e)>o(G)。 红色边为该图的割边
0.8 1 0.6 0.4 0.2 0 x t 0 0.5 1 1.5 2 −1 −0.5 0 0.5 1 n 4 确定性参数主要考虑网络在最坏情况下的可靠性度 量,常称为网络拓扑的“容错性度量”,通常用图论概 念给出,其中,本章将介绍的图的连通度就是网络确定 性参数之一。近年来,人们又提出了“坚韧度”、“核 度”、“整度”等描述网络容错性的参数。 概率性参数主要考虑网络中处理器与信关以随机的、 彼此独立的按某种确定性概率损坏的情况下,网络的可 靠性度量,常称为网络拓扑的“可靠性度量”。 (一)、割边及其性质 定义1 边e为图G的一条割边,如果 ( ) ( ) G e G − 。 红色边为该图的割边

注:割边又称为图的“桥”。 图的割边有如下性质: 定理1边e是图G的割边当且仅当e不在G的任何圈中。 证明:可以假设G连通。 “必要性” 若不然。设e在图G的某圈C中,且令e=uv. 考虑P=C-e,则P是一条uv路。下面证明G-e连通。 对任意x,y∈V(Ge),由于G连通,所以存在x-y 路Q.若Q不含e,则x与y在Ge里连通;若Q含有e,则可 选择路:x-uPv-y,说明x与y在Ge里也连通。所以, 若边e在G的某圈中,则Ge连通。 但这与e是G的割边矛盾!
0.8 1 0.6 0.4 0.2 0 x t 0 0.5 1 1.5 2 −1 −0.5 0 0.5 1 n 5 注:割边又称为图的“桥”。 图的割边有如下性质: 定理1 边 e 是图G的割边当且仅当e 不在G的任何圈中。 证明:可以假设G连通。 若不然。设e 在图G的某圈 C 中,且令e = u v. 考虑P = C- e,则P是一条u v路。下面证明G-e连通。 对任意 x, y V(G-e) ,由于G连通,所以存在x -y 路Q.若Q不含e,则x与y在G-e里连通;若Q含有e,则可 选择路:x -u P v - y,说明x与y在G-e里也连通。所以, 若边e在G的某圈中,则G-e连通。 但这与e是G的割边矛盾! “必要性

“充分性” 如果e不是G的割边,则Ge连通,于是在G-e中存在 一条u-v路,显然:该路并上边e得到G中一个包含边 e的圈,矛盾。 推论1e为连通图G的一条边,如果e含于G的某圈中, 则G-e连通。 证明:若不然,G-e不连通,于是e是割边。由定理1, e不在G的任意圈中,矛盾! 例1求证:(1)若G的每个顶点的度数均为偶数,则G 没有割边;(2)若G为k正则二部图k≥2),则G无割边。 证明:(1)若不然,设e=uv为G的割边。则G-e的含有 顶点u(或v)的那个分支中点u(或v)的度数为奇,而其余点 的度数为偶数,与握手定理推论相矛盾!
0.8 1 0.6 0.4 0.2 0 x t 0 0.5 1 1.5 2 −1 −0.5 0 0.5 1 n 6 “充分性” 如果e不是G的割边,则G-e连通,于是在G-e中存在 一条u - v 路,显然:该路并上边e得到G中一个包含边 e的圈,矛盾。 推论1 e为连通图G的一条边,如果e含于G的某圈中, 则G-e连通。 证明:若不然,G-e不连通,于是e是割边。由定理1, e不在G的任意圈中,矛盾! 例1 求证: (1) 若G的每个顶点的度数均为偶数,则G 没有割边; (2) 若G为k正则二部图(k≧2),则G无割边。 证明: (1)若不然,设e=uv 为G的割边。则G-e的含有 顶点u(或v)的那个分支中点u(或v)的度数为奇,而其余点 的度数为偶数,与握手定理推论相矛盾!

(2)若不然,设e=uv为G的割边。取G-e的其中一个分 支G1,显然,G,中只有一个顶点的度数是k-1,其余点的度 数为k。并且G仍然为偶图。 假若G,的两个顶点子集包含的顶点数分别为m与n, 并且包含m个顶点的顶点子集包含度为k-1的那个点,那 么有:km-1=kn。但是因k≥2,所以等式不能成立! 边割集简介 边割集跟回路、树等概念一样,是图论中重要概念。 在应用上,它是电路网络图论的基本概念之一。所以, 下面作简单介绍
0.8 1 0.6 0.4 0.2 0 x t 0 0.5 1 1.5 2 −1 −0.5 0 0.5 1 n 7 (2)若不然,设e=uv 为G的割边。取G-e的其中一个分 支G1 , 显然,G1中只有一个顶点的度数是k-1,其余点的度 数为k。并且G1仍然为偶图。 假若G1的两个顶点子集包含的顶点数分别为m与n, 并且包含m个顶点的顶点子集包含度为k-1的那个点,那 么有:k m-1= k n。但是因k≧2,所以等式不能成立! 边割集简介 边割集跟回路、树等概念一样,是图论中重要概念。 在应用上,它是电路网络图论的基本概念之一。所以, 下面作简单介绍

定义2一个具有n个顶点的连通图G,定义n-1为该连通 图的秩;具有p个分支的图的秩定义为n-p。记为R(G)。 定义3设S是连通图G的一个边子集,如果: (1)R(G-S)=n-2; (2)对S的任一真子集S1,有R(G-S)=n-1。 称S为G的一个边割集,简称G的一个边割。 例2边子集:S=(a,c,e),S2={a,b,},S3={f}是 否是下图G的边割? 图G
0.8 1 0.6 0.4 0.2 0 x t 0 0.5 1 1.5 2 −1 −0.5 0 0.5 1 n 8 定义2 一个具有n个顶点的连通图G,定义n-1为该连通 图的秩;具有p个分支的图的秩定义为n-p。记为R(G)。 (1) R (G-S) = n-2; 定义3 设S是连通图G的一个边子集,如果: (2) 对S的任一真子集S1 ,有R(G-S1 ) = n-1。 称S为G的一个边割集,简称G的一个边割。 例2 边子集:S1={a, c, e}, S2={a, b, },S3={f}是 否是下图G的边割? a g e d c b h f i 图G

解:S不是;S2与S3是。 定义4在G中,与顶点v关联的边的集合,称为v的关 联集,记为:S(w)。 例3关联集是割集吗?为什么? 答:不一定!如在下图中,关联集{a,b}是割集, 但是,关联集{d,e,f)不是割集。 图G
0.8 1 0.6 0.4 0.2 0 x t 0 0.5 1 1.5 2 −1 −0.5 0 0.5 1 n 9 解: S1不是;S2与S3是。 定义4 在G中,与顶点v关联的边的集合,称为v的关 联集,记为:S (v)。 a g e d c b h f i 图G 例3 关联集是割集吗?为什么? 答:不一定!如在下图中,关联集{a,b}是割集, 但是,关联集{d,e,f}不是割集

定义5在G中,如果V=V1UV2,V1∩V2=Φ,E1是G中端 点分属于V与V2的G的边子集,称E是G的一个断集。 图G 在上图G中:{d,e},{f},{e,d,f}等都是G的断 集。一个图若按断集$来画,形式为:
0.8 1 0.6 0.4 0.2 0 x t 0 0.5 1 1.5 2 −1 −0.5 0 0.5 1 n 10 定义5 在G中,如果V=V1∪V2,V1∩V2=Φ,E1是G中端 点分属于V1与V2的G的边子集,称E1是G的一个断集。 a g e d c b h f i 图G 在上图G中:{d, e}, {f}, {e, d, f}等都是G的断 集。一个图若按断集S来画,形式为: S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图的着色 7-4 着色的计数与色多项式.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图的着色 7-3 与色数有关的几类图和完美图.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图的着色 7-2 图的顶点着色.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图的着色 7-1 图的边着色.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图的基本概念 1-6 极图理论简介.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图的基本概念 1-5 邻接谱与图的邻接代数.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图的基本概念 1-4 最短路算法、图顿代数表示.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图的基本概念 1-3 子图、图运算、路与连通性.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图的基本概念 1-2 图的基本概念.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图的基本概念 1-1 图论简介.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资源 Graph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s(书籍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张先迪、李正良).pdf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Graph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s.doc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微分几何课程分析.ppt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几何学与科学技术.ppt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从古典几何到现代几何.ppt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2章 空间曲面 2.4 指纹面和可展曲面 2.4 直纹面和可展曲面.pdf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2章 空间曲面 2.3 曲面的第二基本形式 2.3.4 曲面的渐进方向和共轭方向.pdf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曲面论——曲面的第二基本形式(曲面上曲线的曲率、迪潘指标线Dupin).ppt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2章 空间曲面 2.3 曲面的第二基本形式 2.3.2 曲面上曲线的曲率 2.3.3 迪潘(Dupin)指标线.pdf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曲面论——曲面的第二基本形式(曲面的第二基本形式).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图的连通度 3-2 网络的容错参数.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图的连通度 3-3 图的宽与直径.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九章 有向图.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树 2-1 树的概念与性质.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树 2-2 生成树.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树 2-3 最小生成树.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匹配与因子分解 5-1 偶图的匹配问题.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匹配与因子分解 5-2 图的因子分解.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匹配与因子分解 5-3 匈牙利算法与最优匹配算法.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平面图 6-1 平面图的概念与性质.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平面图 6-2 特殊平面图与平面图的对偶图.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平面图 6-3 平面图的判定.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Euler图与Hamilton图 4-1 欧拉图与中国邮路问题.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Euler图与Hamilton图 4-2 哈密尔顿图.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Euler图与Hamilton图 4-3 度极大非哈密尔顿图与TSP问题.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Euler图与Hamilton图 4-4 超哈密尔顿问题.ppt
-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八章_8-4空间直线.pdf
-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_8-5空间曲面.ppt
-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八章_8-6空间曲线.pdf
-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_D8习题课.ppt